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南省开封市高三(上)第一次模拟生物试卷(附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开封市高三(上)第一次模拟生物
试卷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核中某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B.农田适时松土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无机盐离子吸收
C.衰老细胞的细胞核由于体积变小而失去其控制能力
D.溶酶体和内质网在行使功能时伴随着膜组分的更新
2,某同学绘制的突触小体的剖面图(①〜⑤表示不同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及其解释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Na*
A.Ch以①方式跨过细胞膜、线粒体外膜,参与有氧呼吸
B.神经递质以⑤胞吐方式分泌到突触间隙,进入突触后膜
C.③是主动运输,由线粒体产生ATP供能,该处是静息电位
D.突触小体细胞膜的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3.果蝇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
下列关于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多肽链合成过程中,tRNA读取mRNA上全部碱基序列信息
B.中心体复制和染色体组数的加倍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同一时期
C.间期,能调控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在细胞核内合成,经核孔进入细胞质
D.中期,8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易于显微镜观察染色体
4.下列关于遗传学发展史上4个经典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摩尔根研究果蝇的眼色和性别,证明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B.X射线衍射图谱的应用,为DNA分子模型构建提供了依据
C.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
D.将S型菌DNA经DNA酶处理后与R型菌混合,可得到S型菌
C、物流信息是指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
息,繁殖期的雄绿孔雀为驱赶其他雄鸟发出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c正确;
D、结合分析可知,易地保护是濒危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D错误。
故选:C。
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2、生态系统的信息种类: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
(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
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义和措施,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理解生态系统中信息
的种类和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6.【答案】D
【解析】解:A、花生子叶细胞中脂肪颗粒可被苏丹m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N染成红色,A正确;
B、研究细胞器的种类和形态,可采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各种细胞器,也可采用显微观察
法,B正确;
C、温度、pH、试剂量都会影响酶的活性,因此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pH、试
剂量可作为自变量,C正确;
D、由于碘液不能鉴定蔗糖是否被淀粉酶水解,因此该实验不能用碘液鉴定,D错误。
故选:Do
1、脂肪可用苏丹HI染液(或苏丹IV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2、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pH、酶的抑制剂等.
3、酶的特性:
(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IO,〜10修倍.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本题考查检测脂肪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等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7.【答案】大棚内温度较适宜,10点前旺盛的光合作用消耗大量CO2,导致10点时CO2 浓度较低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番茄光合速率适当增加CO2含量、光照强度相对湿度在相同气温条件下,相对湿度改变时光合速率变化较大在番茄的花上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
【解析】解:(1)①由于大棚内温度较适宜,日出后旺盛的光合作用消耗大量CO2,
使大棚内密闭环境中CO2迅速下降,导致10点时CO2浓度较低,导致大棚栽培条件下
番茄在上午10时Pn处于低谷。
②植物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是Pn达到最大值时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
为研究番茄光合速率,需要测定光饱和点,应测定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番茄光合速率。
③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故根据图中曲线分析,提高大棚栽培番茄产量的措施有适当增加CO2含量、光照强度。
(2)分析题表可知,由于在相同气温36°C条件下,随相对湿度增大,相对湿度改变时
光合速率变化较大,可以推测中午时对番茄光合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相对湿度。
(3)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一般情况下,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而高
浓度的生长素可以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
疏花疏果,故在番茄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能防止落花落果。
故答案为:
(1)①大棚内温度较适宜,10点前旺盛的光合作用消耗大量CO2,导致10点时CO2浓度较低
