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藏药铁棒锤炮制-减毒存效-的质量评价初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中医药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藏药铁棒锤炮制"减毒存效"的质量评价初步研究
姓名:蒲友明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药物化学
指导教师:张艺
2008-04
摘要
铁棒锤为常用藏药,收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第一册),具有驱寒止痛,祛风定惊的功效。
铁棒锤在民间和临床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
但原植物品种繁多复杂,乌头属多种植物在各地均采挖入药,造成市场上药材品种十分混乱。
铁棒锤为剧毒药材,炮制后方能入药。
现代研究表明,铁棒锤所含的乌头碱类成分,既是抗炎有效成分,又为毒性成分。
因此,如何在降低毒性的同时,保证临床疗效是铁棒锤炮制研究中的重点。
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对铁棒锤的品种、资源分布、民族民间应用经验进行调查整理,进而初步探讨铁棒锤地方习用品康定乌头炮制前后生物碱成分变化及其与药效、毒性的相关性。
目的:
1.调查铁棒锤原植物和民族民间应用情况;
2.分析铁棒锤地方习用品康定乌头炮制前后急性毒性、抗炎作用与生物碱成分变化相关性。
方法:
1. 采用文献研究、关键人物访谈和证据标本采集等民族植物学研究方法;
2. 采用常规方法测定LD50,以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炎症模型评价抗炎作用;
3. 采用酸碱滴定法、TLC、HPLC、UV等现代化学分析方法。
结果:
1. 收集和整理了铁棒锤民族民间炮制经验5种,发现了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南派藏医药体系中,康定乌头(Aconitum tatsienense Finet et Gagnep.)在临床上作为铁棒锤药材的地方习用品。
2. 康定乌头炮制前后相应的LD50或最大给药量为:炮制品B、生品、炮制品C、炮制品E的LD50分别为0.1636 g/kg、0.1763 g/kg、0.3290 g/kg、2.3955g/kg;炮制品D的最大给药量为11.4280g/kg,故毒性顺序为:炮制品B>生品>炮制品C>炮制品E>炮制品D。
课题来源:“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I48B08)子课题
-特色民族药(羌药)铁棒锤的特殊炮制技术研究
3. 康定乌头炮制前后对抗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作用:炮制品B、生品、炮制品C、炮制品E均有明显对抗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作用,作用强度趋势为炮制品B>生品>炮制品C>炮制品E,炮制品D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4. 康定乌头炮制前后滇乌碱和印乌碱含量大小为炮制品B>炮制品C>炮制品D;炮制品B、C、D中酯型生物碱含量分别为0.468%、0.180%、0.285%,总生物碱含量分别为1.49%、1.02%、1.45%;同时炮制品C产生新峰a,炮制品D有a、b、c三个新峰产生,其生物碱成分变化与康定乌头炮制直接相关。
5. 康定乌头炮制前后滇乌碱和印乌碱为主的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多少与毒性大小和抗炎作用强弱基本成正相关,是影响康定乌头“减毒存效”的关键。
结论:
本研究为铁棒锤的原植物品种澄清,以及康定乌头质量控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也可以为其它有毒民族药研究提供思路与方法。
创新点:
本文运用炮制前后毒性、抗炎作用变化可能与生物碱成分变化相关思路,进行了铁棒锤地方习用品康定乌头炮制“减毒存效”的质量评价初步研究,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康定乌头质量控制和炮制研究的空白。
关键词:藏药;铁棒锤;康定乌头;炮制;毒性;抗炎;生物碱
Abstract
Radix Aconiti,as a commonly used Tibetan medicine, is recorded in Tibet Departmental Standard, with the function of removing cold and wind, stopping pain, and quieting uneasiness. It is extensive and effective in the civil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however, for the varieties of primary plants are complex, many plants of Aconitum are used in different areas which induce confusion in the medical materials market. As a virulent medicine, it should not be used without processing. Recent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aconitum alkaloids of Radix Aconiti are not only anti-inflammatory but toxic components, therefore, how to reduce toxicity and ensure clinical efficacy is the focus of the research. This article mainly investigated varieties,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 and experience of ethical application of Radix Aconiti, and primarily explored the relevance of the change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pharmacodynamic effects and toxicity before and after processing of Aconitum tatsienense Finet et Gagnep which was applied as Radix Aconiti in local places.
