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卫生监督机构工作规范24放射卫生
放射卫生监督内容与要求

放射卫生监督内容与要求一、预防性卫生监督(一)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开始施工前,卫生审核的主要内容是:1.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2.放射防护设施设计文件(职业卫生专篇,限A类建设项目);3.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质子治疗、重离子治疗、带回旋加速器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诊断等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还应当审核卫生部指定的放射卫生技术机构出具的预评价报告技术审查意见。
(二)放射诊疗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的主要审核内容是:1.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放射防护评价报告;2.放射诊疗设备的性能验收检测报告;3.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质子治疗、重离子治疗、带回旋加速器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诊断等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还应当审核卫生部指定的放射卫生技术机构出具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技术评审意见和设备性能检测报告。
二、日常监督工作内容与要求(一)放射诊疗许可的日常监督重点查验下列内容:1.医疗机构是否经取得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放射诊疗许可证》。
2.《放射诊疗许可证》与所开展的放射诊疗业务的符合情况。
3.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后,是否办理相应诊疗科目登记手续、定期进行校验情况。
4.有无放射诊疗项目变更,放射诊疗项目变更是否经过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二)放射诊疗工作人员1.放射诊疗工作人员的任职资格是否符合规定;2.有无非专业人员从事放射诊疗工作;3.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持有《放射工作人员证》情况;4.放射诊疗工作人员配戴个人剂量计的情况,查验其个人剂量监测档案;5.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情况,查验其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检查项目、检查周期与法规、标准符合情况;6.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法律知识和放射防护知识培训情况,查验其培训档案;7.医疗机构有无负责放射诊疗质量保证和安全防护的专(兼)职管理人员。
(三)设备与设施1.放射治疗场所是否按照相应标准设置多重安全联锁系统、剂量监测系统、影像监控、对讲装置和固定式剂量监测报警装置。
2.放射治疗科室是否配备放疗剂量仪、剂量扫描装置和个人剂量报警仪;3.核医学科室是否设有专门的放射性同位素分装、注射、储存场所,放射性废物屏蔽设备和存放场所。
卫生部关于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17号

卫生部关于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17号)《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已于2001年8月11日经第6次部务会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2年7月1日起施行。
2001年10月23日卫生部关于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实施《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生产、使用、销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放射工作单位)。
第三条卫生部主管全国放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管辖范围内的放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国家对放射工作实行卫生许可制度。
第二章卫生许可第五条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放射工作的卫生许可,并根据本办法制定卫生许可证的发放管理办法。
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严格执行许可程序和要求,建立并完善许可档案。
卫生许可证由卫生部统一规定。
第六条新建、改建、扩建放射工作场所(以下简称建设项目)的放射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审批,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产。
第七条建设单位在进行建设项目放射防护设施设计,应当向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卫生审查,提交下列资料;经审查同意,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施工:(一)建设项目放射防护设施卫生审查申请;(二)建设项目的放射防护评价报告书;(三)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为有必要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中(高)能加速器、进口放射治疗装置、γ辐照加工装置等大型辐射装置的建设项目,应当提交由国家级检测机构出具的放射防护评价报告书审查意见。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4.18.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放射诊疗工作的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开展放射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本规定所称放射诊疗工作,是指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进行临床医学诊断、治疗和健康检查的活动。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全国放射诊疗工作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放射诊疗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放射诊疗工作按照诊疗风险和技术难易程度分为四类管理:(一)放射治疗;(二)核医学;(三)介入放射学;(四)X射线影像诊断。