②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番茄光合速率
③适当增加CO2含量、光照强度
(2)相对湿度在相同气温条件下,相对湿度改变时光合速率变化较大
(3)在番茄的花上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或2, 4-D、NAA)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曲线和题干的分析和解释,提
高对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理解和运用。
8.【答案】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有限感受器防卫能源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解析】解:(1)对自然界哺乳类动物种群而言,种群数量上升时,种内个体间的社
群压力增大的原因是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有限。
(2)“社群压力“属于外界刺激,在图中“社群压力-下丘脑”“过程中,“社群压力
首先作用于反射弧的感受器。
(3)免疫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是:免疫防卫、免疫监视、免疫自稳。
抵御外界病原体
的入侵及清除属于免疫防卫。
由图可知,当社群压力增加时,机体分泌的抗体数量减少,影响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使机体对外界的病原体的抵抗力下降。
(4)低血糖严重时可导致休克,说明葡萄糖是细胞重要的能源物质。
(5)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由图可知,种群数量上升时,种内个体间
的社群压力会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影响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进而导致出生率下降、死
亡率上升,从而使种群数量降低。
故答案为:
(1)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有限
(2)感受器
(3)防卫
(4)能源
(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对题图分析可知,种群数量上升时,种内个体间的社群压力增大,会影响种群数量,其调节机制:①社群压力作用于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的胰岛素增加,导致机体低血糖、休克;②社群压力导致下丘脑释放的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增多,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减少,使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减少,导致机体出现生长代谢障碍,抗体数量减少,对疾病及外界刺激抵抗力降低,死亡率上升;③社群压力导致下丘脑释放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使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减少,导致性器官分泌的性激素减少,生殖细胞成熟减少,出生率下降。
本题主要考查社群压力对种群数量的影响机制,其中准确理解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是解题的关键。
9.【答案】次生群落的物种组成比较不同时期群落的物种数目5.6x104合适比例
【解析】解:(1)池塘生物群落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中,物种数目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说明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改变了,为次生演替。
不同的群落物种组成不同,这是区别不同
群落的重要特征。
(2)调查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
区别不同群落的关键是看物种的丰富度,
了解群落丰富度是否发生变化的方法是比较不同时期群落的物种数目。
(3)根据题意和题图可知,养殖期间输入金鱼种群的能量为(2.5+1) xl.6xl04kJ=5.6xl04kJ o
(4)由于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在构建池塘立体养殖生态系统时,需考虑所养殖生物的环境容纳量、种间关系等因素,从而确定每种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生,保持养殖产品的持续高产。
故答案为:
(1)次生群落的物种组成
(2)随机取样比较不同时期群落的物种数目
(3) 5.6X104
(4)合适比例
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其主要类型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本题解答时需要考生识记种群密度的测定方法、群落结构的知识,根据图中数据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相关的计算。
10.【答案】基因突变产生等位基因,且该突变基因是隐性的!是自由组合F]抗虫矮株自交后代中,抗虫、性别之间出现自由组合现象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实验一F2中抗虫雌雄同株自交所得幼苗,发育的植株上自交获得的籽粒即是所需要的
【解析】解:(1)①根据题干信息“经基因检测发现是单基因突变引起的”,而基因
突变产生等位基因,且该突变基因是隐性的,所以普通基因用A表示,突变基因用a
表示。
②根据分析由于突变为隐性,所以品系1的基因型是AA,品系2的基因型是aa,
Fi基因型是Aa,当其自交,F2中AA: Aa: aa=l: 2: 1,只有Aa自交时果穗上籽粒约
有;发育为品系2,而Aa的比例为:,因此果穗上籽粒约有;发育为品系2的植株,在F2
4 2 4
植株中所占比例约为§
(2)①品系1基因型是AA,品系2基因型是aa,如果B基因位于M染色体上,则亲本产生A的配子,品系2产生a和aB的配子,比例为1:1, FiAa:AaB=l:1,抗虫株:非抗虫株二1:1, Fi抗虫株AaB自交,可以产生A和aB的配子,比例1:1,自交子代AA (非抗虫雌雄同株):AaB (抗虫雌雄同株):aaBB (抗虫雌株)=1:2:1, 与题干相符,所以B基因位于M染色体上。
②根据Fi抗虫矮株自交后代F2中表现型抗虫:非抗虫=1: 1,雌雄同株:雌株二3: 1,且后代出现3: 1: 3: 1的比例=(3: 1) x (1: 1)二3: 3: 1: 1的比例,说明所研究的性状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③若要利用上述实验所获的小麦籽粒培育出农田生产所需要的纯种小麦,可以采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实验一F2中抗虫雌雄同株自交所得幼苗,发育的植株上自交获得的籽粒即是所需要的。
故答案为:
(1)①基因突变产生等位基因,且该突变基因是隐性的
(2)①是
②自由组合Fi抗虫矮株自交后代中,抗虫、性别之间出现自由组合现象
