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耳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桑耳1《名医别录》
味甘,有毒.黑者,主治月水不调.其黄熟陈白
者,止久泄,益气不饥.其金色者,治
《本经》原文∶桑根白皮,味甘,寒.主伤中,
五劳六极,羸瘦,崩中脉绝,补虚益气.叶,主
除寒热,出子.五木耳名
2《本经逢原》
桑上寄生
甘平有毒。
有桑蛾、桑鸡、桑黄、桑臣等名。
《本经》黑者主女子漏下。
赤者治血病症瘕积
聚,阴痛阴疡,寒热无子。
发明桑耳凉润,善祛子脏中风热,不但主漏下血
病,并可以治寒热积聚,积聚去不难成孕。
《本
经》专取黑者达肾,赤者走肝,补中寓泻,泻中
寓补之机,具见言外矣。
其黄熟陈白者止久泄益
气,金色者治癖饮积聚,及肠风泻血、衄血、五
痔下血、血痹虚劳,咽喉痹痛,一切血证咸宜用
之。
槐耳治五痔脱肛。
柳耳治反胃吐痰。
柘耳治
肺痈咳吐脓血,不问已成未成,皆可用之。
3《本草思辨录》(桑耳,木耳之生于桑者,虽有五色,今但论
黑。
)
桑为箕星之精,迨其朽也,经盛夏湿热之蒸腾,
结而为耳。
犹肾液之上朝,故色黑。
具好风之本
性,故入肝。
是以于血分之湿热,最能效力。
血
分之湿热,惟女子为易成病。
漏下赤白汁者,阴
为阳迫而下泄也。
血病症瘕积聚者,阴为阳遏而
致壅也。
阴通阴伤寒热者,阴为阳负而思竞也。
此阴之不足,非阳之有余。
但当化阴以升阴,不
必抑阳以损阳。
桑耳性凉润而蒸腾上出,所以能
化阴以升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