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2
专题22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解析版)—2023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重难点突破

专题22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实验原理(1)保持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跟合外力的关系.(2)保持合外力不变,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3)利用a =Δx T 2求加速度(4)作出a -F 图像和a -1m图像,确定a 与F 、m 的关系.2.实验器材小车、槽码、细绳、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垫木、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纸带、天平、刻度尺、坐标纸.3.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量槽码的质量m ′和小车的质量m .(2)按照如图所示装置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只是不把悬挂槽码的细绳系在小车上.(3)在长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薄木块,使小车能匀速下滑.(4)操作:①槽码通过细绳绕过定滑轮系于小车上,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断开电源,取下纸带,编号码.②保持小车的质量m 不变,改变槽码的质量m ′,重复步骤①.③在每条纸带上选取一段比较理想的部分,计算加速度a .④描点作图,作a -F 的图像.⑤保持槽码的质量m ′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 ,重复步骤①和③,作a -1m图像.4.数据处理(1)利用逐差法或v -t 图像法求a .(2)以a 为纵坐标,F 为横坐标,描点、画线,如果该线为过原点的直线,说明a 与F 成正比.(3)以a 为纵坐标,1m为横坐标,描点、画线,如果该线为过原点的直线,就能判定a 与m 成反比.5.注意事项(1)实验前首先补偿阻力:适当垫高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正好平衡小车和纸带受到的阻力。
在补偿阻力时,不要把悬挂槽码的细绳系在小车上,让小车拉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匀速运动(纸带上打出的点迹均匀分布).(2)实验过程中不用重复补偿阻力.(3)实验必须保证的条件:m≫m′.(4)改变拉力或小车质量后,每次开始时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且应在小车到达滑轮前按住小车.6.误差分析(1)实验原理不完善:本实验用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m′g代替小车的拉力,而实际上小车所受的拉力要小于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
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2

1-75
5
牛顿第二定律
【例题】质量为8103千克的汽车,在水平的公路上沿直线行驶,
汽车的牵引力为1.45104牛,所受阻力为2.5 103牛。
求:汽车前进时的加速度。 解题步骤: 1.研究对象: y
汽车.
f
N F
2.受力分析.
3.建立坐标系.
4.由F合=ma 列方程(组)。
5.解方程(组)。
5. 当物体同时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F是物体所受多个力的合力。
6. 利用F合=ma时必须统一单位(国际单位制)
1-75
2
牛顿第二定律
1.在牛顿第二定律F=kma中,有关比例系数k的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在任何情况下k都等于1;
B.k的数值是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大小决定的;
C.k的数值是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单位决定的;
1-75
G
6
牛顿第二定律
【例题】如图,位于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木块,在大小为F,
方向与水平方向成 角的拉力作用下,沿地面作匀加速直线运 动.若木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求:木块的加速度. 解题步骤: 1.研究对象: y
汽车. f
vN
F
x
2.受力分析.
3.建立坐标系.
4.由F合=ma 列方程(组)。
5.解方程(组) 。
1-75
G
7
; /macd/ macd指标详解
cth70dwc
音如何,约略听到点风声,似乎跟井有关,恐怕不是什么正路好事,老太太没发话,便不敢多谈,静了静,明秀一根、一根的抚过戎琴 弦,笑道:“五弟,宝音姑娘若在这里,必定也劝你从开初便小心些,后头可省多少麻烦。”苏含萩立即点头,叫过青翘训道:“少爷 年轻不知事,你也不知吗?料你向来行事是端正细致的,这才派你到少爷屋里服侍,再过几个月官中算总帐了,要紧时候,这么大马虎 眼你也不提点着!”嘴又快又甜的大丫头这时候也不敢快语、也不敢笑了,低头承训:“姑奶奶教训得是!”明秀恰在此时发出一个轻 轻的诧异声,欢快道:“哎哟,我想到这琴怎么弹了!”众人注意力都被她吸引过来,她取来明蕙手中那竹棍,去刮拨那琴弦。呀!原 来这弦比中原的琴弦硬朗很多,手指拨上去,发音闷闷的,用硬竹棍拨,便立时的激越清昂起来,音势宏大,竟比琵琶还壮丽些。明秀 即兴取琴谱之乐章,在戎琴上奏了一段,便是苏小横在窗边听得的隐隐乐声了。这段奏完,众人皆喝彩不已,明秀丢下竹棍,摇头笑道: “这戎器,响成这样!太失体统。”明柯忙道:“闻说戎境植被丰富、地势崎岖、房屋低陋,他们习惯露天生活,大概因此,乐器什么 的都要响亮些吧!你想,朋友见面,动不动一个在高山上、一个在低谷里,弹个琴给对方听,轻了怎么听得见!”明蕙“吃”的笑出声 来,以帕子掩住了嘴。苏含萩似笑非笑睇着明柯。明柯暗道不好,勾着头住了嘴,苏含萩却过来,抚摩他的肩膀,上下看看,叹了一声: “你这猴儿。你这猴儿!偏是这些事上有聪明。我问你,你买琴的所在,是不是恪思阁?”这是锦城最负盛名的戎商铺。明柯脸上泛起 佩服之色,垂手道:“是。”苏含萩又道:“那个阁里,据我所知,还从没卖过假货。阁主放话说,一个真正的商人,从真货上能赚到 的钱,绝对比在假货上能赚到的多。是不是这样?”第十八章暗度戎琴成新赏(4)明柯眼里,已经有“士逢知己”的笑意:“姑姑知 道得真多。”苏含萩便道:“你信他,所以就问都不多问。因你知道,这几年,连锦城眼力最辣、盘货最多的几个老爷叔们都盛赞他们 信誉,你再小心,也不可能越过那几位爷叔去。若真千万分之一机会,证明了他们拿假货空手套白狼,爷叔们都上当了。那恪思阁商誉 上的损失,比你买一件古董的损失还大。你前思后想清楚,既不必、也无谓跟他们斗眼力,所以索性懒一点,是么?”她滔滔分析完了, 明柯腰杆骄傲的越挺越直,直得无可再直了,苏含萩猛的在他额角上戳一指头,把他打回原型:“可我宁愿你有时候别那么懒!憨一点 儿勤一点儿呢!怕什么?你可知道真正学成大学问、成就大事的,都是有点憨劲儿的人!”明柯悚然一惊,颇有点儿悲伤的应道: “是!”苏含萩
高中物理_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必修一物理第四章第2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设计课前案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一、实验目的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理规律.全面正确地认识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二、实验原理1.加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根据事实经验,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受力一定时,质量越小,加速度就越大.加速度还与物体受力的大小有关,物体质量一定时,受力越大,其加速度越大.2.控制变量法:加速度a和质量m、受力F都有关系.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物体所受的力相同,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该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这种先控制一个参量不变,研究其余参量之间变化关系,再控制另一个参量不变,研究其余参量之间变化关系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三、实验器材砝码,一端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细线,纸带,导线,夹子,小盘,天平,小车,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复写纸,刻度尺.