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1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及职责

1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及职责

关于成立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的通知医务处发[2014]第9号各科室:为进一步加强各相关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根据医院实际,特成立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具体成员如下:普外科1病区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组长:吴柏华副组长:殷秀玲个案管理员:张立飞医师医疗组成员:祝凯华、黄超、韩建旭、王丰强护理医疗组成员:黄丽、冯敏、王舒、顾银星普外科2病区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组长:徐本文副组长:蒋明丽个案管理员:杨晨曦医师医疗组成员:周飞、丁辉、殷均山、葛荣忠牛四龙、黄昌明、任船护理医疗组成员:仲婷婷、周红娟、蔡红艳、费学娥妇产科1病区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组长:董艳副组长:夏明个案管理员:汤同会医师医疗组成员:张松英、张力敏、汪源源、焦艳鲍明珠、张珍、卢良花、胡芬芳护理医疗组成员:宋考明、陆金华、王茂芹、魏迁妇产科2病区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组长:周东霞副组长:谢青个案管理员:赵丹玲医师医疗组成员:陈晓超、刘爱玲、葛志娟、左罗、仲苏静程怡、钱兆珠、陈汝英、张红梅护理医疗组成员:刘玉娟、张林玲、陈祝祝、吴庭泌尿烧伤科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组长:郁全胜、王庆明副组长:祝雪青个案管理员:崔勇医师医疗组成员:陈志永、范建华、陈猛、孙继才、王宗南张守俊、王湘臻护理医疗组成员:李姗、方竹雅、陈茜茜、单海薇五官科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组长:张一航副组长:梁玉伟、李强、潘铮个案管理员:陆婷婷、刘志元医师医疗组成员:王亮、王全芝护理医疗组成员:张晓莉、刘珊珊、徐锦神经外科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组长:刘连松副组长:刘晓鸿个案管理员:吕茂洲医师医疗组成员:周大志、杜春雷、章超、李光波、刘冬红翟晓雷、卢志林护理医疗组成员:耿芹、张薇、胡美媛、任丽梅胸心外科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组长:郁松副组长:姜玉个案管理员:汤井双医师医疗组成员:汤成刚、周杰、戴绍兴、蒋浩、季中华护理医疗组成员:王园、蒋健、张亚琼、张会进骨二科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组长:吴勇副组长:赵宏个案管理员:燕好军医师医疗组成员:王洪俊、胡绵虎、黄林海、鲍恩虎、张大威於睿护理医疗组成员:单苏阳、胡敏利、胡珊、钱芳心内科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组长:周长高副组长:仲谨、赵守静个案管理员:马超、胡敏医师医疗组成员:高新春、葛恒松、李勇、吴开霞、马超费金雷、蔡东东护理医疗组成员:蒋捷、李如、李会、臧娟、陈莉徐亚芹神经内科1病区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组长:王光胜副组长:王孟云个案管理员:杨同慧医师医疗组成员:常春红、顾汉沛、许改红、胡婷护理医疗组成员:陈秀、马金艳、唐广璐、张兆秀神经内科2病区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组长:陈孝东副组长:庞敏个案管理员:王元伟医师医疗组成员:王英、鲍俊杰、丁中喜、张娴护理医疗组成员:吕红、刘艳、仲小宁、郑传利消化内科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组长:徐正元副组长:陈芳个案管理员:刘振峰医师医疗组成员:吴群、王加斌、王金春、顾国青护理医疗组成员:周敏、周凡、张淑娟、丁荣呼吸内科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组长:卢立国副组长:胡小艳个案管理员:闫卫彬医师医疗组成员:孙婷婷、叶隆昌、蔡群、胡玉兰、韩光严明月、戴举响、李青青、陈桃、胡晓林护理医疗组成员:李晓凤、张占娥、王艳青、李利儿科1病区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组长:胡岩副组长:周艳个案管理员:薛洁医师医疗组成员:吴红波、张中华、徐倩、阮梦然护理医疗组成员:黄海月、张玲玲、骆芳芳、胡敏明儿科2病区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组长:周红副组长:方明华个案管理员:韦国玉医师医疗组成员:刘刚、金月、李大元护理医疗组成员:吴新芳、李琼、陈兴丽、岳园园感染科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组长:宋吉奎副组长:王维玲个案管理员:章士清医师医疗组成员:胡鹏、汤茂刚、陈民、司进枚、徐小国护理医疗组成员:周业凡、丁亚凤、南敏、李捷、李杉杉方玉、项会梅肾内风湿科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组长:陈慧芹副组长:韩洪波、滕红艳个案管理员:刘金凤、王满响医师医疗组成员:张前进、胡金娥、周海艳、徐敏、魏从丽护理医疗组成员:周立云、章政、单青青肿瘤科1病区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组长:齐胜副组长:韦立梅个案管理员:蒋伯刚医师医疗组成员:孙立柱、章海燕、王之霞、王利花、周效旺胡婷婷、马浩护理医疗组成员:俞海霞、庄会、葛丹丹、李莉肿瘤科2病区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组长:姚型锋副组长:张华华个案管理员:徐宜全医师医疗组成员:赵坤、赵伟伟、李莹莹、郭全全、李伟刘译婷护理医疗组成员:刘欢、杨欢、蔡云、景春香附件:临床路径实施小组职责及成员分工沭阳县人民医院医务处二〇一四年二月二十日附件:临床路径实施小组职责及成员分工临床路径实施小组职责:1.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2.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并同药剂、检验及财务等部门共同制定临床路径的文本;3.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4.参与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计划方案及对策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计划方案及对策

