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教学设计(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科:;任课班级:;任课教师:;
2017年月日
(根据课文进行复制)
(根据课文进行复制)
(根据课文进行复制)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8个单元,其中“数与代数”领域有3个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结合实例和调查,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图形与几何”领域有3个单元,分别安排的是方向和位置、测量、认识图形”。

除此之外,还有“时、分、秒”“数学好玩”“调查与记录”“整理与复习”和“总复习”。

1、第一单元“除法”。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第五单元“加和减”、第七单元“时、分、秒”。

在这些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的过程,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了加减、除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二单元“方向和位置”。

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认识八个方向。

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方。

3.第四单元“测量”。

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4.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通过生活实景,认识角。

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第八单元“调查与记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一些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计意识。

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学情分析
培优辅差计划及措施
学困生帮扶计划及措施
备注:在上次检测基础上有进步者打“√”,退步者打“×”。

检测成绩统计表
第一单元除法
课题:分苹果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
三维目标:
1、结合分物活动,认识除法竖式,掌握其书写形式,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

2、借助分物活动,回顾并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分苹果的具体情况,初步发展提出除法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结合分物活动,认识除法竖式掌握其书写形式,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

教学难点: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

教法:探究法、实验操作法、引导归纳总结。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具准备:师生准备18个圆片
教学过程:
复习铺垫:28÷7=4中,被除数是(),除数数是(),商是()
问题引入
大家喜欢吃水果吗?你喜欢吃什么水果呢?......看来大家想吃的水果特别多。

不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水果之王——苹果,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到第2页,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与除法有关的问题吗?板书:分苹果
三.学习目标
1. .认识除法的竖式并掌握其书写形式
2.正确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含义
四、自学指导:
1.认真读图,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2.想一想,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有哪些办法,如:
a.通过乘法口诀“三六十八”得出结论:可以放3盘;
b.用除法算式算:18÷6=3,可以放3盘。

3.拿出课前准备好的18个圆片,摆一摆。

验证推算结果是否正确,教师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摆放的圆片图,进一步进行验证、交流。

五、学生自学,新知探究
学生:认真自学,同学交流。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动手操作情况。

提问学生用实物投影仪显示摆放圆片图,进一步进行验证、交流。

六、精讲点拨
1.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师指出:18÷6=3(盘)也可以用竖式计算。

边写边说明
横式:18÷6=3(盘)
讨论:结合刚才分苹果的情况,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竖式中的各个数表示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口答板书:
3 ……商:“3”表示分3盘。

除数……6丿1 8 ……被除数:“18”表示有18个苹果。

“6”表示每盘1 8 ……商和除数的乘积:“18”表示放3盘需18个苹果。

放6个苹果。

0 ……余数:“0”表示18个苹果全部放完,没有剩余。

“丿”表示横式中的“÷”。

2.进一步讲解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总结出:
除法算式竖式书写步骤:
一、商(利用乘法口诀求商,商要写在个位上)
二、乘(除数和商相乘,乘积要写在被除数的下面)
三、减(被除数减去商和除数的乘积)
七、练习巩固
1. 完成第2页中的2道题。

找出数学信息,提出与除法有关的问题,并尝试解答。

圈一圈,填一填。

说说除法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八、习题补充:过年的时候,光头强的家里来了8位客人,好客的光
头强拿出了16个橘子来招待小伙伴,每人分到几个橘子?九、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呢?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分苹果
1.每盘放6个苹果,18个可以放几盘?
横式:18÷6=3(盘)
竖式:
3……商:“3”表示可以分3盘
6丿1 8 ……被除数:“18”表示总共有18个苹果。

1 8 ……商和除数的乘积:“18”表示放3盘需18个苹果。

0……余数:“0”表示18个苹果全部放完,没有剩余。

答:18个苹果可以放3盘。

2.小结:
(1)、被除数÷除数=商
(2)、除法算式竖式书写步骤:
一、商(利用乘法口诀求商,商要写在个位上。


二、乘(除数和商相乘,乘积要写在被除数的下面。


三、减(被除数减去商和除数的乘积。


教学反思:
课题:搭一搭(一)/搭一搭(二)/分草莓
第2 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
三维目标:
1.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探索有余数除法意义,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

