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达标专题强化试卷检测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达标专题强化试卷检测1
一、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
1.以下歇后语都是出自名著《西游记》,请你根据意思填出人物名。

①________斗孙悟空——你变我也变
②孙悟空打________——倒打一耙
③________给唐僧送饭——假仁假义
2.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行者道:“你这个呆子!我临别之时,曾叮咛又叮咛,说道:‘若有妖魔捉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

’怎么却不说我?”八戒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

”道:“哥啊,不说你还好哩,只为说你,他一发无状!”行者道:“怎么说?”……行者闻言,就气得抓耳挠腮,暴躁乱跳道:“是那个敢这等骂我!”八戒道:“哥哥息怒,是那黄袍怪这等骂来,我故学与你听也。


(1)《西游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代人。

(2)以上选段内容出自()
A.第十七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伏熊黑怪》
B.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C.第三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
D.第六十一回《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3)八戒为了让行者救唐僧采用了什么计策?从中能看出八戒怎样的性格特点?
3.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

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

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

谈起自我的经历来,他说他之后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

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

此刻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

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乘了航船进城来。

(1)上语段出自名著《________》。

(2)“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中的“我们”指的是谁?
(3)文段中,“他”回国后的最终结局是什么?
4.根据提示完成下表。

5.名著阅读
行者笑道:“嫂嫂勿得悭吝,是必借我使使。

保得唐僧过山,就送还你。

我是个志诚有余
的君子,不是那借物不还的小人。

”罗刹又骂道:“泼猢狲!好没道理,没分晓!夺子之仇,尚未报得;借扇之意,岂得如心!你不要走!吃我老娘一剑!”
(1)选段中的“行者”是________,“罗刹”是________
(2)罗刹说的“夺子之仇”是指什么?
________
6.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行者笑道:“老人家,茶饭倒不必赐。

我问你:铁扇仙在那里住?”老者道:“你问他怎的?”行者道:“适才那卖糕人说,此仙有柄‘芭蕉扇’。

求将来,一扇息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你这方布种收割,才得五谷养生。

我欲寻他讨来扇息火焰山过去,且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也。

”老者道:“固有此说;你们却无礼物,恐那圣贤不肯来也。

”三藏道:“他要甚礼物?”老者道:“我这里人家,十年拜求一度。

四猪四羊,花红表里,异香时果,鸡鹅美酒,沐浴虔诚,拜到那仙山,请他出洞,至此施为。

”行者道:“那山坐落何处?唤甚地名?有几多里数?等我问他要扇子去。

”老者道:“那山在西南方,名唤翠云山。

山中有一仙洞,名唤芭蕉洞。

我这里众信人等去拜仙山,往回要走一月,计有一千四百五六十里。

”行者笑道:“不打紧,就去就来。

”那老者道:“且住,吃些茶饭,办些干粮,须得两人做伴。

那路上没有人家,又多狼虎,非一日可到。

莫当耍子。

”行者笑道:“不用,不用!我去也!”说一声,忽然不见。

那老者慌张道:“爷爷呀!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人也!”(1)以上选文选自________(书名),作者是________
(2)结合选文中的语言描写,分析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

(3)联系原著,概述孙悟空三次借调“芭蕉扇”的经过。

7.名著片段阅读。

五猖会(节选)
鲁迅
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

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

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

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

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

”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

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

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

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

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有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

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

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

“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

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

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

去罢。

”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

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

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有删改)(1)选文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下面三幅插画与此书内容相关,请根据画意,填写对应文章篇名。

A.《无常》 B.《阿长与<山海经>》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根据选文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补相关情节或“我”的心情。

①________,兴奋激动→被父亲叫去拿书时,②________→被父亲勒令背书,难受恍惚→可以去看五猖会了,③________
(3)选文里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朝花夕拾》里还有不少鲜明的人物形象,请你找出一
位你印象最为深刻的人,简要概述与之相关的情节及其性格特点。