医疗机构开展放射诊疗工作,应当具备与其开展的放射诊疗工作相适应的条件,经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的放射诊疗技术和医用辐射机构许可(以下简称放射诊疗许可)。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放射防护、安全与放射诊疗质量符合有关规定、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执业条件第六条医疗机构开展放射诊疗工作,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具有经核准登记的医学影像科诊疗科目;(二)具有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的放射诊疗场所和配套设施;(三)具有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专(兼)职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并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四)产生放射性废气、废液、固体废物的,具有确保放射性废气、废液、固体废物达标排放的处理能力或者可行的处理方案;(五)具有放射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第七条医疗机构开展不同类别放射诊疗工作,应当分别具有下列人员:(一)开展放射治疗工作的,应当具有:1、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放射肿瘤医师;2、病理学、医学影像学专业技术人员;3、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学物理人员;4、放射治疗技师和维修人员。
(二)开展核医学工作的,应当具有:1、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核医学医师;2、病理学、医学影像学专业技术人员;3、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技术人员或核医学技师。
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

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放射卫生技术服务行为,加强对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和《关于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10〕104 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是指为医疗机构提供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放射卫生防护检测,提供放射防护器材和含放射性产品检测、个人剂量监测等技术服务的机构。
第三条从事放射卫生技术服务的机构,必须取得卫生部或者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
第四条卫生部负责全国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设置应当遵循合理配置原则。
第二章申请与受理第六条申请从事放射卫生技术服务的机构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具有法人资格或法人授权资格;(二)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从事相应放射卫生技术服务的工作场所及工作条件;(三)能独立开展相应的技术服务工作;四)岗位设置合理,职责明确;五)有完善的质量管理控制体系。
第七条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人员配置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基本条件。
1.应当有与其申请技术服务项目相适应的管理、技术和质量控制人员。
2.专业技术人员应当掌握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本单位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3.专业技术负责人应当掌握本专业业务,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与申请的技术服务项目相一致。
4.专业技术人员必须经正规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二)具体条件。
1.申请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甲级资质的,放射卫生专业技术负责人应当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从事相关专业工作 5 年以上,是本单位职工且未在其他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中任职。
放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不少于 3 人,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人数不少于总数的60%,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10 人。
全国卫生监督机构工作规范

第一章1生监督工作程序-1 -规范内容很多有学校、公共场所、职业与放射卫生等就不分别说了,讲的都是共性的部分,与我们工作相关的。
1.卫生行政许可程序(与我们工作关系不大就不说了)2.卫生监督检查、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处罚程序2.1卫生监督检查程序 2.1.1现场检查准备 2.1.2现场检查职权2.1.3现场检查内容 2.1.4现场检查要求 2.2行政强制措施程序 2.2.1行政强制措施种类 2.2.2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条件2.2.3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要求 2.3行政处罚程序 2.3.1 一般行政处罚程序 2.3.2简易行政处罚程序 2.3.3行政处罚听证程序 2.4卫生监督文书 2.4.1卫生监督文书种类 2.4.2卫生监督文书制作基本要求 2.4.3各类文书制作要求 2.5参加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工作程序 2.5.1行政复议 2.5.2行政诉讼 2.6运作机制 2.6.1行政处罚流程 2.6.2监督机构职责 2.6.3卫生行政机关职责2.7用语解释2•卫生监督检查、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处罚程序2.1 2.1 2.1卫生监督检查程序2.1.1 2.1.1 2.1.1现场检查准备熟悉被检查人的有关情况和现场检查的有关内容;备好现场监督检查所需的检验、测试、采样及取证工具;备好现场监督检查所需的文书。
2.1.2 2.1.2 2.1.2 现场检查职权听取被检查人根据监督检查内容所作的介绍;查阅被检查人的有关制度、检验记录、技术资料、产品配方和必需的财务帐目及其他书面文件;卫生专业技术手段进行实地检查、勘验、采样和检测; 根据需要对有关人员进行了解情况。
2.1.4现场检查要求(1)监督员在进行现场监督检查时应不少于2人,穿戴制服,进行检查前应出示监督员证,并说明检查来意及依据,告知被检查人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2)现场检查须进入洁净区域时,应穿戴洁净衣帽、口罩及一次性手套,并遵守被检查人的卫生、安全规定。
