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文字起源23-31
图说文字起源32-42

第四节黄河文明与甲骨文图1-34 中国的甲骨文诞生于黄河流域。
清朝末年,有个叫王懿荣的官员对医药颇有兴趣,一天他对着处方,一味一味地清点仆人刚从药房抓回的中药。
此时,他被一味叫做龙骨的药所吸引,正在仔细端详上面的古怪刻纹。
突然,这位通晓金文、小篆的满清官员眼睛一亮,这莫非是比金文更古老的汉字?于是,埋藏了近3000年的早期汉字终于被发现。
这个时候距布查德发现罗塞塔石碑恰好100年,即公元1899年。
龙骨上的刻纹被确定为比金文更早的汉字后,原来一个铜板可以买好几块的龙骨,摇身一变成了价值连城的宝贝。
官宦人家争相购买,学者和古董收藏家四处寻访其来源,而供货商为了长期居奇货牟暴利,故意施放烟雾。
一批中外学者经过耐心细致的艰难寻访,终于发现龙骨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县小屯村一带。
经过考证,那就是商代的都城——殷所在地。
所谓龙骨,则是商代王族用来占卜的龟甲或兽骨,刻写在上面的文字是占卜时所做的记录,被称为甲骨文。
早在北宋时期,殷墟已有青铜器出土,并有确凿记载。
据此推测,同时应有甲骨文出土,只是人们不认识它,没有当一回事,后来又把它当成龙骨入药。
近千年来,不知多少甲骨文被砂锅熬掉了。
图1-35 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距今大约2万年。
图1-36 贾湖人用来加工粮食的石磨盘和磨棒。
大约在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800年。
甲骨文诞生于人类农业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黄河流域。
黄河发源于中国西部的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河南、山东等省区,在山东省东营市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达75万多平方公里。
早在数百万年以前,就有猿人在黄河流域一带活动。
陕西蓝田县和北京周口店两处原始文化遗址表明,人类在这里洞处穴居,茹毛饮血,以采集果实、捕捞鱼虾、猎取禽兽为生,走过了漫长而艰难的旧石器时代。
大约在公元前6000年,黄河流域广大地区先后进入新石器时代。
山西怀仁县鹅毛口遗址出土的石镰、石斧和石锄表明,大约在公元前8000年黄河流域就出现了农业。
汉字的演变过程图

汉字的演变过程图1.甲骨文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2.大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
大篆是对后来的小篆而言的。
广义的大篆包括小篆,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和六国文字。
大篆的真迹,一般认为是“石鼓文”。
3.小篆也叫“秦篆”。
秦朝李斯受命统一文字,这种文字就是小篆。
通行于秦代。
4.隶书秦始皇在“书同文”的过程中,命令李斯创立小篆后,也采纳了程邈整理的隶书。
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产生于秦代,盛行于汉代。
5.楷书宋宣和书谱认为,楷书是由古隶演变而成的。
诞生于汉末,历经魏、晋、南北朝的成长壮大到隋、唐极盛,成为占据汉字主导地位且应用范围最广、使用历史最长的现代汉字书体。
6.草书汉字的一种书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狂草出现于唐代。
狂草代表作如唐代张旭《肚痛》等帖和怀素《自叙帖》,都是现存的珍品。
以上1—5是按照产生顺序来排列的。
但排在第6的草书的产生要比楷书早。
读错或写错汉字发生的笑话:1、男青年决定到农村老家举行婚礼。
男方的父亲给市里的亲家来电报问:“能来多少人?好作准备。
”亲家回电说:“去不了多少人,只准备一吨饭就行了。
”他把“顿”写成“吨”。
很快又接到农村的电报:“婚期推迟一月,因一吨饭的米一时难以凑齐。
”2、学生的作文里写道:“我正走在路上,突然路面出现了一堆牛粪,我大吃一斤(惊)。
”老师阅后批道:“海量,海量。
”3、胡主任总是写错字,念错音,笑话百出,却从不虚心学习。
