关节置换后外周血白细胞中Toll样受体4和9的表达

合集下载

Toll样受体4在脑血管病中的表达及其作用

Toll样受体4在脑血管病中的表达及其作用

的蛋 白质 , 于l 9 8 0年 在 研 究 黑 腹 果 蝇 胚 胎 发 育 时 被 发 现 。
Me d z h i t o v 于 1 9 9 7 年 首 先发 现 了与 果 蝇 T o l l 蛋 白 同 源 的人 类 To l l 蛋 白基 因 和 其 所 编 码 表 达 的 蛋 白受 体 , 后 被 命 名 为
胞、 外 周 血 白细 胞 、 内 皮 细胞 、 上 皮 细 胞 及 脾 脏 中 。在 中枢 神
蛋 白受 体 家 族 , 在 天然 免 疫 反 应 中 发 挥 关 键 作 用 , 能 够 识 别
并 结 合 某 些 病 原 体 及其 产 物 所 具 有 的病 原 相 关 分 子 模 式 , 还 能 够 与 机 体 内相 应 的 内 源性 配体 识 别 并 结 合 , 启 动 相 应 的细 胞信号转导通路 , 激活 机体的天然 免疫应答 , 通 过 活 化 细 胞 释放一系列相关下游炎性因子, 最 终 导 致 机 体 的 获 得 性 免 疫 应 答 被 有 效 激 活 。到 目前 为 止 , 已发现有 1 3种 TI R, 其中
TI R 4 。随 着 深 入 研究 , 与果 蝇 同 源 的人 类 T o l l 蛋 白基 因及 其编码 的 T o l l 蛋 白受 体 家 族 系 列 成 员 逐 渐 被 发 现 。 目前 已 被 证 实 鼠类 有 1 3个 TI R成员 , 分 别 被 命 名 为 TL R1 ~1 3 。 人类具有 1 1个 T I R成 员 , 分 别 被 命 名 为 TI R1 ~1 1 。 TI R 4属 于 单 次 跨 膜 蛋 白 , 分 为胞 外 区、 跨 膜 区 和 胞 内 区 三部 分 组 成 , 胞外区称为 N末端 , 由6 0 8个 氨 基 酸 残 基 构 成, 含 有 6段 亮 氨 酸 重 复 序 列 , 构 成 马 蹄 形 结 构 。后 者 和髓 样分化蛋 白 2 组成二者共受体复合物 , 该 复 合 物 与 革 兰 阴性 菌 含 有 的脂 多糖 结 合 蛋 白及 C D 1 4二 者 共 同识 别 脂 多 糖 , 介 导病 原 相 关 分 子 模 式 的识 别 。胞 内 区被 称 作 c 末 端 , 构 成 包括有 1 8 7个 氨 基 酸 残 基 , 富含 一段具 介导 参与 的信号 转导通 路包括 两种 : 髓样 细 胞 分 化 因 子 8 8 ( My D 8 8 ) 依 赖性、 非依赖性途径。 My D 8 8是 一 种 细 胞 质 可 溶 性 蛋 白质 , 由 3个 功 能 区 域 组 成 : N端 的死 亡 结 构 域 、 中 间 区域 和 C端 的 同 源 区 结 构 域 。

Toll样受体

Toll样受体

TLRs在肿瘤细胞的表达
• 研 究 表明,肿瘤细胞表达 TLRs ,并且 TLRs 信号有助于肿瘤的免疫逃逸和发展。 用 RT-PCR 筛选了不同组织来源的鼠源肿 瘤 细 胞株中 TLRs 的表达,包括 MC26 ( 肠 癌), 4T1( 乳腺癌 ) , RM1( 前列腺 癌 ) , B16( 黑色素瘤 ) , LLC1 (肺癌), 这 些 肿瘤细胞系都表达多种 TLRs 。一些 有 关 人胃癌细胞、前列腺癌TLR 能结合机体自 身产生的一些内源性分子 ( 即内源 性配体 ) 。免疫佐剂可增强抗肿瘤 免疫,其分子和细胞机制得到进一 步阐明 TLR 也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由于肿瘤发展过程中可以产生一些 能被 TLR 识别的内源性配体,所以 TLR 在肿瘤免疫监视中可能发挥了 一定作用
• 定义1:果蝇Toll受体同源物,属固有免疫中的 模式识别受体(PRR)。胞外结构域由多个亮氨酸 重复序列组成,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胞内 段为TIR结构域,参与启动信号转导。 • 定义2:果蝇Toll受体同源物。是一类细胞表面 和细胞内受体。可识别各种微生物产物,与配体 结合后可起始信号传递途径,因不同细胞而引起 不同反应。
Toll样受体的分布
TLRs分布的细胞多达20余种, 在对人类白细胞的研究中发现, TLR1能在包括单核细胞,多形核细 胞,T、B淋巴细胞及NK细胞等多种 细胞中表达,TLR2、TLR4、TLR5 只在髓源性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 上表达,而TLR3只特异性表达于树 突状细胞
Toll样受体的结构
Toll样受体在获得性免疫系统中作用
• 首先, Toll 样受体在获得性免疫中 的具有识别作用。机体最强的抗原 呈递细胞——树突细胞可表达 TLR 。 借助 TLR ,使树突细胞被活化而成熟, 提供获得性免疫的共刺激信号。因 此 TLR 是微生物成分引起树突细胞活 化的桥梁。

