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课件:专题4 第一单元 第二课时 硫酸的制备和性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浓硫酸吸水性、脱水性的区别
由此看出: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物质本身是否存在 水分子。
2.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1)本质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是因为 H2SO4 分子中+6 价的硫 元素具有很强的得电子能力。稀硫酸的氧化性表现在溶液中 的 H+得电子被还原。因 H2SO4 分子中+6 价硫氧化性>H+, 故浓硫酸比稀硫酸氧化性强。 (2)反应规律 ①Fe、Al 的钝化。常温下,当 Fe、Al 遇到浓硫酸时, 会与浓硫酸发生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出 现“钝化”现象。
的是
()
A.从①处通入 SO3,整个吸收操作采取逆流的形式
B.从②处喷下 98.3%的硫酸,瓷环的作用是增大接触面积
C.从③处导出的气体只含有少量 SO2,可直接排入大气
D.从④处流出的是可用水或稀硫酸稀释的硫酸
解析
解析:首先明确该装置(设备)在吸收 SO3 过程中是采用逆流 原理进行吸收的,即 98.3%的硫酸是从吸收塔顶喷下,而 SO3 是从吸收塔底部通入的。这样有利于气、液的充分接触, 吸收效果好。从吸收塔上部导出的气体是 N2、没有起反应 的 O2 和少量 SO2,直接排入大气会污染环境,所以应用吸 收剂吸收或循环使用。
4.浓硫酸和 2 mol·L-1 的稀硫酸,在实验室中敞 口放置。它们的质量和放置天数的关系如图所 示,分析 a、b 曲线变化的原因是 ( ) A.a 升华、b 冷凝 B.a 挥发、b 吸水 C.a 蒸发、b 潮解 D.a 冷凝、b 吸水 解析:在两种溶液中都存在吸水和水分的挥发两个过程,只不 过在浓硫酸中以吸收水分为主,溶液质量增加;而 2 mol·L-1 的稀硫酸中以水分挥发为主,质量减小。 答案:B
第一单元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第二课时 硫酸的制备和性质
[课标要求] 1.了解工业硫酸的制备方法。 2.了解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并掌握浓硫酸的化学特性。
1.工业制硫酸发生的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FeS2+11O2=高==温==2Fe2O3+8SO2(S+O2=点==燃==SO2);
催化剂 2SO2+O2 △ 2SO3;SO3+H2O===H2SO4。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2021/11/182021/11/182021/11/1811/18/2021
•7、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 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2021/11/182021/11/18November 18, 2021
返回
2.将下列现象与硫酸所表现出来的性质连接起来。
(1)浓硫酸使铁、铝钝化 (2)浓 H2SO4 滴在纸上,使纸变黑 (3)浓 H2SO4 干燥 SO2 气体 (4)锌粒放入稀 H2SO4 中有气体放出 (5)盛有浓 H2SO4 的烧杯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后,质量增加
A.酸性 B.吸水性 C.脱水性
(6)把木炭放入热的浓 H2SO4 中有气体放出 D.强氧化性 答案:(1)—D (2)—C (3)—B (4)—A (5)—B (6)—D
的表面清洗。 [特别提醒] 稀释浓 H2SO4 的方法是把浓 H2SO4 沿玻璃棒(或器壁)慢慢
注入水中而不是把水注入浓硫酸中。
1.浓硫酸与蔗糖的反应中,表现了浓硫酸的哪些性质? 提示:表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2.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中,如何证明 H2SO4 的还原产 物是 SO2?哪些措施可以减少(或消除)SO2 对环境的污染? 提示: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若品红溶液褪色,
1.下列事实与原因(括号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A.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溶液质量增大(浓硫酸 具有难挥发性) B.向某样品溶液中先滴加过量的稀盐酸无现象,再滴 加 BaCl2溶液后出现白色沉淀(样品溶液中含有 SO42-) C.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中有海绵状的炭生成(浓硫酸具有 吸水性) D.浓硫酸可与铜反应(只显示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浓硫酸的特性