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为进一步规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医政发〔2009〕116号《卫生部关于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印发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的通知》国卫医发〔2017〕49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认真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工作,贯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规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促进社会和谐。

二、总体目标发展一套兼具质量与成本效益的临床路径模式,确保医疗质量,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护理差异,合理使用医疗资源,严格控制医疗成本支出。

促进医疗、护理行政团队的合作,强调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增进医患沟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三、组织机构(一)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管理委员会主任:副主任:成员:成立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办公室,设在质控科,办公室主任紫红。

职责:1、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并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与标准。

4、组织人员培训。

5、督查工作进展情况,实施临床路径的效益评价。

6、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临床路径工作技术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质控科负责组织临床科室科主任修订临床医师路径,护理部负责组织护士长修订护理路径。

质控科、护理部负责临床路径管理的综合考评,信息科建立临床路径的信息平台,负责相关病案信息收集、统计工作,财务科负责收费的实时监控。

职责:1、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2、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3、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三)临床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1、科一病区:组长:成员:2、科二病区:组长:成员:3、骨科:组长:成员:4、普通外科:组长:成员:5、妇产科:组长:成员:6、眼科:组长:成员:7、儿科:组长:成员:职责:1、所有成员对临床路径知识及相关容进行认真学习。

临床路径试行工作实施情况分析和改进措施

临床路径试行工作实施情况分析和改进措施

临床路径试行工作实施情况分析和改进措施第一篇:临床路径试行工作实施情况分析和改进措施普外科临床路径试行工作实施情况分析和改进措施我院于2010年1月开始启动中医临床路试行工作,截至到2011年12月底我科开展肠结中医临床路径,现将临床路径试行工作实施情况总结如下:一、临床路径实施初见成效1、医疗服务效率提高,平均住院天数下降,减少院内等候时间,平均住院日缩短;2、不必要的检查和用药减少,医疗费用有所下降;3、通过与临床路径标准的比较,及时分析实际运行情况与临床路径标准的差异,分析原因,及时查找存在的问题,促进了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的提高。

二、临床路径管理试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积极性不高,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1)理念问题。

部分医务人员认为每个病人病情有各自特点,不赞同标准化管理;(2)实施临床路径,医护人员除本身工作外还需和医技、后勤等部门不断沟通协调才能按时完成路径内容,增加了工作量;(3)各种记录表单及登记增加了额外工作量;(4)医院尚缺乏与临床路径管理相配套的考核激励机制。

2、目前病案管理模式,不利于相关数据统计及变异信息分析和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考核,给诊治工作增加了额外工作量,必须开发基于临床路径的病案管理信息系统,以保障此项工作更好的开展。

