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教部编版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
一、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共体拟议创建过程中,曾积极邀请英国参加,但英国从自身利益出发,组织了一个“小自由贸易区”(也称七国自由贸易区)……在两大经济集团的抗衡发展中,七国集团显然不敌欧共体。

到60年代,英国对欧共体的出口贸易增加幅度较大,加强了英国对欧共体的依赖。

面对严峻的现实,英国政府于1961年8月要求加入欧共体。

但法国总统戴高乐运用否决权拒绝了英国的申请。

1969年,法国总统蓬皮杜考虑到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遂重新考虑英国的申请。

对此,英国表示调整外交政策,放弃英美特殊关系。

1973年1月,欧共体接纳了英国。

材料二英国一直存在“脱欧”的声音。

近年来随着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等问题的不断发酵,是去是留,再次在英国人中引起热议。

2016年6月英国退出欧盟。

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了明显的阻滞。

材料三如果说二战后的世界经济格局是一个“QQ群”,美国是群主。

随着美国特朋普总统上台、英国脱欧,西方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目前这个“QQ群”有散群的危险。

——以上材料均据新华网、央广新闻等网站资料整理请回答
(1)据材料一,英国对加入欧共体持何种态度?概括英国最终被欧共体接纳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脱欧”的原因及其影响。

(3)据材料三,该“QQ群”是否有“散群”的危险?请结合相关史实,说明理由。

【答案】(1)从拒绝加入到积极加入。

英国对欧共体的经济依赖加大,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英国放弃英美特殊关系。

(2)英国一直存在“脱欧”的声音;近年来随着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等问题。

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了明显的阻滞。

(3)有;西方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各自国家利益的考虑。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题干“20世纪六十年代之前英国拒绝加入欧共体,而自1961年开始英国开始积极参与欧洲一体化进程,并于1973年加入欧共体。

”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从拒绝加入到积极加入。

依据题干“到60年代,英国对欧共体的出口贸易增加幅度较大,加强了英国对欧共体的依赖。

面对严峻的现实,1969年,法国总统蓬皮杜考虑到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遂重新考虑英国的申请。

对此,英国表示调整外交政策,放弃英美特殊关系。

”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英国对欧共体的经济依赖加大,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英国放弃英美特殊关系。

(2)依据题干“英国一直存在“脱欧”的声音。

近年来随着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等问题的不断发酵,”结合所学知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英国一直存在“脱欧”的声音;近年来随着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等问题。

依据题干“2016年6月英国退出欧盟。

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了明显的阻滞。

”结合所学知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了明
显的阻滞。

(3)依据题干“如果说二战后的世界经济格局……目前这个“QQ群”有散群的危险。

”结合所学知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该“QQ群”有“散群”的危险,理由是:西方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各自国家利益的考虑。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英国“脱欧”的史实,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期,西德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登纳的主张及其目的。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等国先后签订了条约,建立“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其同体”。

1965年,法国、联邦德国等西欧六国决定上述三个共同体合并,组成欧共体……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发展……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建立。

——摘编自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2)根据材料二,指出欧洲联合从哪一领域开始?欧洲联合有什么意义?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初,美苏两极格局终结。

欧盟却日益扩大,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成为多极化发展趋势中重要的一极。

——摘自岳麓版《世界历史教学参考书》(九年级下册)(3)根据材料三,概括欧盟扩大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4)综上所述,二战后西欧国家的崛起历程中,最值得其他国家借鉴的是什么?
【答案】(1)主张:欧洲各国进行联合;目的:避免欧洲走下坡路,提高欧洲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地位,避免欧洲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2)经济;方便了人们生活,提高欧洲国际地位,促进欧洲经济的发展等等。

(3)欧盟成为世界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一极,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4)加强国与国之间的联合与合作。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可知阿登纳主张欧洲各国进行联合。

其目的是避免欧洲走下坡路,提高欧洲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地位,避免欧洲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2)根据材料二“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其同体”等相关经济组织的建立,可知欧洲联合从经济领域开始的。