Objective:
1.The investigation of original plants and ethical application of Radix Aconiti;
2.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the effects of toxicity, anti-inflammatory and the change of alkaloids of Aconitum tatsienense.
Methods:
1. By the methods of ethnopharmacology, including the research of literature, the interview of key characters, the collection of evidence and specimens and so on;
2. By routine method and the swelling of auricle in rats caused by xylol;
3. By the modern analysis methods, such as TLC, HPLC, UV, Acid-Base titration.
Results:
1. Collect and sort five kinds of folk processing experiences. Aconitum tatsienense Finet et Gagnep is used as one source of Radix Aconiti in the Southern Tibetan medicine system in Ganzi.
2. Aconitum tatsienense was studied on the acute toxicity before and after processing with toxicological index LD50,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quencing of corresponding LD50 or maximum dose was 0.1636 g / kg, 0.1763 g / kg, 0.3290 g / kg, 2.3955 g / kg, 11.4280g/kg in processed product B, raw product, processed
products C, processed products E and processed product E; and so was the toxicity from high to low.
3. Processed product B/C/E and raw product, except processed product D, could significantly lighten the swelling of auricle in rats caused by xylol and the effect intensity from strong to weak was processed product B> raw product > processed product C> processed product E.
4. The alternations of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before and after processing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yunaconitine and indaconitine is processed product B> processed product C> processed product D from high to low; the content of Ester alkaloids in processed products B/C/D are 0.468%,0.180%,0.285% respectively;and total alkaloid in the processed products B/C/D are 1.49%,1.02%,1.45%;and processed products C, D had respectively produced one and three new components, which were directly relevance to processing.
5. How much is the content of diester alkaloids,such as yunaconitine and indaconitine,is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the effects of toxicity and anti-inflammatory. It was the key influencing factor of "attenuated toxic and kept effect".
Conclusions:
