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探究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同发展研究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同发展研究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发展中两个重要的方面。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其目的是改善农村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而农业现代化则是农村农业发展的一种趋势,通过科技进步、农业经营方式、农业供给结构等方面的改革,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农产品质量。
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具有相互依赖性和协同关系。
首先,城镇化可以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人力资源。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农业劳动力逐渐减少,但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新兴产业和服务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这为农村劳动力就业提供了新的机会,缓解了农村劳动力过剩的压力,同时也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科技工人、管理人才和农业专家。
其次,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可以互相促进经济发展。
城镇化的推进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城市的需求催生了农产品市场的扩大,对农产品质量和供应的要求更高,这促使农民转变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采用更科学、现代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又可以提供城市居民更多、更好的农产品,满足城市需求,促进农业经济繁荣,创造更多的农民就业机会。
可以说,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是相互促进的双赢关系。
另外,城镇化还可以促进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
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为农业现代化提供良好的条件。
例如,新建的农村公路和铁路网可以方便农民的农产品运输,降低物流成本;农村供水工程和电网建设可以解决农村用水和用电问题,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产条件;新建的农村学校和医院则可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受教育程度,为农业科技的推广提供有力的支持。
然而,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同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城镇化过程中的土地资源利用问题。
随着城市的扩张,农村土地被征用建设城市工业园区、住宅小区等。
这将导致农田面积减少,农业生产条件恶化,对农业现代化形成制约。
因此,在城镇化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保护农田和农业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城市内部空间和现有城市建设用地,合理布局农田和城市。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机理与实证检验

一
、
引 言
农业现代 化动态关 系进 行的实证研究 ,结果表 明三
者之 间存在长期 的协 整关系 .工业化 和城镇化 不是
改革 开放 3 O多 年 ,伴 随着 经济 社会 体制 的结
构转 型 ,我 国城镇化 也取得快速发 展 。至 2 0 1 2 年, 我 国城镇人 口比重 首次超过 5 0 % ( 包括 了半年 以上
我 国农 业现代化 的发展相对 滞后 于飞速发展 的城镇化 ,从 而使这种互动 关系在短期 内有所偏 离。
关键词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户籍制度 ;规模 经营 ;产业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 :F 3 0 7 文献标识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A
文章编号 :1 0 0 3 — 8 5 4 X( 2 0 1 3 ) 1 1 - 0 0 6 0 — 0 5 贝 ( 2 0 1 1 )对 我 国 1 9 9 5 — 2 0 0 9年工业 化 、城 镇化 和
取得应有 的平衡 ,这 种对农业 劳动力 的追 逐最终会
式 的客观要求 ,对解 决 “ 三农 ”问题 作 出的重大 战 略部署 ,为下一 步经济建设 指 明了发展方 向。在此 背景 下 ,以城 镇化 与农 业现代 化 协调 发展 为 主题 , 并根 据发 展现 状 和客观 数据 ,对此 进行 实 证研究 , 对于解决我 国 “ 三农 ”问题具 有现实 的指导意义 。 基 于此 ,本文 将利 用 E v i e w s 5 . 0软件 。结合 我
的提 升空间 。不可 否认 ,这种发展 不协调 问题 已成
为我 国现代化建设 的瓶颈 ,不仅 会削弱 国民经济持
续 发展的基础 和支 撑力量 ,甚 至会 造成城镇 化与农 业现代化都难 以为继 。 近年来 。基 于我 国经济 建设 的需 要 ,城镇化 、 农 业现代化及 其相关 问题 的研究 已经成 为热点 。通 过文献整理 ,我们发现 ,在 现有研究成果 中 ,虽然 针对城镇化与农业 现代化之 间的动态关 系展开 的实 证研 究还 比较少 ,但也有一 些学者有所 涉及 ,如王
对张家口经济发展的一些思考