(4)制作读书卡片是一种有效的读书方法。

请你认真阅读选文,发现精彩,探究品析,完成属于自己的读书卡片吧。

读书卡片
摘抄(好词,佳句):
品析(推荐策略:推敲词义/修辞/句式,标点):
8.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如来对众言曰:“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

”诸菩萨闻言,合掌皈依。

如来曰:“三藏乃是修真之经,正善之门。

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

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询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化众生,却乃是个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

谁肯去走一遭来?”当有观音菩萨,行近莲台,礼佛三匝道:“弟子不才,愿上东土寻一个取经人来也。


(第八回)
唐僧正走处,忽听得一棒锣声,路两边闪出三十多人,一个个枪刀棍棒,拦住路口道:“和尚!那里走!”唬得个唐僧战兢兢,坐不稳,跌下马来,蹲在路旁草科里,只叫“大王饶命!大王饶命!”那为头的两个大汉道:“不打你,只是有盘缠留下。

”长老合掌当胸道:“大王,贫僧是东土唐王差往西天取经者。

自别了长安,年深日久,就有些盘缠也使尽了。

”那贼闻言,掣大棍,上前就打。

长老一生不会说慌,遇着这急难处,没奈何,只得打个诳语道:“二位大王,且莫动手。

我有个小徒弟,在后面就到。

他身上有几两银子,把与你罢。

”那贼道:“且捆起来。

”众喽啰一齐下手,把一条绳捆了,高高吊在树上。

却说三个撞祸精,随后赶来。

忽见长老在树上,八戒呵呵大笑道:“你看师父。

在那等我们便罢了,却又有这般心肠,爬上树去,扯着藤儿打秋千耍子哩!”行者见了道:“呆子,莫乱谈。

师父吊在那里不是?你两个慢来,等我去看看。

”好大圣,急登高坡细看,认得是伙强人。

心中暗喜道:“买卖上门了!”即转步,摇身一变,变做个干干净净的小和尚,肩上背着一个蓝布包袱。

来到前边,叫道:“师父。

”三藏道:“徒弟呀,还不救我一救?”那伙贼见行者与他师父讲话,撒开势,围将上来道:“小和尚,你师父说你腰里有盘缠,趁早拿出来,饶你们性命!”行者放下包袱道:“盘缠有些在此包袱,不多,只有马蹄金二十来锭,粉面银二三十锭,散碎的未曾见数。

