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唤醒乡土——构建乡村美育课程的新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唤醒乡土?——构建乡村美育课程的新思考
发布时间:2023-03-06T02:23:43.11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20期作者:林果
[导读] 新课教革背景条件下,我国对教师培养提出一个新时代要求,教师成长应持续提高学习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美术课学科是我们实施中九年制一贯教育义务课程教学计划中,学生们必须要着重学习接触到的两门重点学科基础课项目之一,因此我们在整个美术课科教学实践环节活动中,实施美的艺术素质培养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林果
深圳市新秀小学(挂职陆丰市湖东中学副校长) 518002
摘要:新课教革背景条件下,我国对教师培养提出一个新时代要求,教师成长应持续提高学习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美术课学科是我们实施中九年制一贯教育义务课程教学计划中,学生们必须要着重学习接触到的两门重点学科基础课项目之一,因此我们在整个美术课科教学实践环节活动中,实施美的艺术素质培养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学校老师就更加注意加强针对广大学生开展进行美育教育,培养我们每个学生树立正确科学向上的良好人生道德观、价值观和艺术人生观。
所以,为确保真正能提高我们当代广大学生视觉审美素养的整体艺术修养,老师还应该更重视教师在美术日常实践教学、指导实践过程与工作环节中,充分学习理解并应用我们现代优秀教材中的思想价值,才能切实地将美育艺术思想教育活动与日常教学有效衔接,有序合理地进行组织开展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
关键词:艺术;乡土;乡村美育;课程
美术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充分培养提高其文化审美情趣和自主创新思维能力、想象力,而艺术同时也会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艺术道德行为规范,有一种正确积极的社会价值观倾向和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
但目前由于全国大部分乡村学校的公共美育课堂空间扩展程度不足,导致许多学生在短期内很难将基本美术知识迅速转换提升为现代美术素养,其主要原因可能和文化视觉体验环节的缺失、情境体验创造不足、教学资源比较匮乏有关。
所以,怎样才能让乡村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是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因为这些传统课本知识一般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学生能够学会将所学教材知识应用和课堂实践操作相结合,效果可能会事半功倍,让学生在学习和体验过程中去发现美,审美素养也得到提高。
一、鉴别与引入—打破传统教学方式,扩展课程资源
在小学美术课堂设计中,美术欣赏课应该是学生比较重视的部分,所以老师可以多选择古今中外都十分精彩优秀的小学美术作品来进行学习欣赏,让这些学生本身的整体审美认知能力获得提高,并且学生在学会欣赏到美的东西同时,传授美术这些基本教育内容以外,对提高学生绘画的整体鉴赏感知能力和美术整体感知的能力重点培养,用心去感受人类的伟大和创新,鼓励学生去发扬光大,并且更加热爱生活和艺术。
将最优秀专业的艺术课程资源直接引入到课堂,能够迅速帮助每个学生初步建立了对专业美术素养的直观感知。
对学生教育来说,艺术作品表现形式的个人独特性同样非常十分重要,不仅作品能真正引发每个学生个人的独特学习艺术兴趣,还能充分培养每位学生个人自主创造性思考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这也需要教师去关注目前艺术的主要发展情况以及表现特征,去接受各国文化的熏陶,将课程资源的时代性、独特性、代表性充分发挥,让美术教育的魅力充分体现。
(一)引入
虽然在教材中也会有很多精美的美术作品展示,但只靠书本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通过引入优秀且有代表性的作品来激发学生的艺术思维。
同时还要让低年级学生自主鉴别,通过主题调查研究方式去启发引导高年级学生去主动学习思考,进行一些探索性自主学习,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去认识美术的发展规律和特征,对过往的文化和艺术有更多的认识。
教师在乡土美术课程实际进行这些课程资源的引入研究的研究时候,也都可以考虑基于当地乡村学生特殊的艺术教学生活需求特点和人文审美需求,去引入优秀的作品(二)鉴别
通过跟进单元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的审美体验更加深化,想要让学生更加深入去了解和学生,有地域特色文化的美术资源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艺术博物馆参观,就以蓝印花布为例,可以帮助学生知晓其具体的制作工艺流程,参观可以帮助学生去切身实际感受蓝印花布的艺术之美,然后在课堂中也可以将自己手机的蓝印花布展示出来,可以给学生一个新奇的体验,自己使用与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为蓝印花布既是精美的艺术品,也是具有实践性的生活品。
二、体验与发现——唤醒美的感受
美术教材中的作品都只是通过图片来展示,学生通过观察平面作品是没有直观体验的。
所以,教师完全可以选择通过亲自参观艺术家工作室等来达到引导学生通过更好更多的生活体验,营造各种和艺术生活相关的生活情境,不仅让能够去现场亲身感受各种艺术品最想要表达人的内在情感、情境和艺术符号等内在特征,还能引导学生对生活艺术感受的视角也发生变化,学生的创作积极性也会更高。
总之,建造乡村美育课程并非易事,而是需要一步步思考与实践,多去寻找有意义、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并且增设参观博物馆和艺术家工作室等环节,有助于让学生更加贴近美术和艺术。
书本教材上讲述的知识内容一般比较简单死板,学生直观地学习体验感略显不足,而美术教学实践过程则并将不仅仅单是传输书本教材内容,而是在于要真正培养广大学生提高对自然美的艺术鉴赏力能和欣赏审美能力。
艺术唤醒乡土,在构建乡村美育时需要注意既要保留地域文化,让乡土文化得以传承,同时也得与时俱进,借助新生态的文化来滋养艺术。
参考文献:
[1]李荣华.艺术唤醒乡土——构建乡村美育课程的新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21(10):156-157.
[2]李梅.艺术高校课堂教学与“新乡土”社会美育互动策略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20):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