1.浓硫酸的三大特性
(1)吸水性
①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蓝色晶体
浓硫酸 CuSO4·5H2O =====
变成 白 色
CuSO4+5H2O
粉末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②含义:浓硫酸能够吸收气体,液体中的水分子及固体中的
结晶水。
③应用:浓硫酸常用作干燥剂,如干燥与其不反应的气体。
(2)脱水性
C.把足量铜粉投入到含 H2SO4 2 mol 的浓硫酸中,得到气体体 积在标准状况下为 22.4 L
D.常温下能够用铁、铝等容器盛放浓硫酸,是因为浓硫酸的强
氧化性使其钝化
解析
解析:A 项,浓硫酸可作干燥剂,但由于其具有强氧化性和 酸性,故不能用来干燥具有还原性的气体和碱性气体(如 NH3);B 项,浓硫酸与 S、C 等非金属单质反应时,由于没有 盐生成,故只显强氧化性;C 项,Cu 与浓硫酸反应时,浓硫 酸浓度逐渐降低,当变为稀硫酸时,反应自行停止,故产生 的 SO2 不足 22.4 L。 答案:D
•1、所有高尚教育的课程表里都不能没有各种形式的跳舞:用脚跳舞,用思想跳舞,用言语跳舞,不用说,还需用笔跳舞。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教育始于母亲膝下,孩童耳听一言一语,均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解析
解析: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溶液质量增大是因为浓硫 酸的吸水性;向样品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没有任何现象,说明 一定没有 Ag+,再加入少量 BaCl2 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此时 溶液为酸性,而 BaSO4 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则白色沉淀为 BaSO4,溶液中含有 SO42-;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中有海绵状的炭 生成主要是利用了浓硫酸的脱水性;浓硫酸与金属铜的反应中 既表现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又显示浓硫酸的强酸性。 答案:B
1.硫酸的制备 (1)古代制法 加热胆矾(CuSO4·5H2O)或绿矾(FeSO4·7H2O)制取硫酸。
(2)现代工业制法——接触法
三原料 三设备 三阶段
三反应
硫 黄 或 含 沸腾炉 硫矿石、空
SO2 的制 取和净化
4FeS2+11O2=高==温== 2Fe2O3+8SO2
气、98.3% 接触室 的浓硫酸
答案:C
返回
2.小强同学为了区别稀硫酸与稀盐酸,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
四组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
解析:A 中都会产生气泡不能区别;B 中溶液都能变为红 色不能区别;C 中硫酸中会产生沉淀,而盐酸则不能产生 沉淀;二氧化碳不能和酸反应,因此 D 中没有明显现象。 答案:C
3.下列物质的变化中,加入稀硫酸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Zn―→ZnSO4 B.CuO―→CuSO4 C.块状大理石―→制取大量 CO2 D.Ba(OH)2―→BaSO4 解析:块状大理石与硫酸反应时,由于生成的 CaSO4 微溶 于水,覆盖在 CaCO3 的表面,阻止了硫酸与 CaCO3 的进 一步反应,故不能用大理石与稀 H2SO4 反应制取大量 CO2。 答案:C
②常温下与活泼金属反应(铁、铝除外)表现强氧化性和酸 性,生成硫酸盐和 SO2,硫酸浓度变小后,生成的气体为 H2。
③与不活泼金属和非金属反应的规律。 a.反应需要加热,否则不反应。 b.还原产物一般是 SO2,一般金属被氧化为高价态的硫酸 盐,非金属被氧化为高价态氧化物或含氧酸。 c.浓硫酸与金属反应时,既表现酸性又表现强氧化性,而 与非金属反应时,只表现强氧化性。 d.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浓度变小,一旦变为稀硫酸, 反应即停止。 ④与具有还原性的化合物反应,如与 H2S、HI、HBr、FeCl2 等物质反应。
(3)强氧化性 ①与金属的反应: 浓硫酸能与绝大多数金属发生反应,如与铜反应
实验 操作
①铜片慢慢溶解 实验 ②铜片表面 有气泡逸出 现象 ③品红溶液逐渐变为 无 色
④把反应试管里的溶液慢慢倒入水中,溶液变为 蓝 色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实验 Cu 和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结论