要时就连包儿拿去,切莫打我师父。

”那伙贼闻言,都甚欢喜道:“这老和尚悭吝,这小和尚倒还慷慨。

”教:“放下来。

”那长老得了性命,跳上马,顾不得行者,操着鞭,一直跑回旧路。

行者忙叫道:“走错路了。

”提着包袱,就要追去。

那伙贼拦住道:“那里走?将盘缠留下,免得动刑!”好大圣,耳中摸一摸,拔出一个绣花针儿道:“列位,我出家人,果然不曾带得盘缠,只这个针儿送你罢。

”那贼道:“你好道会做裁缝?我要针做甚的?”行者听说不要,就拈在手中,晃了一晃,变作碗来粗细的一条棍子。

将棍子插在地下道:“列位拿得动,就送你罢。

”两个贼上前抢夺,可怜就如蜻蜓撼石柱,莫想弄动半分毫。

这条棍本是如意金箍棒,天秤称的,一万三千五百斤重,那伙贼怎么知得。

大圣走上前,轻轻的拿起,丢一个蟒翻身拗步势,指着强人道:“你都造化低,遇着我老孙了!”群贼围上前来,打了五六十下。

行者笑道:“且消停!待我一个个打来,一发教你断了根罢!”荡的两棍,打死
了两个,唬得那众喽啰撇枪弃棍,四路逃生而走。

却说唐僧骑着马,往东正跑,八戒、沙僧拦住道:“师父往那里去?错走路了。

”长老兜马道:“徒弟啊,趁早去与你师兄说,教他棍下留情,莫要打杀那些强盗。

”呆子一路跑到前边,厉声高叫道:“哥哥,师父教你莫打人哩。

”行者道:“别个都散了,只是两个头儿在这里睡觉哩。

”呆子行到身边,看看道:“这两个,张着口睡,都淌出些粘涎来了。

”行者道:“是老孙一棍子打出豆腐来了。

”八戒道:“人头上又有豆腐?”行者道:“打出脑子来了!”八戒听说打出脑子来,慌忙跑转去,对唐僧道:“打杀了。

散伙了!”三藏问:“阿弥陀佛!打的怎么模样?”八戒道:“头上打了两个大窟窿。

”三藏教:“解开包,取几文衬钱,快去那里讨两个膏药与他两个贴贴。

”八戒笑道:“师父好没正经。

膏药只好贴得活人的疮肿,那里好贴得死人的窟窿?”三藏道:“真打死了?”就恼起来,口里不住的絮絮叨叨,猢狲长,猴子短……
(第五十六回)
(节选自《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1)根据第八回,简要概括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根本原因。

(2)请说说《西游记》中你最喜爱哪一个角色,为什么?
(3)鲁迅认为《西游记》“实出于游戏”,请结合上文第五十六回节选内容简要分析。

9.名著阅读。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

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1)这段文字出自我国著名文学家________的回忆性散文集《________》。

在这部作品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这段文字所描述的是作者的一位老师,他是________。

(2)《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该书主要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一路上降妖伏魔,扫除障碍,到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其中关于孙悟空的故事情节,你们一定很熟悉。

比如:“大闹天宫”“三调芭蕉扇”“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等。

你心中的孙悟空又是怎样的形象呢?请结合相关故事情节,写下你对孙悟空的认识和评价。

(不少于50字)
10.以下语段均选自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阅读推荐的名著,请根据平时的阅读体验,选择其中一个语段,猜测其出处,并说明理由。

①“你是七班的大房,我想起来,你娘家是×××四班。

两头都是地主,你的东西不会是自己劳动来的。

你们,从小老妈子抱着,丫环搀扶着,你们娶聘,骑马坐轿,绫罗绸缎,跟房跟班,你们享过福。

怎么说是你的东西?穷人的东西,血汗换来,才是自己的。

你们都是吃闲饭的人……”
②“请允许我给您指出,”他最后尖声说,“你们所有青年人,未加思索就判断和解释各种事情;你们对自己的祖国了解不多;先生,你们不熟悉×××,就是这么回事!……你们都只
读××书。

瞧,比如现在您给我一会儿说这个,一会儿说那个,得啦,就说关于那些家仆吧……”
③这日到了跂踵国,有几个国人在海边取鱼,一个个身长八尺,身宽也是八尺,竟是一个方人。

