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技术新课程NEW CURRICULUM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许成芬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第四完全中学)
课程内容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我国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模式的改革重点,对学科教育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主要强调将信息技术作为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及精神激励的工具,用信息技术作为工具为学生提供多向交互、合作学习、自主探索的学习氛围。
一、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含义
所谓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信息技术意识作为主导,并且以信息技术作为教具、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手段,更多地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实践过程与相关理论中。
特别是中学阶段,中学时期是学生的教育转折点,所以更需要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相关素养,能够有效推动教学的改革,让学生和教师的发展都更加全面并且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二、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优势
1.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作为主导的,学生的地位很低,而且是出于被动接受的局面,教师采用强制灌输的方式来教导学生,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与自主性,也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是信息教育和学科教育的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媒体资源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与收集信息的能力。
而且利用媒体信息的传播及时、方便阅读、交互性强等特色,教师可以发展出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更加灵活,进而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
2.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应用媒体与教学结合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
现今社会更加青睐创新型的人才,所以教师也要对自己的观念进行实时的更新,以自己的创新观念来带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利用信息媒体,教师可以随时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求、符合学生兴趣的知识,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知识探索,走在时代的前面,才能有效确保学生所学的知识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也符合学生自身的个性发展要求。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教师也需要对教育模式进行符合时代要求的改变,让学生能够更加自主地、充满兴趣地投入到学习中,进行主动的探索、思考与提问。
而且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将课程从单一的枯燥课堂学习变成对学生综合素质及信息素养的提升,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进行学习,并且能够学到更有针对性、更加符合自己发展及社会发展路线的知识,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现宁.浅析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课堂[J].学周刊:B,2012(06).
[2]张瑞林.小议新课改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模式[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05).
•编辑王爱芳
摘要:信息技术主要包含以计算机技术为主题的多媒体软件、校园网络、在线教室等多种应用方式及相关技术。
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有效结合能够使两者得到更好的互补,进而提升整个课程的教学成效。
所以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已经得到了教育界的青睐与更加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新课改;学科教学;信息技术
足参赛教师对微课资源展开的交流、共享、评价、技术培训等需求。
江西教师网作为江西省中小学微课展示平台,目前其功能仅体现在视频呈现。
为了确保学习者可以和视频制作教师进行良好的互动,应拓展其平台的交互性及评价功能,并鼓励微课制作者配套及拓展“微教学资源”(如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微反馈)。
同时,鼓励开发同一教学内容的教师开放微课制作权限,促进制作者之间互相交流,避免资源重复开发。
伴随微课的逐渐推广、应用,我们在看到微课火热发展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目前微课自身所存在的不足,相信伴随着微课研究者和制作者的探究与讨论,微课作为一种教学资源一定会有着良好的教育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1(10).
[2]罗天兰,王忠华.微课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综述[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07).
[3]胡铁生.微课建设的误区与发展建议[J].教育信息技术,2014(05).
[4]詹春青,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发展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3(11).
[5]唐泽.教师微课程作品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编辑王爱芳
186--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