3、医疗费用控制不理想,实施效果无法有效评价。

4、在实施临床路径过程中患者不愿意按照路径要求配合治疗。

如部分患者要求手术伤口愈合拆线后出院,而不愿意按照路径要求。

5、临床路径实施中可能引起相关的医疗纠纷及其法律问题。

如果医生没有完全遵守临床路径而患者得了并发症,医生面对医疗事故投诉将处于不利的地位。

一旦偏离路径,易导致医疗纠纷。

三、改进措施l、广泛宣传,使每一位医护人员都熟悉临床路径的流程,明确职责,相互配合,保证临床路径工作有序开展。

2、进行病人的康复进度评估,是否合乎临床路径的预期进度。

外科手术临床路径管理指南

外科手术临床路径管理指南

外科手术临床路径管理指南
1. 前言
本指南旨在提供临床路径中外科手术方面的建议和指导,以优化手术过程,提高患者康复水平。

2. 临床路径管理的定义
临床路径是一套标准化的、系统化的、多学科的、连续的医疗计划,它针对某一特定临床问题或疾病制定,以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医疗服务。

3. 临床路径管理的目的
临床路径管理通过标准化管理流程、规范化医疗行为、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达到如下目的:
- 提高医疗质量
- 降低医疗费用
- 缩短住院时间
- 增加患者满意度
4. 外科手术临床路径管理的建议
在外科手术临床路径管理中,应该根据不同手术类型特点,制
定相应管理方案。

以下是一些管理方案的建议:
- 建立外科手术的临床路径管理组,确保医务人员在预手术期、手术期、术后均能按照规定标准化行为。

- 设立预防性措施,包括预防深静脉血栓、术后感染、术后并
发症等。

- 术前谈判,包括医生解释手术过程、探讨患者术后康复计划、解答患者疑问等。

- 确保术前的检查和准备工作能够按时进行。

- 在手术期间,严格控制手术时间,减少失血量,避免术中并
发症。

- 术后评估,包括患者疼痛、生命体征、住院时间等,确保术
后恢复顺利。

5. 结论
外科手术临床路径管理可以在确保手术质量的同时,缩短住院
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临床路径管理体系,确保医务人员遵守标准化操作流程。

医院台账——神经外科临床路径管理

医院台账——神经外科临床路径管理

XX市人民医院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记录本科室:神经外科年度:2015年目录及填写要求1、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实施小组成员组成2、临床路径管理相关制度3、临床路径实施流程图4、科室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目录、临床路径文本和质量管理标准5、临床路径质量管理相关培训学习与考核6、临床路径管理实施小组会议记录(要求每季度一次,根据实施效果评价,及时调整病种、修订文本、优化路径)7、每季度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要求对执行“临床路径”的病例,有将平均住院日、诊疗效果、30日内再住院率、再手术率、并发症与合并症等指标列入监测范围,进行汇总与分析,提出持续改进措施。

对实施“临床路径质量管理”的病种进行疗效、费用及成本进行卫生经济学分析评估。

)8、上半年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填写要求同上)9、下半年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填写要求同上)10、2014年度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填写要求同上)11、附一:临床路径患者知情同意附二:临床路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附三:临床路径医务人员满意度调查表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实施小组组长:张斌副组长兼质控员(临床路径个案管理员):刘彦副主任医师成员:李振忠副主任医师,钱春生、钱腾达主治医师,何云文住院医师,韩卫芳护士长职责:临床路径实施小组职责:(一)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二)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会同药学、临床检验、影像及财务等部门制订临床路径文本;(三)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 (四)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临床路径个案管理员职责:(一)负责实施小组与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二)牵头临床路径文本的起草工作;(三)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四)根据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定期汇总、分析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修订的建议,并向实施小组报告。