3.初步形成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能顺利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法:引导自学
学法:动手操作、自学探究、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具准备:若干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激趣导入:
1.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0÷5= 28÷7= 45÷9= 32÷4=
玩游戏是小朋友们的最爱!看!淘气和笑笑在玩摆小棒的游戏呢,让
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游戏中......首先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到第4页,读图片上的数学信息并且找出数学问题——4根小棒搭一个正方形,13根小棒可以搭多少个正方形,还剩几根?
二、学习目标:
1.通过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学会竖式计算。

2.正确进行除法竖式的书写并理解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3.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三、自学指导:
1.请小朋友们用13根小棒搭正方形,最多能搭几个正方形?
2.认一认,想一想。

横式应怎样列呢?13÷4=3(个)……1(根)
3.请你好好想一想,每个数在操作过程中表示什么?特别是余数1,为什么它要剩下?
3.搭一搭,填写4页的表格,你发现了什么?注意一定要填上正确的单位。

4.再分别用25、31根小棒搭一搭正方形,试一试。

四、交流反馈,精讲点拨:
1.请同学们观察表格,比较每个算式的余数和除数。

思考:可以发现什么?有什么问题?“余数一会大一会小,怎么回事?”“余数都比除数小,为什么?”
2.说一说以上表格中,余数和除数分别表示哪部分?单位分别是什么?
五、练习巩固:完成课本练一练1-3题
六、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的愉快吗?谈谈自己的收获吧!
除法算式里,余数要比除数小。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搭一搭(一)
1、13根小棒可以搭多少个正方形,还剩几根?
13÷4=3(个)……1(根)
:
余数答:13根小棒可以搭3个正方形,还剩1根。

2、除法算式里,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反思:
课题:除法练习
第3课时
三维目标:
1.进一步掌握除法的竖式的书写。

2.更加熟练的书写除法的竖式并能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除法的竖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熟练的书写除法的竖式并能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学法:练习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或课件准备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出示练习题
1.填一填
(1)有17根火柴棒,每两根搭一个“十”字,可以搭()个“十”
字,还剩()根,算式是()÷()=()(个)...... ()(根)
(2)一个生日蛋糕上用8个草莓可以摆成一个“❤”,有34个草莓,
能摆()个“❤”,还剩()个草莓,可以列出算式是()÷
()=()(个)...... ()(个)
(3)6朵花可以扎成一束花,25朵花可以扎成()朵花,还剩下()
朵。

2. 竖式计算
24÷8 = 45 ÷9 = 12÷3 = 54÷ 6 = 42÷7= 63÷9= 24÷6= 35÷5= 28÷4= 49÷
7=
3.排排队,分一分。

(1). 23人站队平均每排站8人,可以站几排?剩下几个人?(2). 如果每排站7人,可以站几排?还剩下几个人?
(3). 如果每4人站一排,至少要站几排?
二、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对个别学生再次进行训练。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除法练习
1、被除数÷除数=商
3、除法算式竖式书写步骤:
一、商
二、乘(除数和商相乘)
三、减
教学反思:
课题:搭一搭(二)(有余数除法竖式)
第4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
三维目标:
1、借助搭房子的操作过程,进一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

2、通过联系具体情境说明算式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和表达能力。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竖式书写格式。

教法:引导自学
学法:实验操作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具准备:16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今天呢!淘气和笑笑玩的是搭房子游戏,他们用6根小棒搭一个房子,请同学们帮他们算一算,16根小棒可以搭多少个房子,还剩几根小棒?
二、学习目标:
1.通过搭房子,进一步掌握除法的竖式计算。

2.正确进行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

三、自学指导
1.课本打到第6页,认真看图片
2.想一想,16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房子,还剩几根?用小棒搭一搭,填
四、探究新知:
1.结合上面搭房子的过程,认一认,说一说。

由具体到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
(1)小组内议一议,怎样用竖式表示,并了解每一步的含义。

(2)引导学生探究竖式各数表示的意思及单位名称的写法,认识余数。

2.看一看,说一说。

先观察,再解释算式的意义。

五、交流反馈,精讲点拨:
1.体会平均分后有时会出现余数
你能用竖式来计算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6÷6=2(个)……4(根)
2
6丿 1 6
1 2
4 答:可以搭2个房子,还剩4根。

