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老山界》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课后小练
1、请完成练习册P15-P17知识导航和达标体验的练习。
2、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进一步体会长征精神 。
1、二次备课:
2、课堂问题记录:
小组表现
1
2

4
5
6
教学反思
课题
第6课 老山界 第2课时 陆定一
目标
1、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重点语段的意义;
2、感受并传承长征精神,培养乐观坚强的生活意志。
四、小组探究,解惑释疑
请小组长带领组员以及物品,组织组员互相讨论,在交流中帮助组员,解答疑惑,然后分配好展示任务。教师并巡查全班,发现小组的问题,查看同学们的交流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小组群学结束后,教师对群学情况进行点评并总结。
五、学生展示,教师引导
学生有序上台展示学习成果。
三、小组交流,开拓思维
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导学卡上的问题,教师走动查看小组情况。教师对小组的表现,小组的问题做好记录。学生群学完,教师对群学的情况进行适当的点评。
四、学生主导,教师助推
学生有序分组上台展示所学成果。老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引导、点拨,并对他们的知识点缺漏之处进行补充,针对小组的表现进行评分。
睡觉难:
路窄石硬、寒气逼人。
酣然入梦、观赏夜景;
吃饭难:
粮食奇缺、肚子饥饿。
鼓着勇气、继续前进;
处境难:
敌人追击、枪声密集。
毫不畏惧、嘲笑敌机
五、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本文主要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从而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希望大家能好好学习这种红军革命精神。
课题
第6课 老山界 第1课时 陆定一
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精神;
2、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方法。
导学卡
时间代表效率,时间就是生命!请同学们珍惜时间!
1、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行踪中时间变化有哪些?地点怎么转移的?其中又有哪些活动?
2、红军翻越老山界的“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有哪些具体表现?红军战士在面对这些困难时的态度如何?
继续爬山、写标语、帮助伤员病员
登上山顶以后(第30—33段)
山顶—山下
看景致,煮粥吃
2、红军翻越老山界的“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有哪些具体表现?红军战士在面对这些困难时的态度如何?从中体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品质?
困难表现
具体体现
战士的态度
精神品质
走路难:
悬崖峭壁、山高路险。
打趣逗笑、奋勇登山;
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明确学习目标
PPT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师向学生逐一解释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精神;
2、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方法。
三、独立学习,自我探究
请同学们根据导学卡的指示,认真阅读课文,完成导学卡上的问题。老师巡查学生完成导学卡的情况,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点同学,并且把学生的学习情况记录下来。
作者介绍: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市人。曾任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
背景资料: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的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主力三万六千多人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于12月间穿过老山界,又以超乎寻常的勇毅,突破乌江、金沙江和大渡河三道天仙,爬雪山过草地先后击溃敌兵410个团河无数地主武装围追堵截,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峡北,与峡北红军会合,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老山界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导学卡
时间代表效率,时间就是生命!请同学们珍惜时间!
1、阅读课文第22自然段,该段落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描写顺序是什么?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阅读课文第29自然段,怎样理解“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这句话。(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3、文中第12自然段描写了红军夜晚爬山的“奇观”,第18自然段为什么还要继续描写红军爬山的景象?删去第18自然段的描写行不行?
4、作者在文中细致的描写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可是在最后一段,作者又说“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5、小组长带领组员群学,互相分享交流知识,做好笔记,并且进行组员分工。
6、各小组依次展示今天的所学成果,下面同学做好笔记。
7、小组展示结束后,学生依据教师的指导,完成练习题。
教师活动
一、回顾复习,走进新课
上节课我们大体了解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活动经过和他们是如何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的,红军战士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可贵的长征革命精神值得我们肃然起敬。今天,让我们进一步深入体会了解《老山界》的精髓。
二、诠释目标,确定方向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教师对其进行解释,让学生明确方向。
学习目标:
1、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重点语段的意义;
2、感受并传承长征精神,培养乐观坚强的生活意志。
三、自主学习,品味语言
请同学们根据导学卡的指示,认真完成相关的问题。老师巡查学生完成导学卡的情况,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点同学,记录易错点,及时更正。
1、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行踪中时间变化有哪些?地点怎么转移的?其中又有哪些活动?
时间变化
地点转移
活动
当天下午至天黑(第1—11段)
山沟—山脚
动身爬山、与瑶民交谈、吃粥、贴标语、烧水喝
天黑后至黎明前(第12—22段)
山脚—山腰
继续爬山露宿被冻醒,看夜景
次日黎明至下午两点多(第23—29段)
雷公岩—即登山顶
从中体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品质?
3、随机挑选小组上台展示上面的问题解决的过程及结果,下面同学做好笔记,展示结束后有不同答案的同学可以举手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
4、展示后完成老师当堂布置的练习题。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毛主席的诗《七律 长征》中,讲到了雄伟险峻的五岭山,这里面有一座山岭叫越城岭,是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它也被称为老山界。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可我们的红军战士却勇敢地翻过去了。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用回忆录的形式,真实地记叙了红军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