课中案探究一、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小车和重物的质量分别为M0、m0,并把数值记录下来.2.按图1将实验器材安装好(小车上不系绳).图13.平衡摩擦力,在木板无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薄木板,反复移动其位置,直到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不挂重物的小车在斜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为止(纸带上相邻点间距相等).4.将重物通过细绳系在小车上,接通电源放开小车,用纸带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取下纸带并在纸带上标上号码及此时所挂重物的重力m 0g.5.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所挂重物的重力,重复步骤4,多做几次实验,每次小车从同一位置释放,并记录好重物的重力m 1g 、m 2g…以及计算出相应纸带的加速度填入表格1. 表格1 物体的质量一定,加速度与受力的关系 实验次数加速度a/(m·s -2)小车受力F/N1 2 3 4 5接通电源,放开小车,用纸带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取下纸带并在纸带上标上号码. 7.继续在小车上加放砝码,重复步骤6,多做几次实验,在每次得到的纸带上标上号码. 8.计算出每次实验所得纸带的加速度值及小车与砝码的总质量填入表格2.表格2 物体受到的外力一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次数加速度a/(m·s -2)小车与砝码总质量M/kg小车与砝码总质量的倒数1M/kg -11 2 3 4 51.分析加速度和力的关系依据表格1,以加速度a 为纵坐标,以外力F 为横坐标,作出a -F 关系图象,如图2所示,由此得出结论.图22.分析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依据表格2,以加速度a 为纵坐标,以小车及砝码的总质量M 或1M 为横坐标作出a -M 或a -1M 关系图象,如图3所示,据图象可以得出结论.3.实验结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探究三、误差分析1.因实验原理不完善造成系统误差本实验中用所挂重物的重力代替小车受到的拉力,实际上小车受到的拉力要小于所挂重物的重力,存在系统误差.所挂重物的质量比小车的质量越小,误差越小;反之误差越大. 2.因操作不够准确造成的偶然误差 (1)质量的测量误差.(2)测量纸带上各点间的距离的误差(读数误差). (3)绳或纸带与木板不平行造成的误差.(4)平衡摩擦力不准确造成的误差.平衡过度使小车合外力偏大,平衡不够使小车的合外力偏小,此时要注意匀速运动是恰好平衡摩擦力的标志. 四、注意事项1.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挂重物.整个实验平衡了摩擦力后,不管以后是改变盘和砝码的质量,还是改变小车及砝码的质量,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2.实验中必须满足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远大于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只有如此,砝码和小盘的总重力才可视为与小车受到的拉力相等.3.各纸带上的加速度a ,都应是该纸带上的平均加速度.4.作图象时,要使尽可能多的点在所作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尽可能对称分布在所作直线两侧.离直线较远的点是错误数据,可舍去不予考虑. 5.释放时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图3探究四、实验过程、实验数据的处理的理解典例1:如图4所示是某同学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已接通电源正要释放纸带时的情况,请你指出该同学的五个差错;图4(1)电源________;(2)电磁打点计时器位置________;(3)滑轮位置________;(4)小车位置________;(5)长木板__________________.典例2: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 5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当合外力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其质量之间的关系.图5(1)由刻度尺读出两个光电门中心之间的距离x,已知遮光条的宽度为d.该实验小组在做实验时,将滑块从图中所示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可以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的时间Δt1和通过光电门2的时间Δt2,则滑块经过光电门1时的瞬时速度的表达式v1=________,滑块经过光电门2时的瞬时速度的表达式v2=________,则滑块的加速度的表达式a=_______________.(均用上述字母表示)(2)在本次实验中,实验小组通过改变滑块的质量总共做了6组实验,得到如表所示的实验数据.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后.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m/g a/m·s-2250 2.02300 1.65350 1.33 400 1.25 500 1.00 8000.63(3) 课后案达标检测1.(多选)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a 与力F 、质量M 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连接沙桶和小车的轻绳应和长木板保持平行B .将电火花计时器接在6 V 的交流电源上,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并在纸带上标明小车质量C .在探究a 与质量M 的关系时,作出a -1M 图象能更直观地判断二者间的关系D .轻绳对小车的拉力一定等于砝码和沙桶的总重力2.(多选)如图2所示是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形成图甲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倾角过大B .形成图乙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倾角过小C .形成图丙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倾角过大D .形成图丁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倾角过小3.用如图3所示的装置研究在作用力F 一定时,小车的加速度a 与小车质量M 的关系,某位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图1图2A .用天平称出小车和小桶及内部所装砂子的质量B .按图示装好实验器材C .把轻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定滑轮悬挂砂桶D .将电磁打点计时器接在6 V 电压的蓄电池上,接通电源,放开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并在纸带上标明小车的质量E .保持小桶及其中砂子的质量不变,增加小车上的砝码个数,并记录每次增加后的M 值,重复上述实验F .分析每条纸带,测量并计算出加速度的值G .作a -M 关系图象,并由图象确定a 与M 关系(1)该同学漏掉的重要实验步骤是________,该步骤应排在________步实验之后.(2)在上述步骤中,有错误的是______,应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 (3)在上述步骤中,处理不恰当的是________,应把__ ______改为__ ______. 4.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我们得到了如图4所示的两个实验图象a 、b ,描述加速度与质量关系的图线是________,描述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图线是________.5.某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要验证“牛顿运动定律”,他们在实验室组装了一套如图所示的装置,水平轨道上安装两个光电门,小车上固定有力传感器和挡光板,细线一端与力传感器连接,另一端跨过定滑轮挂上砝码盘.实验时,调整轨道的倾角正好能平衡小车所受的摩擦力(图5中未画出).图3图4图5(1)该实验中小车所受的合力________(选填“等于”或“不等于”)力传感器的示数,该实验是否需要满足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2)实验获得以下测量数据:小车、力传感器和挡光板的总质量M,挡光板的宽度L,光电门1和2的中心距离为S.某次实验过程:力传感器的读数为F,小车通过光电门1和2的挡光时间分别为t1、t2(小车通过光电门2后,砝码盘才落地),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该实验要验证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学情分析本节课所面对的是高一上学期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有较强的求知欲,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也具备进行实验探究设计和数据处理的相关知识。
