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妙》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妙知识点

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妙知识点

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妙知识点
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妙知识点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物质由元素组成,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得失电子变为离子。

不同元素构成化合物,同种元素构成单质,元素构成物质;
物质(纯净物)分为化合物和单质;
离子构成物质,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构成物质;
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原子构成分子。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不能描述为由原子构成:如二氧化硫由硫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或二氧化硫由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这些都是“错误”的。

2.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分子,如纯净的CO2只有CO2分子,纯净的氧气只有O2分子,纯净的.水只有H2O分子。

虽然三者物质(CO2、O2,H2O)中都含有氧原子,但却是不同的物质。

若混合则就是混合物,而非纯净物。

本知识点在中考中一般以选择题出现。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性质,分别是:
1.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运动;
2.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
3.分子和原子质量轻、体积小;
4.同种分子和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和原子性质不相同;
5.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或变小了,不是分子的体积变大或变小。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是中考常考内容,多以选择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刘晶一、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考点1 分子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

2、分子的特点:①分子总是在不停的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可以解释:热胀冷缩、分子扩散、蒸发②分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

③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

可以解释:物质三态间的变化、气体压缩一般地,同种物质不同状态的分子间间隔大小:气态>液态>固态④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考点2 原子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物质。

3、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还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只是分子间间隔发生变化,当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改变,变成其它物质的分子,如在电解水的反应中,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发生变化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没有发生变化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变化后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

5、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考点3 原子的构成1、原子构成: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2、原子不显电性; 由于原子核与核外电子二者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3、同一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4、原子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

即原子的质量≈质子质量+中子质量5、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是个比值,单位为1.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考点4 离子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圆圈代表原子核,圆圈内的数值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代表电子层,有几条弧线就表示就有几个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值表示各电子层上容纳的电子数。

2、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形成化合物时容易失去电子,带正电荷而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且<8个,在形成化合物时容易得到电子,带负电荷而形成阴离子。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归纳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归纳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微观示意图:
4.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考点4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和变化实质
以分子为例
宏观
微观
纯净物
只含有一种物质
如:氧气
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分子
氧气中只含有氧分子一种分子
混合物
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如:空气
物质中含有多种分子
空气中含有氧气分子、氮气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
解释生活现象:物质的热胀冷缩、物质三态变化、给自行车胎打气、等体积的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如夏天车胎、篮球等打气太满容易爆炸,酒精温度计测温度。(给自行车胎打气,分子间隔变小)
(水银是金属,由原子构成;水银温度计测温度,是因为受热汞原子间隔变大。)
B.压强增大,分子间隔减小,压强减小,分子间隔变大。
解释生活现象:加压可以让6000mL氧气装进40mL钢瓶。
(注意:分子的大小不会改变,物质体积的变化是分子间隔在改变)
(4)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不同。
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和液氧都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氢气具有可燃性。
考点3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1.分子
①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清单
考点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1. 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关系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大多数物质由分子构成,少数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部分非金属固体)由原子构成,一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
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考点2微粒的性质
解释实验3中A烧杯变红原因: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分子运动到B烧杯中溶于水,形成氨水使酚酞变红。

【K12学习】XX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妙》知识点归纳

【K12学习】XX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妙》知识点归纳

XX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妙》知识点归纳XX中考《物质构成的奥妙》知识点归纳专题二物质构成的奥妙一、物质的构成物质构成的体系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特征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构构分子在不停的运动成成概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特征:同分子的特征相似物质原子质子构成得原子核失结构中子构电核外电子成子形成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阳离子分类阴离子原子与分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原子备注相似点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处于不断的运动中,分子间有间隔。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处于不断的运动中,原子间有间隔,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同种原子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

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比较,原子比分子小,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一定比分子小不同点在化学反应中,分子本身发生分裂,可以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发生改变联系分子是原子构成的,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原子是构成分子的粒子,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离子与原子的区别项目原子阳离子阴离子结构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电性中性带正电荷带负电荷性质一般性质比较活泼稳定稳定符号H、o、AlH+Al3+o2-cl-【例1】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的最小粒子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c、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D、co2和co性质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分子间的间隔不同【答案】c【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故A错。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它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所以B错。