汇报人:日期:contents •张家口经济发展现状•张家口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机遇•张家口经济发展的挑战和问题•对张家口经济发展的建议和展望•张家口经济发展的案例分析目录01张家口经济发展现状张家口市是河北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北京和河北的交界处,是一个具有重要地理位置和资源的城市。
近年来,张家口市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从经济总览的角度来看,张家口市的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总体经济规模相对较小。
这主要是由于张家口市的历史、地理和资源等因素的限制。
然而,随着国家对京津冀地区的战略布局和政策支持的加强,张家口市的经济有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经济总览张家口市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传统的农业和工业为主导。
其中,农业是张家口市的重要产业之一,但工业发展相对滞后。
此外,张家口市的现代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也相对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市的经济多元化和高质量发展。
为了促进张家口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大对现代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的支持力度。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产业结构VS经济增长情况02张家口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机遇地理位置优势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交通枢纽地位产业转移承接自然资源优势030201政策机遇03张家口经济发展的挑战和问题经济结构调整传统产业转型张家口市应积极培育新兴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以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培育新兴产业产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加强本土人才的培养,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
实施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计划,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合格的人才。
人才引进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来张家口市工作和创新。
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吸引优秀毕业生和专家学者来张家口市发展。
人才环境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建立完善的人才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
人才引进与培养创新驱动发展04对张家口经济发展的建议和展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总结词交通设施能源设施水利设施推动绿色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推动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加快张家口城镇化建设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城市 辐射 带动 力不 足 ,环境 质量 不 大 经 济 圈 交 汇 处 , 邻 j 京 的 区位 优 它却是发展绿色蔬菜、无公害蔬菜 的 毗 E 高 ;城市 化与非农 化发展不协调 , 区 势 ; 地 处 华北 、 北 、 北 三 大 市 场 独特条件 。通过扬长避 短 , 有 东 西 趋利避害 ,
规模适度, 注重实施 二 张家 口城 镇化的道路选择 与 规划 ,
对策分析
城镇化 是生产力发展 的产物 , 因 部 分 基 础 条 件 好 , 发展 潜 力 大 的建 制 打造京津产业 承接地为重点 , 构筑各 此 需 从 各 个 方面 提 高 生 产 力水 平 以推 镇 重 点 发 展 。对 重 点 发 展 的小 城 镇 , 具特色的 区域 支柱 产业 , 重点培育信
及对 策进 行 分 析 研 究 。
一
全省 , 而张家 口市仅列倒数第二位 。
有发展 国防旅游、 军事旅游、 红色旅游
张家 口城镇化的特 点
县 ( ) 市 化 率 排 位 较 低 。2 0 的独 特 优 势 。 同 时 , 辩 证 的思 维 、 市 城 03 用 市
张 家 口是 一 个 农 业 大 市 , 域 人 年 , 省 16个 县 ( )中 , 市 化 率 场 的 视 角 看 资 源 、 条 件 , 可 以 充分 县 全 3 市 城 看 还 口 占全 市 总 人 口的 8 %, 域 土 地 面 超过 3 % 的有 2 3 县 0 2个 , 占全 省 县 ( ) 市 的 挖 掘 潜 在 优 势 ,化 不 利 因素 为 有 利 因 积 占 全 市 总 面 积 的 9 %。 总 的 看 , 8 通 1 .2 。全 省 16个 县 ( ) 市 化 率 素 。 张家 口风 大 风 多 , 约 了农 业发 6 % 3 市城 如 制 过 大 力 实 施 城 市 化 战 略 , 市 城 镇 建 居 前 3 全 O位 的县 ( ) , 家 口市 仅 有 展 ,但这 却是 发展 风 力 发 电的有 利条 市 中 张
对张家口经济发展的一些思考

张口市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传统产业为主,新 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张家口地区的创新能力不足,科技研发投入和成 果转化率均较低。
对张家口经济发展的展望
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 力度,支持新兴产业 的发展,促进产业结 构的升级和转型。
02
张家口经济发展现状
总体经济情况
张家口市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较低,属于河北省经济发展相 对滞后地区。
经济增速缓慢,缺乏新的增长点,与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差距 逐渐加大。
产业结构现状
农业现代化程度低,产业链条短,农业增加值 率较低。
工业结构偏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足,传统 产业转型升级面临困难。
服务业发展缓慢,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 后,无法满足经济转型升级需要。
张家口紧邻京津两大市场,具有广阔的消费市场前景。
产业合作机会多
张家口与京津冀地区的产业互补性强,可以加强区域间的产业合作,拓展经 济发展空间。
政策优势
国家级战略支持
张家口被纳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级战略,获得政策和资金的 支持。
地方政府积极推动
张家口市政府致力于优化营商环境,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吸引更多投资和企业入 驻。
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和水平,推动科技成 果转化。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 设,提升城市形象和 品质,吸引外来投资 和优质资源。
推进农业现代化、工 业转型升级、现代服 务业发展等多方面协 同发展,实现经济全 面发展。
加强区域合作与联动 发展,推动京津冀协 同发展,实现资源优 化配置和互利共赢。
交通便捷
张家口拥有多条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便于物流和人 员往来。
张家口调研报告