-2 -(3)现场检查应当场制作《现场检查笔录》,由被检查人核对无误后,监督员和被检查人应当在笔录上签名。
放射卫生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11年12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那么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开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职业病防治活动。
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平安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第三条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第四条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工会组织依法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用人单位制定或者修改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应当听取工会组织的意见。
第五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当责任。
第六条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第七条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工伤保险的监督管理,确保劳动者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第八条国家鼓励和支持研制、开发、推广、应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加强对职业病的机理和发生规律的根底研究,提高职业病防治科学技术水平;积极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技术、工艺、设备、材料;限制使用或者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
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

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行为,保障放射卫生安全,维护公众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放射卫生技术服务的机构(以下简称“服务机构”)。
第三条服务机构应当遵循科学、公正、客观、高效的原则,为放射卫生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第四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全国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申请与受理第五条从事放射卫生技术服务的机构,应当向所在地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
第六条申请材料应当真实、完整,包括机构基本情况、技术人员资质、设备设施清单、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等。
第七条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XX个工作日内进行形式审查,符合要求的,予以受理;不符合要求的,应当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第三章技术评审第八条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XX个工作日内,组织专家对服务机构进行技术评审。
第九条技术评审应当包括现场核查、资料审核、技术能力评估等内容,确保服务机构具备从事放射卫生技术服务的能力。
第十条技术评审不合格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书面通知服务机构,并说明不合格的原因。
第四章审核和批准第十一条技术评审合格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自技术评审合格之日起XX个工作日内,对服务机构进行审核,并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第十二条批准的服务机构,由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颁发《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格证书》,并向社会公布。
第五章变更与延续第十三条服务机构需要变更资格证书载明事项的,应当向原发证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
第十四条资格证书有效期满需要延续的,服务机构应当在有效期满前XX个月向原发证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
第六章监督管理第十五条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和评估。
全国卫生监督机构工作规范

全国卫生监督机构工作规范第一章卫生监督工作程序1. 卫生行政许可程序1.1 卫生行政许可发放程序1.1.1 依据与范围1.1.2告知、承诺、申请登记1.1.3受理1.1.4审核1.1.5发证1.1.6换证或复核1.1.7变更1.1.8补证1.1.9注销1.2健康相关产品卫生行政许可程序1.2.1依据与范围1.2.2初审许可程序1.3预防性卫生审核程序1.3.1选址和设计的审核1.3.2竣工验收卫生审核1.4卫生登记备案程序1.4.1依据与范围1.4.2告知、承诺、与申请登记1.4.3备案管理1.5卫生行政许可运作机制1.5.1卫生行政许可证1.5.2健康相关产品1.5.3产品审批1.5.4建设项目预防性卫生监督1.5.5专业检验机构和人员资质认可1.6卫生行政许可文书制作1.6.1文书种类1.7用语解释1.卫生行政许可程序1.1卫生行政许可发放程序1.1.1依据和范围1.1.1.1食品(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2)范围a. 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b. 职工食堂;c. 食品卫生法规定需要批准的食品、食品用产品;d.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应当发证的单位。
1.1.1.2公共场所(1)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2)范围a. 宾馆、饭馆、旅店、招待所、车马店、咖啡馆、酒吧、茶座;b. 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店;c. 影剧院、录像厅(室)、游艺厅(室)、舞厅、音乐厅;d. 体育场(馆)、游泳场(馆)、公园;e. 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f. 商场(店)、书店;g. 候诊室、候车(机、船)室、公共交通工具。