一次,单位开表彰大会,他把(冯)建国读成(马)建国,引起哄堂大笑,他估计又是念错了什么。
秘书提醒道:“还有两点呢!” 胡主任想纠正一下,又怕失面手,便板起面孔说:“大家不要笑了,少两点也没什么关系嘛!都是革命同志,何必在乎这一点两点的?”街头错别字。
文字的起源与发展

文字的起与发展两河流域的泥板书文字是语言的记录,人类的语言大约起于10万-5万年前,而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大约只能追溯到7千年前。
有了文字,人类的知识才能记录下来,不走样地流传下去。
所以文字的产生,推动了人类的社会文明,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起到了任何媒介都无法替代的重大作用。
两河流域和古埃及很早就有文字了。
当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城邦的时代,他们就发明了文字,开始用的是象形文字,后来为了书写方便而演化成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在两河流域使用了几千年。
他们用湿软的泥板为文字载体,用一根小木棒或芦苇杆在上面斜压上一些笔划组成文字,因为这些笔划都带有小小的倒三角形,故称楔形文字。
泥板晒干或烘干后能长期保存。
那时的官府和寺庙都藏有很多泥板书,现在我们还能看到的大约还有3万多块。
如谷和牛字:古埃及人的纸草书古埃及人的书写技术与两河流域不同。
尼罗河三角洲盛产一种形似芦苇的植物,叫沙纸草。
人们把沙纸草切成长度适宜的小段,将其剖开压平,排列整齐,连结成片,晒干后即成草纸。
他们用芦苇杆作笔,蘸上由菜汁和黑烟灰调制而成的炭墨,就可以在纸草书上面写字了。
由于纸草书容易长霉变质,要想经历数千年岁月,保存不变性,没有极特殊的封存环境是不可能残留下来的,所以纸草书成为当今世界极稀罕之文物。
例如有两卷用僧侣文写成的纸草书:一卷藏在伦敦博物馆,叫做莱因德纸草书,一卷藏在莫斯科博物馆。
两卷纸草书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1850~前1650年之间,相当于中国的夏代。
其中埃伯斯纸草书很出名,它是一部宽30厘米,长20.23米的鸿篇巨著,记载着多种病症和治疗方法。
古埃及也有把象形文字写在羊皮上,或者刻在石碑上和木头上的史料,藏于世界各地。
殷墟遗址的甲骨文甲骨文的发现清末光绪25年秋,在北京清朝廷任国子监祭酒(相当于中央教育机构的最高长官)的王懿荣,得了疟疾,派人到宣武门外菜市口的达仁堂中药店买回一剂中药,他无意中看到一味叫作龙骨的药品上面刻划着一些符号。
文字的起源ppt课件

文字的起源与语言的发展紧密相关。语言提供了文字的基 本元素和结构,而文字则能够记录和传承语言中的信息和 智慧。
中世纪文字的发展
01
宗教与文化传承
在中世纪时期,宗教和文化传承成为文字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例如,基
督教教堂的建立促进了圣经抄写和宗教文学的发展。
02 03
手写和印刷术
在中世纪时期,手写和印刷术的发明为文字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手 写可以个性化地表达文字的美感和情感,而印刷术则能够大规模地传播 知识和信息。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字的数字化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如 电子书、网络文学、数字报纸等,使得文字的传播更加便捷和高效 。
人工智能的运用
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字处理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可以实现智能排 版、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等功能,提高文字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定制化需求
随着人们对文字需求的多样化,数字化文字的定制化也越来越受到重 视,如个性化字体、排版设计等,满足不同领域和人群的需求。