欧洲实现联合方便了人们生活,提高欧洲国际地位,促进欧洲经济的发展等等
(3)由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初,美苏两极格局终结。

欧盟却日益扩大,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成为多极化发展趋势中重要的一极”可知,欧盟成为世界多极化格局中
的重要一极,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4)综上所述,二战后西欧国家的崛起历程中,最值得其他国家借鉴的是加强国与国之间的联合与合作。

【点睛】
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可见的未来,美国政府不能和苏联政权保持政治上的密切关系。

在政治舞台上,应继续将苏联视作竞争对手而非伙伴……美国人民应该感谢上帝,他让美国人感受这种无法改变的挑战,从而使美国的安全依赖于他们的团结,以及接受历史希望他们承担的道义和政治领导责任。

——[美]乔治•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1947年)材料二:有美国人这样感叹:“对于美国这样具有多样性的国家,只有外部的各种挑战可以使它团结起来。

”“苏联曾是有用的敌人……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受到苏联挑战的美国政府找到了帮助那些受压制者的‘国家安全’的理由”。

而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在战后 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

——摘编自俞邃《大国关系调整与世界格局》材料三:美国著名战略问题专家托马斯•巴尼特在《五角大楼的新地图——21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写道:在克林顿政府的第二个任期期间,我在五角大楼办公室的一面墙上发现了这样一则个人广告。

招聘敌人启事
成熟的北美超级大国寻求有敌意的合作者以进行军备竞赛、第三世界冲突和一般性对抗。

候选者必须有足够威胁,以说服国会满足军事需要。

具备核战能力者优先;但如果拥有重要生化武器资源,非核候选人也可考虑。

请将求职信并舰艇和空军中队照片寄至:美利坚合众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五角大楼,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刘福明《中国梦》(1)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美国政府对美苏关系做出的调整。

(2)据材料二,概括美苏关系调整带来的影响。

(3)据以上材料、问题及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为实现其目的而采取的策略。

【答案】(1)调整为竞争对手
(2)对美国:有利于美国的团结;促进了美国科技的进步;为美国干涉别国内政创造了条件
对世界:推动两极格局的形成;影响了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发展、
(3)树敌(塑敌)设立假想敌人。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美国政府不能和苏联政权保持政治上的密切关系。

在政治舞台上,应继续将苏联视作竞争对手而非伙伴”可知,二战后美国政府对美苏关系调整为竞争对手。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只有外部的各种挑战可以使它团结起来。

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受到苏联挑战的美国政府找到了帮助那些受压制者的‘国家安全’的理由”和“在战后 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

”可以概括出美苏关系调整带来的影响包括:有利于美国的团结;促进了美国科技的进步;为美国干涉别国内政创造了条件;推动两极格局的形成;影响了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发展。

言之有理即可。

(3)根据材料三的内容“成熟的北美超级大国寻求有敌意的合作者以进行军备竞赛、第三世界冲突和一般性对抗。

候选者必须有足够威胁,以说服国会满足军事需要。

”可知,美国为实现其目的而采取的策略是设立假想敌人。

言之有理即可。

4.探究问题。

材料一 1947年前后,美、英、法三国合并在德国的占领区,随后实行货币改革。

苏联指责西方的举动破坏了德国的经济统一。

1948年6月苏联主动出击,实施柏林封锁。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态度坚决,通过空中运输援助西柏林,并对苏占区反封锁。

同时美英法先是向苏联发出同一内容的照会,被苏联基本否定。

接着西方三国决定把柏林争端提交联合国安理会,理由是苏联制造的紧张局势“构成了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威胁”。

对安理会提出的方案苏联实行了否决。

但是美苏双方都没有指望通过武力解决问题,没有把事态进一步扩大。

几经交涉和谈判,1949年5月12日,柏林封锁取消。

1949年9月和10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分别成立,德国正式一分为二。

材料二两德统一是早就植根于两个德国的德意志人民心中的夙愿,是两个德国人民民族情感的重新融合,这种民族情感的重新融合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西德的“新东方政策”。

