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高中文言文试题专题及答案 百度文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毛璩字叔琏。

弱冠,右将军桓豁以为参军。

寻遭父忧,服阙,为谢安卫将军参军。

淮肥之役,苻坚迸走,璩与田次之共蹑坚,至中阳,不及而归。

迁宁朔将军、淮南太守。

海陵县四面湖泽,皆是菰葑,逃亡所聚,威令不能及。

璩建议率千人讨之。

时大旱,璩因放火,菰葑尽然,亡户窘迫,悉出诣璩自首,近有万户,皆以补兵,朝廷嘉之。

安帝初,进征虏将军。

及桓玄篡位,遣使加璩散骑常侍、左将军。

璩执留玄使,不受命。

璩传檄远近,列玄罪状。

武陵王令曰:“璩忠诚悫亮,自桓玄萌祸,平殄凶逆,肃清荆郢,当即授上流之任。

”初,璩弟宁州刺史璠卒官,璩兄球孙祐之送丧,葬江陵。

会玄败,谋奔梁州。

璩弟瑾子修之时为玄屯骑校尉,诱玄使入蜀,既而修之与祜之共杀玄。

安帝反正,诏曰:“夫贞松标于岁寒忠臣亮于国危璩体识弘正诚契义旗受命偏师次于近畿匡翼之勋实感朕心可进征西将军,都督五州军事。

”又诏西夷校尉瑾为持节、监梁秦二州军事。

瑾弟蜀郡太守瑗为辅囯将军、宁州刺史。

初,璩使参军谯纵领巴西、梓潼二郡军下涪水,当与璩军会于巴郡。

蜀人不乐东征,纵因人情思归,于五城水口反,还袭涪,害瑾。

而璩下人受纵诱说,遂共害璩及瑗,并子侄之在蜀者,一时殄没。

璩子弘之嗣。

义煕中,诏曰:“故益州刺史璩,事乖虑外。

葬送日近,益怀恻怆,可赠先所授官,给钱三十万、布三百匹。

”论璩讨桓玄功,追封归乡公,千五百户。

又以祐之斩玄功,封夷道县侯。

自宝至璩三叶,拥旄开国者四人,将帅之家,与寻阳周氏为辈,而人物不及也。

(节选自《晋书·卷八十一》,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夫贞松标于岁寒/忠臣亮于国危/璩体识弘/正诚契/义旗受命/偏师次于近畿/匡翼之勋/实感朕心
B. 夫贞松标于岁寒/忠臣亮于国危/璩体识弘正/诚契义旗/受命偏/师次于近畿/匡翼之勋/实感朕心
C. 夫贞松标于岁寒/忠臣亮于国危/璩体识弘正/诚契义/旗受命偏师/次于近畿/匡翼之勋/实感朕心
D. 夫贞松标于岁寒/忠臣亮于国危/璩体识弘正/诚契义旗/受命偏师/次于近畿/匡翼之勋/实感朕心
(2)下列对文中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服阙,指古代官员至亲去世,回家守丧,守丧期满将丧服去除,出来做官。

B. 嗣,指古代诸侯传位给嫡长子的行为,后来泛指君王或诸侯的职位继承人。

C. 赠,即追赠指皇帝赐给已死的人官爵荣誉或称号以褒扬其生前的功绩。

D. 拥旄,指古代武官出征持皇帝所赐的旄节统帅军队统治一方的权力或行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毛璩足智多谋,善用天时地利。

他利用天旱的特点,采取火攻,将当地的逃亡者都逼迫出来自首,毛璩用他们来补充兵源,受到皇帝嘉奖。

B. 毛璩忠于朝廷,拒绝叛臣利诱。

桓玄篡位时,派使者对他进行加封,他不但不接受任命,反而扣押了桓玄的使者,并对外公布桓玄罪状。

C. 毛璩一门忠烈,多人受皇帝赏赐。

桓玄落败时,毛璩的侄子毛修之、毛祐之诱杀桓玄,皇帝加封毛璩兄弟三人,使他们成为一方军事大员。

D. 毛璩一门多人遇难,皇帝深感悲痛。

毛璩手下参军谯纵造反,诱使毛璩手下杀害毛璩兄弟及在蜀子侄,临近送葬,皇帝十分悲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淮肥之役,苻坚迸走,璩与田次之共蹑坚,至中阳,不及而归。