Toll样受体4对2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影响

Toll样受体4对2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影响

㊃综述㊃通信作者:白洁,E m a i l :b a i ji e b n m@163.c o m T o l l 样受体4对2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影响王承卉1,白 洁2(1.泰山医学院聊城临床学院,山东泰安271000;2.聊城市人民医院,山东聊城252000) 摘 要:T o l l 样受体4(T o l l -l i k e r e c e p t o r s 4,T L R 4)是先天性免疫系统的一类模式识别受体,它能检测病原体相关和危险相关的分子模式,从而引发炎症反应㊂T L R 4向下信号传导引起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这些促炎细胞因子可诱导肥胖和2型糖尿病中的胰岛素抵抗,并进一步影响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病理过程㊂降低T L R 4水平有可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肥胖及胰岛素抵抗,靶向抑制T L R 4或可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一个潜在靶点㊂关键词:糖尿病,2型;T o l l 样受体4;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中图分类号:R 58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18)06-0548-05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18.06.022 T o l l 样受体(T o l l -l i k e r e c e p t o r s ,T L R s )为模式识别受体,在免疫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它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一类重要蛋白质分子,也是连接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桥梁㊂人类T o l l 样受体家族成员现已确认的有10个,它们分布于不同的免疫细胞表面,T L R 2㊁T L R 4㊁T L R 5只在髓源性细胞(主要是单核-巨噬细胞表面)上表达㊂T L R 4作为第一个在哺乳动物中被发现的T L R s,在许多炎症性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㊂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2],T L R 4基因的表达在2型糖尿病(T 2D M )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可能是一个影响糖尿病风险的最重要的基因,其信号通路下游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 N F -α)㊁白细胞介素6(I L -6)也参与了T 2D M 慢性并发症的病理过程[3]㊂本文就近年来T L R 4与T 2D M 及其慢性并发症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㊂1 T L R 4及其信号通路T L R 4属于I 型跨膜蛋白,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T o l l 相关蛋白,其基因位于第9号染色体上,是模式识别受体家族的关键受体之一㊂T L R 4的组成分为3个部分:胞外区㊁胞内区和跨膜区,其中胞外区由24个亮氨酸的重复序列(L R R )组成,能够特异性识别病源相关分子模式(P AM P s ),胞内区存在一段序列保守区,称为T I R 区,与白介素-1受体的胞内区具有同源性[4],它是T L R 4与下游信号调节分子相互作用的关键部位㊂T L R 4主要在先天免疫细胞如树突状细胞㊁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上表达,也表达于非免疫细胞如神经元上皮细胞㊁血管内皮细胞㊁平滑肌细胞等,在脂肪组织㊁骨骼肌中也广泛分布[5]㊂其充当重要的病原体识别受体,由外源性配体或内源性配体激活后,活化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通路,启动机体的炎症链式反应,从而促进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㊂T L R 4的内源性配体有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 B 1)㊁纤连蛋白㊁热休克蛋白及S 100钙结合蛋白A 8(S 100A 8),外源性配体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脂多糖(L P S )㊂其介导的信号通路包括髓样分化因子88(M y D 88)依赖途径和非M y D 88依赖途径㊂M y D 88依赖途径是经典的T L R 4经典的主要信号转导途径:其通过与识别的配体结合,激活核因子κB(N F -κB )诱导产生多种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 L s )㊁T N F -α㊁黏附因子及趋化因子等,参与促炎反应及免疫应答的调节[6]㊂非M yD 88依赖途径主要是T I R 结构域接头分子指(T R I F )依赖通路:T L R 4与配体结合后,在桥接蛋白作用下激活T R I F 下游信号蛋白,诱导干扰素及干扰素诱导趋化因子(如I L -10)等相关基因表达[7]㊂另外,T L R 4也可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 P K )信号通路,被激活的MA P K 家族成员主要参与细胞的增殖㊁转化和死亡[8]㊂2 T L R 4与2型糖尿病众所周知,T 2D M 的与胰岛素抵抗和肥胖关系密切㊂脂肪组织是一个活跃的免疫器官㊂随着肥胖的发生,脂肪组织中免疫细胞浸润,产生炎症因子如T N F -α㊁I L -6㊁I L -10等,促进局部或全身炎症反应,干扰外周组织胰岛素信号[9],加重胰岛素抵抗,影响T 2D M 的发生发展过程㊂2.1 T L R 4与肥胖 肥胖是由于脂肪组织增多导致体质量增加的病理状态,与高脂饮食密切相关㊂㊃845㊃‘临床荟萃“ 2018年6月5日第33卷第6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J u n e 5,2018,V o l 33,N o .6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T L R4信号通路在高脂饮食致全身性炎症反应及肥胖所致炎症疾病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㊂长期高脂饮食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诱导L P S产生增加,L P S被T L R4识别后进一步激活N F-κB信号通路,诱导炎性因子释放,加重肠道局部及全身炎症反应㊂游离脂肪酸(F F A)是肥胖诱导慢性炎症的关键因子[10]㊂R i t t e r等[11]通过研究F F A和高糖共同作用下的单核巨噬细胞发现,F F A和高糖共同作用组下,T L R4㊁N F-κB㊁I L-1等释放增加,且高于单独高糖作用组,进一步敲除T L R4,上述各因子表达降低㊂其结果表明,F F A激活T L R4诱导的炎症反应进一步加强㊂多项研究证实,高糖或高脂条件下,F F A诱导T L R4炎性通路激活加重了脂肪组织异位沉积导致的肥胖和胰岛素抵抗[9]㊂国内试验选取单纯性肥胖㊁肥胖伴糖尿病及正常人群的血清干预人源单核细胞(T H P-1),结果发现,细胞内N F-κB p65磷酸化蛋白㊁T L R4m R N 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有增高,且肥胖伴糖尿病患者高于单纯性肥胖患者㊂正常对照组㊁单纯性肥胖组和肥胖伴糖尿病组血清孵育T H P-1细胞48小时后,培养液上清中M C P-1的浓度肥胖症患者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肥胖伴糖尿病患者明显高于单纯肥胖患者[12]㊂另外,Z h u等[13]也在研究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实验中发现,体重指数B M I与T L R4的表达显著相关㊂2.2 T L R4与胰岛素抵抗 T L R4的激活导致促炎基因转录以及细胞因子㊁趋化因子㊁活性氧物种的增加,并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其靶细胞和相邻的细胞进一步的胰岛素脱敏[14],从而加重了胰岛素抵抗㊂L e e 等[15]建立动物实验模型,研究发现,高脂饮食T L R4-K O组小鼠胰岛素抵抗较高脂饮食野生型组更为明显,但既往为期16周的动物实验的结果提示,T L R4缺乏可以通过减轻肝脏和脂肪细胞中炎症基因的表达来减轻机体的胰岛素抵抗,两者出现差异的原因可能是T L R4的缺乏对胰岛素抵抗的增强作用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弱,另一个可能的解释是,脂肪细胞中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 A G E)和T L R2被诱导活化后,全身胰岛素反应也可能改变㊂另外,T L R-K O小鼠的体重渐渐超过了野生型,可能早期病程中T L R4缺乏可以减轻机体胰岛素抵抗的程度,但随着体重的增加,最终通过其他途径例如R A G E和T L R2代谢通路导致代谢紊乱,进一步加重了T L R-K O小鼠的胰岛素抵抗程度㊂3T L R4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3.1 T L R4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主要指动脉粥样硬化㊂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素如肥胖㊁高血压㊁血脂异常等在T2D M人群中的发生率均明显升高㊂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类炎症性疾病,由于血液中高浓度的低密度脂蛋白(L D L)对血管内膜进行攻击,导致内皮细胞损伤,激发一系列的炎症反应,从而形成粥样斑块,导致动脉硬化[16],其发生发展的核心是激活的单核细胞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 x L D L)之间相互作用,导致泡沫细胞形成[17]㊂血浆L D L由循环中的载脂蛋白-B脂蛋白复合物(A p o B-L P)如A p o B-100转运㊂体内的L D L-C经过氧化修饰形成o x L D L,其具有很强的促炎性和免疫原性[18]㊂o x L D L在内膜下基质中反应后一方面使内皮细胞活化,另一方面触发类似于慢性组织损伤的反应,将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募集到o x L D L存在的部位㊂组织细胞清除o x L D L并转化为泡沫细胞㊂这些充满脂质的泡沫细胞是形成初始损伤的基础㊂在动脉粥样硬化中,泡沫细胞发生凋亡并积聚,形成富含脂质的坏死核心㊂H o w e l l等[19]通过建立小鼠模型研究发现,T L R4是o x L D L诱导的巨噬细胞分化为泡沫细胞所必需的,并且在实验中发现T L R4水平受o x L D L的调节,二者成正相关㊂C h췍v e z-S췍n c h e z等[20]用o x L D L刺激人巨噬细胞后,用特异于T L R4的单克隆抗体孵育,随后分析了泡沫细胞形成,得到了与H o w e l l等研究类似的结论㊂也有动物实验证明,T L R4是o x L D L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关键介质[21]㊂最近的一项有关T L R基因多态性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作用的荟萃分析显示[22],T L R4r s4986791多态性与亚洲人动脉粥样硬化易感性显着相关㊂L u等[23]通过观察已建立的T L R4拮抗剂球形红细菌L P S(R s-L P S)对非糖尿病和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载脂蛋白E d e f i c i e n t(a p o E-/-)小鼠的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证明了T L R4拮抗剂抑制糖尿病a p o E-/-小鼠的血管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并降低非糖尿病a p o E-/-小鼠的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㊂以上实验均表明,T L R4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㊂3.2 T L R4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3.2.1 T L R4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 R)是一种慢性视网膜微血管的低度炎症性疾病㊂微血管通透性增加,白细胞黏附,细胞因子㊁趋化因子㊁黏附分子的表达和新生血管形成等慢性炎症特点在D R中均可以被发现㊂已有报道显示T L R4在多种视网膜细胞中表达,包括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感光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24]㊂内皮细胞的功能障碍是D R㊃945㊃‘临床荟萃“2018年6月5日第33卷第6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u n e5,2018,V o l33,N o.6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微血管病变的最初表现[25]㊂研究显示,T L R4信号通路参与了糖尿病相关的慢性炎症反应,并参与了代谢紊乱引起的视网膜疾病的发病机制[15]㊂W a n g等[26]通过动物实验证明了T L R4增加导致了炎症反应的发生,并通过依赖和不依赖M y D88途径进一步导致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㊂R a j a m a n i等[27]通过应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培养基培养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MV R E C)一段时间以后,观察高糖培养基中T L R2和T L R4的m R N A及蛋白表达水平,相较于正常葡萄糖浓度的培养基,二者均明显升高,且高糖培养基中T L R2/4信号通路下游炎性因子T N F-α㊁I L-1β等的表达也是增加的,这进一步显示T L R2/4在损伤的视网膜内皮细胞中起到促炎作用㊂同时该研究也发现,高血糖诱导的T L R2和T L R4活化和下游信号通路介导有可能通过活性氧途径增加了炎性反应,并进一步导致D R㊂国内也有类似的实验[25],通过培养HM E C-1细胞,在高糖条件下检测T L R4㊁M y D88㊁I L-1β的表达,并通过T L R4拮抗剂的应用证实高葡萄糖对HM E C-1细胞产生I L-1β的影响是T L R4依赖性的㊂该实验还测定了高糖诱导的V E G E㊁b F G F水平,证明高糖通过激活T L R4途径来促进炎症和促血管生成细胞因子的分泌㊂该实验另外发现,与野生型小鼠相比,小鼠注射S T Z后6周和8周分别测定T L R4水平均显著增加;T L R4敲除小鼠的M R E C产生的I L-1β蛋白显着降低㊂这表明T L R4在高血糖诱导的内皮细胞炎症反应中起关键作用㊂有研究证明,T L R4多态性与视网膜病变发病率较高有关[28]㊂也有实验人员从基因层面证明了T L R4与D R密切相关[29-30]㊂X u等[29]研究发现T L R4基因的r s1927914位点和r s1927911位点与中国汉族人的T2D M的遗传易感性显著相关,其中r s1927914位点与中国汉族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遗传易感性相关㊂B u r a c z y n s k a等[30]研究发现, T2D M患者和对照组的A s p299G l y多态性基因型频率相似,T2D M合并D R的患者单纯T2D M患者相比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表明T L R4基因A s p299G l y多态性的G等位基因与T2D M合并D R 发生风险增加有关㊂3.2.2 T L R4与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d i a b e