原子得到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带正电,形成离子,所以c正确。

co2和co性质的差异是因为分子结构不同,所以D错。

【规律小结】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分子有原子构成,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变式训练一夏日的校园,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常考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常考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常考知识点总结一、原子的结构——原子弹的基石考点1 原子的构成1.成原子的粒子⒉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不显电性。

考点2 相对原子质量⒈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碳-12原子质量的1/12。

⒉表达式:Ar=其他原子的质量/(碳-12的质量×1/12)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⒊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考点3 元素⒈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⒉元素的种类决定于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

⒊地壳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质量分数):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⒋生物细胞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氧、碳、氢、氮。

二、元素——宇宙大爆炸考点4 元素符号⒈元素符号: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元素。

⒉书写:⑴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O、S、C、P等。

⑵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如:Ca、Na、Mg、Zn等。

⒊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⑴表示一种元素;⑵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H:①表示氢元素②表示一个氢原子2H:表示二个氢原子,2H不能说成二个氢元素注意: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即讲种类,又讲个数。

考点5 物质组成⒈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⒉物质由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例如: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⑵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的。

⑶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⒊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考点6 元素周期表⒈元素周期表⑴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周期。

⑵周期表每一个纵行叫做一族,共有16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⒉元素周期表的意义⑴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知识的重要工具;⑵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⑶由于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越靠近的元素,性质越相似,可以启发人们在元素周期表的一定区域寻找新物质(如农药、催化剂、半导体材料等)。

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一、分子和原子1、分子(1)物质分别是由分子、原子、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其中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

物质由元素组成。

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组成;而水分子构成了水;(2)分子的特点:①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如:在厨房炒菜,在其他地方可以闻到香味。

② 分子之间有间隙;如:100ml 酒精加100ml 水得到的溶液小于200ml 。

③ 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如:1ml 水中大约有1.67×1021 个水分子。

注:说明分子在运动的离子很多,比如能闻到的各种香味,就是各种分子在空气中不停的运动造成。

分子间有间隔的例子有:气体可以压缩存于钢瓶中,气体热胀冷缩的额现象。

2、原子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由此我们便知道原子的性质和分子很相似。

(1)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原子的性质:① 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这点和分子很相似。

② 原子总是不停的运动着;和分子一样。

③ 原子之间有间隔。

和分子一样。

3、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1)分子是有原子构成。

所以如果论等级,分子是原子的“上司”(2)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3)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不破裂,但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4)物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程度越剧烈。

同种物质,一般情况下气态时分子之间的间隙最大,固态时分子之间的间隙最小。

(5)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各种原子的原子个数不变。

二、原子的结构(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 上 (4)三决定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决定原子的质量 原子核 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 ,He 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 ,Ne 均为稳定结构)(5)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a. 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 3+ :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b. 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原子数≠电子数为离子结构示意图c. 同种元素的原子与离子比较:① 质子数相等② 电子数及最外层电子数不同,③ 电子层数可能相同三、元素(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注意: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O 2、O 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主题二 物质构成的奥秘-2022中考化学考前必背重难点知识手册

主题二 物质构成的奥秘-2022中考化学考前必背重难点知识手册

2022中考重难点知识手册专题二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且温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快。

2.微粒之间有一定的空隙,不同物质微粒间的空隙大小不同,且温度越高,微粒之间的空隙越大。

同种物质,固体、液体中微粒之间的空隙较小,而气体中微粒之间的空隙大,所以气体容易被压缩,而固体和液体不易被压缩。

3.物质具有的“热胀冷缩”现象和固液气三态的变化实际上是:微粒间空隙大小发生的变化,而微粒本身大小不变。

4.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①气体单质,如H2 、O2、N2、Cl2等①非金属化合物,如H2O、CO2 、P2O5 等(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①金属单质,如Fe、Cu等特点:①稀有气体,如:He、Ne等是单质且化学式与①固态非金属单质,如金刚石等元素符号相同(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大多数金属化合物,如NaCl、CuSO4等特点:含有金属元素且是化合物5.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6.分子和原子关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7.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就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

8.分子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式前加数字仅表示几个某分子。

如:水分子 H2O 一个水分子 H2O 三个水分子 3H2O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符号前加数字仅表示几个某原子。