This article provides science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varieties,quality control, reasonable application at a clinica, and provides train of thought and method for the research of other toxic ethnic medicine.
Innovation:
This article used the train of thought that acute toxicity and anti-inflammatory maybe have to do with chemical composition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processing, carry out quality research of "attenuated toxic and kept effect" preliminary in Aconitum tatsienense Finet et Gagnep which was applied as Radix Aconiti in local places.
Keywords: Tibetan medicine; Radix Aconiti; Aconitum tatsienense; processing; toxicity; anti-inflammatory; alkaloids
前言
民族药的炮制多是民族医长期医疗实践的结晶,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经过临床实践的验证,对临床应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对民族医药来说是极为宝贵的财富,有的炮制方法甚至成为一些民族医的成名之技,秘而不宣。
对于有毒民族药材炮制,由于没有统一的加工炮制标准,可能使药材疗效大降,甚至产生中毒现象,如何通过规范的炮制方法,寻找能真正反映炮制品毒性大小、药效强弱的质量控制指标,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质量稳定可控的饮片,是民族药炮制研究的重要内容。
而对于毒性成分同时又是有效成分的民族药,如何在降低毒性的同时,保证临床疗效,并使其炮制品的质量稳定、可控,更是民族药炮制研究中的难点。
藏药炮制是一门特殊加工技术,它是几千年来历代藏医药学家在与疾病作斗争过程中积累下来的临床实践经验。
藏药炮制是根据藏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与中药炮制相比,藏药炮制特色明显,如作为“七十味珍珠丸”等名贵藏药的主要原料“佐塔”“能缚八铁煅灰、能蚀八物煅灰和水银洗煮”的炮制工艺[2]。
对比还发现,藏药炮制使用的辅料如青稞酒、牛奶、锡、芒硝、奶牛尿、雄马尿、藏菖蒲等物料[1,2],均为中药炮制未用或少用的辅料品种。
藏药铁棒锤(藏药名:榜那,庞阿那保)为一种广泛应用、疗效确切的有毒药材,同时也为羌、回等民族习用药材。
经统计,各级法定标准收载了含铁棒锤制剂共28个,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3](以下简称中国药典)收载1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4-6](以下简称中药部颁)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标准·新药转正标准》[7](以下简称新药转正标准)收载5个,《中华人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8] (以下简称藏药部颁标准)收载22个,所占比例见图1。
图1法定标准中含铁棒锤制剂所占比例
Fig.1 Radix Aconiti preparation of Legal standard
从图1可以看出,铁棒锤在《藏药部颁标准》中使用频率最高,并且所含铁棒锤制剂占《藏药部颁标准》中共200种制剂的11.0 %。
同时为上市制剂铁棒锤止痛膏(奇正藏药集团)著名民族药主要原料。
文献报道铁棒锤原植物来源于毛茛科乌头属植物,有13种之多[9],市面上所用铁棒锤药材品种十分混乱,且乌头属植物含有毒性很强的乌头碱类化合物,如果临床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中毒,严重者甚至死亡。
目前,对铁棒锤研究报道主要集中在法定标准收载品种铁棒锤A. pendulum Busch.和伏毛铁棒锤Aconitum flavum Hand.-Mazz.两种植物的研究。
现代研究表明,铁棒锤中主要成分是乌头碱、3-乙酰乌头碱等二萜类生物碱化合物[10],其中酯型生物碱是主要的毒性成分和有效成分。
铁棒锤炮制的目的是降低毒性,保存药效或增效。
《藏药部颁标准》规定了铁棒锤的炮制工艺:入铁锅微炒,或加水煮沸,取出晾干,即得。