t i c n e p h r o p a t h y,D N)是一种复杂的糖尿病性疾病,可发展为进行性纤维化肾病㊂近年关于T L R4与D N 的研究基本聚焦在其发病机制及治疗方面㊂既往研究人员多认为D N是非免疫性疾病,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慢性炎症和先天免疫在D N发病机制和进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1]㊂药物实验证明[32-33],冬凌草素可通过抑制T L R4/p38-MA P K和T L R4/N F-κB信号通路减轻D N中的炎症反应;雷公藤内酯醇可通过上调m i R-224-3p减少T L R4的表达,进一步抑制D N的炎症反应㊂Y u等[34]通过动物实验证明,雷帕霉素可通过抑制T L R4信号传导途径和T h17细胞信号传导改善D N㊂据报道,D N与糖代谢紊乱㊁细胞因子异常表达㊁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等多种病理因素有关[35]㊂在D N中,T L R4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上调先天免疫,一种是作为侵入循环细胞的效应,另一种是通过高血糖㊁L P S或不被识别的危险相关分子模式(D AM P s)等激活宿主细胞[36]㊂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S O C S)通过抑制J a n u 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 T A T)信号通路参与细胞因子信号转导的负调控,S O C S2抑制J A K/S T A T信号通路的激活,减少D N中炎性细胞因子和纤维化相关蛋白的表达㊂Y a n g等[31]构建了链脲霉素诱导的D N大鼠模型和高糖诱导的足细胞,以研究S O C S2在D N中的功能及其潜在的机制㊂结果发现,D N大鼠肾组织中S O C S2表达下调,T L R4和N F-κB表达上调㊂S O C S2过度表达可以减弱D N大鼠肾损伤和高糖诱导的足细胞凋亡,抑制二者T L R4/N F-κB信号通路表达及I L-6,I L-1β和M C P-1的产生㊂另外,在高糖刺激的足细胞中,S O C S2过表达对于T L R4/N F-κB 途径的抑制作用强于J A K/S T A T途径㊂进一步用T L R4拮抗剂T A K-242和N F-κB抑制剂P D T C作用高糖刺激的足细胞,发现P D T C增强了S O C S2上调对高糖刺激的足细胞凋亡和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抑制作用㊂这表明,S O C S2过表达主要通过抑制高刺激的足细胞中的T L R4/N F-κB信号通路来抑制细胞凋亡和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通过S O C S2灭活T L R4/N F-κB信号通路可能是治疗D N患者的有效策略㊂3.3 T L R4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 P N)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神经病变以手足远端感觉神经受累最常见,表现为对称性手套或袜套式分布,下肢较上肢严重,可伴痛觉过敏㊁疼痛,后期可有感觉丧失㊂Z h u等[13]曾通过建立动物模型研究发现T L R4及其下游信号分子在早期糖尿病诱导产生痛觉过敏,而后进一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 P N)患者㊁单纯T2D M以及及正常人群的T L R4m R N A水平进行测定,结果显示, D P N患者体内T L R4m R N A水平在D P N患者体内㊃055㊃‘临床荟萃“2018年6月5日第33卷第6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u n e5,2018,V o l33,N o.6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升高㊂既往有研究表明[26],T L R4配合C D14介导免疫反应,D P N患者的单核细胞表面T L R4水平升高与C D14抗体呈线性相关㊂因此,早期测定T2D M 人群血中T L R4水平或可帮助诊断早期D P N㊂最近一项研究[37]检测了分离自T2D M㊁D P N和健康人群的单核细胞中的T L R4㊁下游信号分子和小窝蛋白-1的表达,进一步证明了单核细胞T L R4表达和下游信号通路激活与T2D M伴神经病变的炎症相关㊂综上所述,T L R4的水平升高增加重了T2D M 及其慢性并发症的炎症反应㊂通过对T2D M患者T L R4水平的测定或可早期判断慢性并发症的发生㊂拮抗细胞中T L R4的表达可以减轻肥胖及T2D M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这或可成为今后治疗T2D M及其慢性并发症的一个新靶点㊂参考文献:[1] H a n k e M L,K i e l i a n T.T o l l-l i k e r e c e p t o r si n h e a l t h a n dd i se a s e i n t h e b r a i n:m e c h a n i s m s a n d t h e r a p e u t i c p o t e n t i a l[J].C l i nS c i(L o n d),2011,121(9):367-387.[2] L e iT,T a n g W,X i o n g Y,e ta l.A s s o c i a t i o no fT L R4g e n ep o l y m o r p h i s m sw i t hs u s c e p t i b i l i t y t ot y p e2d i a b e t e sm e l l i t u si nt h e C h i n e s e H a n p o p u l a t i o n[J].I n tI mm u n o p h a r m a c o l,2015,24(1):68-71.[3] D o u p i s J,L y o n sT E,W uS,e ta l.M i c r o v a s c u l a rr e a c t i v i t ya n d i n f l a mm a t o r y c y t o k i n e s i n p a i n f u l a n d p a i n l e s s p e r i p h e r a ld i a be t i c n e u r o p a t h y[J].JC l i n E n d o c r i n o l M e t a b,2009,94(6):2157-2163.[4] P a r kB S,L e e J O.R e c o g n i t i o n o f l i p o p o l y s a c c h a r i d e p a t t e r n b yT L R4c o m p l e x e s[J].E x p M o lM e d,2013,45(12):e66.[5] D a s u M R,D e v a r a j S,P a r k S,e t a l.I n c r e a s e d t o l l-l i k er e c e p t o r(T L R)a c t i v a t i o n a n d T L R l i g a n d s i n r e c e n t l yd i a g n o se d t y p e2d i a b e t i c s u b j e c t s[J].D i a b e t e s C a r e,2010,33(4):861-868.[6]李如月,向晓辉,张斌,等.T L R4信号通路相关m i R N A s在炎症反应调节中的研究进展[J].天津医药,2017,45(7):771-776.[7] D e N a r d o D.T o l l-l i k er e c e p t o r s:a c t i v a t i o n,s i g n a l l i n g a n dt r a n s c r i p t i o n a lm o d u l a t i o n[J].C y t o k i n e,2015,74(2):181-189.[8] L e i t eF R,d eA q u i n oS G,G u i m a rãe sM R,e t a l.R e l e v a n c e o ft h em y e l o i d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f a c t o r88(M y D88)o n R A N K L,O P G,a n d n o d e x p r e s s i o n s i n d u c e d b y T L R a n d I L-1Rs i g n a l i n g i n b o n e m a r r o w s t r o m a lc e l l s[J].I n f l a mm a t i o n,2015,38(1):1-8.[9]刁红杰,鲁燕.T o l l样受体4介导的炎症反应与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6,24(11):1044-1048.[10] C u l l b e r g K B,L a r s e nJØ,P e d e r s e nS B,e t a l.E f f e c t so fL P Sa n dd i e t a r y f r e e f a t t y a c i d s o nM C P-1i n3T3-L1a d i p o c y t e s a n dm a c r o p h a g e s i nv i t r o[J].N u t rD i a b e t e s,2014,4(3):e113.[11] R i t t e rO,J e l e n i kT,R o d e n M.L i p i d-m e d i a t e dm u s c l e i n s u l i nr e s i s t a n c e:d i f f e r e n t f a t,d i f f e r e n t p a t h w a y s?[J].JM o lM e d(B e r l),2015,93(8):831-843.[12]杨孟雪,杨波,李显文,等.肥胖症伴糖尿病患者血清对人源单核细胞T L R4/N 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9(9):917-923.[13] Z h uT,M e n g Q,J i J,e ta l.T o l l-l i k er e c e p t o r4a n dt u m o rn e c r o s i s f a c t o r-a l p h a a s d i a g n o s t i c b i o m a r k e r s f o r d i a b e t i c p e r i p h e r a l n e u r o p a t h y[J].N e u r o s c i L e t t,2015,585(12):28-32.[14] K i m J J,S e a r s D D.T L R4a n d i n s u l i n r e s i s t a n c e[J].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R e sP r a c t,2010,2010(10):212563.[15] L e e J J,W a n g P W,Y a n g I H,e t a l.H i g h-f a t d i e t i n d u c e s t o l l-l i k e r e c e p t o r4-d e p e n d e n tm a c r o p h a g e/m i c r o g l i a l c e l l a c t i v a t i o na n d r e t i n a l i m p a i r m e n t[J].I n v e s tO p h t h a l m o lV i sS c i,2015,56(5):3041-3050.[16] T u t t o l o m o n d o A,D i R a i m o n d o D,P e c o r a r o R,e t a l.A t h e r o s c l e r o s i s a sa ni n f l a mm a t o r y d i s e a s e[J].C u r rP h a r mD e s,2012,18(28):4266-4288.[17] R o s h a n MH,T a m b oA,P a c eN P.T h e r o l e o fT L R2,T L R4,a n dT L R9i nt h e p a t h o g e n e s i so fa t h e r o s c l e r o s i s[J].I n tJI n f l a m.2016,2016(4):1532832.[18] K r췍l o v췍A,K r췍l o v췍L e s náI,P o l e d n e R.I mm u n o l o g i c a la s p e c t so fa t h e r o s c l e r o s i s[J].P h y s i o lR e s,2014,63(3):S335-S342.[19] H o w e l lKW,M e n g X,F u l l e r t o nD A,e t a l.T o l l-l i k e r e c e p t o r4m e d i a t e s o x i d i z e dL D L-i n d u c e dm a c r o p h a g e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t of o a mc e l l s[J].J S u rg R e s,2011,171(1):e27-31[20] C h췍v e z-S췍n c h e zL,G a r z a-R e y e s MG,E s p i n o s a-L u n aJ E,e ta l.T h e r o l e o f T L R2,T L R4a n d C D36i n m a c r o p h a g ea c t i v a t i o na n df o a m c e l l f o r m a t i o ni nr e s p o n s et oo x L D Li nh u m a n s[J].H u mI mm u n o l,2014,75(4):322-329.[21] Y a n g K,Z h a n g X J,C a o L J,e t a l.T o l l-l i k e r e c e p t o r4m e d i a t e s i n f l a mm a t o r y c y t o k i n es e c r e t i o ni ns m o o t h m u s c l ec e l l si nd u ce d b y o x i d i z e dl o w-d e n s i t y l i p o p r o t e i n[J].P L o SO n e,2014,9(4):e95935.[22] X i eX,S h iX,L i u M.T h e r o l e s o fT L R g e n e p o l y m o r p h i s m si na t h e r o s c l e r o s i s:as y s t e m a t i cr e v i e w a n d m e t a-a n a l y s i so f35,317s u b j e c t s[J].S c a n d J I mm u n o l,2017,86(1):50-58.[23] L uZ,Z h a n g X,L iY,e t a l.T L R4a n t a g o n i s t r e d u c e se a r l y-s t a g e a t h e r o s c l e r o s i s i n d i a b e t i c a p o l i p o p r o t e i nE-d e f i c i e n tm i c e[J].JE n d o c r i n o l,2013,216(1):61-71.[24] K oMK,S a r a s w a t h y S,P a r i k hJ G,e t a l.T h er o l eo fT L R4a c t i v a t i o n i n p h o t o r e c e p t o rm i t o c h o n d r i a l o x i d a t i v es t r e s s[J].I n v e s tO p h t h a l m o lV i s S c i,2011,52(8):5824-5835.[25] W a n g L,W a n g J,F a n g J,e ta l.H i g h g l u c o s e i n d u c e sa n da c t i v a t e sT o l l-l i k er e c e p t o r4i ne n d o t h e l i a lc e l l so fd i ab e t i cr e t i n o p a t h y[J].D i a b e t o lM e t a bS y n d r,2015,7(13):89.