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85-88页,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教学重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具:
硬币、秤、1袋盐、1味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逛超市吗?看,这是超市一角,你们熟悉吗?出示图。
1.你得到了那些数学信息?
2。
你知道几克和几千克表示什么吗?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通过主题图的信息引出称重的秤,出示常见秤的图片。
1。
你们都知道那些秤?认识秤。
2.认识克,称一称
出示2分钱的硬币,感觉一下知道质量吗?怎么知道?引导学生用秤称一称。
老师这有盘秤和天平用哪个称合适?在介绍天平秤的使用.学生小组合作称2分钱的硬币。
汇报结果。
3。
掂一掂。
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多个学生说感觉.
4.猜一猜,并称一称。
学生从老师出示的课件中猜一猜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是1克?并在小组里用天平秤称一称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最后学生汇报大约是1克的物体有哪些?
5.找一找.
学生感知1克后,从提供的教具中找出大约是10克的物体,然后感知10克,再让学生感知100克的物体。
6.估一估。
学生一手拿100克的物体一手拿质量是500克的物体,让其估算一下500克物体的质量是多少?最后让学生撕下盖住500克的标签验证自己的估算。
学生再感知掂一下500克的物体. 7认识千克
(1)通过2个500克的物体让学生算出它们的质量是1000克,然后然学生观察用盘秤称的结果是1千克。
教学1000克=1千克。
同时让学生明白通常满1000克就可以用一个更大的质量单位1千克来表示.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克和千克这两个概念。
(2)找一找学具重质量是1千克的物体,并掂一掂感知1千克。
(3)学生同时感知1克和1千克。
一手拿2分硬币一手拿1千克的物品.学生手感觉。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4千克=()克9000克=( )千克
2.填合适的质量单位.
(1)1个菠萝重约400().
(2)妈妈的体重约55().
(3)一个苹果重约200 ()。
3.课本89页第4题。
课件展示课本90页的你知道吗?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
( g )(kg)
1千克=1000克
课后反思:
为了给学生一个更清晰的质量的概念,课上我把操作权充分交给了学生.每组选出一名测量组长,其他同学辅助,测量出自己想测量的物体。
先估一估物品到底是多少克或千克,再亲自测量自己自带的水果的质量。
学生们有的测量了苹果,甜瓜,梨,黄瓜,铅笔,数学书,特别是一组同学用天平测量一个较大的香瓜时,砝码不够,还想出了一个更好的办法,把要测量的香瓜放在天平的左边,把测量好的一名同学的香瓜放在了天平的右边,再添加砝码,读出一共的质量,这样用自己的智慧测出了830克大香瓜的质量。
瞧,孩子们的智慧是无穷的。
学生通过这些操作,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并渐渐形成了一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生还自主比赛估计橡皮、铅笔、各种书本的游戏。
最后还布置了他们到超市去体验克和千克的物品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