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和昆虫记八年级》练习附答案1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和昆虫记八年级》练习附答案1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的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当时为了方便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B.《昆虫记》是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共十卷。
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巨著。
C.在法布尔的笔下,蝉在地下“潜伏”大约四年,在阳光下歌唱五个多星期:蟋蟀善于建造巢穴,管理家务。
每一个奥秘的揭开都充满着曲折和反复。
D.《昆虫记》之所以引人入胜,与作者的独特研究方法有关。
他把昆虫装在木盒里,浸在酒精里,睁大眼睛观察触角、上颚等,努力思考这些器官的功能。
2.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埃德加・斯诺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红星照中国》,又名《西行漫记》。
B.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
C.斯诺在书中提到的“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是指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D.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3.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A.《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首先在于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全面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B.《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画卷,展示了他们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C.《红星照耀中国》中“他有一件个人衣服,孩子气地感到很得意,那是在长征途上击下敌机后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文中描写的他是贺龙。
D.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描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向全世界全面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4.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
B.埃德加·斯诺说彭德怀生活简朴,而且吃苦耐劳。
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一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迟睡早起,每天总是很忙碌。
C.《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昆虫的史诗”之美誉。
作者法布尔是法国昆虫学家,书中处处洋溢着人性的光辉和对生命的尊重。
D.《昆虫记》中描述:金步甲是毛虫的天敌,是凶狠的吞食者,它们在交配后雄性金步甲会将雌性金步甲开膛破肚,吃光它的内脏,雌性金步甲不做任何抵抗,任由自己被杀害。
5.阅读《昆虫记》《红星照耀中国》,选出下列说法中有错的一项()
A.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武装宣传”是指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B.《红星照耀中国》写了两个层面的事实:一是作者1935年6月到10月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二是“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C.法布尔称赞黄蜂的建筑才能,认为在这一点上黄蜂远胜于卢浮宫的建筑艺术智慧。
D.蟹蛛不会织网,只等猎物跑近才去捉。
它横着走路。
6.下列关于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B.作者真实地记录了自1937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C.作者在书中说中国红军的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
D.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7.根据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积累,完成下表。
8.斯诺采访“红小鬼”后,在采访记录中写道:“看到他们,就会使你感到中国不是没有希望的,就会感到任何国家有了青少年就不会没有希望。
”请结合作品的相关内容,说说斯诺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你从“红小鬼”的身上获得的启示是什么?
9.阅读名著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有同学在阅读中,特别关注这些领袖们的读书生活,他摘录了下面几段话:
(摘抄一)
我很小的时候,读了《精忠传》《水浒传》《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和《西游记》。
十三岁时,如饥似渴地阅读凡是我能够找到的一切书籍。
有一次,我读了一本叫作《盛世危言》的书,这本书我非常喜欢,激起我想恢复学业的愿望。
中国古代帝王尧、舜、秦皇、汉武的事迹使我向往,我读了许多关于他们的书。
我决定参加正规军……剩下的银饷,我都用再订报纸上,贪读不厌。
我读了亚当·斯密的《原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约翰·穆勒的一部关于伦理学的书。
我读了卢梭的著作,斯宾塞的《逻辑》和孟德斯鸠写的一本关于法律的书。
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
(摘抄二)
他年轻的时候读过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第一次开始对军人应对社会负有什么责任有了一些认真的思考。
他还读了梁启超、康有为的著作。
有一个时期,陈独秀的《新青年》使他对社会主义发生了兴趣,从此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
布哈林的《共产主义入门》使他觉得是“第一次提出了一个实际合理形式的社会和政府的一本书”。
到一九二六年他已读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见解、《新社会》、考茨基的《阶级斗争》以及许多对中国革命做了唯物主义解释的文章和小册子。
(摘抄三)
他喜欢运动,但是也喜欢读书。
他仔细订出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的书籍。
他也喜欢跟朋友们聊天,有时候也开开玩笑。
他一般没有脾气,但在战斗中却要发怒。
打仗时他总是在前线指挥,但没有受伤。
他是穷苦佃农出身。
六岁时,进丁姓地主的私塾。
地主待他很坏。
每天走三里路上学。
放学后,干各种活,如挑水、看牛等等。
在这家私塾里读了三年书。
自己的父亲待他很坏,过继给了他伯父,伯父待他如亲儿子,送他上学年了六七年古书。
(1)三份摘抄中物中提到的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以上三个人物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选取印象最深的事件,用简洁的语言写下你对他的评价。
10.阅读下面的语句,按要求作答。
斯诺说:“总司令被逮这一惊人事件把中国历史引导到了新的方向。
”(《红星照耀中国》)
“总司令被逮这一惊人事件”指的是什么?