△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三级训练·节节过关]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氢气、氧气、氨气等气体,
但不能干燥有较强还原性的 HI、H2S 等气体 △
B.浓硫酸与单质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2SO4(浓)===== CO2↑+2SO2↑+2H2O,在此反应中,浓硫酸既表现了强 氧化性又表现了酸性
稀硫酸中的 H+具有氧化性,C 错误;NaOH 本身具有强腐蚀性,不能
涂在皮肤上中和消除浓硫酸的腐蚀作用,D 错误。
答案:B
3.用右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 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 A.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 SO2 的量 B.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 SO2 的生成 C.③中选用 NaOH 溶液吸收多余的 SO2 D.为确认 CuSO4 生成,向①中加水,观察颜色 解析:注意审题“……过量浓硫酸”,所以向①中加水可能 发生危险,应待反应液冷却后,慢慢倒入盛水的小烧杯中, 并不断搅拌,观察颜色。 答案:D
②常温下,冷的浓硫酸能使 Fe、Al 发生 钝化 。 ③与非金属的反应:
加热时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C__+__2_H_2_S_O__4(_浓__)__=_=_=_=_=_C__O_2_↑__+__2_S_O__2↑__+___2_H_2_O_。 2.硫酸的用途 化肥、医药、农药的生产, 金属矿石 的处理,金属材料
SO2 氧 化成 SO3
2SO2+O2催△化剂2SO3
吸收塔 SO3 的吸收 SO3+H2O===H2SO4
2.稀硫酸的性质 (1)硫酸的电离 H2SO4 是二元强酸,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H2SO4===2H++SO24。- (2)酸的通性
写出稀 H2SO4 发生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与 Fe 反应: Fe+2H+===Fe2++H2↑ , ②与 CuO 反应: CuO+2H+===Cu2++H2O, ③与 Ba(OH)2 反应: Ba2++2OH-+2H++SO42-=== BaSO4↓+2H2O , ④与 Na2CO3 反应:CO23-+2H+===CO2↑+H2O , ⑤与 BaCl2 反应: Ba2++SO24-===BaSO4↓。
①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蔗糖逐渐变黑, 体积 膨胀 ,形成
浓硫酸具有 脱水 性和 强氧化 性,
疏松多孔的海绵
且能氧化碳单质,
状的炭
②品红溶液 褪色 本身被还原
②含义:浓硫酸能把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原子 组成比脱去,常常剩余黑色的炭。
③应用:在有些反应中作脱水剂, 如 CH2O2浓――H2―SO→4CO↑+H2O。
返回
2.下列叙述或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浓硫酸能使硫酸铜晶体失去结晶水,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B.浓硫酸对有机物的腐蚀性是浓硫酸脱水性和强氧化性的综合体现
C.浓硫酸具有氧化性,稀硫酸无氧化性
D.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布拭去,再涂上稀 NaOH 溶液
解析:浓硫酸使硫酸铜晶体失去结晶水体现浓硫酸的吸水性,A 错误;
加热后又会恢复红色,则证明产生的气体是 SO2。用可抽动的 铜丝代替铜片,可控制反应的进行,从而减少 SO2 的产生量; 多余的 SO2 可用 NaOH 溶液吸收,以免污染环境。
3.浓硫酸有强氧化性,常温下应如何储运浓硫酸? 提示:因常温下,浓 H2SO4 能使 Fe、Al“钝化”,故可
用铝槽(或铁罐)车储运浓硫酸。
2.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浓硫酸具有三大特性:吸水性、脱
水性和强氧化性。
3. 浓 H2SO4 在与 Cu、C 的反应中,作氧化剂,被还原为 SO2,
化学方程式为
Cu
+
2H2SO4(浓
△ )=====
CuSO4
+
SO2↑+
△ 2H2O、C+2H2SO4(浓)=====CO2↑+2SO2↑+2H2O。
硫酸的制备及稀硫酸的性质
•8、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 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2021/11/182021/11/182021/11/182021/11/18
1.在硫酸工业生产中,SO3 的吸收过程是在吸收塔(如图)中进 行的,吸收塔里还装入了大量瓷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