20世纪60年代起,西德为了寻求国家重新统一,开始推行“新东方政策”,逐步扩大与苏联和东欧国家的交往,实现了同苏东关系的改善,从而消除了两德统一的外部阻力。

在这一过程中,西德与东德在经济、人员和其他方面的交往日益密切,两德关系在互相磨合中得以发展、改善,成为了两德走向最终统一的内在的基础。

当然,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和东欧剧变以及当时的苏联和美英法等西方国家为适应这一变化对德国统一的支持,对促进德国的统一起了促进作用,但这只是德国统一的外部因素。

从“柏林墙”倒塌时德国人民激动的心情,可以窥见民族主义情感所产生的强大力量。

(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苏双方在柏林危机问题上斗争的方式。

(2)依据材料二,探究促使德国统一的内外因素。

【答案】(1)封锁与反封锁;外交照会;在联合国安理会斗争。

(2)内部因素:两德人民的民族认同感;联邦德国政府的努力;两德在经济等多个领域联系的加强。

外部因素: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苏联和美英法等国家的支持等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苏联主动出击,实施柏林封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态度坚决,顶住
苏联的压力,坚守在西柏林的阵地,通过空中运输援助西柏林,并对苏占区反封锁”可以得出封锁与反封锁;依据材料二“同时美英法先是向苏联发出同一内容的照会”可以得出外交照会;依据材料二“对安理会提出的方案,苏联实行了否决。

但是美苏双方都没有指望通过武力解决问题,采取了克制态度,没有把事态进一步扩大和恶化”可以得出在联合国安理会斗争。

(2)根据材料二“两德统一是早就植根于两个德国的德意志人民心中的夙愿,是两个德国人民民族情感的重新融合”“这种民族情感的重新融合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西德的‘新东方政策’”“西德与东德在经济、人员和其他方面的交往日益密切,两德关系在互相磨合中得以发展、改善,成为了两德走向最终统一的内在的基础。

”促使德国统一的内部因素是两德人民的民族认同感;联邦德国政府的努力;两德在经济等多个领域联系的加强。

根据“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和东欧剧变以及当时的苏联和美英法等西方国家为适应这一变化对德国统一的支持,对促进德国的统一起了促进作用,但这只是德国统一的外部因素”可知,促使德国统一的外部因素是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苏联和美英法等国家的支持等。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沦为二等国三等国家,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

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

欧洲政治家们清醒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指出让“欧洲列强”衰退的两个主要原因。

(2)材料二的图一中“太阳”喻指什么?请准确概括图一和图二内容之间的关系。

(3)欧洲曾是世界的中心、世界大国的所在,这些国家的兴衰有着共同的原因。

我们从中需要吸取的教训有哪些?(两点即可)
【答案】(1)两次世界大战的内耗;美国、苏联的夹击世界格局。

(2)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欧盟的成立促进了二战后欧洲经济的快速发展。

(3)要加强合作,合作才能共赢等。

【解析】
【详解】
(1)据材料“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沦为二等国家、三等国家,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

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

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使“欧洲列
强”衰退的两方面主要原因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内耗;美国、苏联的夹击世界格局。

(2)题干给出的漫画中有欧盟的旗帜,它反映了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

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本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欧盟会旗为天蓝色底,上面有12颗金黄色的星,是圣母玛利亚的象征。

制作会旗的目的是表示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增强人们对欧洲联盟和欧洲统一性的印象。

欧洲共同体的成立,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也提高了欧洲共同体在国际上的地位。

(3)吸取的教训,属于主观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

如要加强合作,合作才能共赢等,以此作答即可。

6.探究问题。

材料一:德国政府出面鼓励“技术接收”,从1886年到1890年四年间,德国六家大公司购买了948项英国专利。

在国家的支持下,德国银行向本国公司提供数量远远超出私人投资占优势的英国公司所能运用的资金,使它们能够尽可能地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并有效利用研究成果,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好以科学为基础的工业。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德国政府在推动科技发展方面采取的措施。

材料二:20世纪50~70年代,日本实行“加工贸易立国”的发展战略,积极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和成果,加以改造,加造本国工业的发展。

