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数字身份:构成、认同及其价值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数字身份:构成、认同及其价值
董兴彬;吴满意
【期刊名称】《理论导刊》
【年(卷),期】2024()2
【摘要】在教育数字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把握主体的身份变化和发展,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重要议题之一。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数字身份是指网络主体通过互联网社交网络进行自我活动和相互交往所形成的数据集合和身份标识,是网络主体的自我复制和延伸,更是网络主体现实身份和虚拟身份的同构,实现技术、社会和主体的融合表达。
数字身份认同则是指主体对数字身份的体认和理解,在结
构上内含了自我身份展示、自我身份确认和自我身份稳定三个层次,具有身份特征
的碎片化、身份构建的互动性和数字身份的多重性等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中,形成
教育主体对于数字身份认同的共识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价值。
【总页数】7页(P114-120)
【作者】董兴彬;吴满意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1
【相关文献】
1.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身份认同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认同目标要以利益认同为基础
3.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认同危机与破除
4.社会身份认同
视域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研究5.农村大学生身份认同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