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知识培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职业病与危害因素的关系
因 果
自身健康原因

危害
因素
外因

职业病发病
其它疾病
1.危害因素与职业病是因果关系 2.危害因素浓度(强度)与发病率发病程度密切相关
职 业 病 发 病 率 %
100%
50%
1%
标准值
超标1倍
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0倍
超标100倍
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
四、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识别
(一)识别的涵义和作用
3、职业病的危害
(1)对个人的危害:一旦患上职业病,往往很容易使患者丧失劳动 能力甚至致残、致死,慢性职业病往往需要终身治疗,治疗和 康复费用昂贵。
(2)对企业的危害:职业病人逐年不断累积的医疗和康复费用会给 企业造成严重的负担,有可能导致企业破产。(企业必须承担 职业病患者的治疗康复费用,甚至被罚款)
插入耳道后与外耳道紧密接触,以隔绝声音进 入中耳和内耳(耳鼓),能防止机器发出的声音导 致的耳膜不适,达到隔音的目的,从而保护工人听 力。
7.《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 11651-2008 )
8.《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8664-2002) 9.《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国经贸安全[2000]189 号
个人防护用品
1.个人防护用品(又称劳动保护用品),是指劳 动者在劳动中为防御物理、化学、生物等外界 因素伤害人体而穿戴和配备的各种物品的总称。 2.个人防护用品的作用,是使用一定的屏蔽体, 采取隔离、封闭、吸收、分散等手段,保护机 体或全身免受外界危害因素的侵害。☆
(3)对国家的危害:由于职业病患者绝大多数是青壮年,直接影响 到我国人口素质和劳动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4)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比较普遍,特别是那些丧失劳动能力或病 故的农民工,其家中老人和孩子无人抚养,极易成为社会不稳 定因素。
二、职业病的种类☆
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安全监管总局、人力
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全国总工会联合组织对职业病的 分类和目录进行了调整,最新印发的《职业病分类 和目录》中共列出法定职业病十类、132种。
职业病分类:
(1)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19种) (2)职业性皮肤病 (9种) (3)职业性眼病 (3种) (4)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4种) (5)职业性化学中毒 (60种) (6)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7种) (7)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 (8)职业性传染病(5种) (9)职业性肿瘤(11种) (10)其他职业病(3种)
急性职业中毒
慢性职业中毒
常见职业病
3、职业性皮肤病
由于接触有刺激性的化学物品引起。
常见职业病
4、噪声性耳聋
长期在噪音环境工作而引起 的耳朵不灵,如打桩工作等。
职业病人的预后
终生残疾
e时代常见六大职业病
1.光源综合征 长时间在过于明亮处办公会造成视神经疲劳,荧 光灯发出的强烈光波可导致体内大量细胞遗传变性, 扰乱生物钟,造成心律失调,精神不振。 2.电脑综合征 长时间专注屏幕、保持同样坐姿,会引发头痛、腰 痛、颈肩酸痛、眼睛疲劳、精神萎靡不振等问题。轻 者看不清荧光屏上的图像文字,重者会有想呕吐的感 觉,甚至抽筋、昏厥,危及生命。
职业卫生知识培训
主要内容
1.职业卫生概述 2.职业病的种类 3.职业病与危害因素的关系 4.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识别 5.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控制 6.个体防护 7.职业健康体检
一、职业卫生概述
(一)职业卫生