②璩忠诚悫亮,自桓玄萌祸,平殄凶逆,肃清荆郢,当即授上流之任。

【答案】(1)D
(2)A
(3)C
(4)①在淮肥之战中,苻坚败逃,毛璩与田次之一起追赶苻坚,追到中阳,没有追上就回头了。

②毛璩忠诚耿直,自从桓玄制造灾祸以来,他平定消灭叛逆,肃清荆、郢两州,应当立即授予上品官职。

【解析】【分析】(1)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贞松”“忠臣”“璩”“近畿”“朕心”等,然后根据语法和句意进行排除。

“璩体识弘正”和“诚契义旗”是连续的两个主谓短语,共用主语“璩”,因此“诚契义旗”之间不能分开,故排除A、C两项;“受命偏师”和“次于近畿”也是连续的两个动宾短语,因此“偏师”之间不能分开,故排除B项。

故选D。

(2)A项,“至亲去世”错误,至亲包括父母、兄弟等,古代服丧是为去世的父母守丧。

故选A。

(3)C项,“毛璩的侄子毛修之、毛祐之”错误,文中提到“璩兄球孙祐之”,意思是毛璩的兄长毛球的孙子毛祐之,因此毛祐之不是毛璩的侄子,而是他的侄孙,属于对象称谓错误。

故选C。

(4)①中,“迸走”,逃跑;“共”,一起;“蹑”,追赶;“至”,到,追到;“不及”,没有追上,没有赶上。

②中,“悫亮”,耿直;“萌祸”,制造灾祸;“殄”,消灭;“凶逆”,叛逆之人;“当即”,应当立即;“上流之任”,上品官职。

故答案为:⑴D;⑵A;⑶C;
⑷①在淮肥之战中,苻坚败逃,毛璩与田次之一起追赶苻坚,追到中阳,没有追上就回头了。

②毛璩忠诚耿直,自从桓玄制造灾祸以来,他平定消灭叛逆,肃清荆、郢两州,应当立即授予上品官职。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解答此类题,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培养语感。

另外,这类题也有规律可寻:首先看四个选项,一般在第一处分歧可以排除两项,之后另一分歧处排除另一项,得出答案。

这个过程比较简单,但也要有文言断句基本知识。

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紧紧抓住“曰”“云”“言”,这些字后面要停;熟记常用虚词;把握词性词义、语法结构;分析排比对偶与反复的句式帮助断句。

⑵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熟记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意积累、记忆。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文意的把握,完成这类题,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要全理解。

另外,针对每一个选项,标明时间、事件,到原文一一对照。

⑷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能力,包括实词理解能力、虚词理解能力、句式理解能力、整体理解能力。

完成这类题型,需要考生课下多读、多记,尤其熟记120个实词、18个虚词,
掌握四类特殊句式: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

