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诗词五首-说课稿.doc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诗词五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作品以及诗词的背景。
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了解诗歌阴读的技巧,并运用朗读知识反复咏读 五首
诗歌。
2.通过对诗歌语言的品味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古诗文的意境,加强对诗词主旨的理解。
教学重点:对诗歌语言的品味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占诗文的意境,加强对诗词主旨的理解。
二、 课时安排2课时
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指导朗读五首诗词
1、 学生运用工具书,结合注释轻声朗读五首诗词。
2、 以《次北固山下》为例,简介古诗朗读停顿的两种划分方法。
(1)按音节划分: 客路一 —青山- ——
绿水 -A 刖。
潮平一 —两岸- ——阔, ——帆— 悬。
海日一 -残夜, —入—— -旧
年。
乡书一 —何处- ——达, —洛阳- ——边。
(2)按意义单位分:
客路一 青山外, 行舟一 绿水
潮平一 —两岸阔, 风正一
帆悬。
海日一 —生残夜, 江春一 —入旧
年。
乡书一 何处达, 归雁一 —洛阳(3)小结:同一首诗,可以有不同的读法,我们现在读古诗一般采用按意义 单位停顿的读法。
3、教师范读五首诗词,或放录音。
学生在书上画出停顿,注意读准字音。
车马喧(x uan )见(j idn )南山 润如酥(sii )
塞(s d i ) 土燕脂(y a n z h i )凝夜紫(z I )
提携(x i e )
4、指名朗读五首诗词,教师注意给学生正音,并在正确停顿方面作 具体
指导。
5、学生自由朗读五首诗词,要求字音、停顿正确。
(-)研读《饮酒》
1、 导入语:说起我国的诗歌,总有一种自豪感。
的确,我国的诗歌源远流 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岀现 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
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 避山野,隐居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及田园风光的歌咏,抒发情怀。
这类诗称为 田园诗,这类诗人称为田园诗人。
陶渊明就是晋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
他的 诗自然朴素而韵味隽永。
下而我们就来品一品他的《饮酒》诗。
2、 解题:《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酒后写的,共20首。
课文所选的是其中 的第5首。
这首诗大约写于作者归田后12年(417年),诗人通过眼前景物的 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之 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3、 咀嚼诗句:
学生结合注释了解诗意,学生质疑,师生合作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如:
(1) 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什么“而无车马喧”呢?
明确:“车马喧”是指世俗往来的纷扰,并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车马 喧闹的
声音。
所以,当诗人“心远”时,也就是说诗人精神超脱凡俗时,自然也 就不热衷于世俗的往来,因而即使身居闹市,也就像居住在偏远安静的地方。
开 头的四句诗,表达了诗人鄙弃追名逐利之心的人生态度。
(2)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领会到“真意”,却忘了该怎样 表达,诗中的“真意”是指什么?
明确:这里的“真意”是指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的归隐生活
的乐趣。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了诗 人远离
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生活的乐趣。
4、品味玩赏:
(1) 这首诗为什么读来琅琅上口,富有音乐美?(诵读,讨论解决)
明确:这首诗的朗读停顿大体相同而略有变化,偶句押韵,因而读来有缓有 急,和谐悦耳。
(2)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能不能改为“望” ?为什么? 明
确:不能改。
“见”写出了诗人在东篱旁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郁郁
葱葱的南山时,心中的那种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
而“望”是眼 睛盯着看的意见,用这个字,诗句就变得平淡无味了。
(三) 归结阅读古诗的过程、 把握停顿, 了解作者, 咀嚼诗句, 品味玩赏, (四) 布置作业
1、背诵《饮酒》诗。
2、诵读余下的4首诗词。
查阅有关作者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回忆阅读古诗的过程方法,引导学生有步骤地学习本课其余四首占诗词。
(-)研读四首古诗词
1、 首先让学生自由诵读四首古诗词,然后指名让四位学生分别诵读,并说 明如此诵读的理由。
(两种朗读停顿皆可)。
2、 请四位学生介绍四首诗词的作者,引导学生相互补充,教师适时点拨。
注意比较四首古诗词在体裁上的区别。
(《次北固山下》是一首五言律诗。
《登 幽州台歌》是一首古体诗句。
《雁门太守行》是一首乐府旧题诗。
《天净沙•秋 思》是一首散曲。
)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1) 学生对照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通过小组讨论和质疑,解决疑难问题。
(2) 让学生通过自学自行说出诗句的大意,用师生合作补充的形式,完成对 四首诗词内容的理解。
(3) 让学生归结四首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适时点拨。
(《次北固山 下》描写了诗人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现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说成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博大的胸襟也行;《登幽州台歌》深刻地表现了诗 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
方法(板书)
反复诵读。
知晓风格。
体会情感。
张扬个性。
篇;《雁门太守行》赞颂了戍边将士的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天净沙•秋思》抒发了游子思乡的凄苦愁楚之情。
)
4、引领学生品味四首古诗词。
这四首诗词,堪称古诗词中的精品。
请学生自由发言,说说喜欢其中的哪些诗或哪些诗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欣赏、审美诗歌的能力,鼓励学生张扬个性。
因此, 只要学生说得合情合理就应该给予肯定和表扬,说得不尽合理之处,教师要以鼓励的口吻,适时指岀。
)(三)布置作业
1、完成“思考与练习二”。
2、背诵四首古诗词。
板书设计
怎样阅读古诗
1、把握停顿,
2、了解作者,
3、咀嚼诗句,
4、品味玩赏, 反复诵读。
知晓风格体会情感。
张扬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