在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500年 期间,许多古代文明逐渐形成 了完整的字母系统,如希腊字 母、罗马字母等,这些字母系 统成为了现代字母的基础。
在中世纪,随着基督教和伊斯 兰教的传播,字母系统逐渐普 及到欧洲和亚洲的大部分地区 。同时,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书 籍的生产速度大大加快,促进 了知识的传播。
现在,文字已经成为了全球性 的交流工具。随着互联网和社 交媒体的发展,文字的传播速 度和范围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
文字的起源
目录
• 文字的起源概述 • 文字的起源历史 • 文字的种类与特点 • 文字对社会的影响 • 文字的未来发展 • 总结与展望
01
文字的起源概述
文字的定义
文字的起源ppt课件

文字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文字能够记录科学知识和技术 成果,使得科技得以传承和发 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文字的传播促进了不同国家和 地区之间的科技交流和合作, 加速了科技创新和应用的推广 。
文字能够记录实验数据和研究 结果,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 的资料和证据,促进了科学方 法的形成和发展。
THANK YOU
文字的起源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文字的起源概述 • 文字早期形式 • 字母文字的起源 • 文字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01
文字的起源概述
文字的起源背景
人类文明发展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需要记录和传 递信息,文字应运而生。
原始记事方式
在文字出现之前,人们使用结绳记事 、图画记事等方式来记录和传递信息 。
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的局限性
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虽然能够表达一定的意义,但它们过于复杂且难以学习和使用,无法满足大规模 信息记录和传播的需求。
字母文字的起源历史
腓尼基字母的发明
公元前1500年左右,腓尼基人发明了 一种由22个字母组成的书写系统,这 是最早的字母文字。
希腊字母的演变
罗马字母的推广
希腊字母进一步传播到罗马帝国,经 过罗马人的改进,形成了罗马字母, 并成为欧洲各国字母文字的基础。
楔形文字
总结词
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大约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
详细描述
楔形文字是由楔形的符号组成,这些符号可以代表不同的声音、单词或意义。 它们被刻在泥板上,通过晒干或烧制来保存。楔形文字是用于记录商业交易、 法律文件和历史事件的。
象形文字
总结词
象形文字是一种文字形式,通过图形或图画来表示意义或声音。
图说汉字

——李佳芸、花菀、潘丽璇、 杨新月、易竞
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 魅环宇宙载风云, 文明,盖世无双。 力透万年尽国魂。 语润民风真善美, 连缀成句,顿挫抑扬。书法 文旋山海演红。 字体,各具特长。 横平竖直显功力, 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 一字多义添神秘。 流畅,正楷端庄。 奥妙皆在“六书”中, 浩繁体现“形音义”。 狂草奔放,凤舞龙翔。对联 形式,汉字独创。 零星可比炽日华, 字若珠玑句无瑕。 左右工整,能简能详。即便 抛珠盾玉揽温煦, 言志,又供观赏, 诗意娓娓仁韵达。
金文
金文在青铜器上铸铭文的 风气,从商代后期开始流行, 到周代达到高峰。先秦称铜为 金,所以后人把古代铜器上的 文字也叫做金文,由于钟和鼎 在周代各种有铭文的铜器里占 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所以也称 金文为“钟鼎文”。金文应用 的年代,上至商代的早期,下 至秦灭六国,约一千二百多年。