泌尿外科临床路径管理

泌尿外科临床路径管理

5-7月份临床路径完成情况
病种名称
小儿隐睾
精索鞘膜积 液
精索静脉曲 张
睾丸鞘膜积 液
膀胱肿瘤
总计
5-7月份泌尿外科临床路径完成情况汇总
病例数 8
退出例数 2
变异例数 2
完成例数 6
完成率(%) 0.75
4
1
2
3
0.75
18
2
3
15
0.72
9
5
2
4
0.44
4
4
0
0
0
43
12
10
31
0.75
2019年5-7总出院1071人,路径病例占:4.01%,完成率 0
临床路径的退出
1、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需 要改变原治疗方案的。 2、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要求出院、转院或改变治 疗方式而需退出路径的。 3、发现患者因诊断有误而进入临床路径的。 4、其他严重影响临床路径实施的情况。 5、在退出当天的病程记录中记录退出原因。 6、病案首页按要求填写
执行临床路径: 1 是2 否 临床路径管理: 1 完成2 变 异3退出 4未入
改进建议4
建议由管床医生: 1、新入院病人属于临床路径病例,由首诊医师入径; 2、在临床路径执行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反应,以便于持续 改进。
改进建议5 建议将临床路径纳入晨会交班
结束语
临床路径的管理繁琐复杂,问题也严重,一直 是我们科室最难的问题。其质量控制能否达标关系 到科室每一个人切身利益。要想干好这件事,需要 全科室共同努力,而不是寄希望于某一两个人。希 望在胡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大家共同努力解决这一 顽疾。
原因分析

医院临床路径年工作计划

医院临床路径年工作计划

医院临床路径年工作计划
1. 完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包括制定规范、流程和标准化操作程序。

2. 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医务人员临床路径管理意识和水平。

3. 开展临床路径管理专题培训,提高临床路径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4. 加强与相关科室的沟通协调,建立科室间协同工作机制。

5. 完善临床路径数据统计和分析系统,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6. 加强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估和监测,及时调整和优化临床路径。

7. 实施临床路径宣传和推广,提高患者和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的认识和接受度。

8. 加强与医保部门的对接和协调,确保临床路径的顺利实施。

9. 完善临床路径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研究,保障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合规性和规范性。

10. 推动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与信息化建设的深度融合,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

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卫生部

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卫生部

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09年工作安排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保障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顺利实施,结合我国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开展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工作,贯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促进社会和谐。

二、工作目标利用2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在50家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工作模式、运行机制以及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并提供实践依据;对已颁布实施的临床路径的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广并为临床工作服务。

三、组织管理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由卫生部医政司负责组织和管理,包括确定试点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制定试点病种临床路径,确定试点医院和试点病种,并组织对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和评估。

卫生部临床路径技术审核专家委员会具体负责制订各试点病种临床路径,对各试点医院工作进行专业指导,收集、分析试点医院试点工作相关信息,制订综合监测和试点效果评估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成立本省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负责组织本辖区试点医院开展试点工作,对各试点医院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和评估,并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相关研究工作,定期向卫生部医政司报告本辖区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相关信息等。

各试点医院应成立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任副组长,各试点专业科室、医务管理、护理管理、药学管理、信息统计、病案管理、经济管理等部门负责人任成员。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为了贯彻医药卫生体制改意见,落实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要求,进一步规范医护人员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结合〃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要求,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XX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和医药卫生体制改,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保证医疗质量,提升医院管理内涵,努力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的医疗服务。

二、实施范围临床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血液内科、肾脏内科、内分泌内科、神经内科、普通外科、神经外科、骨科、泌尿外科、肿瘤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等20个科室和7个医技支持科室。

三、组织管理与职责(一)院临床路径领导小组职责:1.制定本医疗机构临床路径工作目标、规划和相关管理制度2.制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3.协调解决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4.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5.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6.制定奖励办法(二)院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职责:1、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2、审核临床路径文本。

3、制定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4、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5、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三)各科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相关临床科主任、分管副主任及主治、住院医生和护士长组成,并确定联络员(个案管理员)。

主要职责:1.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

2.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会同药学、临床检验、影像及财务等部门制定临床路径文本。

3.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

4.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自评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流程进行合理调整。

四、临床路径管理相关规定(一)关于新病人入院实施临床路径的规定1.患者入院,在护士台进行入院登记,相关护理人员为患者做入院介绍,向其详细介绍其住院期间的注意事项,以及需要患者及家属配合的内容。

外科10个病种县医院版临床路径(2011年版)

外科10个病种县医院版临床路径(2011年版)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外科10个病种县医院版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10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工作安排,根据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整体部署,我部组织有关专家,在总结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县医院医疗实际,研究制定了腹股沟疝、急性阑尾炎、下肢静脉曲张、胆总管结石、良性前列腺增生、肾结石、股骨干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凹陷性颅骨骨折、高血压脑出血等县医院外科10个常见病种的临床路径。