11.名著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这部名著是美国著名记者_______的作品,是一部“______”的杰出作品,就像胡愈之所说的——它是忠实描绘_______的第一本著作。
在这部名著中,作者深入分析和探究了_______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12.阅读下面的语句,按要求作答。
在每一个红军驻地里都有一个少年先锋队“模范连”。
他们都是十二岁至十七岁(照外国算法实际是十一岁至十六岁)之间的少年,他们都来自中国各地,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像这个小号手一样,熬过了从南方出发的长征的艰苦。
(摘自《红星照耀中国》第十章“战争与和平”)上面语句中的“他们”被埃德加·斯诺亲切地称为“_________”。
“他们”在书中表现出怎样的特点?____________
13.名著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____创作的一部报道性文学作品。
书中记录了作者从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部红色区域的所见所闻。
在陕北,他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如头脑冷静、性格温和的____,刚烈炽热、宽厚细心的____,大胆无畏、认真赤诚的徐海东。
14.根据下列描述,写出《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相应人物。
(1)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离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
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①___
(2)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
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
②___
(3)他先在南开中学,后在南开大学学会了英语,受到了“开明”的教育。
蒋介石曾任命他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后又曾悬赏8万元要他的首级。
③___
15.下面是《红星照耀中国》相关内容的叙述,按要求填空。
(1)《红星照耀中国》是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书,引发了巨大轰动,是一部____________(纪实性、抒情性、哲理性)很强的作品。
(选择填空)
(2)____________先后就读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在法国、英国、德国学习,组织了上海罢工、八一南昌起义,是党的创建人;加拿大医生____________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持中国的革命事业,在一次战役中因感染细菌而献出了生命。
(填写人物姓名)。
二、名著阅读题
16.阅读《星星离我们有多远》选段,回答问题。
但是,测量太阳有多远的方法与测月的办法是完全不同的。
因为太阳不像月球,它的圆面上没有固定的标记。
所以,如果用三角法测量,那就没有可供瞄准的精细目标,而月球上的环形山是可以起到这种作用的。
上文中“测月的方法”指的是_______测量方法,而测量太阳有多远的绝妙武器却是
“_______________定律”。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如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在哪一年?是谁发动的?结果如何?
18.名著阅读
(1)《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记者____________。
《红星照耀中国》书名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
“他的部队失败后,他和朱德转移到汕头。
他们又吃了败仗。
他的残部去了内地,但是他却逃到香港。
后来他又偷偷地去了上海,从那里化了装回到湖南。
”
“传说他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一个苏区。
”
“他是个大个子,像一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
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
他不知疲倦。
他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了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
即使他还在当国民党的将领时,他生活也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
”
文中的“他”是____________。
作者认为“我开始有一点点懂得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这样长期地、这样毫不妥协地、这样不像中国人地进行战斗。
”从选文“他”的身上,请概括这位美国记者眼中的共产党人的形象:__________________。
19.他们都走了过来,向我握手,我嘴里喃喃地说了几句话。
然后我转身蹚过溪流,向他们挥手告别,很快骑上马跟着我的小旅队走了。
我当时心里想,也许我是看到他们活着的最后一个外国人。
我心里感到很难过,我觉得我不是在回家,而是在离家。
文段中的“我”是指________,为什么“我觉得我不是在回家,而是在离家”?