[26] W a n g Y L,W a n g K,Y uS J,e t a l.A s s o c i a t i o no f t h eT L R4s i g n a l i n g p a t h w a y i n t h e r e t i n a o f s t r e p t o z o t o c i n-i n d u c e dd i a be t i c r a t s[J].G r a ef e sA r c hC l i nE x p O p h t h a l m o l,2015,253(3):389-398.[27] R a j a m a n i U,J i a l a l I.H y p e r g l y c e m i a i n d u c e s T o l l-l i k e㊃155㊃‘临床荟萃“2018年6月5日第33卷第6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u n e5,2018,V o l33,N o.6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r e c e p t o r -2a n d -4e x p r e s s i o n a n d a c t i v i t y i n h u m a n m i c r o v a s c u l a r r e t i n a l e n d o t h e l i a l c e l l s :i m p l i c a t i o n s f o r d i a b e t i c r e t i n o p a t h y[J ].JD i a b e t e sR e s ,2014,2014:790902.[28] S i n g h K ,K a n t S ,S i n g h V K ,e ta l .T o l l -l i k er e c e p t o r4p o l y m o r p h i s m s a n d t h e i r h a p l o t y pe s m o d u l a t e t h e r i s k of d e v e l o p i ng d i a b e t i c r e t i n o p a th yi n t y pe 2d i a b e t e s p a t i e n t s [J ].M o lV i s ,2014,20(3):704-713.[29] X uY ,J i a n g Z ,H u a n g J ,e t a l .T h e a s s o c i a t i o nb e t w e e n t o l l -l i k er e c e p t o r 4p o l y m o r p h i s m s a n d d i a b e t i c r e t i n o p a t h y i n C h i n e s e p a t i e n t sw i t ht y p e2d i a b e t e s [J ].B rJO p h t h a l m o l ,2015,99(9):1301-1305.[30] B u r a c z yn s k aM ,Z u k o w s k i P ,K s i a z e kK ,e t a l .T h e e f f e c t o f T o l l -l i k e r e c e p t o r 4g e n e p o l y m o r p h i s m o n v a s c u l a r 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 i n t y pe 2d i a b e t e s p a t i e n t s [J ].D i a b e t e sR e sC l i n P r a c t ,2016,116(6):7-13.[31] Y a n g S ,Z h a n g J ,W a n g S ,e ta l .S O C S 2o v e r e x pr e s s i o n a l l e v i a t e s d i a b e t i c n e p h r o p a t h y i n r a t s b y i n h i b i t i n g t h eT L R 4/N F -κB p a t h w a y [J ].O n c o t a r g e t ,2017,8(53):91185-91198.[32] L i J ,B a o L ,Z h a D ,e ta l .O r i d o n i n p r o t e c t sa ga i n s tt h e i n f l a mm a t o r y r e s p o n s ei nd i ab e t i cn e p h r o p a t h y b y i n h i b i t i n g t h eT L R 4/p 38-MA P K a n d T L R 4/N F -κBs i g n a l i n gp a t h w a ys [J ].I n t I mm u n o ph a r m a c o l ,2018,55(5):9-19.[33] S u n B ,H u S ,L i Y ,e t a l .R e t r a c t i o n n o t e :t r i pt o l i d e c o n t r i b u t e s t od e c r e a s ei n T L R 4e x p r e s s i o n b y u p r e g u l a t i n g m i R -224-3p t oi n h i b i tt h ei n f l a mm a t o r y re a c t i o ni n d i a b e t i c n e p h r o p a t h y [J ].O n c o t a r ge t ,2016,7(51):85675.[34] Y u R ,B o H ,V i l l a n i V ,e ta l .T h ei n h i b i t o r y ef f e c t o f r a p a m y c i no n t o l l l i k e r e c e p t o r 4a n d i n t e r l e u k i n 17i n t h e e a r l y s t ag eo f r a t d i a b e t i c n e ph r o p a t h y [J ].Ki d n e y Bl o o dP r e s sR e s ,2016,41(1):55-69.[35] A nY ,X uF ,L e W ,e t a l .R e n a lh i s t o l o g i cc h a n ge sa n dt h e o u t c o m e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d i a b e t i cn e p h r o p a t h y [J ].N e ph r o l D i a lT r a n s pl a n t ,2015,30(2):257-266.[36] G a r i b o t t oG ,C a r t aA ,P i c c i o t t oD ,e t a l .T o l l -l i k e r e c e p t o r -4s i g n a l i n g m e d i a t e s i n f l a mm a t i o na n dt i s s u e i n j u r y ind i a b e t i c n e p h r o p a t h y [J ].JN e ph r o l ,2017,30(6):719-727.[37] Z h u T ,M e n g Q ,J iJ ,e t a l .T L R 4a n d c a v e o l i n -1i n m o n o c y t e s a r e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i n f l a mm a t o r y co n d i t i o n si n d i a b e t i c n e u r o p a t h y [J ].C l i n T r a n s lS c i ,2017,10(3):178-184.收稿日期:2018-03-14 编辑:﹏﹏﹏﹏﹏﹏﹏﹏﹏﹏﹏﹏﹏﹏﹏﹏﹏﹏﹏﹏﹏﹏﹏﹏﹏﹏﹏﹏﹏﹏﹏﹏﹏﹏﹏﹏﹏﹏﹏﹏﹏﹏﹏﹏﹏﹏﹏﹏﹏﹏王秋红(上接第547页)[12] 袁耀宗,楼恺娴,龚自华,等.生长抑素类似物对急性胰腺炎胰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改变的研究[J ].中华消化杂志,2001,21(1):28-31.[13] 上官艳苹,焦宪法,牛杏果.重症胰腺炎患者感染期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与对各器官的影响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2):357-359.[14] K o n g XY ,D u Y Q ,L iL .P l a s m a m i R -216aa sa p o t e n t i a l m a r k e r o f p a n c r e a t i c i n j u r y i n a r a tm o d e l o f a c u t e p a n c r e a t i t i s [J ].W o r l d J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2010,16(36):4599-4604.[15] E n d o K ,W e n g H ,Ki t o N.M i R -216a a n d m i R -216b a s m a r k e r s f o r a c u t e p h a s e d p a n c r e a t i c i n j u r y [J ].B i o m e dR e s ,2013,34(4):179-188.[16] S z a f r a n s k aA E ,D a v i s o nT S ,J o h nJ .M i c r o R N Ae x pr e s s i o n a l t e r a t i o n sa r el i n k e d t o t u m o r i g e n e s i s a n d n o n -n e o p l a s t i c p r o c e s s e s i n p a n c r e a t i c d u c t a l a d e n o c a r c i n o m a [J ].O n c o ge n e ,2007,26(30):4442-4452.[17] G o o d w i nD ,R o s e n z w e i g B ,Z h a n g J.E v a l u a t i o n o fm i R -216a a n d m i R -217a s p o t e n t i a l b i o m a r k e r s o f a c u t e p a n c r e a t i ci n j u r y i n r a t sa n d m i c e [J ].B i o m a r k e r s ,2014,19(6):517-529.[18] K u ᶄs n i e r z -C a b a l aB ,N o w a k E ,S p o r e k M.S e r u m l e v e l so f u n i q u e m i R -551-5p a n d e n d o t h e l i a l -s p e c i f i c m i R -126a -5p a l l o w d i s c r i m i n a t i o n o f p a t i e n t si nt h e e a r l y ph a s eo fa c u t e p a n c r e a t i t i s [J ].P a n c r e a t o l o g y ,2015,15(4):344-351.[19] M a n s f i e l d C .P r a c t i c a l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a n d a p pl i c a t i o n o f e x o c r i n e p a n c r e a t i ct e s t i n g i ns m a l la n i m a l s [J ].C l i n L a b M e d ,2015,35(3):535-354.[20] W i c h t e r m a nK A ,B a u eA E ,C h a u d r y I H.S e p s i sa n ds e pt i c s h o c k -a r e v i e w o f l ab o r a t o r y m o d e l sa n da p e o p o s a l [J ].J S u r g,1989,29(2):189-201.[21] C h a u d r y I H ,W i c h t e r m a n K A ,B a u e .E f f e c to fs e ps i so n t i s s u e a d e n i n en u c l e o t i d e l e v e l s [J ].S u r g e r y,1978,85(2):205-211.[22] L a n d a h l P ,A n s a r i D ,A n d e r s s o n R.S e v e r e a c u t ep a n c r e a t i t i s :g u t B a r r i e r f a i l u r e ,s y s t e m i c i n f l a mm a t o r yr e s p o n s e ,a c u t e l u n g i n j u r y ,a n dt h er o l eo f t h e m e s e n t e r i c l y m p h [J ].S u r g In f e c t ,2015,16(6):651-656.[23] B l e n k i r o nC ,A s k e l u n d K J ,S h a n b h a g ST.M i c r o R N A si n m e s e n t e r i c l y m p ha n d p l a s m ad u r i n g ac u t e p a n c r e a t i t i s [J ].A n nS u r g,2014,260(2):341-347.[24] A r r o y o J D ,C h e v i l l e t J R ,K r o hE M.A r g o n a u t e 2c o m pl e x e s c a r r y a p o p u l a t i o no fc i r c u l a t i n g m i c r o R N A s i n d e p e n d e n to f v e s i c l e s i nh u m a n p l a s m a [J ].P r o c N a t lA c a dS c iU S A ,2011,108(12):5003-5008.[25] Z h a n g X X ,D e n g L H ,C h e nWW.C i r c u l a t i n g mi c r o R N A216a s a m a r k e rf o r t h e e a r l y i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o f s e v e r e a c u t e pa n c r e a t i t i s [J ].A mJM e dS c i ,2017,353(2):178-186.[26] C i g d e m MK ,S e n t u r k S ,O n e nA.N o n o p e r a t i v em a n a ge m e n t of p a n c r e a t i c i n j u r i e s i n p e d i a t r i c p a t i e n t s [J ].S u rg T o d a y,2011,41(5):655-659.[27] E t e b a r iK ,A s g a r i S .R e v i s e d a n n o t a t i o n o f P l u t e l l a x yl o s t e l l a m i c r o R N A s a n dt h e i r g e n o m e -w i d et a r g e t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J ].I n s e c tM o l B i o l ,2016,25(6):788-799.[28] M e h e rS ,M i s h r a T S ,S a s m a lP K.R o l eo fb i o m a r k e r si nd i a g n o s i s a n d p r o gn o s t i c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a c u t e p a n c r e a t i t i s [J ].J B i o m a r k ,2015:519534.收稿日期:2018-03-17 编辑:张卫国㊃255㊃‘临床荟萃“ 2018年6月5日第33卷第6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J u n e 5,2018,V o l 33,N o .6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Toll样受体4在成骨细胞共培养体系中对干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机制中期报告

