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真题解析化学(德阳卷)附答案(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下列几种常见的饮料中,不含有机物的可能是()
A.矿泉水B.果汁C.啤酒D.牛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有机物是指含碳的化合物,A.矿泉水,是水中含有矿物质;B.果汁含有有机物维生素;C.啤酒含有有机物酒精;D.牛奶中含有有机物蛋白质;故答案选择A
考点:有机物的概念
12.下列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聚乙烯塑料制得食品袋B.用食盐制得纯碱
C.将液态空气分离制得氧气D.将石油分离制得汽油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二者的本质区别时是否有一种物质组成;A.用聚乙烯塑料制得食品袋没有新物质生成;B.用食盐制得纯碱有新物质生成;
C.将液态空气分离制得氧气没有新物质生成;D.将石油分离制得汽油没有新物质生成;故答案选择B
考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定
13.地壳中含有丰富的氧、硅、铝、铁元素,其有关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 B.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
C.铝离子(Al3+)核外有三个电子层D.铁原子的质量为55.85g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可知A.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 ;B.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是正确的叙述;C.铝离子(Al3+)核外有两个电子层;D.铁原子的质量为55.85;故答案选择
B
考点: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
14.右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成的物质都是氧化物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C.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置换反应D.反应前后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答案】C
考点:微观示意图
15.下列实验方案能够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 检验CH4中是否含有H2将气体点燃
B 鉴别NaOH溶液和Ca(OH)2溶液分别向溶液中通入CO2
C 除去NaCl中的Na2CO3 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D 比较铁和铜的活动顺序将其分别加入ZnSO4溶液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没有助燃性的气体,氢气不能燃烧;B选项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能鉴别;C选项会引进新杂质稀盐酸;D选项金属铁和金属铜都不能与硫酸锌反应,无法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故答案选择B
考点:实验方案评价
16.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两者均有晶体析出
C.将甲的溶液从t1℃升到t2℃,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当温度高于t1℃而低于t2℃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溶解度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含义可知,A.t1℃时,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B.将甲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有晶体析出,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C.将甲的溶液从t1℃升到t2℃,其溶解度一定增大;D.当温度高于t1℃而低于t2℃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溶解度小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D
考点: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7.室温时,将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用滴加方式反应时,溶液的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如右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图像表示的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B.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
溶液的pH等于7
C.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
D.滴入溶液体积为15mL时,再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
【答案】C
考点:酸碱中和反应
18.将一定质量的铁和氧化铜的混合物粉末放入足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产生气体0.4g,并得到残留固体6.4g。
则原混合物粉末的质量是()
A.8.0g B.11.2g C.16.0g D.19.2g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中的叙述可知,发生的反应为:Fe + 2HCl=== FeCl2 + H2↑;CuO+2HCl==CuCl2+H2O;
Fe+CuCl2==Cu+FeCl2 ;只有金属铁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故生成0.4g氢气,设需要的铁的质量为x;
Fe + 2HCl=== FeCl2 + H2↑
56 2
X 0.4g
X=11.2g;
因为盐酸足量故残留的固体的质量为金属铜的质量6.4g;设需要氧化铜的质量为:6.4g÷6.4/80=8g 故原混合物粉末的质量是11.2g+8g=19.2g
考点:混合物的计算
四、(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36分)