藏医本草学专著《晶珠本草》[11]记载:“……庞阿那保……为不流动毒之首,若不炮制去毒,入药甚险……”,藏医对铁棒锤的传统炮制方法是先采用流水漂洗,然后,取铁棒锤适量,放入等重量的青稞酒中,研磨成粉,放置1天,进行发酵,第2天取出,晒干后称重入药[12]。
该炮制方法不规范,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缺乏合理控制质量的客观指标。
因此,探寻既能降低毒性,又能保存药效的规范化炮制工艺对铁棒锤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前期在甘孜藏族自治州藏医院调查发现,康定乌头为南派藏医临床特色药材之一,作为铁棒锤的地方习用品,用药历史悠久,临床疗效确切。
康定乌头在甘孜州藏医院特色专科常用于治疗风湿类疾病,为四川省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新药临床批件的藏药新药然降多吉胶囊(目前已完成三期临床实验)主要原料之一。
但康定乌头为一味剧毒民族药,目前文献仅有一篇关
于康定乌头化学成分研究,未见其质量评价和炮制研究的相关报道,为确保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探索性研究。
综上所述,铁棒锤在民族民间和临床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
但原植物品种繁多复杂,地区用药品名不一,乌头属多种植物在各地均采挖入药,造成市场上药材品种十分混乱。
并且铁棒锤的地方习用品康定乌头炮制前后生物碱成分变化和质量评价研究尚属空白,影响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鉴于此,本文主要从民族植物学角度,应用文献研究、关键人物访谈、证据标本采集等方法,对铁棒锤原植物进行品种澄清、资源分布调查、民族民间用药经验收集整理,同时结合其在南派藏医临床上和民族民间应用经验,运用现代药理学及化学方法,进行炮制“减毒存效”质量评价初步研究,探讨铁棒锤地方习用品康定乌头炮制前后毒性、药效与生物碱成分变化的相关性,为铁棒锤的质量控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其它有毒民族药研究提供思路与方法。
研究思路见下页图。
研究思路:
第一章铁棒锤原植物及民族应用调查研究
民族植物学(Ethnobotany)是研究人与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
其研究的核心内容是民族民间有关认识、利用和保护植物的传统知识和现代价值[13]。
越来越多研究者认为,对民族药的研究应从民族医药文化背景出发,充分了解民族药的性质、用途和资源概况,同时结合现代化学药理研究手段,明确其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为进一步开发新药奠定坚实的基础。
民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和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族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
民族医药作为有关知识和实践,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14]。
藏医药作为我国传统民族医药组成部分之一,是藏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发〔2006〕18号文件《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明确指出甘孜州南派藏医药(448Ⅸ-9中之一)、拉萨北派藏医水银洗炼法和藏药仁青常觉配伍技艺被列入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铁棒锤为藏医应用较为广泛的药材之一,同时也是回、羌族应用的民族药,尤其为南派藏医特色药材之一。
其药材资源分布广,蕴藏量大。
《藏药部颁标准》收载铁棒锤为毛茛科植物铁棒锤A. pendulum Busch.和伏毛铁棒锤Aconitum flavum Hand.-Mazz.的干燥块根。
但据文献报道[9],铁棒锤为毛莨科乌头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原植物来源十分复杂,造成临床应用药材品种混乱,见表1-1。
随着新药的研究开发和医院制剂的应用,近年来,铁棒锤成为著名的民族药铁棒锤止痛膏、五味麝香丸、然降多吉胶囊等产品的主要原料药之一。
制药企业和藏医院制剂室年需求量逐年增大,而铁棒锤药材目前全靠野生采挖,资源破坏较严重,原有的分布和蕴藏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所以,对铁棒锤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应用势在必行。
表1-1 铁棒锤药材原植物来源
Tab.1-1 The source of Radix Aconiti