1980年日本政府提出“科学技术立国”的口号,并对科技政策作了相应的改变。

对先进的技术不仅仅只是“模仿和追随”,而是要“首创和领先”。

1983年,日本已拥有商用机器人11万名,被誉为“机器人王国”。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现代史编》(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科技发展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科技政策对日本发展产生的影响?
【答案】(1)措施:鼓励购买技术(专利);支持银行向公司提供科研资金;支持科研成果的转化。

(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2)变化:政策由“加工贸易立国”到“科学技术立国”;从引进技术成果到进行科技创新。

影响:促进日本经济的发展(在20世纪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推动了日本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升了日本的国际地位。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德国政府出面鼓励“技术接收”和“在国家的支持下,德国银行向本国公司提供数量远远超出私人投资占优势的英国公司所能运用的资金”的信息可知,德国政府在推动科技发展方面采取的措施是鼓励购买技术(专利);支持银行向公司提供科研资金;支持科研成果的转化。

(2)根据材料二1983年,日本已拥有商用机器人11万名,被誉为“机器人王国”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20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科技发展的变化是政策由“加工贸易立国”到“科学技术立国”;从引进技术成果到进行科技创新;影响是:促进日本经济的发
展(在20世纪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推动了日本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升了日本的国际地位。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余相信美国之政策意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

——杜鲁门致国会咨文材料二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材料三《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规定:“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请回答
(1)材料一发表于哪一年?杜鲁门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的政策被称为什么?
(2)材料二中美国为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采取什么措施?
(3)针对材料三反映的内容,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产生怎样的影响?
(4)上述三段材料反映了二战后美国的哪一政策?
【答案】(1)1947年;杜鲁门主义。

(2)推行马歇尔计划
(3)成立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形成
(4)冷战政策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杜鲁门致国会咨文”发表于1947年;杜鲁门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的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为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推行马歇尔计划。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内容是《北大西洋公约》,这样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通过签订条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目的是为了对抗当时的苏联;为了应对北约,苏联人就联合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意味着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4)根据三段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二战后美国的冷战政策。

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比例
材料二 1992年克林顿上台后,适应世界新形势,调整经济政策。

其主要措施是:突出
面向未来的投资,将重点放在基础设施、环境净化工程以及教育和科研机构;以高科技带动经济发展,大力扶植信息产业的发展,重视对外贸易,推行以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方针;积极推进多边经济合作,并谋求在其中的霸权地位。

——以上材料摘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请回答: (l)依据材料一分析,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处于什么地位?(2)材料二克林顿发展经济的措施中,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
(3)2010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

中国要真正实现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的飞跃,还需要不断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请问克林顿时期调整经济的措施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答案】(l) 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实力急剧膨胀,成为经济超级大国。

(或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国家;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


(2)最重要的是重视教育科研,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特点:重视高科技的开发和应用,经济高速增长。

(3)重视教育和科研,推行科教兴国战略。

重视对外贸易,以出口带动经济发展。

重视多边国际经济合作等等(任答2点)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分析,二战后初期美国的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储备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占据首位,,成为经济超级大国或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

(2)依据材料二“突出面向未来的投资,将重点放在基础设施、环境净化工程以及教育和科研机构;以高科技带动经济发展,大力扶植信息产业的发展”可见材料二克林顿发展经济的措施中,最重要的是重视教育科研,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重视高科技的开发和应用,经济高速增长。

(3)据材料二“突出面向未来的投资,将重点放在基础设施、环境净化工程以及教育和科研机构”“以高科技带动经济发展,大力扶植信息产业的发展”得出要重视教育和科研,推行科教兴国战略;据材料二“重视对外贸易,推行以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方针”得出重视对外贸易,以出口带动经济发展;据材料二“积极推进多边经济合作”得出重视多边国际经济合作等等。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战后,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为经济腾飞打下了基础。

日本政府利用战后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国防费用少的有利条件,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产业的更新换代;重视展教育,培育人才。

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朝鲜战和越南我期间,日本接受了美军的大批订货,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到60年日本淘汰了4%的传统统工业产品,新技术、新产业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
——摘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历史读本·世界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