小篆
“篆”本是小篆、大篆的合称。小篆又称 秦篆,是由大篆省略改变而来的一种字体, 产生于战国后期的秦国,通行于秦代和西汉 前期。中国文字发展到小篆阶段,逐渐开始 定型〈轮廓、笔划、结构定型〉,象形意味 消弱,使文字更加符号化,秦王朝使用经过 整理的小篆统一全国文字,不但基本上消灭 了各地文字异行的现象,也使古文字体异众 多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在中国文字发展 史上有著重要的角色。
楷 书
行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 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 没有严格的书写规则, 写得规矩一点、接近楷 书的,称为真行或行楷; 写得放纵一点、草书味 道比较浓厚的,称为行 草,行书写起来比楷书 快,又不像草书那样难 以辨人,因此有很高的 实用价值。
草书
草书,就是写得草率、 快速的字体。草书是辅助隶 书的一种简便字体,主要用 于起草文稿和通信,在草书 形成的过程中,因为官府的 佐、史经常需要使用起草文 书,因而影响了草书的流传。 进入东汉后,经过文人、书 法家的加工,草书就有了比 较规整、严格的形体,名的书法艺术家
图说 汉字的演变PDF.pdf

一、文字起源文字产生之前人们为了帮助记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采用了各种和各样的记事方法,最原始得计亊方法是: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
结绳记不论用一根绳子打结,还是用多根绳子横竖交叉,归根结底,它只是一种表示和记录数字或其他方位的一些简单概念。
如大事记大疙瘩,小事记小疙瘩。
疙瘩的多少也代表东西的多少。
它只能帮助人们记忆某些事情,却不能进行思想交流。
所以不可能产生文字,只能说它是文字产生前的孕育阶段。
图1 契刻记事人们用契刻的方法,将数目用一定的线条做符号,刻在木片或竹片上,作为双方的契约。
后来人们把契从中间分开,作为两半,双方各持一半。
以两者吻合为凭据。
古代契上刻的数目主要适用来做债务凭证的。
图2。
图画文字由于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的不足。
人们不得不采用其它的,比如图画的方法,来帮助记忆表达思想,用文字的线条或笔划把要表达的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的勾画出来,绘画导致了文字的产生。
图3 “文字的产生,本是很自然的,几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有很好的绘画,这些画大抵是动物和人像,这是文字的前驱。
”然而图画发挥文字的作用,转变成文字,只有在语言被广泛使用之后才有可能。
譬如,画了一头象,大家见了才会叫它为“象”。
久而久之,大家约定俗成,类似于“象”这样的图画,就介于图画和文字之间,久而用之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图画越来越多,画得也就不那么逼真了。
这样的图画逐渐向文字方向偏移。
最终导致文字从图画中分离出来。
这样,图画就分了家,分成原有的逼真的图画和变成为文字符号的图画文字。
文字不再是图画的,而是书写的。
而书写的技术不需要逼真的描绘,只要把特点写出来,大致不错,使人能认识就够了。
”这就是原始的文字。
甲骨文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
甲骨文就是用写或刻的方式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来占卜,也有的是用来记事。
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因为这个时候的文字多是从图画文字中演变过来的,所以它的象形程度比较高,因为是刻在兽骨上,所以笔画比较细,直笔比较多。
汉字的起源课件课件

汉字的演变 ⑤
草书大约始于汉朝初期,早期的草书是书写隶书时的快捷变
体,称为“草隶”,后来又叫“章草”。汉末以后,脱去章草 中保留的隶书笔画的痕迹,形成一种笔势连绵回绕、偏旁相互 假借的“今草”。唐朝时还出现了一种笔画更加放纵、难以辨
认的“狂草”,现在一般所谓的草书指的是“今草”。