序号中文名拉丁名
1 宣威乌头 A. subrosullatum H.-M.
2 亚东乌头 A. spicatum Stapf
3 丽江乌头 A. farrestii Stapf
4 工布乌头 A. kong boense Lauener
5 伏毛直序乌头 A. richardasonianum var.pseudosessiliflorum
6 错那乌头 A. nakaoi Tamura
7 新都桥乌头 A. tongolense Vlbr
8 展毛工布乌头 A. kong boense var.villosum W.T.Wang
9 江孜乌头 A. lad law ii Excll
10 铁棒锤 A. pendulum Busch
11 伏毛铁棒锤 A. flavum Hand.-Mazz
12 短柄乌头 A. brachpodum Diels
13 类乌齐乌头 A. leiwuqieus W. T.Wang
近年来,国内对铁棒锤药材的原植物铁棒锤A. pendulum Busch.和伏毛铁棒锤Aconitum flavum Hand.-Mazz.在宁夏地区的生态地理分布、植物群落特性、资源利用现状、濒危原因及解决途径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为铁棒锤药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15]。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方法和思路,进行部分产区铁棒锤原植物资源和民族民间应用调查,以期为铁棒锤药材品种澄清、资源品质的系统评价和人工栽培做好前期准备,并为资源的切实保护和规范化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促进铁棒锤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1研究地区、民族
研究地区(图1-1),主要包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甘孜)、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阿坝)、青海省、西藏自治区。
研究民族涉及藏族、羌族、回族等。
实地考察地区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康定县至九龙县一线(折多山、新都桥、日鲁库、塔卡乡和斜卡乡)、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羌族骨科医院)、青海省(祁连县、玛沁县)、西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山南藏医院、西藏自治区药检所)等地。
图1-1 研究地区主要分布图
Fig. 1-1 The main distribution of research
2研究方法
本文先后多次,于不同时间,采用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方法,在1项下地区进行调查研究,具体方法如下:
2.1文献研究
铁棒锤为藏、回和羌族等3个民族用药,野外调查涉及地方跨度较远,调查工作量很大,因此通过文献研究可以初步掌握铁棒锤的基本情况,确定调查目标和内容。
查阅了《中华藏本草》[11]、《羌族医药》[16]、《藏药志》[17]、《中华本草》[18]、《新修晶珠本草》[19]、《中国藏药》[20]、《全国中草药汇编》[21]等本草书籍、《中国民族药志要》[2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3]、《藏药部颁标准》 [8]、《宁夏中药材标准》[23]、《甘肃中药材标准》[24]等。
2.2关键人物访谈法
关键人物访谈法是本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关键人物进行访谈,得到结果。
表1-2 关键人物基本情况
Tab.1-2 The information of Key informant
姓名职称工作单位民族
杨保寿藏医主任医师,院长甘孜藏族自治州藏医院藏
沈嘎珠藏医副主任医师九龙县人民医院藏
嘎务·多吉副教授西藏藏医学院藏
顿珠副教授西藏藏医学院科研所藏
杨福寿羌医成都土桥羌医骨科诊所羌
蔡光正院长阿坝州汶川羌族骨科医院羌
李富垠总工程师奇正藏药集团汉
2.3标本查阅
标本查阅也是民族植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可以初步掌握研究对象的物种以及分布。
在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研究所标本室、甘孜藏族自治州药检所标本馆、重庆中药研究院标本馆等,进行了铁棒锤标本的查阅。
2.4凭证标本采集
在关键人物访谈(野外)过程中,结合了证据标本的采集。
证据标本是当地民族利用植物的实物依据和凭证,证据标本采集过程中,对铁棒锤相应的民族名称、生境类型,用途等进行记录,凭证标本保存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研究所。