引导学生认识竖式中:“16”表示有16根小棒,“6”表示每6根小棒搭一个房子,“2”表示搭了2个房子(强调单位“个”),“12”表示搭2个房子共需要12根(6×2=12)小棒。

“4”表示搭了2个房子还剩下4根(强调单位:“根”)小棒,说明“4”是这个竖式的余数,这4根不能再搭成一个房子了,不然每个房子需要的小棒就不一样多了。

2.回过头来再说一说竖式中各数表示的意义。

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
六、巩固练习:
1.第1题,练习竖式书写格式并加深理解。

提问1同学板演,其他同学直接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2.第2题,认真思考后,直接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3.第4题为试商做铺垫。

七、习题补充
1.有25根火柴,每4根火柴可以摆成一个“木”字,可以摆几个“木”字,还剩几根火柴?
八、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说一说!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搭一搭(二)
6根小棒搭一个房子,16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房子,还剩几根?
横式:16÷6=2(个)……4(根)
竖式: 2
6 丿 1 6
1 2
4 答:可以搭2个房子,还剩4根。

教学反思:
课题:分草莓(试商方法)
第5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8-9页
三维目标:
1、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3、更深的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含义。

教学重点: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进一步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含义
教法:动手操作法引导归纳总结
学法:合作交流法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提问: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2. 练一练:20÷4 18÷7 14÷3 20÷5 43÷8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

订正后让学生对5小题进行分类:有余数的算式,没有余数的算式。

二、学习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会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探究新知,发现问题
小猴子分草莓啦!他们遇到难题了,我们快去帮帮他们吧!原来啊!两只小猴子要把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小朋友,想想看,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
四、自学指导
1.请你把课本打到第8页,认真读图并找出数学信息;
2.想一想,并列出算式;
3.自己估算一下,每盘大约放几个。

五、精讲点拨
1.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1).8×7=56 比55大;8×6=48 比55小。

所以商6。

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2).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2.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且总结出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除数和几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又比被
除数小,
商就是几。

二乘,商和除数相乘的积写在被除数下面。

三减,被除数减去商和除数相乘的积。

四比,余数和除数比,余数要比除数小。

六、巩固练习、完成练一练
第1题.结合情境列出除法算式。

第2题.体会试商过程
第4题。

改错练习。

七、思维训练:
1、38÷()=()......5,除数可能是多少?
2、()里能填几?
()÷7=7 (1)
()÷8=5 (2)
八、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大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分草莓
1、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55÷8=6(个)......7(个)
6
8丿5 5
4 8
7 答:每盘放6个,还剩7个。

2、总结:
(1).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教学反思:
课题:租船(有余数除法的应用)
第6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
三维目标:
1、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3、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引导自学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讲练结合法。

教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用3分钟做完下列各题:
竖式计算24÷5 32÷6 43÷7 55÷9
二、谈话引入
今天二年级1班的小朋友们来到了公园。

现在就让我们去看一看,他们准备要玩什么呢!
三、探究新知,出示自学指导:
1.请看课本10页图片,认真读图,小朋友们,你从图中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呢?
2.提出数学问题。

3.解决数学问题,把算式写在你的练习本上。

4.请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

四、精讲点拨:
教师问:我们怎么样去解决以上这个数学问题呢?
根据学生回答边板书:列式:22÷4=5(条)……2(人)
教师问,5条是最终的计算结果吗?剩余的2人该怎么办呢?.......应该还要为剩余的2人租一条船,列式:5+1=6(条)
答;至少要租6条船。

五、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应用了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结合实际来思考,如上面租船的问题,至于这6条船怎样分配更合理,我们要动脑想一想,但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

“至少”问题:进1法。

六、课堂达标检测
1.每个塑料袋能装8个苹果,有26个苹果,至少需要多少个塑料袋?
2.淘气班有46人,一张桌子围6个人,至少需要几张桌子?
七、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大声说出来吧!
“至少”问题:进1法。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租船
22个人去划船,每条船限乘4人,至少要租几条船?
22÷4=5(条)……2(人) 5
4丿2 2
2 0
2
5+1=6(条)答;至少要租6条船。