总的来说,翻译题需要做到关注字词句,落实得分点。

【附参考译文】
毛璩字叔琏。

二十岁时,右将军桓豁让他做参军。

不久父亲去世,回家守丧。

守丧期结束,做了谢安的卫将军参军。

在淮肥之战中,苻坚败逃,毛璩与田次之一起追赶苻坚,追到中阳,没有追上就回头了。

后来升任宁朔将军、淮南太守。

海陵县四面都是湖泽,周围长的都是菰葑,这里是逃亡之人所聚集的地方,朝廷的法令不能管到这里。

毛璩建议率领一千兵马前去讨伐。

当时大旱,毛璩就趁机放火,菰葑都烧着了,逃亡的人十分窘迫,全都出来到毛璩这里来自首,将近有一万户,毛璩都用他们来补充兵源,朝廷嘉奖了他。

安帝初年,他晋升为征虏将军。

等到桓玄篡位,他派遣使者加封毛璩为散骑常侍、左将军。

毛璩扣留了桓玄的使者,没有接受他的任命。

毛璩又传递文书给远近郡县,列举桓玄的罪状。

武陵王下令说:“毛璩忠诚耿直,自从桓玄制造灾祸以来,他平定消灭叛逆,肃清荆、郢两州,应当立即授予上品官职。

”当初,毛璩的弟弟宁州刺史毛璠在官任上去世,毛璩的兄长毛球的孙子毛祐之送丧,将毛璠安葬在江陵。

恰逢桓玄败逃,打算逃到梁州。

毛璩的弟弟毛瑾的儿子毛修之当时是桓玄手下的屯骑校尉,他诱使桓玄入蜀,不久毛修之与毛祐之一起杀死桓玄。

安帝恢复帝位,下诏说:坚贞的松柏在寒冬中挺立,忠诚的大臣在国家危难时更加诚信。

毛璩见识宏远端正,诚心契合正义的大旗,接受命令统帅偏远的军队,驻扎在京城附近,匡正人心、辅佐社稷的功勋,实在让我的内心感动。

可以晋升他为征西将军,统一指挥五州军事。

”又下诏命令西夷校尉毛瓘为持节,监管梁秦二州军事,并加封毛瑾的弟弟、蜀郡太守毛瑗担任辅国将军、宁州刺史。

当初,毛璩派参军谯纵率领巴西、梓潼二郡的军队攻下涪水,将与毛璩的军队在巴郡会师。

但蜀人不愿意东征,谯纵就趁着蜀地人心思归,在五城水口造反,回头袭击涪水,杀害毛瑾。

而毛璩的手下受到谯纵的引诱劝说,于是一起杀害了毛璩和毛瑗,连同那些留在蜀地的子侄,一时全部遇难。

毛璩的儿子毛弘之继承了他的官位。

义煕年间,皇帝下诏说:“已经去世的益州刺史毛璩,事情失败是出于意外。

现在给他送葬的日子一天天近了,我内心更加悲伤。

可以追赠原先授予他的官职,赐钱三十万、布三百匹。

”评定毛璩讨伐桓玄的功劳,追封他为归乡公,食邑一千五百户。

又因为毛祐之斩杀桓玄的功劳,封他为夷道县侯。

从毛宝到毛璩三代,持有皇帝授予的节杖统领军队、封疆开国的有四人,是将帅之家,和寻阳周氏处于同样的地位,是一般人家所赶不上的。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苏绰字令绰,武功人,雄侍中则之九世孙也。

累世二千石。

父协,武功郡守。

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

从兄让为汾州刺史.,太祖饯于东都门外。

临别,谓让曰卿家子弟之中,谁可任用者?”让因荐绰。

太祖乃召为行台郎中。

在官岁余,太祖未深知之。

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后太祖与仆射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惠达入呈太祖称善谓惠达曰:“谁与卿为此议者?”惠达以绰对,因称其有王佐之才。

太啤曰:”吾亦闻之久矣。

”寻除著作佐郎。

属太祖与公卿往昆明池观渔,行至城西汉故食地,顾问左右,莫有知者。

或曰苏绰博物多通,请问之。

”太祖乃召绰,具以状对。

太祖大悦,因问天地造化之始,历代兴亡之迹。

绰统有口辩,应对如流。

太祖益喜,乃与绰并马徐行至池,竞不设网罟而还。

遂留绰至夜,问以治道,太祖卧而听之。

绰指陈帝王之道,兼述申韩之要。

太祖乃起,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语遂达曙不厌。

诘朝,谓周惠达田苏绰真奇士也,吾方任之以政。

”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

自是宠遇日隆绰始制文案程式,朱出墨入,及计帐、户藉之法。

大统三年,齐神武三道入寇。

诸将咸欲分兵御之,独绰意与太祖同,遂并力拒窦泰,擒之于潼关。

四年,加卫将军、右光禄大夫,封美阳县子,邑三百户。

绰性俭素,不治产业,家无余财。

以海内未平,常以天下为己任。

博求贤俊,共弘治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

太祖亦推心委任,而无间言。

太祖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及还,启之而已。

绰尝谓治国之道,当爱民如慈父,训民如严师。

每与公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诸掌。

积思劳倦,遂成气疾。

十二年,卒于位,时年四十九。

太祖痛惜之,哀动左右。

至葬曰,又遣使祭以冬宁,太祖自为其文。

明帝二年,以绰配享太祖庙庭。

(节选自《周书•苏绰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后太祖与仆射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惠达人呈太祖/称善
B. 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后太祖与仆射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惠达入呈/太祖称善
C. 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后太祖与仆射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惠达入呈太祖/称善
D. 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后太祖与仆射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惠达人呈/太祖称善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牢”指古代天子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

少牢只有牛、豕,没有羊。

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B. “朱出墨人”本指用红色的字记录支出,用黑色的字记录收人,苏绰提出的这一区分出人情况的记账方法逐渐演变为现在的“红头文件”。