3研究结果
3.1铁棒锤为多民族交叉常用药、民族用药经验丰富
文献研究发现,铁棒锤作为藏族、羌族和回族使用的民族药。
各民族对铁棒锤的用药经验各不相同,见表1-3。
多民族传统用药经验提示:铁棒锤主要功效为祛风湿、活血止痛,用于风湿、跌打损伤等疾病。
表1-3 不同民族铁棒锤的用药经验
Tab.1-3The experience of Radix Aconiti in different ethnic group
医药类别炮制功能主治文献
藏药铁锅微炒,或加水
煮沸,取出晾干,
即得。
驱寒止痛
祛风定惊
龙病,寒病,黄
水病,麻风,颠
狂等。
《藏药部颁标准》》
1995
羌药无
活血祛瘀,祛风
湿,止痛,消肿散
瘀。
跌打损伤,风湿
病,腰腿疼,恶
疮痈肿,毒蛇伤
等。
《羌族医药》
2005
回药鲜用:取鲜药材、
置柴草灰中煨热。
干品:除去杂质、
用时搞细粉
祛风除湿
活血止痛
风湿痹痛,跌打
损伤,痈疮肿毒,
牙痛,胃痛等症。
《宁夏中药材标准》
1992
同时结合关键人物的访谈,发现铁棒锤在藏族和羌族具有各自特色的民族民间炮制经验,具体体现在炮制辅料,炮制工艺等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见表1-4。
表1-4 藏族和羌族铁棒锤炮制经验比较
Tab.1-4 The processing experience of Radix Aconiti in Tibetan and Qiang
医药类别关键人物炮制方法名称炮制工艺
藏药顿珠
嘎务·多吉青稞酒制铁棒锤
(方法1)
取一定量药材粉末放入石槽,加适量青稞
酒至糊状,浸泡一定时间,然后不停研磨
5 h,发酵1 d,晾干即得。
李富垠诃子制铁棒锤
(方法2)
辅料诃子炮制铁棒锤。
羌药杨福寿童便制铁棒锤即得新鲜药材用童尿浸泡,晒干,研磨成
粉入药。
3.2资源调查
铁棒锤法定品种为毛莨科植物伏毛铁棒锤Aconitum flavum Hand.-Mazz.和铁棒锤A. pendulum Busch.两种植物。
但通过文献和野外调查研究发现,铁棒锤民族民间所用品种并不仅局限于这2个品种,其原植物来源复杂,主要包括毛莨科
乌头属13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见表1-1。
乌头属全世界约有350种,分布于北半球温带,主要分布于亚洲,其次在欧洲和北美洲。
我国约有167种,除海南岛外,在我国台湾和大陆各省区都有分布,大多数分布于云南北部、四川西部和西藏东部的高山地带,其次在东北诸省也有不少种类[25]。
本文结合文献研究,针对调查区域内民族民间所应用乌头属植物的分布情况以及铁棒锤原植物进行调查研究,分区域总结如下: 3.2.1甘孜州调查情况
青藏高原东南缘的甘孜州是藏医药发祥地之一,南派藏医的故乡。
甘孜州(俗称康区)位于东经97°22′至102°29′,北纬27°58′至34°60′之间,东邻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雅安地区,南连凉山彝族自治州和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西沿金沙江和西藏昌都地区相望,北接青海玉树和果洛两个藏族自治州。
有“蜀山之巅”的贡嘎山,藏族文化古城德格印经院。
本文于2007年8月至11月期间,先后4次沿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县至九龙县一线,具体包括康定县折多山,九龙县日鲁库大草原、塔卡乡和斜卡乡等地区,进行实地调查。
本文调查发现该地区所分布乌头属植物主要有:康定乌头Aconitum tatsiense 、露蕊乌头A.gymnandrum 、刷经寺乌头A. liljestrandii var.fangianum 、新都桥乌头A.tongolense 等。
通过对甘孜州药检所和重庆中药研究院查阅标本得知,在甘孜州还分布有铁棒锤A. pendulum 和伏毛铁棒锤A. flavum 等种。
在这6种乌头属植物中,南派藏医将康定乌头作为铁棒锤药材主要来源植物,刷经寺乌头、新都桥乌头不作为铁棒锤药用。
表1-5 四川省甘孜州乌头属植物标本采集情况
Tab.1-5 The specimen of Aconitum L. in Ganzi of Sichuan province 种源
采集地
生境和海拔 康定乌头Aconitum tatsiense 康定县城附近折多村 林间草甸,3240m 露蕊乌头A.gymnandrum 康定县新都桥附近
公路旁,3320m 刷经寺乌头 A. liljestrandii var.fangianum
九龙县日鲁库大草原边
山坡
高山针叶林与草甸交汇处,3340m 新都桥乌头A.tongolense
康定县折多山顶公路旁
碎石滩上,4280m
此外,本文在九龙县塔卡乡调查时发现,几乎家家户户后院都种植有乌头属植物,种植传统代代相传,用于治疗人和牲畜的跌打损伤,由于调查时花期已过,
未能作出分类学鉴定,但由上可以看出乌头属植物在当地民间应用也较广泛。
综上所述,甘孜州乌头属植物分布较多,且在民间应用较广泛,而对南派藏医药用的乌头属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工作却相对薄弱,空白点多,值得深入考察研究。