汉字的演变 ③
小篆,是秦朝通行的文字,又 称“秦篆”。战国时期,中国 各地文字异形;秦始皇统一中 国之后,对文字加以整理和简 化,在“大篆”(又称“籀文 ”,春秋战国间通行于秦国 )的基础上,规定了一种标 准字体,这就是“小篆”。 秦朝的这一统一全国文字的 重要措施,对汉字的规范化 起了很大的作用。
形成的年代便已出现。有甚么证据呢?“男”字便是证据。“男 ”字由“田”字和“力”字组成,由于在“田”地耕种这类极耗 体“力”的工作,在古代由“男”性负责,因此古人便把“田” 、“力”二字合成新字,表示男性的意思。由此我们也可以见到中国已
进入农耕社会,耕种是当时男性的主要工作。
“女”字不是会意字,但从“妇女”的“妇”字,我们可看 到古代女性担当的工作岗位。“妇” 字属会意字,指已婚的女性,由 “女”字与“帚”字组成。而“帚”的古字字形,是用手持着扫帚的图像 。古人以持着“扫帚”的“女”性,表达妇女的意思,可知当时的妇 女主要负责打扫等家务工作。
第13页,幻灯片共39页
谐音联 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
缺字联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回文联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析字联 品泉茶三口白水,竺仙庵二个山人。
十口心思,思国思家思社稷
八目尚赏,赏风赏月赏秋香
叠字联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西湖天下景)
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 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汉字起源

图 为 钟 繇 作 品 《 宣 示 表 》
快速书写的字体:草书与
行书
古代的中国人还创造出 了两种可以快速书写的 字体:草书和行书。 草书主要有章草、今草 和狂草3种。图为用章草 书写的汉木简。
“今草”是东汉(25--
220)人张芝所创。
图为张芝写的草书。
《张旭狂草图》
“狂草”是唐
代(618-907)人 张旭所创。“狂 草”极难辨认, 但却有很高的艺 术欣赏价值。
隶书书法欣赏
隶书欣赏
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 有“汉隶唐楷”之称。也有说法称隶书起源于战国 时期。 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横画长,直画短, 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到东汉时,撇、 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具 有书法艺术美。
唐书法四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
屈指灵山会后,居然紫竹成林。
童男童女拜观音,仆仆何嫌荣顿。
——唐伯虎
数字诗:
司马相如给卓文君一封信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九、十、百、千、万”十三个数字的家书。文君反复看信,明白丈夫的意
思。数字中无“亿”,表明已对她 无“意”。卓文君既悲痛又愤恨,当
即复信叫来人带回。信的内容是这样写的: “一别之后,两地相思,说的是三四月,却谁知是五六年。七弦琴无
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倒读是妻思夫: 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 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阻路途。 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 知心几见曾来往,水隔山遥望眼枯。 ——宋 李禺
藏头诗:
我闻西方大士,为人了却凡心。 秋来明月照蓬门,香满禅房出径。
图说_汉字的演变[精彩]
![图说_汉字的演变[精彩]](https://img.taocdn.com/s3/m/51c828cf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ad.png)