③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实验一F2中抗虫雌雄同株自交所得幼苗,发育的植株上自交获得的籽粒即是所需要的
普通小麦品系1和突变小麦品系2杂交,在F2中出现了抻突变体,说明突变体为隐性突变,普通小麦是显性性状,aa表现为雌株,A_是雌雄同株。
解答此题需充分挖掘题干信息:明确亲本均为纯合子,并能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推导出相关个体的基因型,进而分析作答。
11 .【答案】纤维素酶、果胶酶分解细胞壁,利于榨汁处理过程中色素释放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30-300醋酸菌将葡萄酒中的乙醇
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C2H5OH+O2TCH3COOH+H2O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制备
第14页,共17页
该醋酸菌液的若干平板,将平板置于无氧环境下继续培养,观察平板上菌落情况若平板上菌落有形成,则说明混入乳酸菌;若没有菌落形成,则没有乳酸菌混入
【解析】解:(1)葡萄的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加入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能够分解细胞壁,利于榨汁处理过程中色素释放,从而能够提高红葡萄酒的色泽度。
(2)由题图信息分析可知,图示甲罐的液面位置表示加入葡萄汁的量,利用酵母菌进行发酵,酵母菌属于好氧菌,故预留了发酵罐大概三分之一的空间的目的是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同时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
(3)将甲罐发酵液的样液稀释适当倍数后,取0.1 mL涂布到若干个平板(每个稀释度至少涂布三个平板),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
的平板进行计数,则可根据公式推测甲罐发酵液中酵母菌的活菌数。
(4)在乙罐内利用醋酸菌和葡萄酒进行葡萄醋发酵,因为醋酸菌将葡萄酒中的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所获得的葡萄醋中没用酒精,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2H5OH+O2一CH3COOH+H2O O
(5)醋酸菌是好氧菌,而乳酸菌是厌氧菌,为了检测制备加入乙罐的醋酸菌液过程中是否混入乳酸菌,可将平板置于无氧环境下培养,故①实验思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制备该醋酸菌液的若干平板,将平板置于无氧环境下继续培养,观察平板上菌落情况。
②预期结果:若平板上菌落有形成,则说明混入乳酸菌;若没有菌落形成,则没有乳酸菌混入。
故答案为:
(1)纤维素酶、果胶酶分解细胞壁,利于榨汁处理过程中色素释放
(2)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
(3)30〜300
(4)醋酸菌将葡萄酒中的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
酸C2H5OH+O2一CH3COOH+H2O
(5)①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制备该醋酸菌液的若干平板,将平板置于无氧环境下继续培养,观察平板上菌落情况
②若平板上菌落有形成,则说明混入乳酸菌;若没有菌落形成,则没有乳酸菌混入
1、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榨取果汁变得容易,而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也使得浑浊的果汁变得澄清。
果胶酶并不特指某一种酶, 而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
2、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
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
故果酒的制作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酵母菌最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是18〜25°C;生产中是否有酒精的产生,可用酸性重铭酸钾来检验,该物质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3、果醋制作中起到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
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其代谢类型属于异养需氧型。
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为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
乙醛变为醋酸。
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C。
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以及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要求考生识记传统发酵技术的
原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
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12.【答案】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维持培养液的pH E2、E4保证CFTR基因完整且能
与载体正确连接分割实体显微镜和显微操作仪用含CFTR基因的放射性同位素探
针与提取的编辑小鼠4号DNA进行DNA分子杂交,观测是否出现相应的杂交带;利
用CFTR蛋白抗体与编辑小鼠4号提取的蛋白质进行抗原-抗体杂交,观测是否出现相
应的杂交带若观测到相应的杂交带,则CFTR基因被导入编辑小鼠4号,否则没有;
若观测到相应的杂交带,则CFTR基因正常表达,否则没有
【解析】解:(1)用于•核移植的卵细胞通常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2)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CO2的目的是维持培养液的pH。
(3) CFTR基因插入质粒时,应该将目的基因插入终止子和启动子之间,同时CFTR
基因会被E,切害U,所以应该用E-和E切割质粒,保证CFTR基因完整且能与载体正确
连接。
(4)为获得更多基因编辑小鼠,可在胚胎移植前对胚胎进行分割,这是显微操作,需
要使用实体显微镜和显微操作仪。
(5)从分子水平检测CFTR基因是否被导入编辑小鼠4号并正常表达,检测目的基因
是否导入,通常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是否表达通常用抗原-抗体杂交。
所以实验思路:用含CFTR基因的放射性同位素探针与提取的编辑小鼠4号DNA进行DNA分子杂交,观测是否出现相应的杂交带;利用CFTR蛋白抗体与编辑小鼠4号提
取的蛋白质进行抗原-抗体杂交,观测是否出现相应的杂交带。
预期结果:若观测到相应的杂交带,则CFTR基因被导入编辑小鼠4号,否则没有;若