“至少”问题:进1法。

教学反思:
课题:试一试
第7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1页
三维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引导探究引导自学
学法:自学探究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别人解决难题吗?今天淘气和笑笑去公园划船,
他们遇到难题了,到底怎么回事?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自学指导
1.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到11页。

2.独立思考,每条船每小时租金9元,有30元钱,租1条船最多可以划几小时?
3.请你把你的计算过程写在练习本上。

三、自学并精讲点拨
提问1学生汇报自己的自学成果,边板书:
30÷9=3(小时)……3(元)
老师反问,最后的结果是什么?上面的3元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划4小时,并讲解关于“最多”问题的解答
四、当堂训练
以同桌为小组,完成课本11页练一练第1题、2题
五、习题补充
1.有19颗扣子,每件衣服钉5颗扣子,最多能钉几件衣服?
2.一块花布长25米,做1套衣服用3米,最多能做几套衣服?
六、总结全课“最多”问题:去尾法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租船
每条船每小时租金9元,有30元钱,租1条船最多可以划几小时?30÷9=3(小时)……3(元)
3
9丿 3 0
2 7
3 答; 租1条船最多可以划3小时。

“最多”问题:去尾法
教学反思:
课题:练习一(有余数除法的练习)
第8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3-14页
三维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通过必要的练习,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试商方法,进一步积累试商经验。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
悦,增加自信心。

教学重点:试商方法与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试商方法与实际应用。

教法:引导归纳总结引导自学
学法:自学探究小组合作交流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进行有余数除法的练习。

二、指导练习
1. 第1题,先圈一圈,再在算式填空、计算。

2. 第2题,填表格,体会被除数与商的变化。

3. 第3题,竖式计算,全班齐练,请学生板演,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4. 第4题,鼓励直接写出得数,再连线。

5.第5、6题解决实际问题。

先提问: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6. 第7题,启发学生寻找规律,5颗珠子为一组。

三.拓展练习:
1、填一填。

计算有余数除法,()一定比()小。

37里面最多有()个6,还余()
36米长的绳,做9根同样长的跳绳,需要剪()次
46个人坐船过河,每船坐6人,至少需要()条船。

2、你能写出哪些不同的算式?
18÷□=□……□18÷□=□……□
18÷□=□……□18÷□=□……□
四、总结: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谈谈吧!
板书设计:
有余数除法练习课
1、被除数÷除数=商
2、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除法算式竖式书写步骤:
一、商
二、乘(除数和商相乘)
三、减
四、比
第一单元除法的知识点归纳
一、余数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及各部分名称
横式:18÷6=3(盘)
竖式:
3……商
6丿1 8 ……被除数
1 8 ……商和除数的乘积,表示已分的数
0……余数:分后余下的数,余下的数是0,表示没有剩余。

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我们在对物体进行平均分时,把他们平均分成若干份,或每几个分成一份后,还有剩下的,并且剩下的数量不够再分,这个剩下的数量就叫做余数,这种计算后有余数的除法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三、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四、有余数的除法的应用
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时,先要弄懂题意,列出正确的除法算式,算出得数,在商和余数后面带上合适的单位名称,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得出正确的答案。

第二单元方向与位置
第一课时:东南西北
教学内容: P15-16 “东南西北”
三维目标:
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景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看懂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教学难点:能说出各个方向。

教学准备:
1. 用辨认方向的主题图和我国行政区域图。

2. 制做方向板的卡纸。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一说,我们上学期学过哪些方向?
二、新授
1)引入。

师:太阳是从什么方向升起的?
2)学生回答: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

让学生到操场去辨认找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说说四个方向各有什么。

把记录收集整理完成“认一认,填一填”
3)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总结:地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小组活动
说一说教室里4个方向分别有什么?
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是哪位同学。

三.练一练
完成p16的练一练1~5题
四.课堂总结
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呢?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再请一名同学来说一说。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辨认方向
教学内容:P17-18 “辨认方向”
三维目标: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景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
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期于的七个方向,经历知识的过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确定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教学准备:用辨认方向的主题图和我国行政区域图。

制做方向板的卡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一说,我们上节课学过哪些方向?再说一说位于自己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二、新授
3)引入。

师:在生活中,除了听说过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之外,还听说过哪些方向词?(板书: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现在我们就来认识这些方向。

4)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

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说一说体育馆、商店、医院、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教师先让学生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