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桂枝香·吹箫人去翻译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桂枝香·吹箫人去翻译赏析
《桂枝香·吹箫人去》作者为宋朝诗人刘辰翁。
其古诗全文如下:吹箫人去。
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
东望鞭芙缥缈,寒光如注。
去年夜半横江梦,倚危樯,参差曾赋。
茫茫角动,回舟尽兴,未惊鸥鹭。
情知道、明年何处。
漫待客黄楼,尘波前度。
二十四桥,颇有杜书记否。
二三字者今如此,看使君、角巾东路。
人间俯仰,悲欢何限,团圆如故。
【前言】《桂枝香·吹箫人去》是南宋刘辰翁的一首词,词的上片写景,描写了中秋月夜。
下片抒情,联想到明年到何处,进行了人与人的对比。
这首词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对亲人的思念,渴望团圆的心情。
【注释】桂枝香:《桂枝香》又名《疏帘淡月》。
桂影,桂花树的影子。
使君:汉代称“刺使”: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汉代以后用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角巾:借指隐士或布衣。
俯仰:低头和抬头,比喻很短的时间。
【翻译】吹箫的人已经走了,但桂花树的影子徘徊着。
收成不好的年岁承接着甘露,向东望去缥缈的荷花池,仿佛注入了寒光。
去年在半夜梦见横在江上。
依靠着高的桅杆,长短不齐的诗赋。
茫茫地搅动着,尽兴返回,没有惊动鸥鹭。
谁知道明年在哪里?慢慢地在等待黄鹤楼的友人,一直漂泊在外度过前半生。
二十四桥,还记得杜书记吗?二个字,三个字,字字都是这样,看看刺史,东路的布衣。
抬头低头的人间,悲伤怎样受到限制,团圆跟原来一样。
【赏析】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
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桂枝香·吹箫人去》是南宋刘辰翁的一首词,在中秋佳节之际,回忆团圆,显示出了词人淡淡的忧伤。
中秋之日,月圆人离,不免伤怀。
作者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宋亡不仕。
本文通过写景、抒情的双重手法对这团圆之日进行描绘,通过情景交融的方式道出国破家散的心酸感受。
词的上片写景,描写了中秋月夜。
下片抒情,联想到明年到何处,进行了人与人的对比,写出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对亲人的思念,更是对亲人团圆的一种渴盼。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