1.1.1.3 化妆品(1)依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2)范围化妆品生产企业抑制粉刺类化妆品1.1.1.4消毒产品(1)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2) 范围生产、经营、使用消毒药剂、消毒器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的单位和个人1.1.1.5供水单位(1)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2)范围ll供水单位、ll二次供水清洗消毒单位ll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生产、经营单位1.1.1.6 职业卫生(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范围国内首次使用或者首次进口与职业病危害有关的化学材料,使用单位或进口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后;1.1.1.7放射工作单位(1)依据国务院44号令《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GB4792-1984《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2)范围从事生产、使用、销售放射性同位素与放射线装置的单位和个人。
全国卫生监督机构工作规范放射卫生

4. 放射卫生监督4.1放射工作单位预防性卫生监督4.1.1依据4.1.2职责4.1.3工作要求4.1.4评价与考核4.2放射工作单位卫生许可4.2.1依据4.2.2职责4.2.3工作要求4.2.4评价与考核4.3放射卫生现场监督检测、采样工作4.3.1依据4.3.2职责4.3.3工作要求4.3.4评价与考核4.4核设施的放射卫生监督4.4.1依据4.4.2职责4.4.3工作要求4.4.4评价与考核4.5放射工作人员卫生监督4.5.1依据4.5.2职责4.5.3工作要求4.5.4评价与考核4.6放射疾病的管理4.6.1依据4.6.2职责4.6.3工作要求4.6.4评价与考核4.7放射事故的调查处理4.7.1依据4.7.2职责4.7.3工作要求4.7.4评价与考核4.8放射工作档案管理4.8.1依据4.8.2职责4.8.3工作要求4.8.4评价与考核4.9卫生行政处罚4.9.1案由和适用范围4.9.2罚种与裁量4.10用语解释4放射卫生监督4.1放射工作单位预防性卫生监督4.1.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务院44号令《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4792-1984《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工业企业建设项目卫生评价规范》4.1.2职责4.1.2.1省级卫生监督机构●组织拟订全省放射工作单位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要求;●负责管辖范围内的放射性同位素,加速器、放射治疗,辐照加工装置等放射工作单位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对地(市)级卫生监督机构放射工作单位预防性卫生监督的工作进行指导;●负责全省放射工作单位预防性卫生监督资料的汇总、上报。
4.2.2.2地(市)级卫生监督机构●负责辖区内医用诊断X射线、工业探伤用X射线及其他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授权的放射工作单位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负责辖区内放射工作单位预防性卫生监督资料的上报。
4.1.3工作要求4.1.3.1初步设计审查:(1)根据不同的建设项目,各卫生监督机构对建设项目单位提交的相关资料进行预防性卫生审核并出具审核意见书(调整)(2)审查卫生评价报告的合法、正确、规范、完整●对评价单位资质进行审查。
放射卫生监督管理

监护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用人单位规范职业
病的预防与保健;要进一步规范职业病的检查
与救治,加强对化学品毒性鉴定的管理;要切实
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审核、职业
病防护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要依法对违
反《职业病防治法》放的射卫行生监为督管进理行查处”。
13
一、工作依据
(六)文件: •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卫生
• (9、负责涉及放射性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 资质认定和监督管理。)
放射卫生监督管理
19
三、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放射卫 生监督职责
1、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要求,对放射诊疗单 位进行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2、负责对向省卫生厅申请《放射诊疗许可证》 申请单位进行现场审查与结果上报工作。
3、负责对省管放射诊疗单位的日常监督管理。 4、负责对省管个人剂量监测等技术服务机构、
国范围内进行放射影像健康普查的 批准
放射卫生监督管理
24
县级卫生局
➢使用X射线CT机、CR、DR、牙科、乳 腺X射线机或普通X射线机等开展X射 线影像诊断工作的医疗机构。
放射卫生监督管理
6
一、工作依据
2、《关于放射源安全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 • 卫生部门负责放射源的职业病危害评价管理工
作;负责放射源诊疗技术和医用辐射机构的准 入管理;参与放射源的放射性污染事故应急工 作,负责放射源的放射性污染事故的医疗应急 • 公安部门负责对放射源安全保卫和道路运输安 全的监管;负责丢失和被盗放射源的立案、侦 查和追缴;参与放射源的放射性污染事故应急 工作
卫生部门职责(一)拟订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
标准。(二)负责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情
况进行监督检查,规范职业病的预防、保健,
放射卫生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11年12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职业病防治活动。
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第三条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第四条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工会组织依法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用人单位制定或者修改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应当听取工会组织的意见。
第五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第六条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第七条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工伤保险的监督管理,确保劳动者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第八条国家鼓励和支持研制、开发、推广、应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加强对职业病的机理和发生规律的基础研究,提高职业病防治科学技术水平;积极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技术、工艺、设备、材料;限制使用或者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