高一物理必修一人教版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知识点拨】 1.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的优点 (1)用图象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是物理学上常用的一种非常重 要而有效的方法,它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便于得出实验结
论。
(2)由图象法得到的规律具有统计性,在描绘实验图象时,可 以对一些不符合常规的数据进行修正,从而减小了实验误差,
避免了偶然性的错误数据,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
车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来平衡摩擦力。 (2)在木板无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薄木板,反复移动薄
木板的位置,直到小车不挂重物时能在木板上匀速运动为止。
判断方法是看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间隔是否均匀,若 打出的点间隔均匀,就说明小车做匀速运动了。
(3)整个实验平衡了摩擦力后,不管以后是改变重物的质量还 是改变小车的质量,都不需重新平衡摩擦力。平衡摩擦力是指
三、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片、小车、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 板、小盘、重物、夹子、细绳、低压交流电源、导线、天平
(带有一套砝码)、刻度尺。
四、实验过程 1.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小车 和重物的质量分别 为m0、M0,并把数值
记录下来。
(2)按图将实验器材安装好(小车上不系绳)。 (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无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薄木板,反 复移动其位置,直到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不挂重物的小车在 斜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为止(纸带上相邻点间距相等)。
(3)值得注意的是在处理一些反比例关系的物理量时,往往将 其转化为正比例函数关系,通过图象直观地体现出来。
2.实验中误差来源分析 (1)质量的测量误差、纸带上点迹距离的测量误差 ,拉线或纸带
不与木板平行都会造成误差。
(2)不满足小盘及重物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会使a-F图
1 象或 a图象线性变差,造成误差。 m
高一物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请大家回想前面学过的与加速度有关的各 种公式,看看能不能发现测定加速度办法。
4、与加速度有关的公式有:
vt v 0 a t
2 2
1 2 x v0 t at 2
都要涉及到速度,而要测量 速度也比较困难,后面两个 公式只要测定位移和时间就 可以了,位移可以用直尺测 量,时间可以用秒表或打点 计时器测量
注意:这里的力指的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 那么我们应该通过实验来测定那些物理量 呢? • 加速度、质量和力三个量
探究实验
一、实验器材:
小车、打点计时器、纸带、一端带滑 轮的长木板、细线、砝码、钩码、 刻度尺、天平 1、小车质量的测量用 天平 。
2、打点计时器的用途是:打出纸带,
测量计算小车的加速度。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什么叫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即速度的改变即产生加速度. 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加速度。 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是什么? 由牛顿第一定律得,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所以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由此可知加速度与外力有关,那加速度还与什么有关呢?如 图,当我们用同样的外力推空车和推满载的车时有什么区别? 空车更容易被推动
4 5
250
300
探 究 加 速 度 与 质 量 的 关 系
0
次 数
M2 M1
x2 x1
a
x2 /x1
1 2 3 4
a2 a1
M1 M2
M1 2 / M2 1
1 m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对加速度、合 外力、质量三者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了 牛顿第二定律。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合外力和质量决定 了加速度,而加速度影响着物体的运动情况。 所以牛顿第二定律把力和运动有机的结合 起来,其中的纽带就是加速度。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解析版)-2023-2024学年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2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1.基础练1(2023春·江苏盐城·高一校考阶段练习)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A.平衡摩擦力时,不应将装砝码的砝码盘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B.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都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C.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D.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可由牛顿第二定律直接求出【答案】A【详解】A.平衡摩擦力时,不应将盘及盘中的砝码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故A正确;B.在实验前平衡一次摩擦力即可,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故B错误;C.实验时,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后放开小车,故C错误;D.小车的加速度应该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应用匀变速运动规律求出,加速度不能直接用公式求出,故D错误。
故选A。