如:氢原子 H 一个氢原子 H 三个氢原子 3H(注:当分子、原子的个数为“1”时,“1”一定..要省略。

)9.在化学反应的前后一定改变的微粒是分子的种类,一定不变的微粒是各原子的种类。

如:在电解水的前后,一定改变的微粒是水分子(H2O),一定不变的微粒是氢原子(H)和氧原子(O) 。

10.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

知识点2:物质的多样性1.物质的分类:(1)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否只含一种物质注意:纯净物有化学式,混合物无化学式(2)单质与化合物的区别:是否只含一种元素(微观:是否只含一种原子)注意:单质、化合物首先是纯净物,因此,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3)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是否含碳元素注意:①有机物与无机物首先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一定不是有机物①CO、CO2、H2CO3、CaCO3等碳酸盐尽管含碳元素但它们不是有机物,是无机物(4)氧化物中只有两种元素且当中有一种是氧元素(如:Rx Oy )-2 知识点3:化学元素和物质的组成 1.元素的种类由 质子数 或 核电荷数 决定;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汇总及技能清单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汇总及技能清单




1.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先分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离子:带电的原子;
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一类原子的总称;
3.分子与原子的联系:都能构成物质;分子由原子构成;
4.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2.Ne表示:氖元素;一个氖原子;氖气;Al3+表示铝离子;
3.3Mg2+中前面的“3”表示3个镁离子;右上角的“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1.元素符号的意义:一种元素,一个原子;
金石稀类元素符号还表示一种物质;
2.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电子数<4一般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其化学性质不稳定;最外电子数>4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变化中易得电子,其化学性质不稳定;最外电子数=8(He为2)时为稀有气体元素,其化学性质稳定;
氢气、氧气、氮气、磷、硫、碳、镁、铁、氦气、氩气、氖气;
五氧化二磷、四氧化三铁、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2
能叙述物质的组成
1.依据化学式;2.模式:A2B3由A元素和B元素组成;
3
能叙述物质的构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A2B3由A2B3分子构成;
模式:由原子构成的物质——A由A原子构成;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AB由A离子和B离子构成;
4
能通过叙述不同物质的组成
找出宏观相同之处
如:找出二氧化碳和氯酸钾中都含有氧元素;
5
能通过叙述不同物质的构成
找出微观相同之处
如:找出液氧和空气中都含有氧分子;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妙知识点总结课题一分子和原子一、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二、分子1、定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1)分子的质量小、体积小,但真是存在。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也就越快)(3)分子间有间隔。

3、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的种类不变,分子间的间隔改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的种类改变,生成新的分子。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三、原子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三、分子与原子的比较:课题二 原子的结构一、原子的构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负电核外电子不带电中子荷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质子正电原子核不显电性原子——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二、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 r )(1)定义:以一种碳原子(碳12)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一般不写。

(2)表达式:相对原子质量(A r )= 某原子的实际质量(kg) 碳12原子的质量(kg )×1/12 (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4)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

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

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三、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结构示意图:①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

②+:表示原子核的电性。

③弧线:表示电子层。

④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质子数数2、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①电子应先排满能量较低的电子层;②电子层上最多容纳2n2个电子;③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2个电子)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1. 原子理论-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电子在核外的轨道上运动。

2.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元素按照原子序数(质子数)递增的排列方式。

- 表中元素按照周期(横行)和族(纵列)分类,具有相似性质的元素位于同一族。

3. 化学键- 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它们结合在一起形成分子或晶体结构。

- 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 离子键由电荷相反的离子间的电静力吸引形成。

- 共价键由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

- 金属键是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电子海”。

4. 分子结构-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组合。

- 分子的形状和性质由其原子的排列方式和化学键的类型决定。

- VSEPR(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用于预测分子的几何形状。

5. 物质的状态- 物质可以存在于固态、液态、气态,以及在特定条件下的等离子态。

- 状态的变化由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引起。

- 相变是物质状态之间的转换,如熔化、蒸发和凝固。

6.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 反应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浓度、温度、催化剂等。

- 化学方程式用于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它们之间的摩尔比例。

7. 能量转换- 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 能量形式包括热能、光能、电能等。

- 焓变(ΔH)是反应中能量变化的量度。

8. 核反应- 核反应涉及原子核的变化,如裂变和聚变。

- 核裂变是重核分裂成较轻的核,并释放大量能量。

- 核聚变是轻核合并成重核的过程,也是太阳和其他恒星能量的来源。

9. 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粒子行为的物理学理论。

- 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用于描述粒子的量子态。

- 量子力学解释了原子和分子的稳定性、光谱线以及其他微观现象。

10. 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涉及极小尺度(纳米级别)的材料和结构的研究和应用。

