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标测试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定向攻克试题(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定向攻克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4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
1、“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这句俗语反映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D.环境适应生物
2、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指的是()
A.地球上的所有生物B.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C.地球上所有生物能够生活的地方D.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
3、某草原被有毒物质污染后,其中“草→鼠→蛇→鹰”这一食物链中,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
()
A.草B.鼠C.蛇D.鹰
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A.养分B.湿度C.空气D.温度
5、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A.迁飞的天鹅B.休眠的细菌C.扫地机器人D.越冬的小麦
6、生物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其中不.包括()
A.需要营养B.能够运动C.进行繁殖D.遗传和变异
7、下列能正确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
A.草→兔→蛇→鹰B.草→兔→蛇→鹰→细菌和真菌
C.猫头鹰→蛇→鼠→草D.阳光→草→鼠→蛇→鹰
8、下列诗句没有体现了生命现象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C.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D.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9、用铅笔轻轻触碰蜗牛的触角,它会立即将触角收回,这属于生物特征中的()
A.生物能生长B.生物能繁殖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物能进行呼吸
10、下列关于环境因素的叙述中,错误
..的是()
A.环境因素是指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B.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大类
C.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和矿物质等
D.生物因素是指以某种生物为食的其他生物
第Ⅱ卷(非选择题 6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能力。

2、生物体最基本的特征是____________,在此基础上才有了生长、_______和应激性等生命活动。

3、水中、土壤中很多重金属污染物,如汞、镉、砷,还会通过_____________积累,最终危害
____________健康。

4、生物在长期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生物只有_________环境才能生存。

5、生物的特征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生活在光照强烈、气候干燥地区的植物,其叶片的角质层厚,这是生物适应环境的结果。

(____)
2、动物是食物链的组成部分,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____)
3、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____)
4、学习过的初中四册生物课本八个单元知识内容中,核心内容是人与生物圈。

(_____)
5、湿地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

(____)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时,想知道鼠妇喜欢生活在明亮还是黑暗的环境:
提出的问题是:鼠妇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吗?
(1)做出的假设是:________。

(2)实验变量是________,应设置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环境。

实验实施后,实验数据如下表格
(3)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________。

(4)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可以避免________。

2、某学习小组在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中,在纸盒内铺上一层湿土(如图所示),中线为
界,一侧盖上不透明纸板,一侧盖上玻璃板,这样两侧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的两种环境。

图中10只鼠妇大小不一,且都放入盒子明亮的一侧。

待鼠妇平静后,开始观察它们的动向,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同学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

这样,在盒里就形成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两种环境。

该探究实验中所设置的变量是____________。

这样除了一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
________
(3)该实验过程划线部分有2处错误,请你指出并改正: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个学习小组改进设计并进行了实验,老师统计各组的第10次数据如下表。

(4)为了提高实验结论的可信度,需要计算全班各组的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全班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个实验可以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分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环境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详解】
A.生物适应环境指的是生物在某种环境条件下为了趋利避害而主动对自身进行的调节或改变,A不符合题意。

B.生物影响环境指的是原有的环境条件由于生物的存在而发生变化,B不符合题意。

C.环境影响生物指的是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导致生物的生存状态发生改变。

水是非生物,“雨露滋润禾苗壮”,体现了水(非生物因)影响了生物禾苗的生活,C符合题意。

D.“环境适应生物”,没有这种说法,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D
【分析】
生物圈就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因此生物圈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详解】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生物圈的范围是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厚度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故选D。

3、D
【分析】
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详解】
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在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

“草→鼠→蛇→鹰”食物链中,营养级最高的是鹰,因此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鹰,D符合题意。

故选D。

4、D
【分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详解】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

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

故选D。

5、C
【分析】
生物具有一下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
A. 迁飞的天鹅、
B. 休眠的细菌、D. 越冬的小麦,都能进行呼吸,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属于生物,而
C. 扫地机器人不能进行呼吸,不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不属于生物。

故选C。

6、B
【分析】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
结合分析可知:“需要营养”、“进行繁殖”、“遗传和变异”都是生物的基本特征;而“能够运动”不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故选B。

7、A
【分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详解】
A.该食物链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草类与消费者兔、蛇、鹰它们之间的关系,A正确。

B.食物链的起点必须是生产者,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B错误。

C.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该链状结构箭头方向反了,C错误。

D.食物链的起点必须是生产者,阳光是非生物成分,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成分,D错误。