2(2023秋·天津河西·高一天津市新华中学校考期末)在“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外力、物体质量间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A.补偿阻力时,应将盘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且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都要重新平衡摩擦力B.甲图上端弯曲的原因是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m太大,已经不满足m≪MC.乙图不过原点的原因是补偿阻力过度D.实验时,若拉力可以用力学传感器直接测量,则也需满足条件m≪M【答案】B【详解】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绳从小车上拿去,轻轻推动小车,使小车沿木板运动,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来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匀速运动;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分力和摩擦力仍能抵消,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故A错误;B .只有当m ≪M 时,小车所受的拉力才可以认为等于盘和砝码的总重力。
图甲中a -F 图像发生弯曲,这是由于没有保证小车及车中砝码的总质量远大于盘及盘中砝码的总质量造成的,故B 正确;C .图乙中直线没过原点,当F ≠0时,a =0,也就是说当绳子上有拉力时小车的加速度还为0,说明该组同学实验操作中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过小,故C 错误;D .实验时,若拉力可以用力学传感器直接测量,则不需满足条件m ≪M ,故D 错误。
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知识点

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知识点高一物理必修一试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学问点篇1●加速度与力的关系1、试验的基本思路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的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2、试验设计(1)试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纸带、小车、细绳、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砝码、低压沟通电源、10g左右的等质量粗铁丝圈若干、刻度尺(2)试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小车和粗铁丝圈的质量M和m把数值记录下来;②按***把试验器材安装好先不挂上粗铁丝圈(即不给小车加牵引力);③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薄木板;反复移动木板的位置直至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保持匀速运动状态(先接通电源,再用手给小车一个初速度,若在纸带上打出的点子的间隔基本上匀称才表明平衡了摩擦力,否则必需调整小木板的位置),这时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恰好与小车所受的重力在斜面方向上的分力平衡。
④在细绳上挂1个粗铁丝圈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取下纸带;⑤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在细绳上挂2个、3个粗铁丝圈,重复步骤④,取下纸带。
(3)试验数据的分析依据记录的数据,作出a-F***象,即在右***中描点、连线。
通过连线可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所描绘各点大致分布在同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上。
(4)试验结论当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时,物体产生的加速度a与所受力F成正比。
●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1、试验的基本思路保持物体所受的力相同,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该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2、试验的操作步骤如***,取小车(车上放砝码)讨论,在拉力不变的状况下(钩码肯定),转变小车上的砝码个数,打出几条不同的纸带。
记录小车及车上的砝码的质量,求出其运动的加速度。
3、试验数据的分析依据记录的数据作出力F不变时,a-m和a-1/m的***象。
在坐标纸上描点、连线。
由***甲可知,当F不变时,m越大,a越小,有可能成反比。
高中物理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学案新人教版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目标体系构建 明确目标·梳理脉络【学习目标】1.经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设计过程,学会选择合理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实验。
2.经历用图像处理数据的过程,从图像中发现物理规律。
3.经历实验操作和测量的过程,知道如何平衡摩擦力、减小系统误差等操作方法。
,【思维脉络】课前预习反馈教材梳理·落实新知一、实验思路 1.实验装置将小车置于__水平木板__上,通过滑轮与__槽码__相连。
小车可以在槽码的牵引下运动。
2.实验思路 (1)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保持小车__质量不变__――→改变槽码的个数测得不同__拉力__下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__拉力__的变化情况――→找出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
(2)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保持小车所受的__拉力不变__――→改变小车的质量测得不同__质量__的小车在这个拉力下运动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__质量__的变化情况――→找出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
二、物理量的测量1.质量的测量:可以用__天平__测量。
2.加速度的测量方法1:由x =12at 2计算出加速度a =__2xt2__。
方法2:将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连在小车上,根据__纸带上__打出的点来测量加速度。
方法3:两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就等于加速度之比,即__x 1x 2=a 1a 2__。
3.力的测量:小车所受的拉力__替代__合力,用悬挂物重力替代小车所受的拉力。
(条件是槽码的质量要比小车的质量小很多)课内互动探究细研深究·破疑解难一、实验步骤1.安装实验器材:将小车置于带有定滑轮的木板上,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后挂在小车尾部。
2.平衡摩擦力:用薄垫块将一端垫高,调整其倾斜程度,直到小车运动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分布均匀为止。
3.悬挂重物:在细线一端挂上重物,另一端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前端。
4.收集纸带数据:将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后开启打点计时器,并让小车由静止释放,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据此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
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力和加速度的关系在物理学中,力和加速度是密切相关的概念。
力可以被定义为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而加速度则是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随时间变化的量。
力和加速度之间存在着一种直接的关系,理解这种关系对于我们深入研究物体的运动非常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力的概念。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成正比。