初三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梳理

初三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梳理

初三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梳理课题1 原子的构成1.原子的组成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电子: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⑴原子核所带电量数称为核电荷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此原子电性。

核电荷数==核外⑵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普通的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无中子。

⑶原子的种类是由核()决定的。

⑷原子核只占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分,原子内相对有一个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运动。

2.相对原子质量⑴以一种碳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的1/12(约为1.66×10-27kg)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⑵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在SI单位制中单位为“”(一般不写出)。

原子的质量是原子的绝对质量,单位为克或千克。

⑶电子的质量很小,只相当于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每个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等于1,所以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课题2 元素1.元素。

元素是的总称。

(1)元素种类:100余种(由此组成了3000多万种物质)(2)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质量分数):(3)生物细胞中含量在前四位元素:2.元素符号。

国际上统一用来表示元素的一种特定的化学符号。

意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N表示的意义有:和。

如果在元素符号前面添加系数,就只表示该元素的原子个数,不能表示该元素。

如H既表示氢元素又能表示一个氧原子,而2H只能表示;3Fe表示;若要表示5个镁原子可记为:,7个氯原子可记为:。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2)书写: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①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

例如:钙,钠,钴镁,铝等。

(3)元素中文名称的特点:金属元素除“汞”以外都是“金”旁,例如:非金属元素按单质在通常情况下的存在状态分别加“石”、“气”、“水”等偏旁,因此我们可以从它们的偏旁判断属于哪类元素。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重要知识点梳理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重要知识点梳理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1.分子(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物理性质。

如冰、水、水蒸气的构成粒子都是H2O分子,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相同。

(2)性质:①分子很小(质量小、体积小);②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能量越大,分子运动越快);③分子间有间隔[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大(热胀冷缩的原因);压强越大分子间隔越小]。

物质挥发、扩散、溶解等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酒精与水混合后的总体积比两者体积之和略小、气体易被压缩等现象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3)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描述具体分子的构成时原子要具体化。

如果指明一个(或每个)分子,则后面原子也要根据化学式说明相应原子的个数)。

如水(H2O)可以描述为:“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或“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过氧化氢(H2O2)可以描述为:“过氧化氢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或“每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

(4)应用: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如冰水共存物都是由H2O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如空气是由氮分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构成的,是混合物)。

2.原子(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变化(即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即元素守恒),但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生成新物质)。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过程为:分子(3)结构:①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有一种氢原子没有中子)。

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②相对原子质量:以1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单位为1。

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xx化学物质构成的 xx 知识点总结1、原子的构成(1)原子构造表示图的认识(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5)决定元素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 (核电荷数 );决定原子的质量原子核(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说明:最外层电子数同样其化学性质不必定都同样(Mg,He 最外层电子数为 2)最外层电子数不一样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像(He,Ne 均为稳固构造 )2、元素(1)定义:拥有同样核电荷数(质子数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实质差别:质子数不一样注意:* 由同种元素构成的物质不必定是单质, (如由 O2、O3 构成的混淆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淆物 )不行能是化合物。

a、书写方法:b、意义注意: * 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如 Fe、He、C、Si*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 3O:只表示 3 个氧原子c、相关元素周期表*发现:门捷列夫*摆列依照*注:原子序数 =质子数d、分类e、元素之最:地壳: O、Si、Al、Fe 细胞: O、C、H3、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1)表示方法及意义:如 Fe3:一个铁离子带 3 个单位正电荷 (2)离子构造表示图的认识注意:与原子表示图的差别:质子数 =电子数那么为原子构造表示图 * 原子数≠电子数为离子构造表示图(3)与原子的差别与联系粒子的种类原子离子阳离子阴离子差别粒子构造质子数 =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粒子电性不显电性显正电性显负电性符号用元素符号表示用阳离子符号表示用阴离子符号表示【二】物质的构成的表示:1、化合价a、写法及意义: Mg:镁元素化合价为 2 价 MgCl2: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 2 价b、几种数字的含义Fe2 每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3Fe2:3 个亚铁离子2H2O 两个水分子,每个水分子含有 2 个氢原子c、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d、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因此单质分子中元素化合价为 02、化学式(1)写法 :a单质:金属、罕有气体及大部分固态非金属往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 ;而氧气、氢气、氮气、氯气等非金属气体的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其化学式表示为 O2、H2、N2、Cl2。