现印发给你们,请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结合当地医疗实际,在我部制定的临床路径原则内,指导辖区内县医院细化各病种的临床路径并组织实施。

原则上,各县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时应当参照本通知下发的县医院版临床路径实施,有条件的县医院可参照我部下发的临床路径(2009年-2011年版)实施。

请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将有关情况反馈我部医政司。

腹股沟疝临床路径(县医院版)一、腹股沟疝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ICD-10:K40.2,K40.9)行择期手术治疗(ICD-9-CM-3:53.0-53.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2.体征: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

3.鉴别诊断:阴囊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睾丸下降不全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非手术治疗:1周岁以内的婴儿可暂不手术,可用棉织束带捆绑法堵压腹股沟管内环;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而禁忌手术者,可使用医用疝带。

设立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设立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设立临床路径管理制度1.前言为了提高医院的临床治疗质量和效率,优化医疗资源的利用,规范医疗流程,提高患者满意度,特订立本《设立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2.目的本制度的目的在于:—建立规范的临床治疗流程,确保医疗质量—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和患者的就诊体验—优化资源调配,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医疗院所的整体管理水平3.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各科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各类疾病和相关操作均适用。

4.定义•临床路径:经过科学验证的、多学科共识的、标准化的、时间点定义明确的一系列医疗行为活动和措施的集合。

•临床路径管理:引导医疗人员在特定时间内执行特定临床任务的管理方法。

5.临床路径管理的原则•科学性原则:临床路径的订立必需基于大量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为依据,确保治疗方案的科学性。

•个体化原则:充分考虑患者的差别性和特殊情况,订立个体化的临床路径。

•团队合作原则:多学科合作,整合各科室的医疗资源,保证患者的连续性和全都性的医疗服务。

•引导性原则:临床路径应为临床医生供应规范的治疗方案和数据,用于引导临床医生的临床决策。

•阶段性原则:将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划分为多个阶段,明确各个阶段的治疗目标和临床任务。

6.临床路径管理的具体内容6.1 临床路径的订立•由医院订立具体的临床路径管理方案,包含疾病分类、治疗流程、临床任务等内容,并由医疗质量管理部门进行审核和监督。

•各科室依据具体的疾病情况订立相应的临床路径,并在上级管理部门的引导下进行修订和优化。

•临床路径应包含患者住院前、住院期间和出院后的各项医疗行为和服务,确保患者获得全程体谅和规范的医疗服务。

6.2 临床路径的执行•确认患者确实切诊断后,医生应依据预定的临床路径进行治疗。

•医生应依照规定的时间节点进行相应的临床任务,确保治疗进程的顺利进行。

•在执行临床路径的过程中,应及时记录患者的治疗情况和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和优化治疗方案。

6.3 临床路径的评估和优化•治疗结束后,应对患者的临床路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并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改进和优化。

临床路径管理记录本(外科)

临床路径管理记录本(外科)

赣州市肿瘤医院临床路径管理记录本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一、成立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小组,工作开展是在医院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由科室工作实施小组具体实施,分管副院长任领导小组组长,科室主任为实施小组第一责任人。

二、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院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组织对相关临床与医技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对院内各部门统一协调、督导并定期检查各科室临床路径执行情况。

三、领导小组应定期(每三个月)组织召开由院领导主持,医疗、护理、质控、医技、药剂参加的联席会议;定期组织相关专家及相关委员会,对本院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估与分析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临床路径实施科室。

四、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应定期(每三个月)召开临床路径总结评估会议,根据本科室临床路径执行情况及时进行相应调整和改进,对试点疾病的质量、费用及成本进行分析评估,总结影响试点疾病质量监控的问题,对领导小组的反馈意见及时落实,采取措施,持续改进。

五、临床路径管理表单的制定应根据卫生部颁发的临床路径管理病种和文本,结合本院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严格按照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要求,对于符合准入标准的,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

六、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在患者入院时向其详细介绍临床路径的目的、意义、以及相应的诊疗项目等,并将患者评估结果和实施方案通知相关护理人员。

七、经治医师应根据当天诊疗项目完成情况以及病情的变化,对当日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并做好记录。