20.名著阅读,按要求填空。
(1)《红星照耀中国》由______国的记者_______________创作,它是第一部向全世界客观地介绍中国红军和共产党的著作。
(2)下面是《红星照耀中国》中有关三位红军领袖的评价,哪一项匹配不当?请结合阅读体验,作出判断并写出正确的评价对象的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
A.朱德——他是坚忍不拔精神的化身,是新旧历史间的桥梁。
B.周恩来——他的自傲和热烈,虽不免有点朴野之感,可是他是十分的诚恳。
C.彭德怀——他是一个活泼的、喜欢发笑的人,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很有才智。
21.名著阅读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片段,回答问题。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A,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我在一霎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我第二次看见他是傍晚的时候,A光着头在街上走,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一边认真地在做着手势。
我起先认不出是他,后来等到别人指出才知道。
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
(1)文中的A是指(人名)。
(2)作者在《红星照耀中国》中追溯了A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表现了其独特的性格特点。
令你印象深刻的是哪一方面的性格特点呢?结合具体内容说一说。
22.天姥山语文社团开展了《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阅读活动,请你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完成下列小题。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名新闻记者的经典纪实作品。
它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
B.《红星照耀中国》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很多红军领袖的情况。
C.《红星照耀中国》所记录的是经过作者筛选的事实,还有作者对于事实的感受和印象,所以作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主观的评价。
D.斯诺拍摄了大量苏区生活的照片,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影像资料,如毛泽东头戴八角帽的半身像,一直广为流传。
23.名著阅读。
(1)《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首先在于它通过一个外国人__________(填写外国人的名字)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书中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__________________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2)你们是把昆虫开膛破肚,而我是在它们活蹦乱跳的情况下进行研究;你们把昆虫变成一堆既恐怖又可怜的东西,而我则使得人们喜欢它们;你们在酷刑室和碎尸场里工作,而我是在蔚蓝的天空下,在鸣蝉的歌声中观察;你们用试剂测试蜂房和原生质,而我却研究本能的最高表现;你们探究死亡,而我却探究生命。
这里的“我”是_____________(填人名),他一反常规,用________________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昆虫的本能和习性。
24.本学期我们阅读了名著《红星照耀中国》,请完成以下练习。
(识书名)美国人埃德加·斯诺是较早向世界报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外国记者。
1937年10月,其西北革命根据地采访录《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出版,引起世界轰动。
题目中的“红星”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38年12月,该书在上海发行的中文版却更名为《____________》。
(论英雄)“他显然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他”是_______。
(填人名)
(忆历史)第五篇讲述了红军_____的艰难过程,重点记叙了“第五次反围剿”,以及被看作中国革命的一次战略大转移的远征中______________、通过大草地等艰难英勇的事迹。
(选方法)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时,我们可以采用“精读”与“跳读”并用的读书方法。
跳读可以跳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可以跳过某些不甚精彩的章节。
25.作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序言中写道:“从严格的字面上的意义来讲,这一本书的一大部分也不是我写的,而是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林伯渠、徐海东、徐特立、林彪这些人——他们的斗争生活就是本书描写的对象——所口述的……凡是这些,断不是一个作家所能创造出来的。
”你觉得斯诺的说法真实吗?请结合作品具体中容举例说明。
26.《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通过对共产党领导人的细微观察和细致描述,塑造了许多优秀的领导人形象。
请从下面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个,写出能表现他性格特征的事迹及对应的性格。
①彭德怀②朱德
27.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完成下面表格。
人物性格特征相关事迹
周恩来A______________
①把胳膊爱护地搭在“红小鬼”的肩膀上,走过乡间田
埂;
②第一次与斯诺见面时用英语打招呼,为其规划采访行
程。
B___________意志坚定,爱惜部下
①长途跋涉,到上海、北京、柏林找寻共产党。
②与普通士兵同甘共苦,与他们一起娱乐、运动。
彭德怀生活节俭,性格刚烈
①同部下一样,只有两件衣服。
②从事谋报工作被抓后不屈服,坚决不招供。
贺龙英勇无畏,善于用兵
C.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28.下面是《红星照耀中国》两个版本的封面。
请结合原著,选择其中一个版本的封面,
从内容上简要分析其设计意图。
29.阅读课外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机不可失。
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
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
红军战士一个
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
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
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锁一步一抓地前进。
红军机枪向
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
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河流上空摇晃地
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
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
二个、第三个。
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近到桥中央,桥上的木板对这些敢死队起了一点保护
作用,敌人的大部分子弹都迸了开去,或者落在对岸的悬崖上。
①以上文段节选自()(书名),叙述的是哪件事情?