Toll样受体4在成骨细胞共培养体系中对干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机制中期报告

Toll样受体4在成骨细胞共培养体系中对干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机制中期报告研究背景及意义:骨骼是人体支撑和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等疾病给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很大影响。

骨组织的修复和再生对于治疗这些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骨再生需要大量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成骨细胞共培养体系是一种模拟骨再生的体外模型,可以探究骨细胞的分化和骨组织的再生过程。

Toll样受体4(TLR4)是一种广泛表达于各种细胞中的模式识别受体,可以识别多种病原微生物的分子结构,并诱导炎症反应。

近年来研究表明,TLR4在骨代谢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可以调控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分化和功能。

但是,TLR4在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仍不清楚。

本研究旨在探究TLR4在成骨细胞共培养体系中对干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机制,为骨组织再生和骨修复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研究进展:本研究利用小鼠成骨细胞共培养体系建立了干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模型。

通过Western blot和qPCR等技术检测了TLR4在共培养期间的表达情况,并添加了TLR4激动剂和抑制剂,分别检测了TLR4对共培养体系中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相关标记分子表达的影响。

初步结果显示,在共培养体系中,TLR4的表达变化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相关标记分子的表达密切相关,但是具体的分子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究。

下一步工作:在研究的后续中,我们将进一步验证和深入探究TLR4在成骨细胞共培养体系中对干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机制。

具体工作包括:1. 进一步检测TLR4在共培养体系中的表达动态变化,探究TLR4是否可以调控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分化和功能;2. 利用TLR4基因敲除小鼠或TLR4拮抗剂等方法,进一步验证TLR4在共培养体系中的作用,并探究其下游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3. 通过小鼠骨折模型等体内实验,验证TLR4在骨组织修复和再生中的重要性,为骨组织再生和骨修复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

结节性红斑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9和NF-κB的表达和意义

结节性红斑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9和NF-κB的表达和意义

结节性红斑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9和NF-κB的表达和意义杨宪鲁;王海燕;汤华晓;丛涛;李玲芳【摘要】目的研究结节性红斑患者与健康对照人群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oll样受体9(TLR9)和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在结节性红斑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7年10月山东省威海市妇幼保健院及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确诊的结节性红斑患者52例作为疾病组;另选健康体检者41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LR9和NF-κB的mRNA水平.结果疾病组外周血中TLR9 mRN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疾病组NF-κB mRN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疾病组中TLR9与NF-κB的mRNA水平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r=0.89,P< 0.01).结论与正常人群相比,结节性红斑患者TLR9 mRNA水平明显降低,NF-κB mRNA水平明显升高,提示TLR9和NF-κB可能参与了结节性红斑疾病的发病过程.【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8(015)026【总页数】3页(P106-108)【关键词】结节性红斑;外周血;Toll样受体9;核因子-κB【作者】杨宪鲁;王海燕;汤华晓;丛涛;李玲芳【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皮肤科,山东威海264200;山东省威海市妇幼保健院病理科,山东威海264200;山东省威海市妇幼保健院病理科,山东威海264200;山东省威海市妇幼保健院妇保科,山东威海264200;山东省威海市妇幼保健院超声科,山东威海264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5.986.1结节性红斑(erythema nodosum,EN)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因复杂并易反复发作的炎症性皮肤病,病理表现为间隔性脂膜炎,主要临床表现为双小腿伸侧疼痛性、对称性红色结节,结节为非溃疡性,可自行消退,青年女性好发[1]。

Toll样受体4介导急性心肌梗死后炎症反应的研究进展

Toll样受体4介导急性心肌梗死后炎症反应的研究进展

Toll样受体4介导急性心肌梗死后炎症反应的研究进展董国菊;李立志【摘要】Persistent inflammation is the key pathological circle on ventricular remodeling ( VR)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an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role of Toll-like receptor 4 (TLR4)on VR after AMI.At present,it′s known that a lot about the inflammation reaction of TLR4, but the study on the inflammation reaction of TLR4 after AMI is still in progress.The start time, the peak time and the maintenance time of TLR4 on inflammatory reaction after AMI are still unclear , which need further research.%心肌坏死后持续的炎症反应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室重构(VR)的关键病理环节,其中Toll样受体(TLR)4介导的炎症信号途径在AMI后 VR中的关键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目前,关于TLR4介导的自身炎症反应特点研究的比较多,关于TLR4介导的AMI后炎症反应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仍在进行中。

其介导的炎症信号途径在 AMI后的启动时间、高表达时间、维持时间及最佳药物干预时间等尚不明确,需要今后不断的深入研究将其一一阐释。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5(000)010【总页数】3页(P1735-1737)【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Toll样受体4;炎症反应【作者】董国菊;李立志【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北京100091;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北京10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22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大约 4 h 开始出现急性炎症反应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急慢性炎症反应将高水平维持2~3 d,于2周左右逐渐减弱[1]。

Toll样受体4蛋白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Toll样受体4蛋白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c r ba / ij r n rt ,t ee p e so fTLR4 p oenwa n ra e n e c e h e k a fe e ef so n t e ee rlIR nu y i as h x rsin o rti sice s da d ra h dt ep a t1 h atrrp ru in i h c rb a o txo h sh mi p n m b a e ina dc r u tit m.Th e e o L 1 sice s dg a u l fe e e f— ee rlc re fteic e c e u r l go n o p ssr u r a elv l fI 一 1wa n ra e rd al atrrp ru 3 y
Ap . r 2 0 0 8
Tol 受 体 4蛋 白在 大 鼠脑 缺 血 l样 再 灌 注损 伤 中的表 达及 其 意义
张 清 孙 鹏 冯 新 民。
麻 醉 科
张 诗 海
4 0 2 302
华 中科 技 大 学 同济 医 学 院 附 属 协 和 医 院
急 诊 科 。中医 科 , 武汉
Zh n n a g Qig ,S n Pe g u n ,Fe g Xi mi。e l n n n t a
De a t n f P g De a t n f p rme t A九 s s00 , o p rme t o Eme g n y M e iie, De a t n f Tr d to a ieeM e iie, r e c d cn p rme to a iin lCh n s d cn Uno opi l in H s t ,To g i e c lC le e,H u z o g Un v riy o ce c n e h oo y,W u a 3 0 2 a n J dia o lg M a h n ie st f S in ea d T c n lg h n4 0 2 Ab ta t Obe t e To e po et erlto ewe n tee p eso fTLR4a dt ep ril e e r lsh mi/e ef so src jci v x lr h eainb t e h x rs ino n h ata c r b a ic e a rp ru in (/ IR)ij r n rt. t o s Th e d e oim sp ro me oe tbihp ril e e r1IR d 1i as n yi as Meh d u ra mb l s wa ef r dt sa l a t r b a / mo e nr t.Th x rs in s ac ee p e so

Toll样受体简介及TLR2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Toll样受体简介及TLR2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Toll样受体简介及TLR2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s,TLRs)作为天然免疫分子的成员已经成为目前免疫学研究的热点,迄今为止人类TLR家族至少包括有11个成员[1],主要表达在单核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它们参与多种免疫反应,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发病也有突出影响。

TLR2是Toll样受体家族的重要成员,本文就TLRs做一简介,并对TLR2在RA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Toll样受体简介Toll样受体最早是在研究果蝇的胚胎发育中发现的,称为Toll受体,它们不仅是果蝇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必须成份蛋白,同时也能介导天然免疫,抵抗微生物的感染[2]。