具体而言,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表示:力 = 质量 ×加速度。
这个公式表明,在给定质量的物体上,力的大小与加速度成正比。
如果我们施加更大的力,物体的加速度将增加;相反,如果我们施加较小的力,物体的加速度将减小。
为了更好地理解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例来说明。
假设我们有一个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我们施加一个力为5牛顿。
根据上述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这个物体的加速度:加速度 = 力 / 质量 = 5牛顿 / 1千克 = 5 m/s²。
这意味着施加5牛顿的力将使得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的速度每秒增加5米。
同样地,如果我们施加一个更大的力,例如10牛顿,根据公式,这个物体的加速度将增加到10 m/s²。
换句话说,更大的力会导致物体的加速度增加,从而使物体的速度变化更快。
除了力的大小,方向也对加速度产生影响。
如果我们施加的力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那么加速度将增加;而如果施加的力与运动方向相反,加速度将减小甚至可能改变方向。
并非所有的力都会导致加速度的变化。
如果一个物体在某一方向上受到的力平衡,即受到的合力为零,那么这个物体的加速度将为零。
这种情况下,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没有加速度的变化。
总结起来,力和加速度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
通过施加不同大小和方向的力,我们可以改变物体的加速度。
力的大小通过牛顿第二定律与加速度相关联,质量越大,施加的力对于产生相同加速度的作用就越大。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来控制它的运动状态。
了解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对于研究物体的运动非常重要。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课件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Ff
一次补 偿,多 次测量
mgcosθ
mg
具体操作:先不加细线,调整轨道,使小车刚好能匀速下滑(纸带上打出间 隔均匀的点)。 如果再加上细线,细线的拉力就等于小车受到的合力。
质量不变
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同一个小车在不同拉力F作用下的加速度a
力不变
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不同质量的小车在相同拉力F作用下的加速度a
1.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小车质量相同)
2.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小车所受拉力一定)
需要平衡摩擦力吗?
加速度a 与拉力F 成正比
加速度a 与质量m 成反比
课堂总结
加速度a 与拉力F 成正比 加速度a 与质量m 成反比
0.14 0.19 0.39 0.53
0.86 0.61 0.34 0.48
0.36kg
O
+ + + + +
0.10 0.20 0.30 0.40 0.50 F/N
2.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加速度a 与质量m 成反比
(小车所受拉力一定)
kg
0.400
m
·s
-2
0.861
/ kg-1 2.50
0.500 0.692 2.00
0.750 0.470 1.33
1.000 0.352 1.00
0.20
0.30
0.40 0.50
0.302 0.428 0.592 0.751
加速度a 与拉力F 成正比
未平衡摩擦力 或平衡摩擦力不够 (斜面倾角偏小)
平衡摩擦力过度 (斜面倾角偏大)
1.00
0.80
0.60
图线的斜率减小, 质量变大,
0.40
高一物理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高一物理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认真看书,明确用“比较”的方法测量加速度;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作出a-F、a-1/m图象。
★过程与方法1.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得出a∝F、a∝1/m的实验结论,并使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有初步的理解。
2.渗透科学的发现、分析、研究等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a∝F、a∝1/m的探究,在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基础上,体验探究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对a∝F、a∝1/m的探究难点:对探究性实验的把握。
教学方式:本节课主要采取的是“实验——探究”教学方式。
教学工具:1.学生分组实验的器材:木板、小车、打点计时器、电源、小筒、细线、砝码、天平、刻度尺、纸带等。
(①附有滑轮的长木板2块;②小车2个;③带小钩或小盘的细线2条;④钩码(槽码),规格:10 g、20 g,用做牵引小车的力;⑤砝码,规格:50 g、100 g、200 g,用做改变小车质量;⑥刻度尺;⑦1 m~2 m粗线绳,用做控制小车运动)如果没有小规格钩码或槽码,可以用沙桶及沙子替代,增加天平及砝码,用来测质量。
2.计算机及自编软件,电视机(作显示)。
3.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设计:新课导入:1.复习提问: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快慢用什么物理量来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与何因素有关?关系是什么?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得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快慢用加速度来描述,与物体质量及物体受力有关。
(学生更详细的回答可能为:物体受力越大,物体加速度越大;物体质量越大,物体加速度越小)2.教师引导提问进入新课: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外力及物体的质量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如果存在,其关系是什么?请同学猜一猜。
(学生会提出很多种猜想,对每一种猜想,教师都应予以肯定)教师在学生猜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启发学生: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需要用实验来检验。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高一物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当汽车启动时,绿 灯亮; 当汽车急刹车 时,红灯亮.
?复习思考: 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根据牛顿第一 定律,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的是物体的速度发生了变化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
运动状态变化
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产生加速度
a v t
速度变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二节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m
F1
m1
F
m F1<F2
定性讨论
F2
m2
F
m1<m2
定性讨论
猜测
讨论1:加速度的大小与力有什么关系? 结论:对同一物体,受力越大,加速度越大。
讨论2:加速度的大小与质量有什么关系? 结论:物体受力相同时,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
加速度
与力和质量有关
定量关系
?猜测:
a F ?或a F 2 ?
