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谈略读课文的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浅谈略读课文的教学
论文:
浅谈略读课文的教学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学生是对话的主体,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摆正自己的位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教材中安排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

其实,在信息时代,略读更能迅速、便捷地获取大量信息。

就应用程度而言,略读比精读更为广泛。

XXX曾说过:“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

”“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悉了例子,又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


我们知道编者安排略读课文的教学最大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阅读,以达到这个目的呢?
一、立足提示,课堂结构求简
课堂结构求简已成为教学的趋势。

略读课文的“略”要求略读课堂结构简约,为学生自主阅读开辟大块大块的时间与空间。

人教版教材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有一段流畅的文字,它既自然地把学生的研究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又提示了略读课文的研究要求和方法,更好地发挥略读课文的迁移功能。

如人教版第十一册略读课文《跑进家来的松鼠》前面的提示是这样的:“从上面的课文中,我们体会到了白叟和海鸥之间的深情;读读下面的课文,说说松鼠在XXX我XXX家做了哪些事,你从中体会到了甚么。

”这段承上启下的提示为教师提供了略读课文教学的流程:默读——思考——交换。

根据提示我们能够简化教学流程:一是默读自悟阶段。

教师把学生引进书本后适时淡出,学生根据提示充分默读,读中自悟,办理问题;二是交换点拔阶段。

学生在交换中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揭晓见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自读情况及教材特点进行点拔,疑点再读读,趣点再品品,重点再议议,帮助学生真正读懂文本。

三是学以致用,仿照课文的运用事例突出植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这样,简单的课堂结构使学生集中精神独立阅读,发挥略读课文的巩固迁移功能
二、找准重点,课堂指导求精
略读不需要教师详细指导,并不等于说不需要教师的指导。

教师的任其自流和过度放手不能使学生养成好惯,不能从阅读方面得到很大的实益。

但略读课文不同于精读课文教学时的指导:略读的略,不要求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提过高的要求,学生对所读材料能大体了解内容,在某些方面有所收获即可;略读的略,不要费很多时间,一般只需一课时完成。

所以教师需走出难以割舍,精雕细琢的误区,要抓住重点,课中指导求精,使精力花在刀刃上。

人教版教材都是以主题为单元编排,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二单元围绕“中化民风民俗”专题编排。

在单元研究导语中,编者就明确指出“研究本级课文,了解课文表现出来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

”其中的第8课《各具特色的民居》的研究重点是“说说客家民居、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课文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这些特点的。

”教师引导点拨应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三、熟读文本,促成真实的体验。

阅读要求读出个性化,而个性化是建立在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基础之上,学生只有亲近文本,走进文本的情感世界,才能产生真实的体验,才能产生交流的愿望。

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的时间,开放阅读空间,创设对话文本的情境。

例如在教
《和田的维吾尔》时,因为课文所讲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相差甚远,文中的一些词很陌生,所以我要求学生先放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接下来根据提示的要求边默读边思考;然后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给同桌听。

这些反复读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中熟知了课文,对课文的真实感觉也就呼之欲出了。

四、内引外连,课外拓展求“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