1997年Janeway[3]等首次发现与果蝇同源的人的Toll蛋白,并命名为TLRs。

1.1 TLRs的结构和分布哺乳动物的TLRs均为Ⅰ型跨膜蛋白受体,主要由三个功能区构成: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区。

胞外区含有18-31个富含亮氨酸的重复序列(leucine rich repeats,LRR),研究发现TLR家族成员胞外区的同源性差,提示不同的TLR成员与不同的配体结合[4],亦即表示LRR具有决定TLRs与配体结合部位的特异性。

TLR的胞内区与人白介素-Ⅰ受体(IL-IR)胞内区结构相似,故称为TIR结构域(Toll/IL-IR domain,TIR)[5],TIR结构负责向下游进行信号转导,它是TLR和IL-IR向下游转导信号的核心元件,其关键位点的突变或序列缺失会阻断信号下传。

TLRs分布广泛,大部分组织至少表达一种TLR,有些甚至表达全部,其中所有淋巴组织都有TLRs的表达,在外周血白细胞中表达水平最高,单核/巨噬细胞、B细胞、T细胞及DC都表达TLR mRNA。

1.2 TLRs的配体TLRs是一类Ⅰ型跨膜形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它主要识别广泛存在于病原体细胞表面的分子标志,即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从而迅速激活免疫反应的。

LEASO_患者血清miR-21、miR-126_水平与HMGB1

LEASO_患者血清miR-21、miR-126_水平与HMGB1

LEASO 患者血清miR -21、miR -126水平与HMGB1/TLR4信号通路活性和术后复发的关系李雪松,刘一东,肖永生,刘喆,张芊慧天津第四中心医院血管外科,天津 300140摘要:目的 探讨股腘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 )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R )-21、miR -126水平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Toll 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活性和术后复发的关系。

方法 选取行介入手术的股腘型LEASO 患者120例,根据术后是否复发将股腘型LEASO 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

RF -qPCR 剂检测血清miR -21、miR -126表达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MGB1 mRNA 、TLR4 mRNA 表达。

采用Pearson 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股腘型LEASO 患者血清miR -21、miR -126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MGB1 mRNA 、TLR4 mRNA 表达的相关性。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股腘型LEASO 患者介入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结果 120例股腘型LEASO 患者随访2年,术后复发率为34.17%。

与未复发组比较,复发组血清miR -21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MGB1 mRNA 、TLR4 mRNA 表达升高,血清miR -126表达降低(P 均<0.05)。

Pearson 相关性分析显示,股腘型LEASO 患者血清miR -21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MGB1 mRNA 、TLR4 mRNA 表达呈正相关(r 分别为0.660、0.649,P 均<0.05),miR -126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MGB1 mRNA 、TLR4 mRNA 表达呈负相关(r 分别为-0.632、-0.641,P 均<0.05),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MGB1 mRNA 与TLR4 mRNA 表达呈正相关(r =0.742,P <0.05)。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和miR -21、HMGB1 mRNA 、TLR4 mRNA 升高为股腘型LEASO 患者介入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miR -126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 均<0.05)。

脂多糖对仔猪外周血白细胞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

脂多糖对仔猪外周血白细胞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

( i n t e r l e u k i n 一 1 , I L 一 1 )和 白细胞 介素 一 6( i n t e r l e u k i n 一
6 , I L 一 6 ) 等炎性 细 胞 因子引 起 的。T L R s 是近 年来 才 发现 的和免 疫 密切相 关 的受 体家 族 ,为 模式 识别 受
体( p a t t e r n r e c o g n i t i o n r e c e p t o r s , P R R s ) _ l _ 。至今 已发
等) [ 4 - 5 ] 。 本试 验通 过给 仔猪 注射L P S 以模 拟免疫 应激 状态 , 研究 免 疫应 激 对仔 猪外 周 血 白细 胞 中T L R 4 信
活 。T R A F 6 最 终使核 因子一 K B( n u c l e a r f a c t o r — K B, N F — K B ) 激活 , 活化的N F — K B 最 终转 移 到 细 胞 核 内 , 诱 导炎 性 细 胞 因子 的表 达 (  ̄ N T N F 一 仅、 I L 一 1 和I L 一 6
的 脂 多糖 ( L P S ) 建 立免疫应 激模 型 , 对 照 组 注 射 等 量 生 理 盐 水 。注射 L P S 或 生理 盐水前 ( 0 h ) 和 注射后 1 、 2 、 3 、 4 、
6 、 8 h 和2 4 h 采 血 分 离 白 细胞 , 应 用 实 时 荧光 定 量P C R 技 术 测 定T L R 4 信号通路 关键基 因 . 包 括T L R 4 、 髓 样 分 化 因 子 8 8 ( M y D 8 8 ) 、 肿 瘤 坏 死 因 子 受 体 相 关 因子 6 ( T R A F 6 ) 、 核 因 子 一K B( N F —K B) 和 肿瘤 坏 死 因子一 O / ( T N F 一 ) 在 白 细

toll受体7和toll受体9的有关研究进展

toll受体7和toll受体9的有关研究进展

1.报道提示TL R7识别双链RN A,但很多实验结果支持,TL R7和TL R8的天然配体尚未发现,由于在细胞内部表达,TL R7和TL R8被认为与一些合成的小分了抗病毒成分【【【咪唑哇琳】】】相结合,近来也有研究发现,在自身免疫性疾病SL E患者中,能够识别一些高度保守自身snRNA片断[8」。

TL R9以同源_聚体的形式识别非甲基化的CpGDNA. -----------《Toll样受体的研究进展200604》。

爱沙托立宾(一种TLR7受体激动剂)2.TLR3 ,TLR7 ,TLR8和TLR9识别的PAMP是病毒和细菌的核酸,TLR3识别在大多数病毒感染过程中产生的双链RNA,TLR9识别细菌DNA所特有的非甲基化DNA二核昔酸一CPG,TLR7和TLR8可以识别单链RNA,并且TLR7和TLR8还可以识别小分子干扰RNA (siRNA)-RNA干扰的主要效应器。

TLR3,TLR7,TLR8和TLR9介导MyD88依赖型信号通路,并且TLR2还可介导MyD88非依赖型信号通路。

3.TLR3,TLR7和TLR8识别RNA病毒中的分子标志,通过对感染人类流感病毒的大鼠注射TLR8/9增强剂,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在肺部的滴度,比注射重组的IFN-a更有效nu。

在正常情况下,对TLR刺激会引起免疫系统各种细胞的活化,能引起和增强保护性的TH-1型免疫应答,然而在某些易感基因的遗传背景下,TLR的刺激可以诱导自身免疫病,在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小鼠的研究中发现,TLR9缺失会导致自身抗体从抗核抗体向TLR7依赖的抗核糖体抗体IgG2a和IgG2b转变,加快了疾病进程和致死性,因此TLR的信号传导不仅能诱导自身免疫,而且能调节耐受[pz}。

同样在对患狼疮的小鼠的研究中,发现TLR9的缺失会加重病情,而TLR-7的缺失却会改善病情[13]。

这些结果给了我们在自身免疫病中TLR直接治疗的重要提示。

----------《Toll样受体的研究进展200808》。

帕金森病患者血清中Toll样受体4及下游炎症因子的高表达与临床分期及分型的关系研究

帕金森病患者血清中Toll样受体4及下游炎症因子的高表达与临床分期及分型的关系研究

帕金森病患者血清中Toll样受体4及下游炎症因子的高表达与临床分期及分型的关系研究郭清华;郭彦杰;宋净洋;左书茜;刘梦豪;邢红霞;李超堃【期刊名称】《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年(卷),期】2022(49)3【摘要】目的检测Toll样受体4(TLR4)及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探讨TLR4及下游炎症因子与PD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病房就诊的原发性PD患者60例(PD组),以及同期在该院体检健康者60例(对照组)。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血清TLR4蛋白及IL⁃6、IL⁃1β和TNF⁃α水平,并分析其与PD患者Hoehn⁃Yahr分期和临床分型的关系。

结果PD组外周血血清TLR4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游炎症因子IL⁃6、IL⁃1β和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PD分期越高,TLR4、IL⁃6、IL⁃1β和TNF⁃α的表达越高。

震颤为主型、强直少动型和混合型PD患者TLR4、IL⁃6、IL⁃1β和TNF⁃α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TLR4及其下游炎症因子的高表达与PD的发生发展和分期密切相关,对PD发病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5页(P41-45)【作者】郭清华;郭彦杰;宋净洋;左书茜;刘梦豪;邢红霞;李超堃【作者单位】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新乡医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5【相关文献】1.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对Toll样受体4信号转导通路及下游炎症因子的影响2.IgA 肾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4的表达及血清炎症趋化因子的水平3.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表达和炎症因子的影响4.Toll 样受体、前列腺素受体EP2在溃疡性结肠炎组织的表达与炎症细胞因子的关系5.Toll样受体2、Toll样受体4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的表达及与梅毒细胞免疫的相关性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Toll样受体2和7在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小鼠外周血白细胞中的表达

Toll样受体2和7在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小鼠外周血白细胞中的表达

E pr et nm l w r dv e nofu rus po ei ad bc r ( ru ;po orgop : rt s n at i Gop A) r hs n m l s d t h s ea t s y ( ru ) bce aol GopC ; ot l op ( ru .E ebod0 2m a t e o ah GopB ; at i ny( ru ) cn o g u G opD) y l . l s a nf m ec r r r o w k r
m ueo e1t r n tdya e sre n j t n h oiv ts f L si K n igmc o s nt s, da d ha f r ugr adi e i .T eps i r e R u mn i h 3 7 t y n co te a o T n e
lu o y e n p r h rl bo d we e me s r d b o yo t . A e a e l o a ls e k c tsi e i ea lo r a u e y f w c tmer p l y t f r t k n b o d s mp e ,mie wee c r s c f e n er h n e t u r u d n su s r a e r a t r m u tr s a r c d a d t i t e swi s ro n ig t s e etk n f ce i c l e .Re e t d me s r i i h g k h i we 0b u u p ae a u e
用。方法 构 建 昆 明小 鼠 的简 易 右 膝 关 节 置 换 术 后 表 皮 葡 萄 球 菌感 染 模 型 。将 动 物 实 验 分 为 假 体