一、文字起源文字产生之前人们为了帮助记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采用了各种和各样的记事方法,最原始得计亊方法是: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
结绳记不论用一根绳子打结,还是用多根绳子横竖交叉,归根结底,它只是一种表示和记录数字或其他方位的一些简单概念。
如大事记大疙瘩,小事记小疙瘩。
疙瘩的多少也代表东西的多少。
它只能帮助人们记忆某些事情,却不能进行思想交流。
所以不可能产生文字,只能说它是文字产生前的孕育阶段。
图1契刻记事人们用契刻的方法,将数目用一定的线条做符号,刻在木片或竹片上,作为双方的契约。
后来人们把契从中间分开,作为两半,双方各持一半。
以两者吻合为凭据。
古代契上刻的数目主要适用来做债务凭证的。
图2。
图画文字由于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的不足。
人们不得不采用其它的,比如图画的方法,来帮助记忆表达思想,用文字的线条或笔划把要表达的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的勾画出来,绘画导致了文字的产生。
图3“文字的产生,本是很自然的,几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有很好的绘画,这些画大抵是动物和人像,这是文字的前驱。
”然而图画发挥文字的作用,转变成文字,只有在语言被广泛使用之后才有可能。
譬如,画了一头象,大家见了才会叫它为“象”。
久而久之,大家约定俗成,类似于“象”这样的图画,就介于图画和文字之间,久而用之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图画越来越多,画得也就不那么逼真了。
这样的图画逐渐向文字方向偏移。
最终导致文字从图画中分离出来。
这样,图画就分了家,分成原有的逼真的图画和变成为文字符号的图画文字。
文字不再是图画的,而是书写的。
而书写的技术不需要逼真的描绘,只要把特点写出来,大致不错,使人能认识就够了。
”这就是原始的文字。
甲骨文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
甲骨文就是用写或刻的方式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来占卜,也有的是用来记事。
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因为这个时候的文字多是从图画文字中演变过来的,所以它的象形程度比较高,因为是刻在兽骨上,所以笔画比较细,直笔比较多。
文字起源于图像说-精选文档

文字起源于图像说-精选文档文字起源于图像说在文字产生之前,图像(图画)是人们最主要的交流工具,不管是日常的人际沟通活动,还是原始的艺术绘画活动,图像在人们的交际活动中处于中心位置。
图像是最早的语言文字雏形,文字的真正起源在于图像。
因此,图像是原始先民们最主要的叙事工具。
一、中国文字起源于图像就汉字而言,关于文字的起源问题,自古以来就异说纷纭,目前在文字学界有很多观点,有“仓颉造字说”、“图腾-生殖崇拜说”说和“甲骨文说”,等等。
当代的史学家一般定论是文字起源于甲骨文。
最普遍的说法是黄帝时仓颉创造文字,关于“仓颉造字说”,我们先看看《周易?系辞》、《荀子》、《说文解字》及《说文解字叙》等典籍中的论述:“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周易?系辞》)“好书者众矣,而仓领独传者,壹也。
”(《荀子》)“皇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
”(《说文解字》)“黄帝之史仓领,见鸟兽蹄远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说文解字叙》)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发现仓颉是从野兽经过后留下的痕迹受到启发,根据不同野兽留下的不同痕迹创造“文字”。
仓颉创造的这种“文字”,严格地说,其实还不是文字,而是图形,我们也可以大胆地推断,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智力水平,仓颉不可能直接创造抽象的文字,他是以动物之形(留下来的痕迹形状)依葫芦画瓢划出一个与实物相似的形状。