初三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大全

初三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大全

初三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大全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大全考点1 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

质子带有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而电子带有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这些粒子组成了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考点2 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以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因此相对原子质量几乎等于质子数加上中子数。

考点3 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的种类取决于核电荷数。

在地壳中,氧、硅、铝和铁是含量最高的元素,其中氧是最常见的非金属元素,铝是最常见的金属元素。

在生物细胞中,氧、碳、氢和氮是含量最高的元素。

考点4 元素符号元素符号是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元素。

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而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

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或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考点5 物质组成、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元素组成,例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物质由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例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考点6 元素周期表简介元素周期表是一种将元素按照其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排列的表格。

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周期。

每一个周期中,元素的核电荷数逐渐增加,而元素的化学性质也随之变化。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其相对原子质量排列。

由元素符号表示,如H、O、Fe等;B.化合物的化学式:由元素符号及其个数表示,如H2O、FeCl3等;C.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由离子符号及其个数表示,如NaCl、Ca(NO3)2等;D.分子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由分子及其离子符号及其个数表示,如XXX、H2SO4等。

⒉化学式的意义A.反映化合物中各元素的种类及其比例关系;B.反映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及其离子价;C.反映化合物中各原子的数目比例关系;D.反映化合物中各元素的空间结构。

必背3物质构成的奥秘-冲刺2023年中考化学必背重点知识

必背3物质构成的奥秘-冲刺2023年中考化学必背重点知识

中考必背重点知识(三)物质构成的奥秘三分子和原子知识点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1.构成物质的粒子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2.微粒的性质(以分子为例)①小: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20滴为1mL)中大约有1.67×1023个水分子。

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数,昼夜不停的数,需要3万年才能数完。

①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①分子间是有间隔的①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其中①①①是分子、原子、离子的共同性质。

知识点二:分子和原子的关系1.分子——保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二者关系:①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①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2.用微粒的观点解释(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微粒本身不改变,只是微粒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化学变化:微粒本身发生了改变,即微粒的构成发生了改变。

(2)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由同种微粒构成。

混合物:由不同微粒构成。

3.由原子构成的物质:①金属单质 如:铁、铜、汞等①固态非金属 如:碳、磷、硫等①稀有气体单质 如:氦、氖、氩等4.分子和原子比较(1)相同点分子和原子都是组成世界的稳定微粒,它们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它们都在不断的做无规则运动,它们之间都有可以变化的间隔。

(2)不同点(用分子、原子填空)①原子相互结合形成分子②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破裂,分成了更小的粒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一:原子的构成()()()⎪⎩⎪⎨⎧-⎩⎨⎧++个负电荷:一个电子带核外电子中子:不带电个质子带一个正电荷:质子原子核原子11说明: ①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电子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妙》知识点归纳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XX中考《物质构成的奥妙》知识点归纳专题二物质构成的奥妙一、物质的构成、物质构成的体系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特征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构构分子在不停的运动成成概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特征:同分子的特征相似物质原子质子(带正电)构成得原子核(带正电)失结构中子(不带电)构电核外电子(带负电)成子形成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阳离子分类阴离子2、原子与分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原子备注相似点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处于不断的运动中,分子间有间隔。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处于不断的运动中,原子间有间隔,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同种原子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

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比较,原子比分子小,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一定比分子小(不同种分子和原子无法比较)不同点在化学反应中,分子本身发生分裂,可以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发生改变联系分子是原子构成的,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原子是构成分子的粒子,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3、离子与原子的区别项目原子阳离子阴离子结构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电性中性带正电荷带负电荷性质一般性质比较活泼(除稀有气体原子外)稳定稳定符号(举例)H、o、AlH+Al3+o2-cl-【例1】(XX&#8226;盐城)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的最小粒子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c、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D、co2和co性质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分子间的间隔不同【答案】c【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故A错。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它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所以B错。