免疫细胞信号通路中Toll样受体的作用

免疫细胞信号通路中Toll样受体的作用

免疫细胞信号通路中Toll样受体的作用在人体的免疫系统中,Toll样受体是非常重要的受体之一。

它们起到了很多关键的作用,包括了对细菌、病毒等入侵性微生物的识别及抵御,以及在攻击机体自身细胞的自身免疫疾病中的调节作用。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简称TLRs)是一类跨膜受体,它们可以识别自然界中许多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

TLRs的识别是基于它们结构上包含的不同种类的受体区域。

这些受体区域与微生物表面上的不同种类的分子配对,并且会激活免疫反应。

TLRs主要存在于人类的免疫细胞膜上,包括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细胞、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

当这些免疫细胞接触到入侵性微生物时,TLRs就会被激活,并且这一过程会引发一系列的复杂的信号通路,最终导致免疫反应的启动。

TLRs的激活也会启动多种信号通路,其中最为重要的是NF-κB信号通路。

在这一信号通路中,TLRs的激活会引发多种分子的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一个叫做IKK的酶复合体的激活。

这个酶复合体会进一步磷酸化IKB蛋白,这个蛋白本来是很重要的一种抑制子,可以防止NF-κB进入细胞核并启动免疫反应。

但是磷酸化后,IKB蛋白就被降解了,这样NF-κB就可以进入细胞核启动基因表达,从而启动免疫反应。

另外,TLRs的激活也会启动另一种信号通路,即介导型线粒体通路(mitochondrial mediated pathway)。

这一信号通路的激活和NF-κB信号通路密切关联,但是它的产物和生物学功能却不同。

这一通路的激活会引发线粒体的DNA释放,后者会作为一个PAMP(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进入到免疫细胞中,从而引发一个线粒体介导的激光自杀反应,这个反应的作用主要是杀死入侵性微生物,并且可以加强对这些微生物的识别和记忆。

尽管TLRs在人体免疫反应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在一些自身免疫疾病中它们的过度激活也会导致不良后果。

toll样受体

toll样受体

Toll样受体Toll样受体(也称作TLR,即Toll-like receptor)是一类重要的受体蛋白,它可以识别和结合一些特定的分子,从而激活免疫系统的应答。

这些分子通常是一种称为模式识别受体(PRRs)的受体所能识别的,它们在宿主防御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概述Toll样受体是一类跨膜蛋白,属于PRRs家族的一种。

它们通过其外在结构上的高度保守的Leucine-rich repeat(LRR)结构域来识别和结合特定的分子,例如细菌的毒素、细菌的表面成分以及病毒的核酸。

目前已经发现了多种TLR,它们在不同的细胞类型和组织中表达,并参与多种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TLR的结构每个TLR蛋白含有多个LRR结构域,这些结构域通过丰富的β折叠片层连接在一起,形成蛋白的外在结构。

这种结构不仅赋予了TLR以警戒细菌入侵的能力,还可以通过结合配体从而触发下游信号通路的激活。

此外,TLR还包含一个胞浆端的富含精氨酸的TIR(Toll/interleukin-1 receptor)结构域,这个结构域在TLR的信号转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TLR与其配体结合后,TIR 结构域会与下游信号分子结合,从而激活信号转导通路。

TLR的功能TLR的主要功能是发挥免疫系统的免疫应答。

当TLR识别到特定的分子(也称为TLR配体)时,它可以通过激活下游信号通路来启动免疫应答。

这种应答包括产生和释放一系列的细胞因子、促发炎因子和抗病毒因子,进一步引发炎症反应和免疫细胞的活化。

此外,TLR还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平衡,以对抗侵袭性病原体的攻击。

通过TLR的激活,免疫系统可以更加快速和有效地识别和清除病原体,从而维护机体的健康。

TLR与疾病由于TLR在免疫应答中的重要作用,TLR功能的异常调节可能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例如,TLR的过度激活可能导致慢性炎症的产生,进而导致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如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

此外,一些病原体也可以通过干扰TLR的功能来逃避宿主的免疫应答。

Toll样受体2、3、4、9在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自发性早产的关系

Toll样受体2、3、4、9在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自发性早产的关系

Toll样受体2、3、4、9在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自发性早产的关系黄坚;王珏;林珍云;商宏恺;马林;卓广超;冯国芳;张治芬【期刊名称】《浙江医学》【年(卷),期】2014(000)007【摘要】目的:探讨Tol 样受体(TLRs)2、3、4、9在不同孕期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自发性早产的关系。

方法选择自发性早产患者的胎盘样本38份作为早产组(其中孕28-34周和孕35~36周各19份)。

选择同期正常妊娠自然分娩产妇的胎盘样本38份(孕37-40周)作为对照组。

采用real- time PCR法检测两组胎盘中TLR 2、3、4、9 mRNA的表达,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胎盘中TLRs 2、3、4、9蛋白的表达,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两组孕产妇胎盘组织中均可检测到TLRs 2、3、4、9的表达。

(2)早产组胎盘组织TLR 2、3、9 mRNA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LR4 mRNA的表达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3)早产组TLR 2、3、4、9的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4)早产组中,28~34孕周组和35~36孕周组胎盘中TLRs mRNA表达量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

结论早产患者胎盘组织中TLRs过度表达,提示TLRs介导的母胎界面的免疫反应可能是启动自发性早产的重要因素。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Tol- like receptors (TLRs) in placenta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pontaneous preterm labor. Methods Thirty eight placental samples were col ected from patients with spontaneous preterm labor (preterm group), including 19 of 28~34 week gestation, and 19 of35~36 week gestation. Thirty eight placental samples from normal pregnancy and natural delivery (37~40 week) served as control group. The mRNA expressions of TLR 2, 3, 4, and 9 were detected by real- 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 PCR);and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TLR2, 3, 4, and 9 were evaluated by Western blot. Results The mRNA expressions of TLR2, 3, 9 in preterm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P<0.05), but not for TLR4 (P>0.05). The protein expressions of TLR2, 3, 4 and 9 also showed higher in preterm group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over- expressed TLRs in preterm placental tissue sug-gests that the immune response mediated by TLRs in the maternal- fetal interface may be important factors to initiate sponta-neous preterm labor.【总页数】4页(P553-556)【作者】黄坚;王珏;林珍云;商宏恺;马林;卓广超;冯国芳;张治芬【作者单位】310006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310006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310006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310006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310006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310006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310006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310006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胎盘组织中Fas L的表达与早产的关系 [J], 段永红;伍招娣;肖晓芳2.sRAGE在自发性早产孕妇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早产的预测价值 [J], 赵爱;韩秋峪;闫洪超;孟琳;李雨纯3.胎盘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与早产的关系 [J], 段永红;伍招娣4.自发性早产患者胎盘组织中fFN、MMP-9、COX-2的表达及意义 [J], 杨芳;马向东;陈必良;张建芳5.自发性早产和指征性早产胎盘组织学的病例对照研究 [J], 杨晓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免疫细胞表面的TLR9及其免疫调节作用

免疫细胞表面的TLR9及其免疫调节作用

免疫细胞表面的TLR9及其免疫调节作用前言Toll样受体9(TLR9)是Toll样受体家族的成员之一,其可被病原体来源的非甲基化磷酸胞苷鸟苷DNA(CpG DNA)或人工合成的含非甲基化CpG的寡核苷酸(CpG ODN)激活,并通过其下游信号传导直接或间接启动固有免疫反应,从而抵抗病原体的入侵。

长期以来,TLR9一直被认为是位于内溶酶体中的细胞内DNA传感器。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TLR9也可以在细胞膜表面表达,如中性粒细胞、B细胞甚至红细胞,被称为表面TLR9(sTLR9)。

此外,细胞免疫反应的激活可以在细胞内外的这两个TLR9位点启动,TLR9在细胞膜上的定位有助于激活内体TLR9(eTLR9)介导的信号通路。

sTLR9的存在可能有利于某些细胞类型或组织中的宿主反应,例如红细胞可以通过sTLR9介导巨噬细胞等先天免疫细胞的激活,从而在炎症状态下加速自身的清除。

因此,深入了解sTLR9的结构特征、sTLR9与CpGDNA的关系,以及sTLR9在免疫细胞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将为TLR9激动剂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sTLR9的结构sTLR9的结构并不特别清楚,它是否与eTLR9相同也存在争议。

众所周知,eTLR9属于I型跨膜蛋白,由细胞外、跨膜和细胞内区域组成。

eTLR9的胞外区位于内体中,由25个富含亮氨酸的重复序列(LRR)组成,其N-末端和C-末端分别称为TLR9-N和TLR9-C。

TLR9-N和TLR9-C可以通过天冬氨酸内切酶释放,该内切酶作用于eTLR9中间的LLR14和LLR15之间的Z环结构域,形成TLR9-N+C复合物,这是eTLR9的活性形式。