这种形状,在今天我们可以称之为图形、图像(简单的图像)或者是今天我们说的简笔画。
关于“图腾说”,有研究者指出,如果用中国传统的说法,“图腾”大致当于姓,即氏族或民族所由起源的物种,《说文解字》:“姓,人所生也。
古之圣人,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因生以为姓。
”所谓“母感天而生”,其实就是原始人的民族起源神话。
原始人起初并不了解人类诞生与男女性交的内在联系,以为女祖先是由于感受某种动物、植物或其它非生物的精灵而怀孕,于是把该种动物、植物或其它非生物作祖先感生加以崇拜,并把它的形象刻画在氏族旗帜或祭器上,作为本族的徽号和名称(即姓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式打破器皿,就可以消灭敌人;将祭品的名称写在纸上献给
神灵,
与奉献真正的牺牲
一样灵验。
圣书字通常
雕刻在庙墙和宗教纪念
物上,并使用不同的颜
色,看起来优美动人,
古代希腊人称它为“神
圣的雕刻”或“圣书”,
现在一般称为“圣书
字”。
圣书字是世界上最
古老的文字体系之
一,按符号在文字体系
中的作用可分为意符、
音符和定符,经常使用
的文字符号共有700个
左右。
书写方式有直式
和横式两种,直式是从
上往下写,横式是从左
向右或从右向左写。
区
别书写方向是朝左还是
朝右的根据是象形文字
所表现的物体形象面向
何方,例如鸟的喙或兽
的嘴总是朝着书写的前图1-24 左塞王重臣赫西勒墓浮
方,而字与字之间没有雕。
约作于公元前2700年前,可
以看出圣书字已经成熟。
明显的间隔,许多字有
定符作为标志。
圣书字通常雕刻在
庙墙、陵墓、石棺、调
色板、雕像、洞穴峭壁
等石质材料上,有时也
写在陶片、木料和纸
草上。
在早王朝时期和
古王国时期,文字书写
是祭司的专利,人们认
为会写字的人具有与神
灵沟通的魔力,他们受
到全社会的尊重,享有
崇高的社会地位。
有时
连法老王也要打扮成书
吏的样子,以炫耀智慧
和权力。
后来文字逐渐
扩散到社会生活的各个
方面。
在中王国时代,芦
苇笔成为主要的书写工
具,书写工具的改革促
成了字体的演变,从而
发展出一种简化的便于
速写的形式。
这种新的
书写形式通常由僧侣写图1-25 神秘而漂亮的圣书字。
在纸草上,被称为“僧
侣体”或“僧侣文字”。
公元前7世纪左右,僧侣体进一步演变出一种书写速度更快的草书体文字。
这种形式通常用于日常公文的书写,因而称为世俗体。
圣书字及其变体僧侣体、世俗体一直使用到希腊、罗马统治埃及的时期。
大约从公元前3世纪起,古埃及文字逐渐被科普特文字代替。
随着时间的推移,圣书字逐渐被人遗忘,成为无人知晓的古董。
公元1822年,19岁获得教授头衔的法国杰出青年商博良依靠罗塞塔石碑,成功破译圣书字,关闭了2000年的古埃及文明宝库得以重新洞开。
印度河文明
集中在印度河流域,个别遗址的分
布西达伊朗东界,东至贾木纳河,北迄古勒姆河流入
印度河的河口一带,南抵坎贝湾沿岸。
这个文明区域比两河流域或尼罗河流域更广阔。
哈拉帕和摩亨佐·大罗是其中心城市。
哈拉帕古城于1921年开始发
掘,比摩亨佐·大
图1-26 印章文字诞生于印度河流域。
阿拉伯湾
孟加拉湾
坎贝湾
摩亨佐·大罗
青藏高原
恒 河
哈拉帕
印 度
河
第三节 印度河文明与印章文字
罗的发掘早1年,因此印Array度河古代文明被命名为
“哈拉帕文化”。
哈拉帕文化似乎对历
史不感兴趣,没有留下反
映重大历史事件的资料,
也没有王氏更替年表之类
文献,它所发明的文字又
是唯一没有破译的自源文
字。
因此,哈拉帕文化由
哪个民族创造还存在着争
议,很可能是一支操达罗
毗荼语的民族。
哈拉帕文
图1-27 印度河流域的史前壁画。
化的准确年代也无定论。
在公元前2350年以前,当
地还处于石器时代,在公元前1750年之后,哈拉帕和摩亨佐·大
罗两城先后衰落。
两河流域文献中长期不间断的有关印度商人到Array
图1-28 印度河
流域出土的母
神像,大约制作
于公元前2700
年。
港的记录,这时也随之中断。
从这时起至雅利安人入侵之前的数百年间,当地依然不乏居民,但文明程度则明显倒退,似乎又回到了石器时代。
看来,哈拉帕文化的繁荣期可能在公元前2350至公元前1750年之间,大约历时500年,其来龙去脉的确显得有些突然。
就度量衡的标准化程度和城市建设的规范化程度来看,哈拉帕文化应该有一个统一的、强有力的指挥集团,他们可能是神职人员、祭司或僧侣。
商人使用的方石砝码通行于整个印度河地区,其单位进制几百年内没有改变。