赤发蓬头,两只大脚有一尺厚,二尺长,行动时以脚指行走,脚跟并不着地,一步三摇,斯斯文文,竟有宁可湿衣,不可乱步的光景。

④他在南赡部洲,不觉八九年馀,忽行至西洋大海。

他想着海外必有神仙,独自个依前做筏,又飘过西海,直至西牛贺洲地界。

登岸遍访多时,忽见一座高山秀丽,林麓幽深。

他也不怕狼虫虎豹,直登山顶。

11.阅读下列小说选段,完成小题。

那呆子拉着马,有草处且不教吃草,哒哒嗤嗤的,赶着马,转到后门首去。

只见那妇人,带了三个女子,在后门外闲立着,看菊花儿耍子。

他娘女们看见八戒来时,三个女儿闪将进去,那妇人伫立门首道:“小长老那里去?”这呆子丢了缰绳,上前唱个喏,道声:“娘!我来放马的。

”那妇人道:“你师父忒弄精细。

在我家招了女婿,却不强似做挂搭僧,往西跄路?”八戒笑道:“他们是奉了唐王的旨意,不敢有违君命,不肯干这件事。

刚才都在前厅上栽我,我又有些奈上祝下的,只恐娘嫌我嘴长耳大。

”那妇人道:“我也不嫌,只是家下无个家长,招一个倒也罢了;但恐小女儿有些儿嫌丑。

”八戒道:“娘,你上复令爱,不要这等拣汉。

想我那唐僧,人才虽俊,其实不中用。

我丑自丑,有几句口号儿。

”妇人道:“你怎的说么?”八戒道:“我——虽然人物丑,勤紧有些功。

若言千顷地,不用使牛耕。

只消一顿钯,布种及时生。

没雨能求雨,无风会唤风。

房舍若嫌矮,起上二三层。

地下不扫扫一扫,阴沟不通通一通。

家长里短诸般事,踢天弄井我皆能。


那妇人道:“既然干得家事,你再去与你师父商量商量看,不尴尬,便招你罢。

”八戒道:“不用商量:他又不是我的生身父母,干与不干,都在于我。

”妇人道:“也罢,也罢,等我与小女说。

”看他闪进去,扑的掩上后门。

八戒也不放马,将马拉向前来。

怎知孙大圣已一一尽知,他转翅飞来,现了本相,先见唐僧道:“师父,悟能牵马来了。

”长老道:“马若不牵,恐怕撒欢走了。

”行者笑将起来,把那妇人与八戒说的勾当,从头说了一遍。

三藏也似信不信的。

少时间,见呆子拉将马来拴下。

长老道:“你马放了?”八戒道:“无甚好草,没处放马。

”行者道:“没处放马,可有处牵马么?”呆子闻得此言,情知走了消息,也就垂头扭颈,努嘴皱眉,半晌不言。

又听得呀的一声,腰门开了,有两对红灯,一副提壶,香云霭霭,环珮叮叮,那妇人带着三个女儿,走将出来,叫真真、爱爱、怜怜,拜见那取经的人物。

那女子排立厅中,朝上礼拜。

果然也生得标致,但见他:
一个个蛾眉横翠,粉面生春。

妖娆倾国色,窈窕动人心。

花钿显现多娇态,绣带飘飘迥绝尘。

半含笑处樱桃绽,缓步行时兰麝喷。

满头珠翠,颤巍巍无数宝钗簪;遍体幽香,娇滴滴有花金缕细。

说甚么楚娃美貌,西子娇容?真个是九天仙女从天降,月里嫦娥出广寒!
那三藏合掌低头,孙大圣佯佯不睬,少沙僧转背回身。

你看那猪八戒,眼不转睛,淫心紊乱,色胆纵横,扭捏出悄语,低声道:“有劳仙子下降。

娘,请姐姐们去耶。

”那三个女子,转入屏风,将一对纱灯留下。

妇人道:“四位长老,可肯留心,着那个配我小女么?”悟净道:“我们已商议了,着那个姓猪的招赘门下。

”八戒道:“兄弟,不要栽我,还从众计
较。

”行者道:“还计较甚么?你已是在后门首说合的停停当当,‘娘’都叫了,又有甚么计较?师父做个男亲家,这婆儿做个女亲家,等老孙做个保亲,沙僧做个媒人。

也不必看通书,今朝是个天恩上吉日,你来拜了师父,进去做了女婿罢。

”八戒道:“弄不成!弄不成!那里好干这个勾当!”
行者道:“呆子,不要者嚣。

你那口里‘娘’也不知叫了多少,又是甚么弄不成。

快快的应成,带携我们吃些喜酒,也是好处。

”他一只手揪着八戒,一只手扯住妇人道:“亲家母,带你女婿进去。

”那呆子脚儿趄趄的,要往那里走。

那妇人即唤童子:“展抹桌椅,铺排晚斋,管待三位亲家。

我领姑夫房里去也。

”一壁厢又吩咐庖丁排筵设宴,明晨会亲。

那几个童子,又领命讫。

他三众吃了斋,急急铺铺,都在客座里安歇不题。

(节选自《西游记》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1)文段中,为试探师徒四人的禅心是否坚定,四位菩萨(黎山老母、观音、普贤、文殊)化身母女,假意要招他们为女婿。

其中________不为所动,________识破真相,________一心跟随师傅,________却动了凡心。

(2)猪八戒费尽心思要入赘为婿,结果怎样?
(3)你是怎样看待猪八戒这个形象的?
12.名著阅读。

(1)《西游记》是一部有趣的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

鲁迅先生称之为“________”。

小说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介绍________,故事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其中的________、________等故事尤为精彩。