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

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管理,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社会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卫生法》的相关规定,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以下简称“机构”)是指依法设立的、提供放射卫生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事业单位。
第三条机构应当依法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坚持科学、规范、安全的原则,提供高质量的放射卫生技术服务。
第四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以下简称“卫生健康委”)负责全国范围内对机构的管理和监督。
第五条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对机构的管理和监督。
第六条机构应当依法取得放射卫生技术服务资质,定期进行评估和认证,并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
第七条机构应当配备专业人员,保证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且定期进行相关培训和继续教育。
第八条放射卫生技术服务应当遵循医学伦理原则,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保护患者的隐私权。
第九条机构应当加强放射卫生技术设备的安全管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第十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放射卫生技术事故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增强事故处置能力。
第二章机构设置与管理第十一条机构应当依法注册登记,取得机构法人资格。
第十二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和权限,并配备专职负责人。
第十三条机构应当按照安全管理要求,设立放射卫生技术安全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培训和事故应急预案的执行。
第十四条机构应当建立和完善机构文件管理制度和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文件的保存、检索和安全。
第十五条机构应当建立科室和岗位设置,明确各项职责和工作流程。
第十六条机构应当建立业务运行质量监控机制,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和改进,确保提供的放射卫生技术服务质量。
第十七条机构应当建立与其他卫生机构和管理部门的协调与合作机制,开展专业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水平。
第三章监管与监测第十八条卫生健康委负责制定并修订放射卫生技术服务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对机构进行评估和认证。
【免费下载】全国卫生监督机构工作规范

化妆品生产企业 抑制粉刺类化妆品 1.1.1.4 消毒产品 (1) (1)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消毒管理办法》 (2) (2) 范围 生产、经营、使用消毒药剂、消毒器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的单 位和个人 1.1.1.5 供水单位 (1)依据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2)范围 供水单位、 二次供水清洗消毒单位 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生产、经营单位 1.1.1.6 职业卫生 (1)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2)范围 国内首次使用或者首次进口与职业病危害有关的化学材料,使用单位或进 口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后; 1.1.1.7 放射工作单位 (1)依据 国务院 44 号令《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 GB4792-1984《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配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问总中题体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中卷下,安与要全过加,度强并工看且作护尽下关可都于能可管地以路缩正高小常中故工资障作料高;试中对卷资于连料继接试电管卷保口破护处坏进理范行高围整中,核资或对料者定试对值卷某,弯些审扁异核度常与固高校定中对盒资图位料纸置试,.卷保编工护写况层复进防杂行腐设自跨备动接与处地装理线置,弯高尤曲中其半资要径料避标试免高卷错等调误,试高要方中求案资技,料术编试交写5、卷底重电保。要气护管设设装线备备置敷4高、调动设中电试作技资气高,术料课中并3中试、件资且包卷管中料拒含试路调试绝线验敷试卷动槽方设技作、案技术,管以术来架及避等系免多统不项启必方动要式方高,案中为;资解对料决整试高套卷中启突语动然文过停电程机气中。课高因件中此中资,管料电壁试力薄卷高、电中接气资口设料不备试严进卷等行保问调护题试装,工置合作调理并试利且技用进术管行,线过要敷关求设运电技行力术高保。中护线资装缆料置敷试做设卷到原技准则术确:指灵在导活分。。线对对盒于于处调差,试动当过保不程护同中装电高置压中高回资中路料资交试料叉卷试时技卷,术调应问试采题技用,术金作是属为指隔调发板试电进人机行员一隔,变开需压处要器理在组;事在同前发一掌生线握内槽图部内 纸故,资障强料时电、,回设需路备要须制进同造行时厂外切家部断出电习具源题高高电中中源资资,料料线试试缆卷卷敷试切设验除完报从毕告而,与采要相用进关高行技中检术资查资料和料试检,卷测并主处且要理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放射卫生监督管理课件

该规范对电离辐射防护和安全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防护措施、应急处理等方面 的内容。
放射卫生监督管理的历史和发展
历史
自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开始关注 放射性污染问题,逐步建立了相应的 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强对放射性 设备和辐射源的监管。
发展