3.2.2青海省祁连县和玛沁县调查情况
青海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中部,青藏高原东部。
东部和北部与甘肃省相接,西南部毗连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邻接四川省,西北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邻。
地理坐标东经89°20′-103°05′,北纬31°40′-39°15′。
祁连县和玛沁县分别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和东南部。
通过对《青海植物志》[26]查阅,在祁连县和玛沁县境内分布有铁棒锤、伏毛铁棒锤等。
本文于2007年7月至8月期间在祁连县境内(主要是野牛沟至祁连山一带)和玛沁县县城附近进行调查,调查发现一种乌头(以下称A,见3.3.5项下),其形态特征极像铁棒锤,但又并非铁棒锤,采集相关标本保存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研究所,标本在进一步鉴定中。
3.2.3西藏自治区拉萨和山南地区调查情况
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
北连青海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与云南省相毗连,西和南分别与克什米尔、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等国家和地区接壤,东以金沙江为界与四川省相邻。
介于地处北纬26°50′至36°53′,东经78°25′至99°06′。
境内气候独特而复杂多样,自然资源丰富,藏医药文化氛围浓蕴,尤其是藏药资源颇具特色,如盛产冬虫夏草、藏红花、贝母等著名藏药材。
文献报道有13种铁棒锤原植物,通过查阅《西藏植物志》[27]发现,有10种在西藏境内有分布,具体包括铁棒锤、伏毛铁棒锤、亚东乌头、工布乌头、伏毛直序乌头、错那乌头、新都桥乌头、展毛工布乌头、江孜乌头、类乌齐乌头(以上10种植物拉丁名见表1-1)。
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于2007年8月对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山南藏医院和西藏自治区药检所进行了调查,发现目前西藏部分藏医院已把工布乌头A. kong boense Lauener作为铁棒锤的替代品,这一点在文献中[28]也得到了体现,但遗憾的是没采集到凭证标本。
3.3原植物鉴定
乌头属是一个分类上十分困难的类群,不但属下特别是亚属下的系统难以划分,种的划分也常难以把握;其性状变异非常复杂而且彼此常常缺少相关性;许多所谓的“种”仅仅是一些极端变异类型或中间类型。
另外由于仅有一些区域性的工作而缺少世界性的专著,也阻碍了乌头属的系统学研究。
尽管前人对乌头属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积累了十分丰富的资料,但对该属的属下分类和许多种类的界定一直没有达成共识。
从我国乌头属研究的现状来看,这个属在分类上仍存在一些问题:许多种和变种仅仅依据一两份标本建立,没有经过详细的野外调查,对一些性状的变异幅度认识不够;属内仍存在许多同物异名、名实不符的分类学问题;亚属下组和系的划分,各家观点颇为不同[29]。
鉴于此,本文以《中国植物志》[25]、《青海植物志》[26]和罗艳等对四川乌头属的修订[29]作为鉴定依据。
本文在资源调查的同时采集了包括5种/变种的原植物标本和部分药材;拍摄了乌头属植物的原植物照片,以资鉴定参考;在后期整理工作的同时,对大部分标本归属了其系统位置,总共鉴定出已知品种3种、1变种,见表1-6。
原植物形态分种描述如下:
表 1-6 乌头属标本分类鉴定结果
Tab.1-6 The identification results of the specimen of Aconitum L.
分类群采集地采集时间
康定乌头Aconitum tatsiense甘孜州康定县城附近折多村07-09
露蕊乌头A.gymnandrum甘孜州康定县新都桥附近07-09
刷经寺乌头A. liljestrandii var.fangianum甘孜九龙县日鲁库大草原边山坡07-09
新都桥乌头A.tongolense甘孜州康定县折多山顶公路旁07-09
3.3.1康定乌头
多年生草本,高80-200 cm。
块根胡萝卜形。
茎下部无毛,上部稍被短柔毛,有时有较多分枝。
茎下部叶在开花时枯萎。
茎中部叶具稍长柄或短柄,叶片五角形,长4.2-7 cm,宽6-8 cm,三深裂至距基部2-8 mm,中央深裂片菱形,表面被紧贴的短柔毛,背面只沿叶脉疏被短柔毛,叶柄比叶片短或近等长。
顶生总状花序长17-55 cm,有12-30朵花;花序轴和花梗密被伸展的短柔毛;下部苞片叶状,上部苞片小,线形,花梗长1.5-4 cm,小苞片生花梗下部,线形或线状钻形;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