原子得到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带正电,形成离子,所以c正确。

co2和co性质的差异是因为分子结构不同,所以D错。

【规律小结】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分子有原子构成,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变式训练一、(XX&#8226;晋江)夏日的校园,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

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2、(XX&#8226;泰州)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微粒是()A.原子B.分子c.阳离子D.阴离子3、(XX&#8226;潍坊)下表呈现的是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主要化合价等信息。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铝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B.元素的正化合价数一定等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c.核电荷数分别为8和14的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Sio2D.同一周期中,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向右逐渐增多二、物质的组成、元素的概念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例如:氯o+1+3+5+7元素包括c1-、cl、cl、c1、cl、cl…不同形式的粒子和cl一35、cl一37等粒子,因为它们的核电荷数均为17。

2、理解元素的概念应把握“同质子,类原子”六个字。

(1)“同质子”即指元素的种类是由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决定的,与原子中的中子数、电子数无关。

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一定相同,不同种元素的原子的质子数一定不相同。

(2)“类原子”是指一种元素可能不止一种原子。

它包括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如:氢元素有三种原子:氕、氘、氚,它们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也包括质子数相同,而电子数不同的原子和离子(如:铁原子通常有三种存在形式即Fe、Fe2+、Fe3+,它们都属于铁元素)。

3、理解元素概念时的注意事项元素是以核电荷数为标准对原子分类。

只论种类,不讲个数。

质子数是划分元素种类的标准。

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和单核离子都属同一种元素。

如Na+与Na都属钠元素,但Na+与NH4+不属于同一种元素。

同种元素可以有不同的存在状态。

如单质中和化合物中。

同种元素的离子因带电荷数不同,性质也不同。

如Fe2+与Fe3+。

自然界中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2种,可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4、元素与原子的比较元素原子区别是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是微观概念,既分种类,又表示个数适用范围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

常用来表示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表示物质的微观构成。

常用来表示物质的分子由哪些及几个原子构成联系只要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就是同一种元素,原子是元素的最小单位,而元素是原子的一个归类“集体”。

【例2】(XX&#8226;福州)海水是重要的资源,每千克海水中约含有钠10.62g、镁1.28g、钙0.40g等。

这里的“钠、镁、钙”指的是()A.原子B.分子c.元素D.单质【答案】c【解析】此题是元素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生活中的物质成分比较复杂,我们通常所说的物质组成都是指物质的元素组成,是通过元素组成来说明其成分或比较其含量的。

【规律小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由元素组成。

变式训练二、(XX&#8226;东营)运用XX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研究成果,可依据生物发光现象检测超微量钙的存在。

这里的“钙”是指()A.分子B.原子c.元素D.单质2、(XX&#8226;南京)根据下表中相关信息,判断出的元素名称不一定合理的3、(XX&#8226;苏州)由种类相同的元素组成的一组物质是()A、冰和干冰B、银和水银c、烧碱和纯碱D、水和双氧水三、物质的分类混合物金属分类单质非金属稀有气体纯净物氧化物酸无机化合物碱化合物盐有机化合物、纯净物和混合物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关键点:是否由同一单质或化合物组成。

混合物的特点:①混合物是多种物质组成,各成分均是纯净物,这些纯净物彼此不发生化学反应,仍能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②混合物无固定的组成,纯净物构成混合物时没有一定的比例,所以通常不以其中某一成分名称命名,而且混合物的物理性质也不同定;③从微观角度看,混合物是由多种彼此间不反应的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而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2、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化合物概念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元素形态元素处于游离态元素处于化合态性质不能发生分解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大部分能发生分解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联系值得注意的是:①组成单质的虽是同一种元素,但在单质分子中,有单原子分子,如稀有气体;有双原子分子,如氢气、氧气;有多原子分子,如白磷,臭氧,巴基球等。

②同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种单质,如白磷和红磷、氧气和臭氧,它们互为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在一定条件下能互相转化,这种转化是化学变化,如石墨转化为金刚石。

3、氧化物和酸、碱、盐(1)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通常氧化物可分为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

但有一些氧化物不属于这两类氧化物如H2o、co、No等。

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也有一些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

(2)酸:由氢和酸根组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必须全部是氢离子,阴离子则是酸根。