C. “配拿太祖庙庭”指苏绰的神位被供奉在太庙即配享太庙,太庙是供奉皇帝先祖及本朝历代皇帝的地方,一般只有皇帝的先辈可享此殊荣。

D. “二千石”原指汉代郡守级别的官员,后泛指地方重臣和朝中髙品阶的官员。

“累世二千石”说明苏绰家世显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绰才华横溢,深得众人喜爱。

受堂兄苏让的推荐,做了行台郎中。

行台各官署有疑难之事都向他请教,惠达称赞他有辅佐帝王的才干。

B. 苏绰广闻博识,受到太祖倚重。

当太祖问起汉故仓地的事时,众人皆不知,苏绰却能详细作答。

太祖在昆明池观看过下网捕鱼的第二天早上,当即授予苏绰大行台左丞之职。

C. 苏绰很有谋略,和太祖心意相通。

大统三年齐兵人侵,众将都打算分兵御敌,只有苏绰与太祖的意见相同,主张合力迎战窦泰,结果证明苏绰的计策是正确的。

D. 苏绰节俭朴素,为国事鞠躬尽瘁。

苏绰不治家产,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以天下为己
任,为国家广求贤才俊杰。

政事无论大小他都了如指掌,最后积劳成疾,死在任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祖乃起,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语遂达曙不厌。

②太祖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及还,启之而已。

【答案】(1)B
(2)A
(3)B
(4)①太祖于是起身,整理好衣衫,端端正正地坐着(听),双膝不知不觉的移到了席子的前部,两人一直谈论到天亮也不满足。

②太祖有时出去游玩,经常预先在空白纸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交给苏绰,如果有事情需要处理,苏绰便根据情况做出裁决加以实行,等太祖回来后,禀告他就可以了。

【解析】【分析】(1)“皆询”前面省略的主语是诸曹,前面断开;“绰”是公文格式的意思,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前面要断开;“太祖”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后”是句首的时间状语,因此“后”前面要断开;“惠达”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前面要断开;“不能对”和“请”“告”前面省略的主语都是惠达,这几个词前面要分别断开;“绰”“惠达”“太祖”分别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前面分别要断开。

故选B项。

(2)A项,“少牢只有牛、豕,没有羊”陈述有错,应是只有羊、豕,没有牛。

故选A项。

(3)B项,“太祖在昆明池观看过下网捕鱼”分析有错,太祖没有观看下网捕鱼。

故选B 项。

(4)该题第一句中,乃,于是;危,端正;之,动词,到、往;前席,席子的前部;厌,满足。

第二句中,或,有时;预,预先,提前;署,签名;处分,古今异义词,处理;还,回来;启,禀告。

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

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

故答案为:⑴B;⑵A;⑶B;
⑷①太祖于是起身,整理好衣衫,端端正正地坐着(听),双膝不知不觉的移到了席子的前部,两人一直谈论到天亮也不满足。

②太祖有时出去游玩,经常预先在空白纸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交给苏绰,如果有事情需要处理,苏绰便根据情况做出裁决加以实行,等太祖回来后,禀告他就可以了。

【点评】⑴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了解断句的一般规律,可以利用其中的名词、代词、虚词、固定短语、句式,修辞等作为突破口,寻找断句之处。

还要读懂文句的意思,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

断完要通读一遍,看是否有不合情理之处。

⑵该题考查学生的文化常识的识记积累水平。

有些文化常识生疏,可以采用语境法。

可以把所给文化重新放到语境中,根据文章上下文的语境来推断所给的所发是否符合语境即是否前后文意思贯通,与全文所讲的意思有无互相矛盾的地方。

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⑶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语段内容的正确理解和分析能力。

该试题首先要总观全文整体感知把握文意,然后把试题选项带入原文相应答题区间进行对照比较,即可找出得失。

设题者常常会从语言的准确与否,因果关系,时空关联,张冠李戴人物事件错位或无中生有等角度出题。

⑷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理解翻译能力。

文言语句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即要做
到准确,通畅,有文采。

准确要做到实词虚词以及文言句式都能够准确翻译,只要有实在意义的词都要结合语境恰当翻译,不可遗漏信息。

通畅有文采,即翻译时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符合现代语法规范,翻译得文通句顺,翻译好再带入原文看是否合乎语境。

