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的中医辨证施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医中药 •
167
肝炎的最大程度抑制和清除,以降低其致病性和传染性[3]。
给予患者西药常规治疗,见效比较快,能够保护患者肝细胞功能,降低患者肝细胞炎症坏死发生率,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如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和肝纤维化等
[4-5]。
恩替卡韦适应证为本品适用于病毒复制活跃,
血清转氨酶ALT 持续升高或肝脏组织学显示有活动性病变的慢性成人乙型肝炎的治疗[6]。
根据相关医学统计发现,连续1~3年服用恩替卡韦片,可将患者HBeAg 血清转阴率从12%提高到43%,HBV DNA 阴性率(<1×103 copies/mL )从28%提高到56%。
所以,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给予37例患者恩替卡韦治疗。
而从中医学可知,慢性乙型肝病属于“积聚”、“肋痛”和“黄疸”等范畴。
一般在中医学中,认为慢性乙型肝炎疾病的发生,因气血失调、疫毒内侵、湿邪肝郁、伏于血分和脾阳虚衰而致。
本文对38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培脾疏肝汤,具有培脾疏肝,升清降浊的作用。
方中柴胡能助脾气之升;陈皮、厚朴能降胃气;生姜辛散温通,有利于肝脾气化;芍药可防肝胆之气上升[7]
;白术、黄芪补脾胃气。
诸药合用,具有培脾疏肝的功能,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肝脏损伤和肝炎病毒的抵抗,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重要的作用[8]。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由此可知,给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许俊,黄敏.拉米夫定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初始和再治疗慢性乙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
组别例数有效显效无效有效率对照组378(21.62)18(48.65)11(29.73)26(70.27)观察组3824(63.16)
12(31.58)
2(5.27)36(94.74)P
----0.013
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疗效观察[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6,19(2):210-211.
[2] De NA,Stelma F,Jansen L,et al.Restoration of T cell function
in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upon treatment with interferon based combination therapy.[J].J Hepatol,2016,64(3):539-546.[3] Stelma F,Jansen L,Sinnige MJ,et al.HLA-C and KIR combined
genotype as new response marker for HBeAg-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treated with interferon-based combination therapy[J].J Viral Hepatitis,2016,23(8):652-659.
[4] 王爱华,冯欣.双环醇片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
效和安全性Meta 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6,25(6):652-657.
[5] 潘静,陆伦根.核苷(酸)类似物初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
和安全性的网络Meta 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7,20(1):29-33.[6] 李玉宇,郜玉峰,马双双,等.恩替卡韦治疗谷丙转氨酶低于2倍正
常值上限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16,20(6):1189-1191.
[7] 谢伶俐,吴方建,梁斌,等.吡格列酮对合并代谢综合征的非酒精性
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TNF-α、IL-6的影响及意义[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36(12):1007-1011.
[8] 刘朝阳.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
杂志,2017,33(6):38-39.
乳腺增生的中医辨证施护
刘芳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 广州 510000)
【摘要】目的 探究中药内服、贴敷以及红外线治疗三联辨证疗法联合系统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126例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对照组采用加味柴胡疏肝汤治疗,而干预组采用中药内服、贴敷以及红外线治疗三联辨证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包括治愈程度,乳房肿块直径以及疼痛变化情况。
结果 干预组的总临床有效率为88.9%,显着高于对照组71.4%,同时,治疗后两组的临床表现均有明显的缓解,且干预组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
结论 采用中药内服、贴敷以及红外线治疗三联辨证疗法联合可有效缩短乳腺增生的治疗周期,舒缓乳房疼痛,消除乳房肿块。
【关键词】乳腺增生;中药内服;贴敷;红外线治疗;三联辨证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9)13-0167-02
乳腺增生是乳腺结构在数量和形态上异常的乳房疾病,主要是体内激素失调等各种因素结合引起乳腺实质和间质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增生。
临床上多数表现为乳房产生肿块,使患者感到乳房胀痛和不适。
乳腺增生是一种乳癌前病变,能达到10%~20%的癌变率[1]
,患有此病的妇女除了要忍受身体上乳房胀痛带来的生理痛楚,还要承受身体不适带来的负面情绪[2],因此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
传统西医认为,乳腺增生病是由于患者体内各种激素以及其体内的表达和作用异常,也就是说与内分泌失调有关。
妇女患者在月经来潮时,黄体素的分泌减少,相对地雌性激素升高,导致内分泌失调。
或
者是患者的卵巢功能发生紊乱,乳腺导管和乳腺小叶的上皮组织发生增生[3]。
而中医学认为,乳腺增生病属于“乳癖”,《圣济总录》讲述“妇人以冲任为本,若失之将理,冲任不和,阳阴经热,或为风邪所害,则气奎不散,结聚乳间,或硬或肿,疼痛有核”[4]。
冲任之脉属肝肾,冲任之梳泄主于肝,因此通过调理肝肾的阴阳则可调和冲任。
大部分中医学家认为,此病病因大多为饮食不节,劳倦思虑伤脾,脾失健运;或郁怒伤肝,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或痰湿内蕴,淤血、痰浊有形之邪互结,积聚乳络,日久而成包块[5]。
本研究对乳腺增生患者采用中药内服、贴敷以及红外线三联疗法进行治疗,比较其疗效。