八、诊治过程中出现变异的,当及时将变异情况记录在临床路径表单中,并对变异情况定期进行分析总结。

对于较普通的变异,可通过科内讨论或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探索解决或修正变异的方法,找出变异的原因,提出处理意见,讨论情况应写入病程记录;对于较复杂而特殊的变异,应上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专家进行重点讨论。

九、对于因各种情况必须退出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人,应进行告知,根据病人情况,按相关诊疗常规实施后续治疗,病人退出情况应有记录并定期分析总结。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为推进临床路径信息化建设,加强临床路径管理,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减轻患者负担,结合我院实际,重新修订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一、临床路径定义与内容临床路径是医生、护士和其他人员共同制定的针对某种诊断或手术所做的最适当的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整体服务计划,是标准化诊疗护理流程,是医院实施实时质量管理的最简单易行的方式。

目的是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服务、减少康复的延迟和资源的浪费。

它主要是针对ICD 码对应的病种或某种手术使用标准化的、综合多学科的过程来调整医疗行为,对病人的诊断,包括多种检查、治疗及护理要依据预先指定的基于时间或治疗结果的流程表顺序进行,在规定的时间、预算的费用内达到预定的治疗结果。

临床路径的内容包括预期结果、评估、多学科的服务措施、病人与其家人的相关教育、会诊、营养、用药、活动、检验与检查、治疗和出院计划以及变异的记录等内容。

二、工作目标通过临床路径管理实现医疗服务诊疗护理常规的标准化,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同时加强医院各部门、科室专业人员的沟通合作,增进医患沟通,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控制非必要医疗支出。

及时发现诊疗活动和医院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改善诊疗和质量管理,保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三、临床路径的管理组织(一)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任副组长,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设备信息科、财务科等部门负责人和临床专家任成员。

办公室设在医务部。

管理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1、制定具体试点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以及相关制度。

2、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完善试点工作机制。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4、审核临床路径文本。

5、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二)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指导评价小组:指导评价小组由分管副院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9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9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9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的第九条规定如下:
1.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应与医院的整体管理体系相结合,遵守医院相关制度和政策,确保临床路径管理的顺利进行。

2.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应由专门的管理团队负责,包括临床路径管理专家、医生、护士和相关技术人员。

管理团队应定期进行培训和学习,提升临床路径管理的水平。

3.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临床路径管理系统,实现对临床路径执行情况的实时监测和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应注重质量评价和绩效考核,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和考核制度,提高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5.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应注重沟通与合作,包括医患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医疗团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以及与其他部门和机构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推动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实施和改进。

6.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应注重经济效益,通过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和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现医疗服务的效益最大化。

7.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应注重风险防控,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临床路径管理中的问题和风险,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8.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应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确保临床路径执行情况的记录和保存,为相关研究和改进提供依据。

9.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应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通过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交流和合作,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果。

外科常见病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

外科常见病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

外科常见病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1.胆囊结石: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常见症状包括胆绞痛、呕吐、黄疸等,B超和CT检查是常用的检查手段。

治疗方案: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和保守治疗两种。

对于症状明显的患者,手术是首选方法。

常见的手术方法有开胆管探查取石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等。

临床路径:患者入院后,经过常规检查后,根据手术指征决定是否手术治疗。

手术后,围手术期护理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措施必不可少。

术后2天内给予清淡饮食,术后3-5天拔除引流管,术后入院7天左右出院。

2.甲状腺肿瘤:诊断:主要通过病史、体格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来明确诊断。

常见的检查手段有甲状腺超声、血液检查和活检等。

治疗方案:根据甲状腺肿瘤的类型、大小和分期决定治疗方法。

对于良性肿瘤,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

对于恶性肿瘤,除手术治疗外,还需要行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

临床路径:患者入院后,进行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

手术前需进行甲状腺功能评估和相关准备工作。

手术后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和合理饮食,术后观察甲状腺功能。

术后护理期间需要做好伤口护理和随访。

3.骨折:诊断: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X线等影像学检查确定骨折的部位、形态和类型。

治疗方案:根据骨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对于稳定性骨折,保守治疗主要包括戴石膏或使用支具固定。