张家口调研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中国北方的一个重要城市——张家口进行调研和分析。
张家口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是京津冀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主要赛区之一。
通过对张家口市的地理、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调研,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这座城市的发展状况和潜力,为进一步研究和规划提供参考。
2. 地理概况张家口市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40°29’至42°40’,东经114°54’至117°25’。
其东南与北京市接壤,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西部与山西省相接,东北与河北省保定市相邻。
张家口市总面积为3.43万平方公里,辖15个县、4个区、1个开发区,是河北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之一。
3. 经济发展张家口市的经济一直以农业为基础,但近年来城市化进程迅速,工业和服务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
根据最新数据,张家口市的GDP已经突破千亿元大关,位列河北省前列。
特别是在2022年冬奥会招标成功后,该市的投资和建设呈现爆发式增长。
主要的经济支柱产业包括农业、工业、旅游和体育产业。
农业方面,张家口市地广人稀,境内有大片耕地和丰富的水资源,农产品种植和养殖业发达。
工业方面,该市有多个重点园区,涵盖了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
旅游和体育产业方面,张家口市有众多的自然风景区和历史文化名胜,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体育赛事。
4. 社会状况张家口市的社会状况相对较好。
根据最新的数据,该市的人口约为45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了61.8%。
教育、医疗和文化等公共事业的建设也相对完善,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教育方面,张家口市有多所高等学府,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医疗方面,该市各级医院设施齐备,医疗水平较高。
文化方面,张家口市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也积极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为居民提供了多样化的文化娱乐选择。
5. 未来发展趋势张家口市在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后,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冬季旅游产业将得到快速发展,更多的游客将前来体验冬季运动和观赏冰雪景观。
农村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相互关系

农村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相互关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变得日益紧密。
农村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既相互依存,也相互推动,二者之间需要协调发展,以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首先,农村发展是城市化进程的基础。
农村是人口的来源和资源的主要要素,农村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为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必要的支撑。
例如,农村地区的农业产出为城市提供了粮食、水果等农产品,农业技术的进步为城市提供了新的农业科技成果。
同时,农村地区的发展也带动了农民的收入增长,为城市化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
这种农村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结合,实现了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的互补与协同发展。
其次,城市化进程对农村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城市化进程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挑战,激发了农村地区的活力和创造力。
一方面,城市化进程加快了农村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和乡村产业的发展。
从传统的农业生产向现代的农业科技应用转变,为农民增加了收入来源。
同时,城市化进程也带动了农村的农产品加工、农村旅游、乡村民宿等新型产业的兴起,使农村地区的经济结构得到了优化和升级。
另一方面,城市化进程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条件。
农民可以通过返乡创业、农村电商等方式实现就业增收。
这种城市化进程对农村地区的发展带来了良性循环,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然而,农村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之间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农村人口的大规模外流,农村劳动力的匮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吸引了大量农民进入城市从事工业和服务行业。
这使得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力下降,农田荒芜和土地资源的浪费问题日益突出。
同时,由于农村发展水平不均,一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仍然不足,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的发展差距日益扩大。
因此,应当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投资,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的均衡发展。
城镇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城镇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趋势之一。
城市化进程对农业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
本文将探讨城镇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利与弊。
一. 城镇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为农业提供了诸多机遇,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首先,城市化带来了技术的进步。
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科技创新的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技术,如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高效的生产工艺等,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
其次,城市化为农业提供了市场的保障。
城市化将大量人口聚集在城市,对农产品的需求量飞速增加,推动了农产品市场的繁荣,为农民提供了更广阔的销售渠道和更高的收益。
而且,城镇化还带动了乡村旅游和农业观光的发展,为农民创造了增收的机会。
二. 城镇化加速农业结构调整城镇化对农业发展产生了结构性的影响,促使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首先,城镇化加速了农民转移就业。
大量农民涌向城市,使农村劳动力减少,从而加快了农业机械化和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农业生产模式呈现出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的特点。
其次,城市化改变了农产品的种植结构。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对高端农产品和绿色有机农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鼓励农民调整种植结构,逐步减少传统农作物的种植,增加高附加值农产品的生产,提升农业的附加值和农民的收入。
三. 城镇化对农村资源环境的影响城镇化对农业发展不仅带来了好处,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城市化过程中,对农村资源环境的开发和利用不当,可能会导致资源过度开采、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首先,农用地的大量转化给土地资源带来了压力。
农地被用于建设工业园区、住宅区等,使得农用地面积减少,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水资源和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当,可能导致水源的缺乏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进而危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 城镇化与农业合作的机遇与挑战城镇化为农业发展带来了合作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互动发展研究