168• 中医中药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2017年于我院住院的乳腺增生患者126列,均经过彩超确诊,并排除乳腺恶性病变的患者。
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4~50岁,平均(34.8±3.4)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
2.5±1.3)年。
单侧扪及肿块者59例,双侧扪及肿块者67例,其肿块最大为7.8 cm,最小是1.7 cm,而乳房疼痛评分为(
3.031±0.21)分。
我们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
实验分组前,将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肿块直径以及乳房疼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都采用煎服加味柴胡疏肝汤治疗,其基本方为:柴胡15 g、香附10 g、陈皮6 g、枳壳12 g、川芎12 g、白芍10 g、灸草3 g、熟地20 g、枸杞20 g、白术15 g、黄芪15 g。
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 mL,分早晚2次口服。
而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贴敷辅助红外线的方法,3种治疗方法联合使用。
具体方法:将柴胡2000 g、香附2000 g、当归2000 g、荔枝核2000 g、白芍2000 g、丹皮3000 g,经过捣烂、煎煮、提取、浓缩成煎膏贴敷,辅助红外线治疗仪。
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
1.2.2 评价标准:①疗效评价标准:痊愈,肿块、疼痛完全消失,3个月内不再复发;显效,肿块直径缩小50%以上,疼痛情况基本没有;有效,肿块直径缩小不足50%,疼痛有所减缓;无效,肿块无变化,甚至变大,变硬,疼痛情况仍在。
②肿块直径评分标准:1分,直径≤2 cm;2分,直径2.1~5 cm;3分,直径>5 cm。
③乳房疼痛评分标准:0分,无触压痛,无自发痛;1分,触压痛,无自发痛;2分,自发痛,以经前未主,呈阵发性;3分,自发痛,呈持续性;4分,自发痛,呈持续性并影响到正常生活。
所有患者均在各自的疗程结束后进行上述评价。
1.2.3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干预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8.9%,显着高于对照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38,P<0.05)。
见表1。
2.2 乳房肿块直径、疼痛程度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乳房肿块直径和疼痛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乳房肿块直径和疼痛程度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
说明了,干预组相对于对照组来说,患者经过治疗后乳房肿块直径明显减小,疼痛程度有所缓解,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 讨 论
乳腺增生病是一种慢性囊性乳腺病,是乳腺导管和乳腺小叶在结构上退行增生性病理改变。
本病为女性常见病,多发病于20~45岁,以乳房疼痛及有肿块未主要临床表现。
近年来,除了利用西医的方法治疗乳腺增生病外,中医治疗也在治疗本病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肝郁脾虚是乳腺增生病的主要发病机制[6],已有大量研究证明,紧张焦虑等情绪的长期存在,可导致内分泌紊乱,激素失调,诱发乳腺增生的发病率增高[7]。
因此治疗乳腺增生主要是疏肝补脾,肝气舒畅则条达,肝为刚脏,体阴用阳宜升发而疏散。
肝气既恶抑郁,也忌过亢。
缩短医治时间,有利于加快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心气畅顺更有利于病情缓解。
由于西医认为其病因为激素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因此西医在针对乳腺增生多利用激素类制剂加以治疗,例如雄激素、黄体酮、三苯氧胺、溴隐亭、达那唑还有碘制剂等。
而在中医学上,会采用单纯针刺治疗、腹针治疗、艾灸治疗和针艾治疗等等中医手法配合内服中药同时治疗此病[8]。
本研究采用内服中药加味柴胡疏肝汤,贴敷中药和红外线辅助治疗的三联辨证疗法。
利用加味柴胡疏肝汤能有效缓解病情,缩短治疗该病的周期[9]。
而贴敷,是利用中药能够经过皮肤,渗透性吸收的特点,一定程度上能够缩小乳房肿块,缓解疼痛[10]。
除此之外,红外线可穿过皮肤,直达肌肉、皮下组织,使其产生热效应,加快血液的物质循环,增加新陈代谢,进而达到减少痛感的效果[11]。
本研究采用中药内服、贴敷以及红外线治疗三联辨证疗法联合系统治疗乳腺增生,相对于传统单方面使用一种中医药方法治疗此病得到显著的疗效,说明了此等辨证疗法,应用内外疗法相结合,整体和局部统一,加快治疗进程,缩短治疗的周期,能有效快速缓解患者乳房疼痛的情况,同时能有效缩小乳房肿块。
此中药内服、贴敷以及红外线治疗三联辨证疗法联合系统治疗乳腺增生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谷丽艳,易佳丽,樊延宏,等.中医药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1):173-176.
[2] 林健.综合护理干预对112例乳腺增生患者心理的临床影响分
析.中国实用医药,2014,9(16):216-218.
[3] 林毅,唐汉钧.现代中医乳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4] 许能.冲任失调而致乳癖与周期性激素分泌失调的关系[J].上海
中医药杂志,1996,30(7):16-17.
[5] 樊凤英.浅谈冲任失调与乳腺增生病[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
18(5):266-267.
[6] 刘锦霞,马兴民,谭新云.浅析从肝论治乳腺增生病的生理病理机
制[J].陕西中医,2003,24(5):432-433.
[7] 赵群群,徐秀端.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增生症患者心理状态及临
床疗效的影响[J].心理医生2015,21(20):166-167.
[8] 丘平.乳腺增生中医外治疗法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8,
39(2):85-88.
[9] 徐勇,施国海.加味柴胡疏肝汤治疗乳腺增生病100例疗效观察
[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20):125-125.
[10] 伍志浩,余丽洁,陈丽霞,梁敏莉.中药贴敷加耳贴辅助治疗乳腺增
生症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8):23-24.
[11] 王爱香,张金玲.红外线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观察[J].河南外科学
杂志,1999,7(3):299-300.
表2 两组乳房肿块直径及疼痛程度比较
组别例数
肿块直径评分疼痛程度评分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干预组63 2.48±0.24 1.10±0.12 2.81±0.40.81±0.11对照组63 2.50±0.31 2.11±0.30 2.82±0.38 1.58±0.21 P->0.05<0.05>0.05<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干预组6373811788.9
对照组63531918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