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医院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甲医院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
一、组织原则
1、我院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在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
2、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下设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指导评价小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指定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承担指导评价小组的工作。
3、各临床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组长为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或负责人,成员为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
4、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临床科室主任指定本科室医师担任,原则上要求为主治医师以上。
二、工作职责
(一)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
1、制订本医疗机构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
2、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4、审核临床路径文本;
5、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
6、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1、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2、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3、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三)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1、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
2、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会同药学、临床检验、影像及财务等部门制订临床路径文
本;
3、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
4、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四)个案管理员履行以下职责:
1、负责实施小组与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
2、牵头临床路径文本的起草工作;
3、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4、根据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定期汇总、分析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修订的建议,并向实施小组报告。
三、临床路径的开发与制订
(一)选择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1、常见病、多发病;
2、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
3、优先选择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制定临床路径推荐参考文本的病种。
(二)临床路径诊疗项目包括医嘱类项目和非医嘱类项目
医嘱类项目应当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同时参考卫生部发布或相关专业学会(协会)和临床标准组织制定的疾病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包括饮食、护理、检验、检查、处置、用药、手术等。
非医嘱类项目包括健康教育指导和心理支持等项目。
(三)临床路径文本一般应当包括医师版临床路径表和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
1、医师版临床路径表。
医师版临床路径表是以时间为横轴、诊疗项目为纵轴的表单,将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项目依时间顺序以表格清单的形式罗列出来。
各医疗机构可根据本机构实际情况,制订医师版临床路径表。
2、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
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是用于告知患者其需要接受的诊疗服务过程的表单。
各医疗机构可根据本机构实际情况,制订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
四、临床路径的实施
(一)临床路径实施流程:
1、科室医疗小组和个案管理员对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路径的准入评估,报告科主任,对符合准入标准的,在长期医嘱中下达“病种质控”医嘱,并将该评估结果通知责任护士。
2、责任医师、责任护士向患者及家属沟通其住院期间的诊疗计划、住院天数、术前注意事项以及需要给予配合的相关内容,并发放患者版临床路径单。
3、按照医师版临床路径单中的服务项目进行诊疗,在项目完成后,逐项填写临床路径单,不能空项,执行者在相应的签名栏签名。
(医师版临床路径单的规范填写纳入医疗护理文书管理)。
4、个案管理员对当日有变异病历的情况,记录在《科室质控活动记录》本上,并指导本医疗组医师分析病人变异的原因及提出解决或修正变异的方法。
5、出院时管床医师在病案首页“限价病种”中标记该病历信息,以便进行数量统计及质控数据采集;责任护士在打印的病案首页加盖“病种质控专用章”,同时收回患者版临床路径单,做出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
6、医务处、护理部每月根据检查结果,对科室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向分管院长汇报并向相关科室反馈。
7、临床路径评价指导小组,每季度对临床路径管理开展相关经济学数据和质量控制监测的分析和总结,并向省卫生厅和卫生部报告。
(二)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应当满足的条件:
诊断明确,没有严重的合并症,能够按临床路径设计流程和预计时间完成诊疗项目。
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当退出临床路径:
1、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需要改变原治疗方案的;
2、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要求出院、转院或改变治疗方式而需退出临床路径的;
3、发现患者因诊断有误而进入临床路径的;
4、其他严重影响临床路径实施的情况。
(三)临床路径的变异的处理
1、临床路径的变异是指患者在接受诊疗服务的过程中,出现偏离临床路径程序或在根据临床路径接受诊疗过程中出现偏差的现象。
变异的处理应当遵循以下步骤:
2、变异的分类:
1)以变异来源分类:根据变异来源的不同,将其分为3类:
①与患者相关的变异:变异的发生常常与患者的需求、个体差异、心理状态、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
②与医务人员相关的变异:是指与医务人员的工作态度、技术水平、医患沟通技巧等相关的变异;
③与医院系统相关的变异:变异是因为医院系统的各个部门之间沟通、协调障碍,或者设备不足等问题产生的。
2)以变异性质分类:按照变异发生的性质,分为2类:
①正性变异:是指虽然不符合路径的计划,但其发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可以缩短住院天数,使病人
能够在临床路径规定的时间内提前完成治疗,或能够减少住院费用;
②负性变异:是指不符合路径的计划,会导致住院天数延长,多不合理,属于某管理环节的失误,最终导致患者治疗时间延长或费用增加。
3)以变异可控与否分类:按照变异管理的难易程度分为2类:
①可控变异:是指其发生不合理,但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制止和杜绝,属于应该加强管理的变异;
②不可控变异:是指其发生的当时可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现有制度无法制止和杜绝的变异,需尽快分析研究。
3、变异的处理程序:
①记录。
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将变异情况记录在医师版临床路径表中,记录应当真实、准确、简明。
②分析。
经治医师应当与个案管理员交换意见,共同分析变异原因并制订处理措施。
③报告。
经治医师应当及时向实施小组报告变异原因和处理措施,并与科室相关人员交换意见,并提出解决或修正变异的方法。
④讨论。
对于较普通的变异,可以组织科内讨论,找出变异的原因,提出处理意见;也可以通过讨论、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探索解决或修正变异的方法。
对于临床路径中出现的复杂而特殊的变异,应当组织相关的专家进行重点讨论,分析变异原因及处理是否得当,查找和发现医疗质量管理的缺陷,提出改进措施,在全科进行讲评,为临床路径的管理及临床路径的修订、完善提供客观依据(临床路径管理纳入科室质控活动并记录)。
4、设立紧急情况警告值管理制度。
警告值是指患者在临床路径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异常情况,处于危险边缘,应迅速给予患者有效干预措施和治疗
五、临床路径评价与改进
(一)实施小组每月常规统计病种评价相关指标的数据,并上报指导评价小组。
指导评价小组每季度对临床路径实施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质量改进建议。
临床路径实施小组根据质量改进建议制订质量改进方案,并及时上报指导评价小组。
(二)临床路径实施的过程评价内容包括:相关制度的制订、临床路径文本的制订、临床路径实施的记录、临床路径表的填写、患者退出临床路径的记录等。
(三)手术患者的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应当包括以下内容: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类型、预防性抗菌
药物应用的天数、非计划重返手术室次数、手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手术前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药品费用、医疗耗材费用、患者转归情况、健康教育知晓情况、患者满意度等。
(四)非手术患者的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应当包括以下内容:病情严重程度、主要药物选择、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药品费用、医疗耗材费用、患者转归情况、健康教育知晓情况、患者满意度等。
六、工作要求
1、各临床科室组织学习卫生部下发的本专业疾病临床路径。
2、在本专业内选用至少一种疾病作为本科室开展临床路径的试点工作,同时将本科室选定的病种和个案管理员上报医务科。
3、各临床科室建立本科室临床路径工作档案,内容包括:卫生部下发的本专业疾病临床路径,本院下发的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患者一般情况登记本,实施小组名单、医师版临床路径表、变异记录单、月常规统计病种评价相关指标等。
4、医师版临床路径表记录应真实、准确、简明,对变异情况有分析、讨论和处理措施,并在本科室保留,医务科定期督导检查。
5、实施小组每月常规统计病种评价相关指标的数据,并上报医务科。
6、指导评价小组每季度对临床路径实施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质量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