酸按所含的酸根可分为无氧酸如Hcl和含氧酸如H2So4;按能电离出H+的多少可分为一元酸如Hcl、二元酸如H2So4、多元酸如H3Po4。

(3)碱: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化合物。

(4)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

【例3】(XX&#8226;东营)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基本方法。

现有药品硫酸铁,它与下列哪组属于同一类物质()A.盐酸、硫酸B.氢氧化铝、氢氧化铜c.氯化镁、碳酸氢钠D.二氧化碳、四氧化三铁【答案】c【解析】硫酸铁属于盐,盐酸和硫酸属于酸,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铜属于碱,氯化镁和碳酸氢钠属于盐,二氧化碳和四氧化三铁属于氧化物,所以选c【规律小结】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在判断物质的类别时,可以借助一些规律:酸中含有氢元素,碱中含有氢氧根,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

变式训练三、(XX&#8226;临沂)在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矿泉水B.空气c.氯酸钾D.氯化铜溶液2、(XX&#8226;潍坊)目前,国家食品监督检验部门检出某“返青粽叶”包装的粽子中含有硫酸铜,若食用这样的粽子会有害健康。

硫酸铜属于()A.有机物B.混合物c.金属单质D.盐3、(XX&#8226;南京)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的图是()4、(XX&#8226;兰州)人们可以对物质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请根据示例将酒精、醋酸、水、食盐四种物质进行分类,并写出分类依据。

不同类的物质分类依示例食盐常温下食盐是固体,其余是液体分类一分类二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XX&#8226;潍坊)榴莲被誉为“果中之王”。

切开榴莲时可闻到特殊香味,这说明()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质量很小c.分子体积很小D.分子间有间隔2、(XX&#8226;烟台)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事解释A物质的热胀冷缩分子或原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B一氧化碳有可燃性,而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物质组成元素不同,分子结构也不同c0℃时水结成冰,而海水在-1.9℃才会结冰海水中含有盐,是混合物,其凝固点比水低D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有大量的氢离子3、(XX&#8226;苏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娈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4、(XX&#8226;安徽)我国著名化学家徐光宪因在稀土元素等研究领域做出杰出贡献,荣获XX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铈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下列关于铈的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序数是58B.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c.质子数为58D.铈元素是非金属元素5、(XX&#8226;福州)右图是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钠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质子数是11B.最外层电子数为1c.核外有3个电子层D.核外电子总数为106、(XX&#8226;南京)宁宁在学习“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后,查阅到如下资料,请你给下表的“”处选择恰当的选项种类主要食物钙奶类、绿色蔬菜、水产品、肉类、豆类铁肝脏、瘦肉、蛋、鱼、豆类、芹菜锌海产品、瘦肉、肝脏、奶类、豆类、小米碘海产品、加碘盐A、元素D、分子c、原子D、离子7、(XX&#8226;青岛)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依据图中的信息得到的下列认识错误的是()A.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4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c.该元素一个原子的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8、(XX&#8226;苏州)参考下列物质的微观结构图示,其中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是()A.铜B.干冰c.氯化钠D.金刚石9、(XX&#8226;雅安)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是()A.原子B.分子c.阴离子D.阳离子0、(XX&#8226;南京)原子序数为94的钚是一种核原料,该元素一种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239,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145B.核外电子数为94c.质子数为94D.核电荷数为239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A、质子数B、中子数c、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2、(XX&#8226;重庆)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A.二氧化硫B.空气c.磷D.碘盐3、(XX&#8226;青岛)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啤酒B.食醋c.加碘食盐D.蒸馏水4、(XX&#8226;黔东南州)分类学习是化学重要的学习思想,下列物质分类错误的一组是()中.考.资.源.网A.H2、o2、N2B.Hcl、H2So4、NaHSo4学c.NaoH、koH、NH3&#8226;H2oD.Nacl、NaHco3、NH4cl5、(XX&#8226;广州)下列各组各有两种物质,它们的化学式和所属的物质类别都正确的一组是()物质1物质2名称化学式物质类别名称化学式物质类别A氮气N非金属单质氧化亚铁Fe2o2碱B碳酸氢钠NaHco3盐硝酸HNo3酸c硫酸钾k2So4盐五氧化二磷P2o5金属氧化物D锰mm金属单质氢氧化镁mg2碱二、填空题6、(6分)(XX&#8226;重庆)(1)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2个氧原子,3个钠离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