近年来,随着医疗、工业等领域对放 射性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放射卫生 监督管理工作也在不断加强和完善, 旨在更好地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02
放射卫生监督管理的制度和 标准
放射卫生监督管理制度
01
02
03
放射卫生机构设置
设立专门的放射卫生监督 管理部门,负责监督、管 理放射卫生工作。
放射卫生人员培训
定期组织放射卫生监督管 理人员培训,提高其专业 素养和技能。
放射卫生档案建立
建立全面的放射卫生档案 ,记录放射源、放射装置 、辐射人员等相关信息。
案例三:放射诊疗设备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总结词:安全隐患
详细描述:某医疗机构使用的放射诊疗设备存在安全问题 ,如设备未经过正规渠道采购、设备没有经过正规安装和 调试、设备使用过程中没有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等。
05
放射卫生监督管理的建议和 展望
加强放射卫生监督管理的建议
01
建立完善的放射卫生监管体系
放射诊疗机构
医院、诊所等开展放射治疗、诊断的医疗机构。
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机构
负责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的政府部门及监管机构。
放射卫生监督管理的内容
•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使用许可:对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 必须按照规定申请领取许可证,并按照许可证规定的种类、范围、期限和条件 使用。
•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包括对从事放射性同位素工作的人员进 行安全培训和考核,保证他们具备必要的辐射安全意识和技能;建立并实施放 射性同位素安全和防护管理制度;按照规定对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进行安 全和防护检查等。
2024年卫生所放射卫生督查工作方案

2024年卫生所放射卫生督查工作方案如下:
一、统筹部署各项督查工作,确保全面落实放射卫生监测措施,加强对辐射源的监管和管理。
二、完善督查机制,建立健全各级卫生所协调沟通的工作机制,确保信息畅通,责任明确。
三、加强督查队伍建设,提高督查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确保督查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加强对卫生所放射卫生监测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数据准确可靠。
五、加强对卫生所的督查监督,建立健全督查考核制度,激励督查人员积极参与和推动卫生所放射卫生工作的改善。
六、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对放射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编制和响应能力。
七、定期开展放射卫生督查报告,及时反馈督查结果,促进卫生所放射卫生工作的持续改进和提升。
以上即为2024年卫生所放射卫生督查工作方案,以期提高我国放射卫生监测与管理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第 1 页共 1 页。
放射卫生法律法规

开展核医学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
放射性同位素的储存管理同前。
开展介入放射学的医疗卫生机构
新开展工作的单位:
一、预防性卫生审查的申办程序与开展X射线诊断工作的 一致。 二、申领《放射诊疗许可证》的要求: 法律依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第 八条;《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第四、十一、十四条 (一)人员要求: 1、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 放射影像医师; 2、放射影像技师; 3、相关内、外科的专业技术人员。
开展核医学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
放射工作人员、档案的建立、放射防护机构的设 立同前。 另:应当遵守相应的操作规范、规程,防止放射性 同位素污染人体、设备、工作场所和环境;按照 有关标准的规定对接受体内放射性药物诊治的患 者进行控制,避免其他患者和公众受到超过允许 水平的照射。 核医学诊疗产生的放射性固体废物、废液及患者 的放射性排出物应当单独收集,与其他废物、废 液分开存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开展放射治疗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
新开展工作的单位:
一、预防性卫生审查的申办程序与开展X射线诊断工作的 一致。 二、申领《放射诊疗许可证》的要求: 法律依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第 八条;《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第四、十一、十四条 (一)人员要求: 1、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放射肿瘤医师; 2、病理学、医学影像学专业技术人员; 3、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 医学物理人员; 4、放射治疗技师和维修人员。
28 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

28 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28-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放射卫生技术服务行为,加强对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和《关于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21?104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放射治疗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就是指是医疗机构提供更多放射治疗用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治疗防水评价、放射治疗卫生防护检测,提供更多放射治疗防水器材和含放射性产品检测、个人剂量监测等技术服务的机构。
第三条从事放射卫生技术服务的机构,必须取得卫生部或者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
第四条卫生部负责管理全国放射治疗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管理辖区内放射治疗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设z应当遵循合理配z原则。
第二章提出申请与立案第六条申请从事放射卫生技术服务的机构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具有法人资格或法人授权资格;(二)存有紧固的办公场所和专门从事适当放射治疗卫生技术服务的工作场所及工作条件;(三)能独立开展相应的技术服务工作;(四)岗位设z合理,职责明确;(五)有完善的质量管理控制体系。
