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寒地水稻稻瘟病综合防治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
在寒地水稻栽培中,稻瘟病是重要病害之一,此病对水稻的
危害大,发展快,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及产量,一旦发生,在未进行有效防治的情况下,会给水稻种植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失。

因此,必须对此病害的症状、发生原因、传播途径、防治技术等进行全面了解,对防治寒地水稻这一主要病害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寒地水稻稻瘟病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解析。

稻瘟病在水稻的整个生育期都有可能发生,因受害时期及部位的区别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对产量影响最严重的是穗颈瘟。

每年的7-8月份是稻瘟病发生的高峰期,因此时降雨频繁,阴天寡照,低温和潮湿的环境导致稻瘟病迅速扩大,感染面积增加。

受到稻瘟病危害,会造成水稻减产达到20%以上,最高可达50%以上,甚至颗粒无收。

一、稻瘟病的症状1、苗瘟
在苗期发生,在叶片生长至1-2厘米时发病。

病株上没有明显的病斑,幼苗整体变成黄褐色,有的会变成灰褐色,最终枯萎而死。

2、叶瘟
分为慢性和急性。

慢性的会在叶片上出现褐色、椭圆形的病斑。

病斑边缘为黄色,中心为灰白色,在边缘和中心之间的部位为红褐色,叶片两端沿叶脉呈现褐色的斑线。

病斑有大有小,但形状相似。

急性的病斑为暗绿色,椭圆或水渍状,在天气持续潮湿的条件下,会在病斑上生出灰色较厚的霉层。

3、节瘟
抽穗前后是节瘟的多发期,近地部位的节发生率较高,有时会同时有2-3个节发病。

初期在节部出现褐色的小斑点,斑点扩大后颜色变暗,围绕节部继续扩展,致使节部组织溃烂折断,植株倒伏,随之枯萎而死。

有时病斑还会发展到节间部位,导致茎秆弯曲。

4、穗茎瘟
发病处位于基部的节上,病斑呈褐色或灰褐色,从穗茎部位逐渐蔓延至上部和下部。

孕穗后期到始穗期为穗茎瘟的高发期,会导致瘪粒增加。

如果发病时间早,还会形成白穗,有的谷穗包会枯死在叶鞘内。

乳熟期发病,谷粒会半实。

黄熟期发病一般不会造成大的损失。

5、谷粒瘟
易感期为颖花开花前,病斑呈黑褐色或灰黑色,整个谷粒都会被染成黑色,并形成瘪粒。

后期发病时,呈椭圆形褐色病斑,不影响米粒的充实度。

二、稻瘟病的危害
此病在水稻各个时期发生时均会造成一定的危害,苗期发病会导致死苗;分蘖至抽穗期发病,对光合功能有不利影响,导致植株枯萎,新叶不发,有的植株枯死;抽穗期发病,会导致出现
白穗或不抽穗;抽穗至黄熟期发病,会导致谷粒不充裕,品质降低,影响产量。

三、稻瘟病发生的原因
稻瘟病发病的原因及程度与水稻品种本身的抗病性、病源菌数量及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1、品种抗病性差
不耐肥的品质优良的水稻品种发病率较高,如糯稻等易感染稻瘟病。

而茎秆组织比较坚韧,株形稍收敛,叶片不大不小,抗稻瘟病能力较强。

同样的品种,生育期不同时,发病程度也会有所差异。

4叶期时发病比较重,2叶期时发病很少。

分蘖至拔节期发病比较重,拔节以后发病率较低,程度也较轻;始穗期发病率高,抽穗7天后,植株的抗病能力开始提高,发病率也呈下降趋势。

2、气候变化
主要因温度、湿度、风力和日照的变化而发生。

空气湿度大时,有利于分生孢子产生、发展和传播。

如果湿度适宜,分生孢子只需7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形成,2个小时后即萌发,10个小时后变成附着孢。

6-10个小时即可传播并使植株染病。

3、栽培条件
氮肥用量及施肥的时期对稻瘟病的发生及程度有比较大的影响。

用井水灌溉时未提前晒水,用冷水灌溉易使植株染病。

栽植的密度比较大,田间通风性变差,光合效果弱,还会增加田间的湿度,易造成稻瘟病发生。

播种和插秧时间过早,植株前期的抗病性差,也会导致稻瘟病多发。

四、稻瘟病传播的途径
病菌在种子和病稻草上越冬,当环境条件适宜时,病菌即会侵染植株,而导致发病。

经过重复多次的侵染,使发病面积增大,成为严重的灾害。

病菌在种子上潜伏,会在播种后感染苗瘟和叶瘟。

腐烂的稻草经水浸后,会产生分生孢子,这些孢子随水流和气流传播进稻田之中,并侵入植株,导致发病。

分生孢子不断传播,会导致稻田大面积感染稻瘟病。

五、稻瘟病综合防治措施1、农业方法
栽培抗病性强的品种,保证种子田无病,对种子进行消毒杀菌处理,以减少病原菌数量。

加强对水肥的管理,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肥和钾肥,促进水稻健壮生长,增强抗病性。

发现病株后及时清除,收获后将病残体清出稻田,将池埂上的杂草清理干净,破坏病菌越冬环境。

2、化学方法
不同类型的稻瘟病所用的药物也有所不同,应选用切实有效的药物进行防治。

所用的药物主要有加收米、三环唑、稻瘟灵、施保克等,需兑入适量的清水稀释成浓度适当的药液喷施。

分别在苗期、孕穗末期至抽穗期、齐穗期,对发病部位进行喷施。

水稻始穗期之前,也就是水稻出穗达到5%左右时,必须针对稻瘟病的防治进行1次药物喷施。

3、药剂喷施方法
在喷施药剂时,要保证喷雾均匀,药量充足。

应选择在晴天喷雾,叶瘟和穗茎瘟多发生在雨季,应抓住天气变化,抢晴天喷施。

对稻瘟病应尽早采取防治措施,到稻瘟病大面积发生后
再防治,往往会来不及。

总而言之,寒地水稻稻瘟病发生率高,对水稻生产的威胁严重,应及时对病症进行辨识,了解其危害、发病的原因和传播途径,重要的是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希望本文对水稻稻瘟病防治有所帮助。

(作者单位:156200黑龙江省绥滨县农业农村局)
简析寒地水稻稻瘟病综合防治技术


92--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