(2)孙悟空号称“美猴王”、“齐天大圣”,中国古典小说中塑造得最为成功、最受人欢迎的艺术形象之一。

他有________、________等超凡能力,他生性________,________,敢于挑战天宫权威,不惮于跟十万天兵天将对阵。

13.伟大的作品善于将小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白洋淀纪事》中撑船的老头子、《湘行散记》中《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里那个年逾80的老纤夫、《镜花缘》中的多九公都有着自己的经历和性格。

他们在文中都遭遇了怎样的困境?又是如何走出困境的?你从中获得了什么感悟?自选上面三个人物中的一个,结合作品具体情节简要说明。

14.名著阅读积累。

(1)在鲁迅深情的笔下,我们认识了那位“给哥儿买来‘三哼经’”的保姆长妈妈(阿长),我们记住了那位正直善良的异国老师________。

(2)《白洋淀纪事》是________创作的小说、散文的结集,主要表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冀西地区人民的斗争和生活。

(3)《湘行散记》以还乡历程为“线”,以________为“点”,点线相连,徐徐向我们展开了一幅湘西山水长卷。

(4)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

去罢。

”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

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

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
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选段文字节选自《________》(填写书名)中的《________》(填写篇目名)。

15.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行者道:“你这个呆子!我临别之时,曾叮咛又叮咛,说道:‘若有妖魔捉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

’怎么却不说我?”八戒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

”道:“哥啊,不说你还好哩,只为说你,他一发无状!”行者道:“怎么说?”八戒道:“我说:‘妖精,你不要无礼,莫害我师父!我还有个大师兄,叫做孙行者。

他神通广大,善能降妖。

他来时教你死无葬身之地!’那怪闻言,越加忿怒,骂道:‘是个甚么孙行者,我可怕他?他若来,我剥了他皮,抽了他筋,啃了他骨,吃了他心!饶他猴子瘦,我也把他剁碎着油烹!’”行者闻言,就气得抓耳挠腮,暴躁乱跳道:“是那个敢这等骂我!”八戒道:“哥哥息怒,是那黄袍怪这等骂来,我故学与你听也。

”行者道:“贤弟,你起来。

不是我去不成,既是妖精敢骂我,我就不能不降他,我和你去。

老孙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普天的神将看见我,一个个控背躬身,口口称呼大圣。

这妖怪无礼,他敢背前面后骂我!我这去,把他拿住,碎尸万段,以报骂我之仇!报毕,我即回来。

”八戒道:“哥哥,正是,你只去拿了妖精,报了你仇,那时来与不来,任从尊意。


(1)选段出自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西游记》第31回。

根据节选内容和回目(章回题目)对称特点,请你补充该回回目:________,孙行者智降妖怪。

(2)孙悟空不是保护师父去西天取经吗,为什么他会在花果山?
(3)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猪八戒和孙悟空的形象特点。

16.请在下列两小题中任选一题回答。

(1)下列关于《湘行散记》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湘行散记》这部散文集,创作于1934年初,是沈从文构建“文学湘西”世界的一块重要拼图。

B.《虎雏再遇记》一文中的虎雏原是一个小豹子一般的乡下孩子。

他不主动招惹人家,而一旦受到别人欺侮,他便睚眦必报。

曾几次致人死地却能轻易脱身,逍遥法外,真是人如其名。

C.《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写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在乱世中的沉浮,故事背后的历史风云尤为波谲云诡。

D.《湘行散记》是一部典型的游子归乡作品。

作者在这里收回了对故乡“远景式”的眺望与回眸,转为直面故乡。

作者的主题思想很纯粹,那就是对家乡的赞美与留恋。

(2)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女人没有说话。

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地小声一些。

说:“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

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

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顶事。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

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这段话出自《白洋淀纪事》中的________一文。

言为心声,这段夫妻对话让读者感受到水生和他的妻子作为抗日根据地的百姓,有着________的思想觉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