什么叫职业卫生? 职业卫生是研究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以及研究 改善劳动条件、预防职业病的一门预防医学科学。 只有创造合理的劳动工作条件,才能使所有从事劳动的人 员在体格、精神、社会适应等方面都保持健康。只有防止职 业病和与职业有关的疾病,才能降低伤病缺勤,提高劳动生 产率。 职业卫生主要包括职业病的预防和诊治。
我国职业病发病特点—传统职业危害严重
其他职业 病 9% 11% 急性中毒 71%
慢性中毒
9%
尘 肺
常见职业病
1、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
水泥厂工人
铸造厂工人 工具厂喷砂工 电镀抛光工人 炉前、采煤工
水泥尘肺
铸工尘肺 矽肺 混合性尘肺 煤工尘肺
尘肺病:长期在大量灰尘的环境下工作(如在建 筑工地, 矿场等)吸入过多灰尘而引起的疾病。
(二)职业病
1、什么叫职业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条规定如下: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 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 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职业病的特点
(1)病因明确; (2)群体发病;

(3)疾病发生与劳动条件密切相关 ;
(4)很难治愈; (5)可以预防性。
(3)限制,将危害因素局限在作业环境中的特定 空间。
限制形式有:
①限制在一个全密闭(屏蔽)的系统;
②限制在一个半密闭(屏蔽)的系统内;
③限制危害因素进入隔离操作室; ④限制危害因素与人接触;
⑤限制危害因素与人接触的时间。
六、个体防护
(一) 国家有关防护用品法规 1.《劳动法》第54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
(3)控制接触时间。 (包括单次接触时间和累计接触时间)
2、控制的基本措施
(1)优先运用工程技术措施; (2)辅以个人防护措施; (3)配套卫生保健措施; (4)采取组织管理措施,强化职业病防治管理。
3、控制的基本对策
(1)消除,使作业环境不存在危害因素,实现本 质安全。 (2)减弱,部份消除作业环境的危害因素,使危 害程度降低。
判别危害因素的种类、形态、发生源、 扩散途径、侵害人体的途径、造成的损 害,以及影响危害程度的主要因素,从 而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二)危害因素的形态
1、物质形态:固、液、气态和烟尘、雾以及生 物体
2、能量形态:机械能、热能、电磁能
(三)危害因素的分类
1、生产工艺中的危害因素 2、劳动过程中的危害因素 3、生产环境中的危害因素
了解早期症状有利于及早发现: (1)出现职业病特征; (2)体质变弱、抵抗力下降; (3)官能性或器质性病变,引起职业病; (4)死亡; (5)潜在性损害; (6)胎儿损害。
3、危害因素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条件
(1)人与危害因素有接触机会,危害因素侵害了 人体; ( 2 )危害因素作用人体的剂量超过了人的耐受能 力。
5.时间综合征 现代人对时间的过分反应易产生情绪波动及生理 变化现象。譬如使人对紧迫的时间感到焦躁不安、紧 张过度,这样会引发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 等症状。 6.星期一综合征 经过周末,待周一重新投入工作时难免出现周身酸 痛、萎靡不振、工作效率低下等不适应现象。脑力劳 动者在大脑松弛后,更难以短时间紧张起来。很多单 位习惯在周一做决定,使人感到更大的压力。
1、过大的劳动强度; 2、过长的劳动时间; 3、不合理的作业方式; 4、不合理的工具、设备。
(六)生产环境中的危害因素
1、自然环境中的; 2、工艺环境中的; 3、人工环境中的; 4、不合理的厂房设计和设备布臵。
(七)识别危害因素的基本方法
1、了解物料的物理、化学性质,识别有毒有害物料; 2、分析工艺过程、识别存在或产生有害作用的工序、中间产物; 3、了解设备、工具结构性能,分析其工作状况,识别设备工具产 生的危害因素; 4、了解操作方法,分析作业方式是否合理;
现行相关国家标准
1.《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ZT 225-2010 )
2.《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信息指南》(GBZT204-2007 ) 3.《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T 203-2007)
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07 )
5.《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 194-2007 ) 6.《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规范》(GBZT 195-2007)