的重 新 厘 定
《 ) 一 工业化 涵 义的重 新 厘定
在 《 帕尔 格 雷夫 经 济 学 大辞 典 》 这 样定 义 新 是
: [业化 的 :工 业 化是 一 种 过程 。 首先 , “ 一般 来 说 ,
产 业活 动 ; 村人 口不 断迁 移 进入 城 镇 居住 ; 镇 农 城 规模不 断 扩 大 的过 程 。城 镇 化发 展 具有 农 村人 口 在 空 间 的转换 ; 业 劳 动 力 向非农 业 转移 ; 农 非农 产
lO 1
业 向城镇 聚集 等 一 些特 征 。新 型城 镇 化发 展 重点
是 以人 为本 .促 进公 共 资 源 在 城市 与 农村 之 间 的 合 理 配置 , 动公 共 服 务 均等 化 , 动 城镇 基础 设 推 推 施 建设 向农村 拓 展 ,推 动 城 市 文 明 、城 市 生 活方
义现代 化 建设 的一项 重 大 任务 , 在工 业 化 、 即 城镇
化深 入发 展 中 同步 推进 农 业 现代 化 .完善 以工促
农、 以城 带 乡长效 机 制 , 高农 业 现 代 化水 平 和农 提
民生 活水 平。农 业 现代 化 与工业 化 、 城镇 化 同步发
艘是 实现 现 代化 的重要 保 证 。是实 现 共 同 富裕 的 保障 , 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 也 协调 工农 关 系 , 实
师 , 州 贵 阳 500 贵 504
【 中图分类号】 0 1 F6 . 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4 44 02 6—0 1 0 10-43( 1) 2 0 10- 5
为工 业产 值 在 国 民生产 总 值 中 比例 以及 工业 就业 人数 在 总就业 人 数 中 比率 持 续 增加 的过 程 。但 是 工业 化 过程 不仅 仅 是 工业 产 值 增 加 和工 业就 业人
论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

