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干部要处理好名利得失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ECRETARY
’S COMPANION
名利得失问题,是一个人毕生需要认真对待和处理的重要问题,也是加强思想修养和党性锻炼的现实课题。
看一个人政治上是不是成熟老练,是不是真正党性强、修养好、觉悟高,怎样对待和处理名利得失,就是重要的试金石。
因此,机关干部一定要正确对待名利得失,自觉经受各种考验,树立高尚的人生追求。
一、要树立正确的名利观
谈到名利,有一个故事让人回味。
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路过镇江,特登金山游览,问一老和尚:“你看前面大江中风帆片片,碧天无际,烟
波浩渺,你知道江上来来往往有多少帆?”那老和尚一定神,悠悠地答道:“陛下,依贫僧所见,只有两张帆。
”乾隆有点讶异,便问道:“怎么只有两张帆?”那个和尚答道:“一张帆为名,一张帆为利。
”乾隆答曰:“好一个为名为利!”封建时代出家的和尚视江面上川流不息的风帆皆“为名为利”而奔波,足见名利对人影响之深。
新时期的机关干部,如何对待名利问题,肯定与封建时代的和尚满眼皆“为名”“为利”的名利观有天壤之别,应当重事业、淡名利,名利面前不伸手、不强求,不为名利所累,甘为事业奋斗。
一位领导同志在党课上强调,要正确对待个人名利、职务、地位、荣誉,要“站在泰山顶上看世界”,应做到“可求不追求,可想不妄想”。
这非常形象、非常深刻,也很现实。
其实,如何对待名利问题,是一个什么时候都不过时的话题,是每个人一生中时时处处都要回答好的课题。
解决不好就会走入只为名利的误区,满眼都是名利,干啥都为名利,这样的人生是可悲的。
是看重名利还是看重责任,是利欲熏心还是事业为重,这是两种不同的名利态度。
在名利面前争、抢、捞、要,
这是觉悟低的表现,是缺乏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的表现,是没有崇高革命气节的表现。
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人,不追求干正事、走正道,而是一味地追求挣大钱、当大官、出大名,有的甚至在这方面机关算尽、不择手段,这些人虽然一时“发达”和“成功”,但对于生命价值来讲,不过是金钱、物质的堆砌,其人生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意义。
有的人本来事业发展得很不错,也有了不小的成就,但由于不能正确对待名利,在金钱名利场上不能自拔,结果自己把自己的政治生命毁掉了,令人可惜、可叹、可悲。
相反,有些人虽然物质上并不富有,但精神充实、志向远大,在事业上孜孜以求,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受到人们的敬仰和尊敬。
一个有强烈事业心、责任感的同志,绝不会斤斤计较个人的私利,而损害他人、集体和组织的利益,只会通过自己的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靠工作实绩得到领导的肯定,赢得组织的认可,取得自己合法的、合理的名与利。
可以说,我们周围许多同志堪称这方面的榜样,值得好好学习。
一个有强烈事业心的人,就不会有过多的私心利欲;一个私心名利很重的人,说明他的事业心还不够强,会在各种诱惑和考验面前失去人格气节,会以一时之名、一己之利,去损害组织的声誉、集体的利益。
有的同志之所以出问题,关键还是没有过好名利关,教训是很深刻的。
只有志存高远,不被名利和金钱物欲所迷惑,才能真正潜下心来钻研业务,把主要精力用在提高素质、做好本职工作、干出一番事业上,才能有所作为、有所建树。
二、要树立正确的得失观
如何看待个人的得失,是一个人生观问题。
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得失观。
这个
□张瑞志
机关干部要处理好名利得失问题
学习与修养
10
All Rights Reserved.