②在这件事情之后红军还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
30.“红星为什么能照耀中国”?请结合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简要说出三点理
由。
31.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中,有误的两项是()
A.《昆虫记》真实地记录了昆虫的生活,是一部优秀的科普著作,因此鲁迅先生把它奉
为“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
B.法布尔的笔下,小甲虫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杨柳天牛“为了他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
C.我们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要从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为国家、民族的命运浴血奋战的历史中汲取精神营养;也要向作者“取经”,获得启迪。
D.《红星照耀中国》中“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九·一八”事变。
E.《红星照耀中国》中,周恩来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
他态度温和地说出来的话,同国民党宣传污蔑的“无知土匪”“强盗”的话,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32.下列《昆虫记》中的有关内容与其对应的昆虫是(只填序号)
(1)唱歌声音很大,自己却是聋子。
(_____)
(2)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_____)
(3)俘虏对象主要是蜗牛,捕捉俘虏时,先要给它打一针麻醉药。
(_____)
A.螳螂 B.萤火虫 C.蝉
33.诺诺和程程俩人近日读完了《昆虫记》一书,以下是他们通过微信交流的阅读体验,其中一处说法有误(指括号内的内容),请找出并加以指正。
诺诺:法布尔用生动活泼,诙谐幽默的语调,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
读《昆虫记》,我不仅了解了昆虫的生活习性,也感受到了A(法布尔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程程:是啊,我一直认为B(红蚂蚁就是靠嗅觉来指路的),读了《昆虫记》才知道它是靠视觉,靠对地点的准确记忆来认路。
诺诺:我也一样,只知道螳螂是以苍蝇、蝗虫、蚂蚁为主食的食肉昆虫,没想到C(交配时的雌螳螂竟吃掉自己的配偶),真是太残忍了。
程程:不过,我也看到许多昆虫的神圣,蝉为了高歌一夏,幼虫要在地下生活四年,这种坚持令人敬佩。
D(母蟹蛛产下卵后不活动也不进食,就是为了最后看一眼小蟹蛛出生),多么伟大的母爱。
我认为(_____)有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当那个可怜的蝗虫移动到螳螂刚好可以碰到它的时候,螳螂就毫不客气,一点儿也不留情地立刻动用它的武器,用它那有力的“掌”重重地击打那个可怜虫,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的把它压紧。
于是,那个小俘虏无论怎样顽强抵抗,也无济于事了。
这段文字选自名著《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他为我们展现了大自然的小生灵们鲜为人知的生活和习性。
比如能不用任何工具剪下圆叶片的_______________:喂食时会像婴儿般哭闹的_____________。
这些都与他独特的研究方法有关,他是用
__________的方法来研究昆虫。
3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它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地,艰难万分地往上滚动那巨大的粪球。
它一直是倒退着在推动。
我在寻思,它是运用何种稳定神功把这么个庞然大物稳定在斜坡上的。
啊!稍一协调不好,它便白忙活半天了:粪球滚落下去,把它也连带着摔下去了。
然后,它又开始往上爬,不一会儿又摔了下去。
它随即又往上爬,这一次走得挺好,艰难路段总算通过了,原来是一个禾本植物的根在作怪,让它摔下去好几次……
(法布尔《昆虫记》)以上语段中的“它”是哪种昆虫?有人评价《昆虫记》能“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说说选段中的昆虫给你怎样的人生启示?
36.阅读《昆虫记》,我们可以对书中的昆虫进行概括介绍来加深印象,如“蝉——大自然的歌唱家”请你仿照示例从以下昆中选择一种来概括介绍,并说明理由。
螳螂隧蜂萤火虫樵叶峰
37.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各题。
你们是把昆虫开膛破肚,而我是在它们活蹦乱跳的情况下进行研究;你们把昆虫变成一堆既恐怖又可怜的东西,而我则使得人们喜欢它们;你们在酷刑室和碎尸场里工作,而我是在蔚蓝的天空下,在鸣蝉的歌声中观察;你们用试剂测试蜂房和原生质,而我却研究本能的最高表现;你们探究死亡,而我却探究生命。
(节选自《昆虫记》)(1)选文中的“我”是_________(人名),他一反常规,用____________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昆虫的本能和习性。
他的名著《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誉。
(2)下列对动物习性的描述取自《昆虫记》,请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动物名称。
①它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_______
②它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
________ 38.作者是作品的创造者,但托尔斯泰说:只有伟大的作品,没有伟大的作家。
你是认同他的观点吗?请结合下面的一部名著内容及其作者经历,阐述你的理由。
法布尔《昆虫记》蕾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
39.请将《昆虫记》中的昆虫和它有趣的称谓连一连。
狼蛛衣着华贵的大胃将军
花金龟执着的母亲
舍腰蜂天才的建筑师
蜘蛛充满活力的音乐家
坚果象能干的泥水匠
蟋蟀滑稽的钻探工
40.请任意列举《昆虫记》中所描写的两种昆虫并简介其特点。
41.法国著名戏剧家罗丹曾经评价法布尔:“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地思,像美术家一般地看,像文学家一般地写。
”请任选一个角度,以《蝉》为例,结合你阅读《昆虫记》的体会,谈谈你的理解。
42.大孔雀蝶是()。
A.世界上最美丽的蝴蝶B.亚洲最大的蝴蝶C.欧洲最大的蝴蝶
43.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水浒传》第四十回写到,黄文炳道破假回书上破绽,戴宗被打成招,下进牢里,斩首之日,晁盖带领梁山泊好汉劫法场。
B.《长征》全书以长征的时间推进和地域转换为基本架构,从1934年10月贵州甘溪突围写到1936 年10月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这种全景式的写法,使得《长征》有着史诗般的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