第七条放射治疗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人员分体式z应具有以下条件:(一)基本条件。
1.应当有与其申请技术服务项目相适应的管理、技术和质量控制人员。
2.专业技术人员应掌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本单位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3.专业技术负责人应当掌握本专业业务,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与申请的技术服务项目相一致。
4.专业技术人员必须经非正规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二)具体条件。
1.申请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甲级资质的,放射卫生专业技术负责人应当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从事相关专业工作5年以上,是本单位职工且未在其他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中任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放射卫生监督4.1放射工作单位预防性卫生监督4.1.1依据4.1.2职责4.1.3工作要求4.1.4评价与考核4.2放射工作单位卫生许可4.2.1依据4.2.2职责4.2.3工作要求4.2.4评价与考核4.3放射卫生现场监督检测、采样工作4.3.1依据4.3.2职责4.3.3工作要求4.3.4评价与考核4.4核设施的放射卫生监督4.4.1依据4.4.2职责4.4.3工作要求4.4.4评价与考核4.5放射工作人员卫生监督4.5.1依据4.5.2职责4.5.3工作要求4.5.4评价与考核4.6放射疾病的管理4.6.1依据4.6.2职责4.6.3工作要求4.6.4评价与考核4.7放射事故的调查处理4.7.1依据4.7.2职责4.7.3工作要求4.7.4评价与考核4.8放射工作档案管理4.8.1依据4.8.2职责4.8.3工作要求4.8.4评价与考核4.9卫生行政处罚4.9.1案由和适用范围4.9.2罚种与裁量4.10用语解释4放射卫生监督4.1放射工作单位预防性卫生监督4.1.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务院44号令《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GB4792-1984《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工业企业建设项目卫生评价规范》4.1.2职责4.1.2.1省级卫生监督机构●组织拟订全省放射工作单位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要求;●负责管辖范围内的放射性同位素,加速器、放射治疗,辐照加工装置等放射工作单位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对地(市)级卫生监督机构放射工作单位预防性卫生监督的工作进行指导;●负责全省放射工作单位预防性卫生监督资料的汇总、上报。
4.2.2.2地(市)级卫生监督机构●负责辖区内医用诊断X射线、工业探伤用X射线及其他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授权的放射工作单位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负责辖区内放射工作单位预防性卫生监督资料的上报。
4.1.3工作要求4.1.3.1初步设计审查:(1)根据不同的建设项目,各卫生监督机构对建设项目单位提交的相关资料进行预防性卫生审核并出具审核意见书(调整)(2)审查卫生评价报告的合法、正确、规范、完整●对评价单位资质进行审查。
●对评价书所依据的资料的真实性,分析结果的可靠性,评价书结构的完整性进行审查,必要时,组织专家评审。
●建设项目卫生审查申请书;●建设项目的用途,任务来源及批准文件;●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及其批准文件;●工程项目中与辐射相关的源项性能指标,辐射危害因素;●设计图纸与相应的放射卫生篇章文字说明;●涉及放射性三废治理的工程项目,需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及环境保护部门的批准文件;●涉及大型医用设备,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交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卫生部门要求的其他有关资料。
4.1.3.2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对下列内容进行综合评价后,签署验收意见:●工程卫生验收及放射性同位素或射线装置的使用情况;●对竣工验收评价的结果进行复核,验证正常使用下的防护效果;●放射工作场所和周围环境的辐射水平;●安全联锁装置的可靠性;●报警装置的配备使用情况;●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及防护用品配备情况;●放射源贮存、保管情况;通风系统实际应用效果;●技术操作规程和防护管理规章制度;●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方案等;●对初步设计阶段提出的建议和要求的落实情况。
4.1.3.3预防性卫生监督文书按照预防性卫生监督审核要求制作监督文书。
4.1.4评价与考核4.1.4.1评价●设计卫生审核、竣工验收资料完整、准确,符合法规规章的要求;●出具的书面意见符合审核文书规范的要求;●验收监测报告书依据和格式正确性,分析方法科学性;●“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
4.1.4.2考核●省级卫生监督机构每年对所有地(市)级卫生监督机构放射卫生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考核一次;●考核时,对地(市)级卫生监督机构负责的预防性卫生监督项目进行抽查4.2放射工作单位卫生许可4.2.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务院44号令《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GB4792-1984《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4.2.2职责4.2.2.1省级卫生监督机构●组织拟订全省放射工作单位许可管理工作要求;●负责从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生产、销售、使用活动的单位和个人的放射卫生许可管理工作;●对地(市)级卫生监督机构放射工作单位放射卫生许可管理工作进行指导;●负责全省放射工作单位放射卫生许可管理资料的汇总、上报。
4.3.2.2地(市)级卫生监督机构●根据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授权,参与本辖区内放射卫生许可工作审核;●负责辖区内放射工作单位放射卫生许可管理资料的上报。