4、影响耐受力的主要因素
(1)年龄; (2)性别; (3)健康状况; (4)营养状况; (5)遗传缺陷。
5、影响危害程度的主要因素
(1)作用人体的剂量; (2)体力劳动强度; (3)危害因素形态; (4)进入人体的途径与作用部位; (5)危害因素固有的危害性; (6)危害因素的联合作用; (7)人对危害因素的耐受能力。
f耐油用品,如耐油防护服、鞋和靴等; g防水用品,如胶制工作服、雨衣、雨鞋和雨靴、防水保险手套 等; h防寒用品,如防寒服、鞋、帽、手套等。
(2)以预防职业病为目的的防护用品。
a防尘用品,如防尘口罩、防尘服等;
b防毒用品,如防毒面具、防毒服等; c防放射性用品,如防辐射服、铅玻璃眼镜等;
d防热辐射用品,如隔热防火服、防辐射隔热面罩、电焊 手套、有机防护眼镜等;
(5)足部防护用品,如防水、防油、防滑、防高温、防酸碱鞋(靴)及
电绝缘鞋(靴)等; (6)躯干防护用品,通常称为防护服,如一般防护服、防油服、放电磁
辐射服、隔热服、防酸碱服等。
(二) 一些常见劳动防护用品的简单介绍 1.防尘口罩: 劳动者在工作中接触粉尘的生产作业产所,可
以有效预防尘肺等。
2.防噪耳塞:
个人防护用品分类
1.按照用途分类 (1)以防止伤亡事故为目的的防护用品
a防坠落用品,如安全带、安全网等;
b防冲击用品,如安全帽、防冲击护目镜等;
c防触电用品,如绝缘服、绝缘鞋、等电位工作服等; d防机械外伤用品,如防刺、割、绞碾、磨损用的防护服、鞋、 手套等;
e防酸碱用品,如耐酸碱手套、防护服和靴等;
(四)生产工艺中的危害因素
1、化学因素 (1)生产性粉尘☆ (2)生产性毒物☆
2、物理因素
(1)不良气象条件及异常气压、气温、湿度等☆
(2)噪声与振动☆
(3 )电磁辐射。电磁波波长越短、即频率越高,生物 学作用就越强,危害越大☆
3、生物因素
使人致病的病毒、细菌、微生物、 寄生虫等生物体。
(五)劳动过程中的危害因素
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
2.《职业病防治法》第20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采用有 效的职业病防护措施,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 病防护用品。
相关法律法规
1. 2. 3. 4. 5. 6. 7. 8. 9. 《职业病防治法》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 《剧毒品名录》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5、了解生产环境状况,分析厂房设计、生产布局、设备布臵是否
合理。识别环境中的有毒危害因素; 6、了解工时与人力安排,分析劳动组织是否合理,识别劳动过程
中的危害因素。
(八)危害因素对健康的损害 1、危害物质和生物体侵害人体的途径 (1)呼吸道吸入; (2)皮肤吸收;
(3)消化道食入。
2、有害因素侵害人体后产生的症状和后果
尘肺病
常见职业病
2、职业性化学中毒 (1)职业性化学中毒的概念 由化学毒物引起的疾病状态称为中毒。劳动者在生 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发生的中毒称为 职业中毒。
(2)常见职业中毒(通称) 蓄电池等铅作业 铅中毒 氯气槽罐泄漏 氯气中毒 反应釜\容器清洗 硫化氢中毒 皮鞋厂粘合 苯、正己烷中毒中毒 印刷厂 甲醇中毒
3.熬夜综合征
对许多人而言,加班熬夜是家常便饭。长此以 往会导致人体生物钟被干扰,神经系统、内分泌系 统紊乱,继而出现食欲不振、失眠等症状,易诱发 神经衰弱、高血压等。
4.夜宵综合征 夜晚支配胃肠道功能的神经活动较白天强,胃 肠对食物消化吸收能力也强,因而在夜晚经常进食 过多的高热量食品,易引起肥胖、失眠、记忆力衰 退等症状。
四、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控制
(一)控制的涵义和作用。
采取职业卫生工程技术措施、个人防护措 施、卫生保健措施和组织管理措施消除、减 弱、限制有害因素,使作业人员不受其害。
(二)控制的对象、措施、对策
1、控制对象 (1)控制作业环境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
(2)控制直接作用人体的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
e防噪声用品,如耳塞、耳罩、耳帽等。
2.以人体防护部位分类
(1)头部防护用品,如防护帽、安全帽、防寒帽、防昆虫帽等; (2)呼吸器官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面罩)、防毒口罩(面罩)等;
(3)眼面部防护用品,如焊接护目镜、炉窑护目镜、防冲击护目镜等;
(4)手部防护用品,如一般防护手套、各种特殊防护(防水、防寒、防 高温、防振)手套、绝缘手套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