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倍的认识练习第3课时苏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倍的认识练习
第3课时苏教版
教学目标:
1.巩固学生对倍的认识,能结合不同的现实情境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表达能力,进展数学摸索,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巩固对相关数量关系的明白得。

教学难点:合理选择、组合信息。

教学预备:课件
教学过程:
口算热身(5分钟左右)
第1组(第5题)
20×6 4×80
600×9 5×700
50×6 3×800
请3组学生,快速口答。

并选择1和3说说摸索过程。

第2组
70×3 400×6
600×5 5×800
500×7 40×9
200×8 3×30
导入:在规定的时刻内完成8题,看谁完成的又快又准确。

说说在口算这些题时要注意些什么?
练习(25分钟左右)
[差不多练习]
第6题
量一量,求出第一条线段的长度是第二条的几倍。

导学要点:应该把第二条线段的长度看作1份,要求第一条线段里有如此的几份,能够用除法运算。

第7题
学生独立摸索解答。

点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运算。

【整体练习】
1.完成练习单
探究本上完成如下练习
(一)创编题
小华套圈套中63个,
小丽套中9个。

小华套中的个数是小丽的几倍?
(二)活用题
(1)完成书本P6第8题。

(2)完成书本P6第9题。

2.交流展现
(1)小组交流
说说每题是如何样摸索的。

(2).集体交流
第8题引导:选择的条件是什么,什么缘故如此选。

第9题引导:依据问题合理选择已知条件或依据条件灵活提出不同的问题;进一
步体会倍比与差比的联系与区别。

课作(10分钟左右)
1.完成《补充习题》第3页。

2.提高题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专门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因此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样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现在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有一个四位数,千位上的数是百位上的2倍,百位上的数是十位上的2倍,十位上的数是个位上的2倍,那个四位数是()。

四、家作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样在几年内就能识记
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什么缘故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 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成效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刻,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只是关,岂非咄咄怪
事!”寻根究底,其要紧缘故确实是腹中无物。

专门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明白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差不多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明白“是如此”,确实是讲不出“什么缘故”。

全然缘故依旧无“米”下“锅”。

因此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专门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因此,词汇贫乏、内容空泛、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那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存足够的“米”。

1.《课课练》第页第题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专门难做到恰如其分。

什么缘故?依旧没有完全“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那个问题,方法专门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刻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能够写在后黑板的“积存专栏”上每日一换,能够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番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
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如此,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
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宝。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为所欲为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2.阅读小数报第版什么内容,或其余的阅读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