长度单位虽然有两套体系,但建造房屋、丈量土地或其它商品总是择其一种,不会混淆。
印度河流域大小城镇有数十个之多,其建筑格调基本一致,卫城一律面向西方,用规格相同的砖建筑在高出平原几米
至十几米的台基之上。
街市上和房屋内均不讲究雕琢装饰。
哈拉帕城址面积大约 2.5平方公
图1-29 外国舞女青铜像,出土于摩亨佐·大罗,表明当时印度与非洲往来较密切。
里,是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统一施工建成的城市。
整个城市由卫城和谷仓两部分构成。
卫城是官署、议事堂所在地,各级官员和公务人员住在其中。
它建筑在12米高的土丘上,外边围有一道14米厚的砖堤,以防洪水侵蚀。
砖堤上建有城墙、雉堞和塔楼,以抵御外敌。
卫城内统筹布局的地下排水系统连接家家户户,每家住户的院内都有水井,浴室地面向院外的排水沟倾斜,厕所和浴室的污水可以通过水糟自动流入地下排水沟。
谷仓建在卫城以北一个略小的平台上,除有大型的谷仓外,还建有打谷场、晒台、冶炼工场和劳动者住的棚屋。
全城人口可能达3至4万。
位于印度河下游的摩亨佐·大罗与哈拉帕的建筑风格一致,似乎由同一建筑师设计,所不同的是谷仓建在城内。
该城建有长12米、宽7米、深2.5米的大型浴池,其它如富人气派的楼房、穷人的平房、公共会议厅、学校、餐厅等建筑一应俱全,居民约4万人。
哈拉帕和摩亨佐·大罗两城的规划和建设水平都超过了同时代的世界文明中心埃及和巴比伦。
无论从城市的建设、管理和贫富之间的明显差距来看,还是从度量衡的统一来看,国家在当时的印度已经形成,并存在一个谨严而效率较高的政府。
哈拉帕文化的经济基础是农业和家畜饲养业,农作物有小麦、大麦、椰枣、甜瓜、胡麻、豆类、棉花等;农具有燧石犁头、青铜锄和镰、石磨盘和磨棒等;家畜有牛、羊、猪、狗、猫、驴、
图1-30 印度河流域出土的牛拉车模型,大约制作于公元前2700年。
骆驼等。
制陶、冶金比较发达,并有了棉纺织业和造船业。
陆路交通利用牛、骆驼、驴等牲畜,许多城镇遗址都出土过陶车、陶船和铜车等模型,车、船显然是常用的交通工具。
哈拉帕人是经商的天才,他们除有多种交通工具外,还在沿海建有港口,坎贝湾港口设有216米长37米宽的巨大船坞,港口设施之优良由此可见一斑,在波斯湾的巴林岛曾发现印度人建的境外商栈。
印度河流域和两河流域发运货物的印章和封泥互见于两地,两地间的贸易往来应是相当频繁的。
大约在公元前2600年,哈拉帕文化创造了自己的文字。
迄今为止,发现有文字的遗物达2000件以上,其中有1755枚是印章,因此哈拉帕文化的文字也被称为印章文字。
有铭文的印章大部出土于当时的城市和主要商贸市镇。
沿海到波斯湾和西亚的两河流域沿途的商栈也有发现。
这些印章有两个功能,一是象征权
图1-31 摩亨佐·大罗城内的大型公共浴池,长12米,
宽7米,深2.5米,可能是举行仪式时供沐浴用。
力,二是标志所有权。
这很可能是受到了两河流域滚筒印章的影响。
除文字之外,印章上一般还绘有犀牛、独角兽、牛之类动物,这些动物可能是吉祥物。
已经发现的印章上共有文字符号500个左右,其中许多字符是由两个以上符号合成的。
文字一般为单行,自右到左书写,文句一般不超过20个符号。
这些文字所记录的内容至今没有破译出来,有人估计是人的姓名或货物名称。
有关印章文字的产生,目前资料十分缺乏。
就已有考古资料看,大约从公元前3600年开始,印度河流域的陶工常常在自己的作品上留下形体简单的符号,用来区分器物的所有者,有些符号可能还具有巫术意义。
印章文字中一些字符与陶工使用的符号十分相似,显然吸收了部分传统符号的形体。
但是,在印章文字产生以后,陶工符号继续在陶器上出现,仍然是单独使用,而文字却成组铭刻在印章上边,两者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应该属于两个
图1-32 4000年前印度河流域最大城市的巨大城墙遗址。
后人称他为摩亨佐·大罗,意思是死亡之丘。
不同的符号系统。
由于印度河流域先民的种族还没有定论,印章文字所记录的语言也存在争议,一说是古泰米尔语,属于达罗毗荼语系;一说是吠陀雅利安语,属于印欧语系。
一般认为该文字的创造者是达罗毗荼人,也有人推测为苏美尔人或雅利安人。
印章文字的数量虽然不多,内容也没有解读出来,但它们属于文字的性质却是没有人怀疑的。
图1-33 印度河流域出土的印章,上面的犀牛、独角兽
等动物可能是吉祥物,其它符号就是所谓印章文字。
它们的意义尚未破译,可能表示主人姓名或货物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