De c . 2 01 3
Vo 1 . 2 7 N o . 6
●经 济 学研 究
论 城 镇 化 与 农 业 现 代 化 协 调 发 展 的
实 现 路 径
董 伟
( 郑州大学 商学院 , 河南 郑州 4 5 0 0 0 1 )
摘
要: 本文首先论述 了城镇化与农业现代 化相互协调发 展的逻辑关 系 , 得 出了农业现代 化是城镇 化发展 的
党 的十八 大 报告 中对 统 筹 城 乡发 展 做 出 了新 的规划 和要 求 : 坚 持走 中 国特 色 的新 型工业 化 、 信 息 化、 城 镇化 、 农业 现代 化 道 路 , 推 动信 息 化 和工 业 化 深度融 合 、 工业化 和城镇 化 良性互 动 、 城镇 化 和农 业 现代化 相互 协调 , 促进工 业化 、 信息 化 、 城镇 化 、 农 业 现代 化 同步 发 展 。“ 四化 ” 的 协调 发 展 体 现 了我 国 目前实行 转变 经 济增 长 方式 、 落实 科 学 发展 观 的 新要 求 。只有城镇 化 与农业 现代化 相互协 调 发展才 能增 强农 村经济 发展 活力 , 提高农 村生产 生活 条件 , 逐 步缩小 城乡差距 , 促 进城 乡共 同繁荣 , 更好地 促进 我 国经济 健康快 速发 展 。
一
、
城镇化 与农 业现代 化 的逻辑关 系
城镇 化 与农 业 现 代化 是 相 互促 进 、 互 利 共荣 的 关 系 。农 业现代 化 以城镇 化 为 引 领 , 只有 实 现 了城 镇化, 才 能为农 业 现 代化 提 供各 方 面 的条件 。同 时 城 镇化 以农业 现代 化 为基 础 , 只有 实 现 了农 业 的现 代 化生产 , 才 能为农 村 的城镇 化 提 供 发展 的生 产 资 料, 才能 实现 高质量 的城镇 化 。 ( 一 )城镇化 对农业 现代 化 的带 动作用 城镇 化促 进 了农村 剩余 劳动力 程 中 , 随着城 镇经 济 的发展 和 非农 产 业 的发 展 壮大 , 需要大 量 的劳动力从 事城 市非农 产业 , 这就 加 速 了农 民向小城 镇 集 聚 。农 民大 量 向城 镇 转移 , 这 就为农 村 土地 的规 模 化 和集 约 化 提供 了条 件 , 有 利 于促 进农业 现代化 的发展 。 城镇化 有 利 于农 民素 质 的 提 高 。农 民进 入 城 镇, 由从事第 一产 业 转 而从 事 第二 、 三产 业 , 就 有 一 个职 业转换 、 技 能提 高 的 过程 。 同时 城镇 通 过 举 办 各种 技术 培 训 班 和 服 务 咨 询站 对他 们 进 行 职 业 培 训, 有 利 于城乡 劳动 者学 习新 知识 , 掌握 新 技 能 , 提 高综 合素 质 , 进 而提高 农业生 产效 率 , 促进 农业 现代 化 的发展 。 城镇 化 的发 展推动 了农业 的产业 化经 营 。小 城 镇 作为 沟通城市 和 乡村 的 桥 梁 , 其快 速 发 展 能让 农 民方便地 获取农 业 生产 技 术 和市 场 供 求信 息 , 推 动 与农 业 生产有 较高关联 度 的农 产 品加工业 和第 三产 业 的发 展 , 从 而引导 农 民以市 场 需求 为导 向组 织 生 产, 调整农 村经 济结 构 , 摆 脱农 业 生 产 的 盲 目性 , 加 快 实现农 业现 代化 。 城 镇化促 进 了农 业产业 结构 优化 。在城镇 化进 程中, 非农人 E l 的增 加加 大 了对农 产 品的需求 量 , 对
工业化_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共生关系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实现模式研究”(批准号:08AJY00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贺叶玺,四川大学政治学院博士在读,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任务。
这一论断反映了党和国家对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构成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
之所以强调“三化同步”推进和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三者之间存在着共生关系。
一、“三化”共生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共生这一概念的提出源自生物学。
1879年,德国真菌学家Anton deBery 提出:“不同生物种属按某种物质联系而生活在一起,在其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与其他生物联合,共同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互相依赖,各能获得一定利益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1]Anton deBery 使用“symbiosis ”这一概念来描述这种关系,并认为“共生是一种自然现象,生物体之间出于生存的需要必然按照某种方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共同生存、协同进化的共生关系。
”[2]。
这一理论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逐步向文化、社会、经济等领域广延,并形成共生伦理、企业共生、金融共生等发展理论。
袁纯清博士在其于1998年发文《共生理论及其对小型经济的应用研究》中,系统地对共生关系进行了阐述和分析,自此共生理论在我国开始得到发展。
结合Anton deBery 对于共生概念的定义及袁纯清博士对共生系统的论说,可以得出共生的基本特征有如下三点:①各共生单元在系统中的表现为共同进化、共同发展,这是共生本质所决定的。
②共生系统中,各单元之间形成动态平衡状态的竞合关系,此关系的推动过程表现为各单元相互补充、合作,区别于统一共生系统之外单元之间的相互排斥或替代。
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绿色化“五化”协同发展研究

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绿色化“五化”协同发展研究杜俊平【摘要】“Five Modernizations” refers to th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 new industrialization , urbanization , Informatization , greening. After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internal mechanism for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of “Five Modernizations”,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VAR model which studies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Five Modernizations”, the paper discovers that in the short run “Five Modernizations” mutually interact and promote each other, and although there are different directions and various sizes 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 “Five Modernizations”development have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one Modernizations”development on the whole. In the long run, “Five modernizations” shows positive interaction t rend each other.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hat the “Five Modernizations”should be harmoniously developed.%“五化”是指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绿色化。
中国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协调度研究

