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11
护理经验
187
<<下转188页
沟通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罗 平
重庆市忠县人民医院 重庆市忠县 404300
【摘 要】目的:探讨沟通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的350例门诊患者均为我院在2014年1月到2015年6月期间门诊诊治,按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要求对患者进行护患沟通。
结果:本组350例门诊患者中,发生护患纠纷者8例,其护患纠纷发生率为2.29%。
结论:沟通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其护患纠纷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沟通;门诊护理工作;护患纠纷
沟通,不仅是人们进行交流的方式,也是一种科学工作方法,更是一门艺术[1]。
门诊是医院重要窗口,是患者和医院接触的第一站,其护理服务工作的优劣可直接影响医院的形象与声誉,因此,进行有效护患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是门诊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护理人员需具备敏锐性与自觉性,掌握有效沟通的技巧,并由主动沟通的服务意识,获得者信任感,并满足其身心需求,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
医院为探讨沟通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6月期间门收集的350例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沟通方法以及沟通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自2014年1月到2015年6月医院门诊诊治的35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男180例,女170例,年龄为17~79岁,平均年龄为(49.95±11.31)岁;疾病类型:心血管疾病78例,消化系统疾病75例,呼吸系统疾病67例,泌尿系统疾病68例,血液性疾病62例;350例患者或家属均对本组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保障护患之间有效沟通
在门诊护理工作过程中,护理人员所进行的每个护理细节均需得到患者配合,因此与患者建立良好护理患关系,是得到患者有效配合的必要措施。
首选,患者到医院门诊就诊时,门诊护理人员应予以微笑接待,将其咨询服务的工作靠前,实施首位首诊负责制;接下来,护理人员要主
动巡视候诊区,并认真为患者答疑,倾听其主诉,做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实施合理分诊、导诊和针对性健康教育;最后,经过护患双方沟通,护理人员需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基本病情以及其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等,从而针对性的安抚其急躁情绪和心理需求,以此拉近双方距离,消除患者对于医疗行为的疑虑,增强其治疗疾病的自信,并减少护理后期工作的不必要麻烦。
尽量使护理人员和患者均处于良好环境中进行工作和治疗。
1.2.2 掌握护理沟通技巧
门诊护理人员要注意在护理前,先谦和礼貌的为患者介绍自己,让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护理经验、护理能力等,进而保持轻松、乐观心情接受护理服务。
其次,在门诊护理中的患者状态往往五花八门,患者所出现的临床症状不一,表现也不同。
因此,选择沟通时机十分重要。
护理人员可先倾听患者的主诉,并在恰当时机明确其所忧虑的问题,及时排解其不适症状,予以鼓励和安慰,调整患者心态。
再者,当患者产生悲伤、抑郁情绪时,护理人员可通过鼓励发泄、沉默和触摸等沟通技巧,给予患者关心、理解和支持。
同时使用温暖、真挚言语与患者沟通,使患者得到心灵慰藉。
最后,如果患者的病情严重,要注意使用简洁、精炼的语言进行沟通,避免因不必要交谈而影响其情绪。
另外,倾听也属于良好沟通技巧之一,能够体现门诊护理人员对于患者的尊重与关注。
倾听,是通过患者动作、表情等非语言行为理解其表达内容,并体会其真实感受。
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时,需聚精会神,与患者保持适宜眼神交流,不随意打断其讲话,姿势自然,并适当给予反应,如微笑、点头,轻声说“对”、“是”等,接受其所讲内容,
鼓励其继续诉说。
1.2.3 增强护理专业技能
门诊护理人员还需具备敏锐观察能力、良好服务态度、迅速果断的工作作风、过硬的护理能力和水平、熟练的操作技能,并精通门诊护理常规工作,熟悉临床常见疾病的临床症状、治疗方法、护理手段、用药常识等,熟记临床常用的化验单意义和正常值,以便于为患者做解释和健康宣教工作,使得患者在门诊期间即感受到医院的优质服务,增强其护理积极性。
1.2.4 注意沟通语言艺术性
门诊护理人员的言语能够左右患者情绪,甚至影响其病情。
因此,护理人员语言修养,应具备保护性、安慰性、科学性、婉转性、礼貌性、谨慎性、引导性和治疗性。
门诊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年龄、个性、职业、性别、病情等采取不同沟通方法。
态度,将患者身心需求作为出发点,有计划的通过沟通影响患者,实现治疗目的。
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时,要平等相待,注意自身语言、语言和语调亲切、柔和、礼貌和自然,避免语言的直接、快速、粗俗、僵硬等。
1.3 观察指标
统计本组研究的护患纠纷发生率。
2 结果
本组350例门诊患者中,发生护患纠纷者8例,其护患纠纷发生率为2.29%。
3 讨论
门诊不仅是医院的窗口,还是医患矛盾的多发点和易发点[2]。
因此,门诊护理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5.11
护理经验
188
工作人员必须充分意识到护患沟通重要性,并坚持将自身一言一行落实在护理工作中。
常言道:“微笑,是最好的语言”,微笑待人是人际交往过程中解决紧张、生疏的首要要素[3]。
