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4个字分三个层次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 24 个字提出覆盖全国各方面意见、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
这个表述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 是精髓)4 、社会
主义荣辱观。
(是基础)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
它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决定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
它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动员、激励全国各
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它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同愿望和普遍追求,既实在
具体又鼓舞人心,它把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
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凝聚力。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是精髓) 。
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在五千年历史演进
中,中华民族形成
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
形
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
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交融,已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
力
之中,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精辟、内涵深刻,贯穿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覆盖各个利益群体,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使社会成员都能知荣弃耻,褒荣贬耻,扬荣抑耻,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有所依托、有所体现。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特征
一是主导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教师政治学习材料
2精神和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反映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
为准则,具有明确的主导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主导性的内在根据在于它的先进性。
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
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
及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了一元化指导思想,明确了共同追求,坚持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先进性要求。
二是现实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当今时代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各种观念相互碰撞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只有立足时代发展要求,
反映时代发展特点,针对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实际
问题,才能真正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和引领作用。
三是包容性。
社会价值观的多样化为促进创造活力的迸发提供了条件,也为充实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丰富资源。
但同时应该看到,社会价值观的多样化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无
序性,如果没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引领,势必导致价值失序甚至社会秩序的紊乱。
因而,要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引向深入,就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整合多样
化的社会价值观,通过倡导积极、支持有益、改造落后、抵制腐朽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主导下的社会思想文化的和谐。
四是超越性。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成要素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都包含着对现实生活的超越,从而标
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凸显了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较之其他价值体系的差异所在。
五是开放性。
开放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也为马克思主义伴随实践和时代的发
展而不断与时俱进提供了源泉和动力。
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批判精神和彻底的开
放性,能够始终正确反映时代特征
和实践要求,因而,它才能够永葆旺盛的理论生机和活力。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路径
一要统一思想: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
首先要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我们要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是
一项长期任务。
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在认识上成为全体公民的共识,在行为上成为整个社会的准则。
其次要不断加强对马克思
主义的研究和创新。
我们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结合起来,坚持用发展着的
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三要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由经济价值观、政治价值观、文化价值观、社会价值观等丰富内容构成的,是内涵十分丰富的完整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新任务,有许多东西需要我们去学习与研究。
二要包容整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一要用马克思主义引领整合多元社会思想意识形成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下多元社会思想求同存
异、相互包教师政治学习材料
3容、共同发展的生动格局。
二要积极贯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方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整合,充分利用各种思想资源,凝聚和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
三要以和谐的思维方式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要大力倡导和谐的思维方式,并作为一种文化品格融入到社会主
义和谐文化建设之中,内化为人们的一种社会心理、处事态度,
从而营造出自信乐观,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和谐共进的社会人文环境。
三要制度创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一要把握制度改革的时机,加快制度创新的步伐。
大力倡导和谐的思想观念,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透过对和谐的肯定评价和相应的奖惩褒贬,建立健全各种制度以及法律规范、行为准则,以指导和约束各种社会行为。
二要注重制度的整体设计,协调推进制度与文化建设。
要在总结以往制度改革经验与教训、把握制度建设规律的基础上,对制度改革的步骤、方式、整体布局做到科学规
划。
另外,在重视制度建设的同时,也要重视文化建设,因为制度的土壤是文化,制度的根基是文化。
四要大力宣传: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一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要把握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反映人民心声,通达社情民意,疏导公众情绪。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应该从实际出发,既要鼓励先进,又要照顾多数,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二要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
三要提高做好思想
政治工作的能力。
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政法领域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精髓。
“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践”不仅是政法系统要开展的一项重大的活
动安排,更涉及政法干警的理念和意识层面,涉及思想深处对我们自身职业的一种认知、反
思与定位。
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着眼长远、把握方向、凝聚人心的一件大事,我们政
法委机关一定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真
学习、深刻领会,使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是政法工作所共同具备的职业共性价值,是植根于政法干警内心深处的意识
形态和
核心理念,是职业的良知,公正执法之魂,安身立命之本,它体现出职业的光
辉,具有内涵的完整性和指导的长期性。
“ 核心价值观” 八个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言简意赅,呈逻辑排列,是相互制约、互为条件的有机整体。
核心价值
观既总结了成功的经验,又有了新的提升概括;既反映了现实的迫切需要,又最大限度地促进和形成了广大政法干警的共识。
“ 忠诚”和“ 廉洁” 是对所有公务人员的基本要求,“公正”、“ 为民”则更能体现法律职业伦理中独特价值。
只有真正领会了文字背后的精神内涵,才能入脑入心、内化成自己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追求,并最终
外化为一种自觉的职业行为习惯。
如果这八个字都能做好,我们就是一个内心有政治信仰、有善良情感、有公正人
格和
高洁品行的人,是一个让党放心、让群众尊重、信任的人,堪称职业的
楷模。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
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
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
价值取向,爱国、敬业、
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 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
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
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
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
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
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
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
生活的政治保障。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
征。
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重要支撑。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
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
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
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
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
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
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
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
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
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
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
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
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
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
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
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
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
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
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
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
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