赵 颖 智
摘 要 :文章使 用层 次分 析 法( AHP ) 和 主成 分 分析 法 , 运用 1 9 9 1 —2 0 1 0年 的数 据 , 构 建
了城镇 化 系统和 农业 现代 化 系统并 计算 了两个 系统 的综合 得 分 。基 于 系 统得 分 , 建 立 了协调
度 测算 函数 来计 算 中国近 2 0年 城镇 化和 农 业现代 化之 间 的协调 度 。结 果 显 示 出城 镇 化 系统
式和模 式 的选择 导致 中国现代 化进 程 中 出现 城 乡关 系不协 调 的问题 。
从 城镇 化 和农业 现代 化相 互关 系来 看 , 钱 纳里 和赛 尔 奎 因( 1 9 7 5 ) 在论 述发 展 的型式 时 , 提 出了城镇 化和农 业 现代化 的发 展模 式 , 认 为在 经 济发展 过 程 中工 业化 的发 展会 促进 产业 结构 的优 化改 变 , 带来 人 均收入 水平 ( 人 均 GDP ) 的提高 , 从 而加快 城镇 化 的发展 , 带 动农 村剩余 劳 动力 不 断 向城镇 转移 , 进 而带 动农业 现代 化 的发展 。辜 胜 阻 ( 1 9 9 1 ) 认 为城 镇化 有利 于 农业 的规模 经 营 、 为 农业 提 供 现 代 的物 质 技 术
建设城乡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建设城乡融合发展调研报告城乡融合发展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为了更好地推动这一进程,提高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以下是我们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些观察和建议。
一、当前城乡发展的现状1.城乡发展不平衡:当前,中国的城乡发展仍存在不平衡的问题。
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人口稠密,基础设施完善,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公共服务水平较低。
2.城乡发展分离:城乡发展之间存在明显的隔离现象,城市人口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而农村人口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城乡之间的联系脆弱。
3.农村资源浪费:农村地区存在大量未利用的资源,例如土地、劳动力等,这些资源的浪费不仅限制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对城市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城乡融合发展的意义1.促进经济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互补,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的资源和劳动力,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培育新兴产业,提升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2.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城乡融合发展可以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促进农村地区居民收入的增长。
3.减少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城乡融合发展可以弥补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城市规模过大导致的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通过将一部分产业和人口转移到农村地区,减轻城市的负担。
三、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策略和措施1.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村地区的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2.加强农村产业发展,培育农村地区的新兴产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3.加强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公共服务均等化。
4.推动农民就地就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减少农民外出务工,实现城乡就业的平衡。
5.加强城乡土地的合理利用,通过流转农村土地,吸引城市的投资和产业转移,促进农村地区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

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市的发展也在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成为了下
一个阶段的发展重点。
然而,新型城镇化的步伐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相对滞后,两者之间的脱节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因此,如何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平衡发展,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虽然是不同的发展方向,但是它们之间也存在
着许多共性和联系。
比如,在新型城镇化中,乡村振兴战略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需要发展现代农业、推动产业转移等一系列措施,这些也都是农业现代化发展所需要的。
同时,农业现代化也需要充分利用城市化带来的先进技术和市场资源,促进现代化建设。
其次,协调发展不只是单方面发展的问题,更是在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和合作的
基础上实现发展和进步。
在实际实现过程中,政府和各界人士也需要共同努力,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推进跨区域、跨领域的横向联动和纵向协调。
例如,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城市和乡村间的互补作用,逐步缩小两者之间的发展差距。
最后,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在城市的发展中,需要更多地关心和关注农村地区的发展,让城市的发展更多地向农村倾斜。
在农业的发展中,也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引导,加速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和效益。
总之,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全
社会、全方位、多层级的参与和支持。
只有在协调、平衡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城乡一体化,推进乡村振兴,同时也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于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并行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发展的思考