28.(6分)工业烟气通常含有二氧化硫,在排放前需经脱硫处理。
右下图是两种常用脱硫工艺中含硫物质的转化路径(部分产物已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是。
(2)反应Ⅱ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CaSO3中Ca、S、O元素的质量比是。
(3)已知原料NaOH的价格为2.9元/kg、Ca(OH)2的价格为0.36元/kg。
两种工艺中,处理相同质量的SO2,双碱法所需的原料成本更低,其原因是。
【答案】(1)2NaOH + SO2 ==== Na2SO3 + H2O;(2)复分解反应;5:4:6;(3)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可以循环利用
【解析】
试题分析:(1)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 + SO2 ==== Na2SO3 + H2O;(2)反应Ⅱ发生的反应为亚硫酸钠和氢氧化钙,生成亚硫酸钙和氢氧化钠,盐和碱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CaSO3中Ca、S、O元素的质量比是5:4:6;(3)(3)已知原料NaOH的价格为2.9元/kg、Ca(OH)2的价格为0.36元/kg。
两种工艺中,处理相同质量的SO2,双碱法所需的原料成本更低,其原因是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循环利用。
考点:工艺流程图、氢氧化钠的性质
29.(8分)A—I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它们之间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已知A为铝土矿的主要成分,通常情况下F是一种液体,C、D、H、I为气体,H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G为黑色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化学式是。
(2)H + 单质碳→I,其反应条件是。
(3)A B + C的化学方程式是。
(4)I + F(气体)H+D的化学方程式是。
【答案】(1) CuO;(2)高温;(3)2H2O 通电2H2↑+ O2 ↑;(4)CO+H2O CO2+H2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中的叙述可知,A为氧化铝;B为铝;C为氧气;D为氢气;E为金属铜;F为水;G
为氧化铜;H为二氧化碳;I为一氧化碳;故(1)G的化学式是CuO;(2)H + 单质碳→I,其反应条
件是高温;(3)A B + C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 通电2H2↑+ O2 ↑(4)I + F(气体)H+D的化学方程式为:CO+H2O CO2+H2。
考点:物质的推断与转化
30.(8分)有一包粉末,已知由CaCO3、FeCl3、MgCl2、Na2SO4、NaOH、NaNO3中的几种组成。
为确定其组成,现进行以下实验,各步骤均已充分反应。
①取一定质量的粉末,加水搅拌后过滤,得到沉淀和无色溶液A;
②向①步得到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得到无色气体和黄色溶液;
③将①步得到的无色溶液A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是。
(2)A中一定存在的溶质的化学式是。
(3)生成白色沉淀D的化学方程式是。
(4)这包粉末中可能含有物质的化学式是。
【答案】(1)BaSO4 (2) MgCl2、Na2SO4 (3)MgCl2+2AgNO3==2AgCl↓+Mg(NO3)2(4)NaNO3
考点:物质的推断
31.(10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温度对CO还原Fe2O3的影响(固定装置略)。
查阅资料:CO2
+ Zn CO + ZnO;FeCl3溶液遇KSCN溶液变红。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装置B的作用是,尾气处理的方法是。
(2)将研究小组分为两组,按上图装置进行对比实验,甲组用酒精灯、乙组用酒精喷灯对装置D进行加热,其产物均为黑色粉末(纯净物)。
两组分别用产物进行以下实验:
步骤操作甲组现象乙组现象
1 取黑色粉末加入盐酸溶解,无气泡,溶液呈浅黄绿色
(含两种金属离子)溶解,有气泡,溶液
呈浅绿色
2 取步骤1所得溶液,滴
加KSCN溶液
变红无现象
则甲组步骤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乙组得到
的黑色粉末是。
(3)从安全考虑,本实验应在装置和之间添加装置E防止倒吸。
(填字母编号)
(4)该对比实验结果表明CO的还原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填“增强”或“减弱”)。
【答案】(1)酒精灯;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点燃或收集;(2)Fe3O4+8HCl==2FeCl3+ FeCl2+4H2O;铁;(3)
A ;
B ;(4)增强。
【解析】
试题分析:(1)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气处理的方法是点燃或收集;(2)根据题中的叙述可知,则甲组步骤1中产生的黑色固体为四氧化铁,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3O4+8HCl==2FeCl3+ FeCl2+4H2O;由乙组中的实验现象可知,乙组得到的黑色粉末是铁;(3)从安全考虑,本实验应在装置A和B之间添加装置E防止倒吸;(4)该对比实验结果表明CO的还原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考点: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32.(4分)CuSO4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催化作用。
取溶质质量分数为8.5%的过氧化氢溶液20g倒入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为0.75g 的CuSO4溶液10.8g,使过氧化氢完全分解。
试计算:
(1)产生氧气的质量;
(2)反应后所所得溶液中CuSO4的质量分数。
【答案】(1)0.7g;(2)2.5g
【解析】
试题分析:(1)设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X
2H2O2====2H2O+O2↑
7832
8.5%×20g x
78/(8.5%×20g)=32/x
X=0.7g
(2)反应后所所得溶液中CuSO4的质量分数为:0.75g÷(20g+10.8g-0.7g)×100%=2.5%
答:产生氧气的质量为0.7g,反应后所所得溶液中CuSO4的质量分数2.5%。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