另外,翻译时要善于抓住重点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这些往往是给分点。

【附参考译文】
苏绰,字令绰,武功郡人,三国魏侍中苏则的第九代孙。

他家代代都有人做到太守一级的官,父亲苏协曾任武功郡太守。

苏绰少年时期喜欢学习,博览群书,尤其擅长算术。

他的堂兄苏让出任汾州刺史,北周太祖宇文泰在都城东门外设宴相送。

即将分别时,宇文泰问苏让:“你家子弟当中,有谁可以担任官职吗?”苏让于是推荐苏绰。

宇文泰便把苏绰召来,任命他为行台郎中。

苏绰任行台郎中一年多后,宇文泰对他还不是很了解。

但行台各官署有什么疑难的事,都要找苏绰商量后才做出决定。

颁行的各种公文,格式也是苏绰制定的。

后来,宇文泰同行台尚书仆射周惠达讨论事情,周惠达回答不上来,请求到外面找人商量一下。

于是周惠达把苏绰叫来,把讨论的事情告诉他,苏绰当即为他分析情况并做出裁决。

周惠达进去向宇文泰禀告,宇文泰称赞他作出的决定,对周惠达说:“这个建议是谁给你出的?”周惠达回答说是苏绰,并趁机称赞苏绰有辅佐帝王的才干。

宇文泰说:“我也很久就听说过他是个有才能的人了。

”不久,任命苏绰为著作佐郎。

恰遇宇文泰和朝廷公卿们一起前往昆明池观看捕鱼,来到京城长安西边一个汉代故地叫仓池的地方,宇文泰回头向左右的人询间关于仓池的事,竞没有人知道。

有人说:“苏绰知道的事情很多,请您问他吧。

”宇文泰于是把苏绰找来,苏绰详细地作了回答。

宇文泰极其高兴,于是从开天辟地、万物初生的情况一直问到历代兴亡的事迹。

苏绰口才本来就好,随问随答,毫不迟疑。

宇文泰更加高兴了。

于是与苏绰信马由缰,边走边谈,来到昆明池,竟然没令下网捕鱼,就往回走了。

宇文泰于是把苏绰留下来长谈直至夜间,向苏绰询问治理国家的方法,自己则躺着听苏绰说。

苏绰谈起帝王统治之道,并说到申不害、韩非等法家学术的要点。

宇文泰于是起身,整理好衣衫,端端正正地坐着听,双膝不知不觉地向前移动。

两个人谈到天亮还没有说完。

第二天早上,宇文泰对周惠达说:“苏绰确实是个奇才,我将让他执掌大政。

”当即任命苏绰为大行台左丞,参掌机密。

从此宇文泰对苏绰越来越信任。

苏绰首次制定了文案的书写规则,用红色表示支出,黑色表示收入,他还制定了计量账目、管理户籍的方法。

西魏文帝大统三年(537年),北齐神武帝高欢统帅三路大军向西魏进犯。

西魏各位将领都打算分兵御敌,只有苏绰与宇文泰两人意见相同,于是决定集中兵力迎战窦泰指挥的部队,在潼关将窦泰活捉。

大统四年(538年),朝廷加任苏绰卫将军、右光禄大夫,封他为美阳县子,食邑三百户。

苏绰生性节俭朴素,不治家产,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

因为国家还未平定,他常把安定天下作为自己的责任。

广求贤才俊杰,一起探讨治理国家的办法,凡是他所推荐的人,都受到了重用。

太祖宇文泰也推心置腹地任用他,从未说过不满意他的话。

宇文泰有时到城外去游玩,经常预先在空白纸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交给苏绰,如果有什么事需要处理,苏绰便根据情况做出裁决加以施行,等宇文泰回来后,告诉他一声就可以了。

苏绰曾说,治理国家官员们应该像慈祥的父亲那样爱护百姓,像严格的老师那样教诲百姓。

苏绰每次与公卿
议论政事,都要从白天一直谈到晚上,事情无论大小,他都了如指掌。

他长期思虑过度,身体疲劳,于是得了气喘病。

大统十二年(546年),苏绰死在任上,当时他四十九岁。

太祖宇文泰为苏绰的死感到悲痛惋惜,他的悲伤触动了身边的人。

到下葬那天,宇文泰又派人去用牛、羊、猪三种牲畜祭奠他,祭文是宇文泰亲手写的。

北周明帝二年(558年),让苏绰配祭于太祖庙庭。

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乡人也。

少时家贫,好读书。

里中社,平为,分肉食甚均。

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t陈涉起而王陈,使周市略定魏地。

立魏咎为魏王,与秦军相攻于临济。

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

魏王以为太仆。

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久之,项羽略地至河上陈平往归之,从入破秦。

陈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仗剑亡。

平遂至修武降汉。

其后,楚急攻,绝汉甬道,围汉王于荣阳城。

久之,汉王患之,请割荣阳以西以和,项王不听。

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

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眛、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

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

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氏而分王其地。

项羽果意不信钟离等。

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

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复持去,更以恶草其进楚使。

楚使归,具以报项王。

项王果大疑亚父。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注释】①宰:主持割肉的人。

②恶草具:粗劣的饭食。

(1)写出下列加下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陈涉起而王陈________ ②使使归项王(内心)________
(2)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
A.放弃
B.捐税
C.捐赠
D.收集
②项羽果意不信钟离等()
A.满意
B.意外
C.意图
D.怀疑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