[ 摘 要】城镇 化产业聚集和人 口聚集的政策 , 为即将改变生
活方式的农 民提供 了进城创业 、就业、提高生 活质量、享 受均 等的公共服务 设施资源 的平 台。为农业规模 化、集约
他们年迈 的父母在家无人照料 ,老无所依,使他们 无法从心理上融入城市 生活。 出去 的农村 劳动力多为青壮年和 文化层次相对 较高 的农 民,农 村留守生产者大都年 龄大 、文化程 度低 ,影 响了农 业现代化进程和农业 结构的调整 。 更严重地是 ,不 管是与务工父母 随行 的子 女还是留 守的儿童 ,都无法 享受与城镇相 同的基本 教育和 医 疗 资源,使得下一代的城乡差距更大 。 2 . 农 业 的现 状 我国农业 的现 状是 集体土地承包制 ,一家一户 分散 经营土地 。农 民进城 务工后 ,农业生产 条件 较 好 的土地就租赁给 留守的农民 ,农业生产条 件不 好
代的城 乡差距 更大 。 我们 在制定城镇化建 设的政策时,更应该加 强
积 累,不能规模化 、设施 化的经营,导致租赁来 的 土地 越来越贫瘠 ;另一 方面,城市的 资金很难投入 到农业 中。农业主要 的生 产资料土地为农户分散经 营 的集体 土地,集约整合 过程 中阻力很大 ,而且很 难形 成固定资产 ,使得他 们的投资与现代的商业金 融 、保 险等很难对接 。农 业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培 育
一
化经 营及 农业现代化 提供 了发展 空间,推动 了城 乡发展一
体化 。
【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 城镇化 城乡发展一体化
【 Ab s t r a c t 】 T h e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p o l i c y o f g a t h e in r g t h e i n d u s t ia r l
张家口“三年大变样”社会实践研究报告

研究性学习报告课题——张家口市三年大变样高一29班刘婧雅王璐席敏“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河北省从2008年起在全省开展了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计划利用三年时间,达到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承载能力显著提高、居住条件大为改观、现代魅力初步显现、管理水平大幅提升的工作目标,向经济繁荣、居住舒适的现代化城市迈出关键步伐。
经过2年的努力,今天的河北,三年大变样已取得初步成效,城市建设正走向大建设大发展的新时代。
”上面一段文字引自央视网,算是最正统的官方报道。
关于河北省的“大拆促大建,三年大变样”在当下就武断的给出一个定论未必公允。
张家口市在进行三年大变样时提出了“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的目标,在其进行的两年多里,一片片的旧城区、违章建筑、有碍观瞻的建筑被连片推平干净利落,不杂一丝拖泥带水;住房困难的低保户住进了功能齐备的廉租房;普通的城中村村户摇身变成了百万元户;两年前还住在老旧平房的人家,一下子成为拥有多套高档驻扎的业主;市区里原来几十分钟甚至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如今十几分钟便实现穿越;主城区的面积扩大了近七倍······三年大变样带来的变化可谓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有关部门提供的数字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市确定的27个廉租住房新建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建设总规模4816套、总建筑面积23.1万平方米,回购廉租住房359套、1.9万平方米,已筹集廉租房4183套。
2010年,确定廉租住房保障目标任务为保障13850户,廉租住房累计将达到6520套,当年立项并新开工建设廉租住房2600套;2008年,我市竣工经济适用住房20万平方米,2009年更是完成了经济适用住房保障户数2310套,竣工15.5万平米,2010年确定经济适用住房配建项目3个,10月底前竣工经济适用住房14.8万平方米,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2300户;截止目前,实施改造项目14个,拆迁房屋面积33万平方米,解决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2200户;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项目3个,目前,已全部开工建设。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与城市化

农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与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与城市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两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农业现代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引入现代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质量和数量。
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规模的增长和城市功能的完善,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首先,农业现代化与城市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经济联系。
农业现代化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使得农产品供应更加充足和多样化,可以缓解城市居民对食品的需求。
同时,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消费市场的扩大也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
其次,农业现代化与城市化也具有紧密的技术联系。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现代化趋向于智能化、信息化,通过引入先进技术设备和农业机械,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而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对于科技人才和技术研究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吸引了大量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更多技术支持。
同时,农业现代化与城市化也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产条件逐渐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也在不断完善,有效缓解了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压力。
而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增长带动了就业机会的增加,吸引了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改善了他们的就业和生活条件,实现了农村与城市的互动发展。
总的来说,农业现代化与城市化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农业现代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农产品供给;城市化加速了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技术支持。
只有二者紧密合作,共同推动现代化进程,才能实现农业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