故选A。

8、B
【分析】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话描述了小草的顽强的生命现象,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的特征,不符合题意。

B.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没有体现了生命现象,符合题意。

C.“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这一诗句所描绘的自然现象中主要生物是藻类植物,体现了生命现象,不符合题意。

D.诗句中“红杏出墙”表现了生物具有应激性的特征,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C
【分析】
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
A.生物的生长是指个体的由小变大,A不符合题意。

B.生物的繁殖是母体产生子代的过程,B不符合题意。

C.用铅笔轻轻碰触蜗牛,蜗牛马上把触角收了回去,这说明生物具有应激性,能够对各种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C符合题意。

D.生物能够呼吸是指大多数生物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D
【分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A.环境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因素,故A不符合题意。

B.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大类,故B不符合题意。

C.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和矿物质等,故C不符合题意。

D.生物因素是不仅指以生物为食的所有其他生物,还包括影响其生长、形态、发育和分布的任何其他生物,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
1、自动调节
【详解】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情况下,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被破坏。

2、新陈代谢繁殖
【分析】
生物在表现为多样性的同时也具有共性: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

【详解】
生物的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也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生物才有生长、繁殖和应激性等生命特征。

3、食物链人体
【分析】
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

有些有毒物质在生物的体内不能被分解,无法排出,会随着食物链的传递而逐级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因此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4、适应
【详解】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

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

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

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

所以,生物在长期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5、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详解】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三、判断题
1、正确
【详解】
环境影响生物的生活,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光照强烈、气候干燥的地区,植物叶片的角质层厚,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同时避免强烈的光照灼伤,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题干说法正确。

2、正确
【详解】
植物和动物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动物是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成员;动物能够适应其生活的环境并能影响和改变其生活的环境。

故答案为正确。

3、错误
【分析】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其中包括大大小小各种生态系统,如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等。

【详解】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故题干说法错误。

4、正确
【详解】
初中生物有八个单元: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五单元生物圈的其他生物;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

这八个单元有着密切的联系。

人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分子,与生态系统其它各部分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生物学的核心内容是人与生物圈。

该表述正确。

5、错误
【详解】
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

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

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

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故本题错误。

四、实验探究
1、(5)实验完毕,用过的鼠妇应怎样处理?________。

(1)鼠妇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鼠妇不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
(2)光##光照明亮##黑暗黑暗
(3)鼠妇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
(4)偶然因素
(5)放回大自然
【分析】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

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1)
假设是对问题肯定或否定的解答,根据问题做出的假设是:鼠妇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或鼠妇不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

(2)
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探究“鼠妇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吗?”实验变量是光照。

实验中应设置一侧盖上不透光的厚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这样在铁盒内就形成了明亮和黑暗两种环境。

(3)
从本组实验结果来看,在明亮处平均只有1.8只鼠妇,而在黑暗环境中有8.2只,故鼠妇适于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

得出结论:鼠妇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

(4)
1只鼠妇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如采集的鼠妇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

因此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可以避免偶然性。

(5)
要养成爱护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因此实验完毕,用过的鼠妇应放归大自然。

2、
(1)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2)明亮黑暗光(光照)相同
(3)鼠妇的个体大小不一样,应该选择大小一样的鼠妇鼠妇全放入盒子明亮的一侧,应该在阴暗和明亮两侧中央各放入相同数量的鼠妇
(4)平均值
(5)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
(6)环境影响生物
【分析】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

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1)
科学探究中提出的问题有具有针对性,该探究是针对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而进行的,因此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2)
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

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明亮和黑暗两种环境。

该探究的变量是光,要以光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3)
据题干描述可见:该实验有2处不足:①鼠妇的个体大小不一样,应该选择大小一样的鼠妇;②鼠妇全放入盒子明亮的一侧,应该在阴暗和明亮两侧中央各放入相同数量的鼠妇。

(4)
统计一次容易产生误差,有可能其他因素导致产生偶然现象不一定能反映真实情况。

多实验几次,然后取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

为了排除由偶然性引起的误差,在实验过程中,每分钟统计一次不同环境中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最后计算出全班各组第10次数据的平均值,排除由于偶然性引起的误差,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5)
表格中明亮环境中平均1.5只,阴暗环境中平均8.5只,因此分析全班平均值得出的结论是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

(6)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此实验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环境影响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