由Δs=at2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a。
可能的实验方案(二)
方案二:以小车、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 细线、砝码、刻度尺、天平、夹子为实验器 材,研究小车的运动,利用两小车位移之比 就等于加速度之比来研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 的关系。
实验方案(二)原理:如图所示
1、控制m相同,探讨加速度a与F的关系
F1, F2,在相 同的时间内:
小结:
1、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3、实验结论:
aF
a 1 m
1、认真复习本节内容! 2、作业本P64-P66
; https:///cyebanwd/ 创业板 ;
止,“我天天在家坐着,难得出来一趟走走更健康.”这对四十多岁の夫妇皮肤白皙,慈眉善目,一看便知以前是养
高一教科版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2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误差分析(讲义)

重点:理解实验原理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难点:理解变形实验的原理。
实验拓展的总体思路:一、由于本实验中拉力小于砝码和砝码盘的重力,而实验中记录的砝码和砝码盘的重力,用来替代小车所受合外力,导致原理上出现误差,所以从出现误差的原因角度,改进实验具体思路如下:1.在小车前端安装拉力传感器,直接得到拉力。
2.改进实验装置,用弹簧测力计直接读出拉力。
如下图,拉力即为小车所受合外力,所以不需要m<<M 。
3.改进装置及原理消除系统误差(如下图)调节长木板的倾角,轻推小车后,使小车能沿长木板向下做匀速运动。
取下细绳和砝码盘,记下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m ,则mg 即为小车所受合外力,不需要m<<M 。
4.转换研究对象法:保证小车、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不变(如下图)从固定在小车上的盒子中取出一些砂子,装入砂桶中,称量并记录砂桶的总重力mg ,小车及砂子的总重力M ,此实验可保证M +m 为定值,即可认为系统所受合外力为mg 。
注意:实验原理的改进需要理解误差产生的原因,利用所学规律去拓展、研究。
例题1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小车上固定一个盒子(图中未画出),盒子内盛有砂子,小车的总质量(包括车、盒子及盒内砂子)记为M ,砂桶的总质量(包括桶以及桶内砂子)记为m 。
(1)验证“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
从盒子中取出一些砂子,装入砂桶中,称量并记录砂桶的总重力mg ,将该力视为合外力F ,对应的加速度a ,则从打点纸带中计算得到。
多次改变合外力F 的大小,每次都会得到一个相应的加速度。
以合外力F 为横轴、加速度a 为纵轴画出a -F 图象,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①a -F 图象斜率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认为把砂桶的总重力mg 当作合外力F 是否合理?答: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位移的比就可以表示加速度的比值关系,从而使实验数据
的处理变得简单、直观。
实验数据处理
1.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保持小车质量不变)
次数
x1 a1 x2 a2
F1 F2
1
2
3
4
x1/x2 0
F1/F2
2.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保持拉力不变)
次数
x1 a1 x2 a2
2.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备有下 列器材: A.打点计时器;B.天平;C.秒表;D.低压交流电源;E.电 池;F.纸带;G.细绳、砝码、小车、小盘;H.薄木板;I.装 有细砂的小桶 其中多余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缺少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多余的器材是秒表、电池;缺少的是刻度尺、 一端带滑轮的长木板. 答案:C、E 刻度尺、一端带滑轮的长木板
6.如何来平衡摩擦力?
我们将长木板倾斜一定角度θ,θ应该等于 arctan ,
此时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合外力为0。做实验时肯定无法 这么准确,我们只要把木板倾斜到物体在斜面上大致能够 匀速下滑(可以根据纸带上的点来判断)时即可.
【处理数据.探索结论】 1.用天平测出小车和砝码的总质 量M,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把数 值记录下来. 2.按如图所示把实验器材安装好, 只是不把悬挂小盘的细绳系在车 上,即不给小车施加牵引力.
解析:(1)a=
(x7
x6
x
5
397x
2m) /s2
(2)①要测动摩擦因数,就要测出滑块受的拉力和滑块质量;
②测质量就需要天平.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4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2)

解析 (1)为使纸带上有足够多的数据点,应该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故A
错误;用钩码的重力充当细绳的拉力时,钩码的质量应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故B正确;改变小车质量不影响木板倾斜度,重力的下滑分力仍然和摩擦力
相等,不需要再平衡摩擦力,故C错误;小车的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所以作
第四章
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
(科学探究)
课标要求
2.会测量加速度、力和质量,能作出物体运动的a-F、a-
1
图像。
M
(科学探究)
3.通过图像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科学思维)
内
容
索
引
01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02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F.分析每条纸带,测量并计算出加速度的值
G.作a-m关系图像,并由图像确定a与m的关系
(1)请改正实验装置图中的错误。
①电磁打点计时器位置__________;
②小车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滑轮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漏掉的重要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步骤应排在步
压交变电源,导线两根,纸带,复写纸,托盘天平,米尺。
四、实验步骤
1.称量质量——用天平测量槽码的质量m0和小车的质量m。
2.安装器材——按照如图所示装置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只是不把悬挂小盘
的细线系在小车上(即不给小车牵引力)。
小车重力沿斜木板的分力等于所受阻力
3.补偿阻力——在长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薄木块,反复移
03
【个人精编高一物理笔记】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1第四章-2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1、实验目的(1)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2)知道如何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理规律。