然而,sTLR9的结构尚不清楚。

一项研究表明,与TLR9-N 结合的抗体完全不能与人外周中性粒细胞上的sTLR9结合,这可能表明这些中性粒细胞的sTLR9不是TLR9-N+C复合物的活性形式。

而抗全长TLR9和抗TLR9-N的抗体都能识别B 细胞上的sTLR9,这表明全长TLR9和TLR9-N存在于B细胞上。

茶多酚对内毒素作用下人牙周膜细胞分泌和表达Toll样受体4的影响

茶多酚对内毒素作用下人牙周膜细胞分泌和表达Toll样受体4的影响

茶多酚对内毒素作用下人牙周膜细胞分泌和表达Toll样受体4的影响孔宁静;李小娜;范芹;管晓燕;白国辉;刘建国【期刊名称】《口腔医学研究》【年(卷),期】2015(31)2【摘要】目的:观察茶多酚(tea polyphenol,TP)对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作用下人牙周膜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cells,PDLCs)分泌和表达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的影响。

方法:体外分离及培养PDLCs,实验组分别为LPS和不同质量浓度的TP的不同组合,对照组为仅含1%FBS的DMEM培养液。

培养24h、48h和72h后,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TLR4的分泌量,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TLR4的表达。

结果:100mg/L LPS组PDLCs TLR4分泌量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加入TP进行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TLR4的分泌量和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TP对LPS作用下PDLCs TLR4的分泌和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总页数】4页(P140-143)【关键词】茶多酚;脂多糖;人牙周膜细胞;TLR4【作者】孔宁静;李小娜;范芹;管晓燕;白国辉;刘建国【作者单位】遵义医学院口腔学院牙周科;贵州省高等学校口腔疾病研究特色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1.4【相关文献】1.脂多糖结合蛋白多抗对内毒素急性肺损伤大鼠肺泡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4与白细胞介素18表达的影响 [J], 张德明;邓青南;李永旺;毛宝龄;钱桂生2.连翘对内毒素作用下大鼠脾脏淋巴细胞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及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的影响 [J], 李文星;张毅;温勃阳;段吉明;申素纲;熊泽翼;尹金祥;武彩虹3.氧化苦参碱对内毒素作用下人牙周膜细胞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β mRNA表达的影响 [J], 吴赟;陈凌;骆凯;闫福华4.内毒素对人牙周膜细胞Toll样受体2和Toll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 [J], 段立立;许丽华;王洁;杨冬茹;蒋强国5.盐酸戊乙奎醚对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Toll样受体4mRNA和Toll样受体2mRNA表达的影响 [J], 王娜;郑晖;苏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第15卷 第4期 2011–01–22出版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ve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January 22, 2011 Vol.15, No.41Department of Joint,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510080,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2Huangpu JointSurgery Center,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510700,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Zhang Zi-ji ☆, Studying fordoctorate, Physician, Department of Joint,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510080,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Correspondence to: Sheng Pu-yi,Associate professor, Associate chief physician,Department of Joint,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510080,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Huangpu JointSurgery Center,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510700,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shengpuyi@hotmail. ComSupported by: the InternationalCooperation Program of Guangdong Provinc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 No. 2006B50107004;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rogram of GuangdongProvinc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 No. 2007B010600048; the ScientificResearch Foundation Program of University of Tampere, Finland, No. 9J114Received: 2010-08-25 Accepted: 2010-10-16关节置换后外周血白细胞中Toll 样受体4和9的表达***☆张紫机1,康 焱1,盛璞义1,2,翟齐毅2,张 浩1,张阳春2,侯昌禾2,李子卿2,廖威明1Toll-like receptors 4 and 9 expression in leukocytes following joint arthroplastyZhang Zi-ji 1, Kang Yan 1, Sheng Pu-yi 1,2 , Zhai Qi-yi 2, Zhang Hao 1, Zhang Yang-chun 2, Hou Chang-he 2, Li Zi-qing 2, Liao Wei-ming 1 AbstractZhang ZJ, Kang Y, Sheng PY, Zhai QY, Zhang H, Zhang YC, Hou CH, Li ZQ, Liao WM. Toll-like receptors 4 and 9 expression in leukocytes following joint arthroplasty .Zhongguo Zuzhi Gongcheng Yanjiu yu Linchuang Kangfu. 2011;15(4):575-579. [ ]摘要张紫机,康焱,翟齐毅,张浩,张阳春,侯昌禾,李子卿,盛璞义,廖威明. 关节置换后外周血白细胞中Toll 样受体4和9的表达[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4):575-579. [ ]0 引言人工关节置换是治疗关节疾患终末期的有效手段,而置换后假体感染是其灾难性的并发症。

Sheng 等[1-5]通过对各级别资料的分析,发现目前假体感染的发病率为4%~12%,翻修再感染率为4%~16%,仍然是目前临床最棘手的问题。

目前临床上对假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仍非常困难,尤其是对慢性低度深部假体感染的诊断,目前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和指标。

了解关节假体置换后免疫系统的变化,为进一步寻找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的检测手段和/或指标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非常迫切和重要的意义。

Toll 样受体家族(Toll-like receptors ,TLRs)是主要的模式识别受体[6],可对病原相关的分子模式进行特异性识别,激活不同的下游信号转导链,导致炎症递质的释放,在天然免疫防御中起重要作用[7],并最终激活获得性免疫系统。

因此有人认为TLRs 控制着由天然免疫向获得性免疫的转变[8]。

目前对关节置换后机体内TLRs 变化和相关机制研究甚少,有学者证实全髋关节置换后松动假体表面生物膜中表达TLRs [9]。

本实验旨在通过检测关节置换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TLR4和TLR9的阳性表达,与无假体置入情况下的关节镜患者表达水平进行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关节外科,广东省广州市510080;2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关节外科中心,广东省广州市510700张紫机☆,男,1984年生,广东省河源市人,汉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读博士,医师,主要从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和软骨组织工程研究。

zhangziji1984@ 通讯作者:盛璞义,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双临床博士,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关节外科,广东省广州市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关节外科中心,广东省广州市510700 shengpuyi@ 中图分类号:R3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225 (2011)04-00575-05收稿日期:2010-08-25 修回日期:2010-10-16 (20100825015/GW〃A)比较,了解假体置入对TLR4和TLR9在人白细胞中阳性表达率的变化,为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假体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和方法设计: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

时间及地点:于2008-09/2009-01在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关节外科完成。

对象:实验组选择2008-09/2009-01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关节外科行关节置换患者11例(8例9髋、3膝),其中男性2例,女性9例;年龄46~77岁,平均年龄(63.9±10.3)岁;初次置换9例,再置换2例。

纳入标准:①不合并风湿、类风湿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影响TLRs改变的基础疾病终末期关节病变患者。

②所有患者均对实验表示知情理解,同意将自己的血样或标本用于本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配合研究。

术前诊断:陈旧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5例,双侧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并髋关节骨关节炎1例,髋关节置换后松动1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例,膝关节置换后感染1例(女性患者,68岁,外院左膝关节置换后6年,左膝关节红肿、疼痛。

本次入院前已静脉使用抗生素治疗8周,无感染的症状和体征,术前检查白细胞7.48×109L-1,血细胞沉降率28 mm/h,C-反应蛋白9 mg/L)。

合并高血压+糖尿病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例,余病例无合并特殊内科疾病。

同时选择同期行关节镜检测患者1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36~61岁,平均年龄(54.5±7.8)岁。

纳入标准:不合并风湿、类风湿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

术前诊断:半月板损伤5例,前交叉韧带损伤4例,膝关节游离体1例。

合并高血压病2例,糖尿病1例,余病例无合并特殊内科疾病。

主要试剂和仪器:关节假体:实验组所用髋关节假体均为生物型金属对聚乙烯假体,包括6例7髋为Depuy生物型假体,2例2髋为Zimmer生物型假体,3例3膝均为骨水泥型金属对聚乙烯后稳定型假体。

实验方法:假体置入:髋关节置换均采用后外侧切口入路,膝关节置换均采用膝前正中切口入路。

髋关节假体选择:本组8例9髋的髋臼部分和股骨部分均为生物型非骨水泥髋臼假体。

3例3膝均为骨水泥型金属对聚乙烯后稳定型假体,术中使用骨水泥前要进行髓腔充分冲洗,扩髓及填塞骨水泥时要注意监测生命体征。

对于上述入选患者,分别于入院次日和干预后第3天早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2 mL,存于EDTA抗凝采血管,6 h内使用流式细胞术分析TLR4和TLR9的表达情况。

同时,在入院次日和置换后第3天送患者血样至检验科检查白细胞计数、血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以了解患者有无感染、机体免疫反应变化等情况。

TLRs的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术,具体流程如下:取100 µL用EDTA-K2抗凝的全血,分别加入20 μL PE标记的鼠抗人TLR4和TLR9单克隆抗体,混匀后室温避光孵育30 min;用QPREP标本处理仪进行白细胞固定和红细胞破膜,室温避光10 min,离心后弃上清;用2 mL Stain buffer洗涤2次弃上清;用500 μL Stain buffer重悬后即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同时设阴性对照和同型对照管。

主要观察指标:干预前后各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TLR4和TLR9的阳性表达,及白细胞计数、血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

统计学分析:主要变量为假体植入前后关节置换组和关节镜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上TLR4和TLR9的阳性表达率,其他变量有白细胞计数、血沉和C-反应蛋白。

所有计量资料均以x_±s表示,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组间同一指标比较采用单因素ANOVA方差分析,同组内同一指标手术前后变化水平比较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P < 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统计学处理由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07级研究生余丹丹完成。

2 结果2.1 参与者数量分析实验组11例与对照组1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

2.2 基线资料见表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