SECRETARY ’S COMPANION
问题涉及每个同志,不管嘴上说不说,实际上都在用自己的行动作出回答。
处理得好,就不至于为得失多少所累,就会轻松自然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处理不好,就容易使自己陷入苦闷之中,以致意志消退、不思进取。
那么,应当怎样看待得与失呢?首先,要解决站在什么样的立场和角度来看待得与失的问题。
衡量得与失,总得有把尺子,有个立场和角度。
尺子不同,立场、角度不同,对得与失的看法和处理结果就会截然不同。
如果站在个人主义立场和角度,就会觉得自己失去的多得到的少,即使得到了很多也不会满足;如果站在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角度,就会觉得为了党的利益,为了国家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牺牲一些个人利益,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也是光荣的、值得的。
再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如果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而使自己的事业和追求受到损失的话,那实在太不值了。
所以,我们在处理得与失的关系时,必须放眼长远,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点,也就是要善于全面地看问题,辩证地分析问题。
其次,要明确共
产党员应有的得失观。
机关干部一定要牢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
这是个大道理,个人得失必须服从这个大道理。
如果见利忘义,哪里舒服、哪里钱多、哪里能升官就到哪里去,而不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共产党员就不能称作先进分子。
最后,在得与失面前还有个怎么比、比什么、与谁比的问题。
人的得失是比较出来的,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但是,看待得失一定要有正确的方法,即要有一个正确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定位思维,也就是站在自己固定的位置上去想问题,它体现的是以自我为中心,以主观条件为依据。
一种是换位思维,也就是换一个位置来想问题,它体现的是以他人为中心,以客观条件为依据。
换位思维的好处是对思维的目标把握得更准,领悟得更深,理解得更符合客观实际。
有时,换位比较中可以发现人生的价值,消除心中的不满,陶冶自己的灵魂。
比如,在谈到职务变迁时,一位老领导说过这样一番肺腑之言:“往前看,许多年龄、经历和我差不多的人,走上了更高的领导岗位,我很羡慕;往后看,许多资历、能力都比我强的人,职务仍比我
低,我很满足。
”正确的比较方法确实很重要。
我们应该同革命先烈比,他们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没有领过一次工资,有的牺牲后甚至连姓名都没有留下;还应当同广大人民群众比,同英雄模范比。
经常这样想一想、比一比,自己的思想境界就会提高,就会感到自己不是吃亏了,而是贡献太小,就会激励自己更加努力工作,为党和人民多做贡献。
如果总往上看,总和那些年龄比自己小、资历比自己浅、职务比自己高的人比,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拿自己的成绩和别人的失误比,就会越比越不满足,越比越觉得领导和组织亏待了自己。
总之,换位思维用得好,可使人清醒、使人彻悟、使人自信,使人有自知之明。
只有经常换位比较,才能在进退去留面前保持平常心和大智慧。
三、要树立正确的职位观
怎样看待职务,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职位观是一个干部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对待职位问题上的具体体现,说到底,是一个怎样做人、怎样为“官”、怎样用权的问题。
每个干部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回答和解决职位观问题的过程。
每个干部一生中要变换许多个工作岗位,经历许多次职务调整。
树立正确的职位观,对每个干部来说都是不可回避而且必须认真回答的人生课题。
首先,职位是地位作用的象征,更是责任和义务的体现。
是看重职务还是看重责任,这是两种不同的职位观。
看重职务,往往偏重职务带来的好处和利益,更多想的是“升官发财”。
看重责任,更重要的是看到自己应处什么位置,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并激励自己奋进。
有志向的人脑子里思考的是工作和事业,胸无大志的人眼睛盯的是职务和利益;有作为才能有地位,有作为才能有职位,职位来自于兢兢业业的工作,来自于爱岗敬业的执着追求;职务越高,肩上的担子越重,工作压力越大;对职位不尊重,实际上是对事业的不敬重,在其位要谋其职、尽其责。
其次,如何选择职位是每个干部必经的人生关口,更是对一个干部党性的真正考验。
每个干部一生中,职务的变动都会遇到或快或慢的问题。
每次职位调整都是人生的一个关口,是对干部党性觉悟的一次考验,也是锤炼党性的
学习与修养
11
All Rights Reserved.