(3)掌握利用图像来处理实验数据。
2、实验原理:利用控制变量法,控制物体的质量m 不变,测出物体在不同力F 作用下的加速度a ,分析a 与F 的关系;控制物体所受的力F 不变,改变物体的质量m ,测出相应的加速度a ,分析a 与m 的关系。
3、如何测定所需要的物理量?(a 、F 、m )质量m :可以由托盘天平测出。
加速度a :通过打点计时器纸带上的点,并借助2aT x =∆计算得出。
合外力F :平衡摩擦力后且满足槽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时,可以用细绳所挂槽码的重力代替小车所受的合外力。
细绳的拉力等于槽码的重力吗?什么情况下细绳的拉力即小车所受的的合外力可以近似等于槽码的重力?不等于,因为槽码向下加速运动,所以细绳的拉力小于槽码的重力。
当槽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时,细绳的测得的拉力近似等于槽码的重力,即小车受到的合外力近似等于槽码的重力。
故实验中必须满足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远大于槽码的质量。
(详细见后关于计算的内容)4、实验装置和步骤实验装置如下,需要的器材有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带小钩的细绳、托盘、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及复写纸片、刻度尺、低压交流电源、导线、砝码、天平(带有 一套砝码)。
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小车和托盘的质量,并记录数值。
(2)按上图所示连接好实验装置。
(小车左端不要系绳)(3)平衡摩擦力:把木板无滑轮的一端(上图右端)下面垫一薄木板,反复移动其位置,使小车在不挂托盘和砝码的情况下能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表现是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相邻点之间的距离相等)(4)把下车停放在靠近打点计时器,按住小车,挂上托盘和砝码,先接通电源,然后释放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在木板上匀加速下滑,根据纸带上打出的点计算小车下滑的加速度,并把托盘和砝码的重力和对应的加速度记录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二)
实验序号 1 2 3
加速度a/m· s- 2
小车质量m/kg
1 实验数据分析: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力 F 不变时,a-m 和 a- 图象,在 m 坐标纸上描点、连线,a-m 图象如图甲所示,则由图可知,当 F 不变时,m 越大,a 越小,有可能成反比,由此可知 a-m 图象不易反映出相应规律,若 1 1 a 与 m 成反比,则 a 与 成正比,故作出 F 不变时的 a- 的关系图象,如图 m m 乙所示.
3.平衡摩擦力,把木板无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薄木板,反复移动其位置, 直到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不挂重物的小车在斜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为止(纸 带上相邻点间距相等). 4.将重物通过细绳系在小车上,接通电源放开小车,用纸带记录小车的 运动情况;取下纸带并在纸带上标上号码及此时所挂重物的重力m0g.(即小车受 到的合力F) 5.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所挂重物的重力,重复步骤4,多做几次实
此时说明摩擦力恰好被平衡.
1.在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
)
A.应使砂和小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以减小实验误差 B.可以用天平测出小桶和砂的总质量m1、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2.根据公 式a=m1g/m2,求出小车的加速度 C.处理实验数据时采用描点法画图象,是为了减少误差
2.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 实验目的 ⇩
1.掌握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2.理解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并知道得出这个关系的实验思想和 实验方法.
⊳⊳ 实验原理 ⇩
1.采用控制变量法
当研究对象有两个以上的参量发生牵连变化时,我们设法控制某些参量使
之不变,而研究其中两个参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的方法,是物理实验中经常采取 的一种方法.本实验有F、m、a三个参量,研究加速度a与F及m的关系时,我 们应先控制一个参量不变,研究另外两个参量之间的关系.在该实验中要求先 控制小车的质量m不变,改变小车所受的拉力F,讨论a与F的关系;再控制小车 所受的拉力F不变,改变小车的质量m,讨论a与m的关系. 2.要测量的物理量 小车与其上砝码的总质量M——用天平测出. 小车受的拉力F——用天平测出小盘和盘内砝码的总质量m,由F=mg算出. 小车的加速度a——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算出.
3.在“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 A.同时测出物体的质量、加速度和力,能容易发现三者之间的关系 B.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一定要测出加速度的数值,才能找出加速度 与力的关系 C.可以利用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来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D.如果加速度与力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则加速度与力成 正比 【解析】 判断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时,应控制一个量不变,来探究另 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即采取控制变量法,A错;本实验只是探究两个量之间
参考案例(二) 两个相同的小车放在光滑水平板上,前端各 系一条细绳,绳的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各挂一 个小盘,小盘中可放砝码(如右图).实验时, 小盘和砝码牵引小车,使小车做匀加速运动的力与小盘和砝码的重力相等(这 两个力只是近似相等,条件是小盘和砝码的质量比小车的质量小很多.通过
1 D.处理实验数据时采用a- 图象,是为了便于根据图线直观地作出判断 m
【解析】 实验中应满足A所述的条件,故A正确.实验中加速度不能根据 公式求解,故B错误.画图象时偏离较远的点已舍弃,误差较小,故C正确.采
1 用a- 图象,图象为直线,更直观,故D对. m
【答案】 ACD
2.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
9.实验结论 (1)保持物体质量不变时,物体的加速度 a 与所受力 F 成正比. (2)在力 F 不变时,物体的加速度 a 与质量 m
1 成反比与 成正比 . m
⊳⊳ 误差分析 ⇩
1.在实验中,我们认为钩码的重力就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力.但这是
有误差的,只有在小车质量比较大,钩码重力比较小,且板合理倾斜的情 况下,实验结果才比较理想. 2.在长度测量过程中也存在偶然误差,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利用描点作图象使测出的点尽量对称分布于直线两侧,离直线较 远的点看做是错误的数据,可舍去不予考虑.
