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2 千米的认识 ︳西师大版(2014秋) (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出示学校操场:这是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400米,沿着它跑几圈是1千米?(指名回答:2圈半)你们现在对一千米有了那些认识了呢?
三、做题巩固
师:1千米在你们头脑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们来做一些有趣的判断题好吗?你们出手势来表示正确与错误。
课件出示习题:
洗衣机高九米。
沙发长三千米。
小明高147厘米。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逛超市、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考虑到校园及学生的情况,在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实际长度概念时选用学生熟悉的学校周围的一些环境,这样既能有效化解难点,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生答。
小结:在生活中,表示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等这种比较长的东西的时候,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板书:(公里km))
(二)新课展开:
1、联系旧知,初步建立“千米”观念: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想想看,千米和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谁来说一说?
生答。
师:是的,1千米等于1000米。(板书:1千米=1000米)跟着老师读一遍1千米等于1000米,1000米等于1千米。(带领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
新知导入的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感受到认识千米的必要性。
课后延伸的设计意图:使学生更加切身感受千米。
板书设计:
1千米(公里)=1000米
3千米=30000厘米。
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里的一个新成员:千米。你们现在有什么收获吗?(了解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五、课后延伸:
实地在操场走一走1千米的路,看看需要多少时间。
从简单的回忆中引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探索新知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性。
追问:那2千米=()米(让学生说想法,如:2千米里有2个1千米,就是2000米)
现在我们来做一做这样的练习题,请小朋友们翻开书到第8页,一起来做一做第五题两个小题。
做完了吗?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正确答案?(PPT:展示正确答案)
请同学回答为什么。如果做对了,就给自己打个勾吧。
2、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千米到底有多长?Βιβλιοθήκη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通过感知、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一千米的长度观念。
2、会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学情与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导入,初步感知:
1、从小到大地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PPT:米、分米、厘米、毫米)
师:想不想学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
二、学习新知
(一)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
师:又一次老师搭车出门,看见路上有一块指路牌,上面就有千米,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PPT:展示和千米有关的指路牌图片)你们看得懂这个指路牌么?有谁能说说它的意思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