门诊护理工作人员保持积极、愉快、热情饱满情绪与精神面貌,以朴实端庄的举止接待患者,有利于消除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并建立良好印象,增强其对于到医院诊治的信心。
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85%的医患纠纷源自于缺乏沟通,仅有15%是因为技术问题所引起[4]。
门诊是患者到医院就诊的场所,因为患者及家属通常求医心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很同意和医护人员出现言语纠纷。
所以护理人员要多理解对方情绪反应,每个护理人员均需有换位思考的意识[5]。
语言沟通四大要求是:真诚、清晰、尊重以及有分寸。
门诊护理人员对患者需有适宜称呼,保持适中语速。
语速过快,会使得患者认为对方
缺乏诚意,而语速过慢,会增加患者急躁情绪。
当患者对于药物应用剂量和治疗效果产生疑虑时,往往会表现出过激言语和不满情绪[6]。
所以,门诊护理人员要保持温和态度,使用流畅而真诚的言语,耐心为患者解释。
门诊护理人员需时刻牢记,良好沟通可保持患者心情愉快,并提高患者对于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反之,不适当沟通会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容易诱发护患纠纷。
经本次研究发现,在门诊护理工作中采取优质护理所要求的沟通方法,其护患纠纷发生率仅2.29%。
据此可知,沟通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护理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芳.护患有效沟通对门诊患者评估
工作的积极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
2014,30(3):105,107.
[2]吕卫新,李春红,孙红华,等.骨科
门诊护理工作特征及护患沟通的技巧[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2):112-115,119.
[3]刘春娟.礼仪培训对门诊护理服务质
量的影响[A].第三届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颁奖大会暨第三届护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
[4]单水娟.运用人文关怀护理杜绝门诊输
液工作中潜在的护患矛盾[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335-336.
[5]董路湖,潘瑞华,袁细妹.良好沟
通技巧及健康教育在妇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 2014,33(6):133-134.
[6]李紫坤,李岩松.护患沟通在高校医
院门诊护理工作中必要性探讨[J]. 黑龙江医学.2013,37(8):747-748.
<<上接187页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
黄业兰
广西梧州市苍梧县狮寨镇卫生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县 543112
【摘 要】目的:分析探讨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的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4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34例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饮食护理干预,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护理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体重指数变化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与体重指数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糖尿病患者采取饮食护理,可有效维持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正常水平,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巩固治疗效果,提升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饮食护理;护理效果
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致病因素有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临床症状有乏力、皮肤瘙痒、多尿等,以高血糖为典型症状,易引发眼部感染或病变,神经病变等并发症[1]。
近年来,由于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与饮食结构的变化,糖尿病患病率不断上升,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为探讨糖尿病患者有效护理方法,本次研究对我院68例糖尿病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4年4月~2015年5月就诊的糖尿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4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后45~67岁,平均年龄(59.5±3.3)岁,病程4~15年,平均病程(7.8±3.6)年;34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饮食护理干预,设为观
察组,男22例,女12例,年龄后46~67岁,平均年龄(59.7±3.4)岁,病程4~16年,平均病程(7.9±3.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糖尿病诊断标准;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无恶性肿瘤或其他严重急性、慢性并发症;无精神病史;无意识障碍与听力功能障碍;无严重性重要脏器功能不全。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