4.2.3工作要求4.2.3.1许可证的审核(1)卫生监督机构对以下申请资料进行审核:●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工作许可申请表;●新建、改建、扩建放射工作场所,已经卫生行政部门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同意;●涉及到放射性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排放的,经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批准;●申领放射工作人员证所需的材料或已持有放射工作人员证的清单;●设置放射防护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放射防护规章制度;●符合放射卫生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卫生要求。
(3)放射工作场所现场审核主要审核内容如下:●生产、销售、使用的放射性同位素、辐射源、放射装置及其他含放射性产品符合放射防护要求;●放射工作场所符合规定的有效隔离;●有符合规定的放射防护措施和防护检测仪器设备;●放射设备、放射工作场所辐射剂量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和中文说明;4.2.3.2许可证核发●提供有效的预防性卫生审核意见及竣工验收证明;●放射工作场所的辐射水平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要求;●放射工作人员持有〈放射工作人员证〉;●按规定要求,制定相应的放射防护制度;●卫生行政部门要求的其他证明资料;4.2.3.3许可证验证、换证和变更卫生监督机构对持证单位每二年进行核查并验证一次,每五年换证一次。
对申请变更字号、法定代表人、地址、场所、许可范围等作出审核决定。
4.2.3.4许可证注销卫生行政部门对逾期不申请办理验证、换证或者变更的;验证、换证或者办理变更时不符合卫生要求,且逾期不改进或改进后仍不符合要求的;自行歇业或停止生产、经营、使用连续一年以上的;被工商行政部门注销或吊销营业执照的。
4.2.3.5卫生特许卫生行政部门对急需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装置的单位,经审核,符合条件的,由申请单位先行承诺放射卫生防护符合要求,发放临时特许证。
4.2.3.6卫生许可文书在卫生许可审核中按许可程序的规定制作相应的文书。
4.2.4评价与考核4.2.4.1评价●卫生许可质量符合有关部门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卫生许可程序符合规范要求;●卫生许可质量文书符合规范要求;●卫生许可档案资料是否完整、准确性;4.2.4.2考核●省级卫生监督机构每年对所有地(市)级卫生监督机构放射卫生许可工作考核一次;进行对管理相对人的抽查。
●考核时,对地(市)级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审核放射工作单位的发证质量、程序以及档案记录进行抽查。
4.3放射卫生现场监督检测、采样工作4.3.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务院44号令《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GB4792-1984《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γ辐照加工装置卫生防护管理规定》《粒子加速器辐射防护规定》《射线防护器材防护质量管理规定》《非医用加速器放射卫生管理办法》《含放射性物质消费品卫生防护管理规定》《医用X线诊断放射防护卫生及影像质量保证规定》《放射治疗卫生防护与质量保证管理规定》《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GB16360-1996《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8922-1988《油(汽)田测井用密封型放射源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16368-1996《含密封源仪表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16354-1996《使用密封型放射源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GB11806-1989《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定》GB16358-1996《油(汽)田非密封型放射源测井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6566-2000《建筑材料放射卫生防护标准》JC518-1993《天然石材产品放射防护分类控制标准》GB8921-1988《磷肥放射性镭—226限量卫生标准》GB16353-1996《含放射性物质消费品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8279-1987《医用诊断X线卫生防护标准》WS179-1999《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卫生防护标准》GB16362-1996《体外射束放射治疗中患者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16357《工业X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17060-1997《X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16364-1996《后装源近距离治疗放射卫生防护管理标准》GB16369《医用电子加速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10252《钴-60辐照装置的辐射防护和安全标准》GB16351《医用γ射线远距离治疗设备放射卫生防护标准》4.3.2职责4.3.2.1省级卫生监督机构●组织拟订全省放射工作场所卫生监督工作计划;●负责放射性同位素、低能加速器、r辐照加工装置、放射治疗装置、含放射性的物品、射线防护器材防护质量的放射卫生监督、现场检测、采样工作;●对地(市)级卫生监督机构放射工作场所卫生监督的工作进行指导;●负责全省放射工作场所卫生监督资料的汇总、上报。
4.3.2.2地(市)级卫生监督机构●负责辖区内医用诊断X线机、工业探伤X线机及根据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授权,做好其他场所的放射卫生监督、现场检测、采样工作;●对县级卫生监督机构放射工作场所卫生监督的工作进行指导;●负责地区放射工作场所卫生监督资料的汇总、上报。
4.3.2.3县级卫生监督机构●负责辖区内放射工作场所的卫生监督、现场检测、采样工作;●负责辖区内放射工作场所卫生监督资料的汇总、上报。
4.3.3工作要求4.3.3.1对于工业探伤、辐照加工装置、放射治疗、生产销售放射性同位素单位等重点放射工作场所,每年必须监督、现场检测,不少于一次。
其它放射工作场所的监督覆盖频率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4.3.3.2 在放射工作场所监督时,依情况应当进行现场辐射剂量水平检测,对于非密封型放射工作场所还应检测表面污染水平。
4.3.3.3各类放射工作场所监督、现场检测工作要求卫生监督机构应按以下内容进行现场监督检测:(1)非密封型放射工作场所的工作条件、场所分级分类分区的相应防护措施、剂量和污染水平及监测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放射卫生标准要求。
(2)密封型放射工作场所,应当保证工作人员和周围环境辐射水平和设备性能符合国家有关放射卫生标准要求;(3)加速器、工业探伤及钴-60治疗装置等强辐射源的工作场所,应当设有多种连锁装置,并做到单一连锁装置发生故障时,其余连锁装置仍能安全工作;工作场所的固定剂量监测仪表等防护设施应处于安全运行状态;(4)射线装置工作场所,应当按其使用的最大辐射水平设置防护设施和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