对于不稳定性骨折或关节骨折,常需行手术复位和内固定。

临床路径:患者入院后,根据骨折类型和伤情,进行相关检查评估。

对于手术治疗,需进行麻醉评估和相关准备工作。

术后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和康复训练,术后定期复查和随访。

临床路径是为了规范患者诊疗过程、提高医疗质量而制定的一套指导措施。

通过明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能够使患者得到规范的治疗和护理,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同时,临床路径还可以优化医疗资源的利用,提高医疗效益。

因此,对于外科常见病的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的制定和实施,是非常重要的。

临床路径 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临床路径 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临床路径、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按照《外科10个病种县医院版临床路径》要求开展临床路径、单病种质量管理,作为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项目,规范临床诊疗行为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开展工作所必要的组织体系与明确的职责,建立部门协调工作机制。

(二)根据医院医疗资源情况,以常见多发病为重点,参照卫生部发布的临床路径管理文件,遵照循证医学原则,制定医院执行文件,实施教育培训。

(三)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建立实时监测平台,监控临床路径应用与变异情况。

(四)建立临床路径统计工作制度,定期对进入临床路径患者进行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药品费用、出院30天内出住院率、非预期再手术率、并发症与合并症、死亡率等质量与安全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五)医院定期进行临床路径管理相关的医务人员和患者满意度调查。

总结分析影响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的的因素,不断完善和改进路径标准。

(六)制定相关的制度与程序保障卫生部文件规定上报的单病种质量指标信息,做到正确、可靠、及时。

普外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普外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普外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普外科临床路径是指在临床实践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求,制定出一套
科学、规范的诊疗流程和治疗方案,以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为目标的一种临床管理模式。

普外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对于提高普外科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普外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的制定需要依据临床实践经验和最新的医学研
究成果,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出一套符合患者特点和病情的诊疗方案。

在制定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特点、手术风险、术后并发症等因素,以及患者的个人意愿和需求,确保制定出的临床路径方案既科学合理,又符合患者的实际情况。

其次,普外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的实施需要全程多学科协作,包括普外科医生、护士、康复医生、营养师等多个医疗团队成员的共同参与。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明确各个医疗团队成员的职责和工作任务,确保患者在整个诊疗过程中能够得到全方位、全过程的医疗服务和关怀。

同时,还需要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意见,确保患者在整个诊疗过程中能够得到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最后,普外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的效果评估是保证临床路径质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实施方案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和改进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以确保临床路径方案的持续改进和优化。

总之,普外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全程多学科协作,充分考
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以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为目标,为普外科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县中医医院外科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病种:股肿、肝胆结石、精浊(门诊)
一、组织管理
领导小组
1.组成:
组长:A区杨波B区闫涛
副组长:A区王小容B区单朝英
成员:全体医、护人员
2.职责
1)围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要求,按照医院对临床科室执行临床路径的总体部署,负责组织《肝胆结石、精浊(门诊)、股肿病中医临床路径》制定,组织临床实施工作。

2)负责及时传达和部署文件和精神,及时反馈各科室实施情况、要求和问题。

3)研究制定试点工作相关管理制度,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完善临床观察工作机制,组织对临床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并监督各科室开展工作。

二、实施计划
(一)培训
1.由领导小组成员讨论制定本病种试点实施方案。

2.科室依据咳嗽病、小儿咳嗽病、眩晕病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学习。

(二)组织实施
1.临床实施
1)科室实施临床路径观察工作,收集病例,填写临床路径表单,定期进行疗效等分析评估。

2)科室每月对该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实施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每月的3日上报本科室出院病例数、入路径病例数和出路径及变异例数。

3)科室于每月4日将统计的入路径病例数及入径率上报到医院医务科,并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对路径实施情况做分析评估。

4)领导小组将对科室的临床路径实施工作进行不定期督导检查。

3.分析评估
(1)科室对临床路径实施期间发现的问题及难点,及时进行总体分析评估,书写年度性总结报告。

(2)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路径实施工作总结座谈,总结科室工作情况,交流科室工作经验。

在每月医政处组织的各临床科室实行临床路径总结交流会上,积极与兄弟科室沟通,吸收经验。

(三)评估总结、分析
1.领导小组于年底对各科室路径实施工作进行总结,并将总结报告报送医院医务科。

2.对科室实施临床路径工作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形成总结报告。

3. 年末向医务科报送汇总表,并对路径执行情况进行汇总、整理、分析。

4. 对路径及诊疗方案不断改进,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