SECRETARY
’S COMPANION
良机。
在这个考验面前,谁都不能轻易讲自己过好这一关了。
这个时候,最能看出一个干部的思想觉悟和个人品质,不少干部因为过不了这一关,自暴自弃,断送了前程。
因此,机关干部在对待职位这个问题上,要做到三个调整:一是调整心态,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
每个干部的每次职位调整,都是工作需要、个人素质、环境机遇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要冷静看待,有了平常心才会有进取心。
二是调整攀高心理,不单纯比快。
不论在任何职位上、在任何情况下,敬业奉献都是立身之本、成事之基、进步之道。
今天错过一个机会,明天还会有新的机遇。
如果因一时职位偏低、进步较慢,就牢骚满腹、意志消沉,事业上就难有成就,即使面临新的机遇,也不可能抓住。
只有珍惜现在,继续努力,事业上才能有新的发展,个人才能有新的进步。
三是调整期望值,减小落差。
一个干部只有具备一定的思想觉悟、领导素质和业务水平,才能被组织放到相应的职位上。
干部本人对职务的调整,应当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能老是
算今天算明天,光想自己的好事。
再次,职位既是一个干部在顺境中成长的里程碑,更是在逆境中前进的基石。
每个干部的职务调整总是与顺与不顺相伴而行。
在“顺”的时候不骄不躁,在“不顺”的时候不消沉、不气馁,做到这两点,对一个干部来说,无论在思想认识上还是在处理问题的能力上,都是一个很大的锻炼和提高。
这样,在职务调整这个“坎”上,才不会停滞不前,反而会继续前行。
越是在相对“不顺”的时候,越是要保持自信心、进取心,而不是自暴自弃,放弃主观上的努力;应当静得下心,沉得住气,不心浮气躁,不把眼光盯在职务调整一时的快慢上,而要放眼长远,保持一如既往的精神状态;应当勇于解剖自己,认清自身的差距不足,通过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提高自己,创造新的机遇。
四、要树立正确的进步观
应该肯定,机关干部追求政治上的进步、业务上的提高乃至职务上的升迁是好事,是有上进心的表现。
但是在追求个人进步靠什么的问题上,应划清一些是非界限。
一是成长进步要靠真本事,不能靠拉关系。
这些年,由于受庸俗关系学的影
响,有的机关干部把关系看得过重,认为个人成长进步是靠关系,不是靠本事。
因此,挖空心思跑门子,拉关系,跑官要官。
此种观念和做法是错误的。
首先,要看到乱拉关系是搞不正之风,既败坏党风又影响干部队伍建设。
其次,要看到关系能管一时,不能管一世,不可能长久,也走不长远。
再次,要明白金子在那里都会发光,唯有真才实学最可靠。
只有下决心练好“内功”,有了真才实学,才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行逆风船的检验和人心的检验。
二是成长进步要靠埋头苦干,不能靠投机取巧。
西方有句格言叫“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中国也有类似的警言,而且更直接,更符合东方人的特点:天上不会掉馅饼。
有人进而阐释说,如果掉下馅饼,不是圈套就是陷阱。
这真是至理名言。
我们在做事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任何成功的果实都是靠艰辛和汗水获得的,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轻而易举得到的东西必定不是好东西,天上、地下都不可能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首先,只有埋头苦干才能多出政绩,为个人成长进步积累“本钱”。
一个人能不能提升使用,很重要的是看他有没有政绩。
政绩从哪里来?只有从苦干中得来,投机取巧是得不到的。
其次,只有埋头苦干才能增长才干,为个人进步创造条件。
一个人的进步大小,要看他的才干高低、本事大小,有了出众才华,进步就有了保证。
再次,只有埋头苦干才能树起威信,为个人进步打牢基础。
一个成长进步快的人,必然是威信较高的人。
大凡搞投机取巧的人,不论在哪里,威信都不会太高。
投机取巧的成功,仅是一种侥幸,骗得了一时骗不了长远,骗得了个人骗不了众人。
所以,要想有威信,只能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三是成长进步要靠组织,不能靠人身依附。
纵观历史,那些靠人身依附的人,虽然可能一时得道,到头来很少是有出息的,倒是许多人下场十分可悲。
所以,机关干部应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始终保持磊落正派的道德情操,坚持自律自戒:戒私欲太盛,戒投机钻营,戒急功近利,戒争功诿过,戒盲目攀比,戒自命不凡。
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挺直腰杆做事,堂堂正正做人。
(作者系总政治部直属工作部宣传保卫局局长)
学习与修养
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