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并在纸带上标明小车质量
E.保持小桶及其中砂子的质量不变,增加小车上的砝码个数,并记录每次 增加后的M值,重复上述实验
F.分析每条纸带,测量并计算出加速度的值
G.作a-M关系图象,并由图象确定a-M关系 (1)该同学漏掉的重要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该步骤应排在________步实验 之后. (2)在上述步骤中,有错误的是__________,应把________改为________. (3)在上述步骤中,处理不恰当的是________,应把________改为________.
【解析】 实验中把小桶及其中砂子的重力看做与小车所受拉力大小 相等,没有考虑摩擦力,故必须平衡摩擦力.电磁打点计时器接在6 V电压 的蓄电池上将无法工作,必须接在6 V以下交流电压的学生电源上.作a-M 关系图象,得到的是双曲线,很难作出正确的判断,必须“化曲为直”, 改作a-
1 关系图象. M
【答案】 (1)该同学漏掉的重要实验步骤是平衡摩擦力,该步骤应排 在按图装好实验器材即B步实验之后. (2)在上述步骤中,有错误的是步骤D,应把6 V电压的蓄电池改为6 V以
(2)从图象可以判定:当M一定时,a与F的关系是什么?
【解析】 (1)若a与F成正比,则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同时因实 验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误差,研究误差产生的原因,从而减小误差增大实验 的准确性,则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即可.连线时 应使直线过尽可能多的点,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大致对称分布在直线两侧, 离直线较远的点应视为错误数据,不予考虑. a-F图象如下图所示.
测量方案的探究
1.测量加速度的方案
采用较多的方案是使用打点计时器,在运动物体上安装一条连接打点计 时器的纸带,根据纸带上打出的点来测量加速度.前面所述的实验方案,就 是利用这种方法求取加速度的.它是根据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的 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Δx=aT2求出加速度.条件允许也可以采用气垫导轨和光 电门测加速度,也可利用传感器和计算机.
(2)由图象可知a与F成正比关系.
2-1:若测得某一物体受力F一定时,a与m的关系数据如 下表所示.
a/m· s-2 m/kg
2.04 2.00
1 m
2.66 1.50
3.23 1.25
3.98 1.00
(1)根据表中所列数据,画出a- 图象.
1 (2)由a- 图象可知,当F一定时,a与m的关系为____________. m
对实验原理及步骤的理解与分析
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在作用力F一定时,小车的加速度a与小车 质量M的关系,某位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天平称出小车和小桶及内部所装砂子的质量 B.按图装好实验器材 C.把轻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定滑轮悬挂砂桶 D.将电磁打点计时器接在6 V电压的蓄电池上,接通电源,放开小车,打点
下交流电压的学生电源.
1 (3)在上述步骤中,处理不恰当的是步骤G,应把a-M改为a- M
数据处理及实验结论
若测得某一物体M一定时,a与F的关系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a/m· s-2 F/N
1.98 1.00
4.06 2.00
5.95 3.00
8.12 4.00
(1)根据表中数据,画出a-F图象.
验,每次小车从同一位置释放,并记录好相应纸带及重物的重力m1g、m2g、
„„(填入表格) 6.保持小车所受合外力不变,在小车上加放砝码,并测出小车与所放砝 码的总质量M1,接通电源,放开小车用纸带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取下纸带并 在纸带上标上号码. 7.继续在小车上加放砝码,重复步骤6,多做几次实验,在每次得到的纸 带上标上号码.(记录的数据填入表格)
A.平衡摩擦力时,小桶应用细线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但小桶内
不能装砂
B.实验中无需始终保持小车和砝码的质量远远大于砂和小桶的质量 C.实验中如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用横坐标表示小车和车内砝码的 总质量,描出相应的点在一条直线上,即可证明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D.平衡摩擦力时,小车后面的纸带必须连好,因为运动过程中纸带 也要受阻力 【答案】 D
8.数据处理 (1)物体的质量一定,加速度与受力的关系. (表一)
实验序号 加速度a/m· s-2 小车受力F/N 1
2
3
实验数据分析: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a-F图象, 即在图中描点、连线.通过连线可知,在误差允许的范 围内,所描绘各点大致分布在同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
上.
(2)物体的受力一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在相同时间内发生的位移 x1、x2,位移之比等于加速度之 a1 x 1 比,即 = . a2 x 2
参考案例(一)
两小车后端各系一条细绳,一起被一个 夹子夹着而使小车静止(如右图).打开 夹子,两小车同时开始运动;合上夹子,两小车同时停下来.用刻度 尺测出两小车通过的位移,位移之比就等于它们的加速度之比. 2.测量物体所受外力的方案 由于我们上述测量加速度的方案只能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我 们必须给物体提供一个恒定的外力,并且要测量这个外力.上述参考案例 提供的外力比较容易测量.
⊳⊳ 注意事项 ⇩
1.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挂重物,整个实验平衡了摩擦力后,不管以后是 改变盘和砝码的质量还是改变小车及砝码的质量,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 力.
2.实验中必须满足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远大于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
只有如此,砝码和小盘的总重力才可视为与小车受到的拉力相等. 3.各纸带上的加速度a,都应是该纸带上的平均加速度. 4.作图象时,要使尽可能多的点在所作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尽 可能对称分布在所作直线两侧.离直线较远的点是错误数据,可舍去不予考 虑. 5.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且先接通电源再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