观测到相应的杂交带,则CFTR基因正常表达,否则没有。
故答案为:
(1)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2)维持培养液的pH
(3)E2、E4保证CFTR基因完整且能与载体正确连接
(4)分割实体显微镜和显微操作仪
(5)①用含CFTR基因的放射性同位素探针与提取的编辑小鼠4号DNA进行DNA分子杂交,观测是否出现相应的杂交带;利用CFTR蛋白抗体与编辑小鼠4号提取的蛋白质进行抗原-抗体杂交,观测是否出现相应的杂交带
②若观测到相应的杂交带,则CFTR基因被导入编辑小鼠4号,否则没有;若观测到相应的杂交带,则CFTR基因正常表达,否则没有
图中收集1号鼠的卵母细胞去核,从2号鼠中将经过基因编辑(导入CFTR基因)的细胞核导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在经过核移植技术转入3号个体,生下 4 号编辑小鼠。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转基因技术、动物细胞培养、胚胎移植等过程,能够弄清楚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明确核移植时的卵母细胞需要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并能够选择正确的方法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
5.为加大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起来,促进了濒
危物种种群数量的增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促进了不同濒危物种间的基因交流
B.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濒危物种的共同进化,提高出生率
C.繁殖期的雄绿孔雀为胆赶其他雄鸟发出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
D.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为濒危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6.下列关于生物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花生子叶细胞中脂肪颗粒可被苏丹III染液染成橘黄色
B.研究细胞器的种类和形态,可采用差速离心和显微观察
C.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pH、试剂量可作为自变量
D.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显色剂可使用碘液
7.生物学科研社团以番茄为实验材料,开展了一系列探究,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连续检测4月底晴朗天气条件下露地栽培、大棚栽培番茄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并统计绘图如图。
①与露地栽培相比,大棚栽培条件下番茄在上午10时Pn处于低谷,主要原因是
②植物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是Pn达到最大值时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
为研究番茄
光合速率,需要测定光饱和点,应测定______ o
③根据图中曲线分析,提高大棚栽培番茄产量的措施有 _____ o
(2)为进一步探究夏日晴天中午时气温和相对湿度对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分别将番茄在露地(对照组)、小塑料棚栽培(实验组,控制气温、相对湿度),并调控光照和CO2浓度等条件相同。
于中午12:30测定各组叶片的光合速率,各组实验处理及结果如表所示:
对照组
实验组1 实验组2 实验组3 实验组4 实
验
处
理
气温/°c 36 36 36 31 25 相对湿度/% 17 27 52 52 52 实
验 结
果
光合速率
/CO2|imol e m _2e s _I 11.1 15.1 22.1 23.7 20.7
可以推测中午时对番茄光合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 ________ ,其依据是 _______
8. 克里斯琴学说主要是用来解释自然界哺乳类动物种群调节的:种群数量上升时,种
内个体间的社群压力会影响种群数量,其调节机制如图所示。
请回答有关问题。
(1) 对自然界哺乳类动物种群而言,种群数量上升时,种内个体间的社群压力增
大的原因是 ______ O
(2) 在图中“社群压力一下丘脑”过程中,“社群压力”首先作用于反射弧的
(3) 由图可知,当社群压力增加时,机体分泌的抗体数量减少,影响了免疫系统
的 _____ 功能,使机体对外界的病原体的抵抗力下降。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低血糖严重时可导
下丘脑
力降低 生长呼索减少] 血体好做少H 生长L 岫i 叫
性敌玄岐少
生殖细胞成熟跋少
促性股激素 社群压力
(个体数堂增
加) 疾病及外
致休克,说明葡萄糖是细胞重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
(5)由图可知,种群数量上升时,种内个体间的社群压力会通过______ 影响机体
正常生命活动,进而导致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从而使种群数量降低。
9.某校生态社团利用校园现有的景观池塘开展立体生态人.r—.
拍入T种肝L 养殖的实践活动。
在池塘中引进了睡莲和黑藻等水生植I—M失
物、少量的植食性的小草鱼和杂食性的金鱼及以底栖微藻、生物遗体残骸等为食的河蚌,还从附近搜集水生浮游生物投入池塘。
通过连续多年对种群密度、群落丰富度的观测,发现池塘逐渐形成了立体生活的生态系统群落。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池塘生物群落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演替,其生物群落区别
于开封龙亭湖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为 _______ o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
了解群落丰富度是否发生变化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 。
(3)养殖期间估测所有金鱼中有机物量为2.5kg,期间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量为
1kg (已知1kg有机物含有能量1.6xl0kJ) o根据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模型可知,
养殖期间输入金鱼种群的能量约为 ______ kJo
(4)在构建池塘立体养殖生态系统时,需考虑所养殖生物的环境容纳量、种间关
系等因素,以利于确定各种生物之间的 _____ ,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可
持续发展。
10,小麦雌雄同株植物,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研究抗虫性的小麦新品种具有较好的经济、环保前景。
(1 )科研人员用X射线和Y射线照射纯种普通的小麦(品系1)获得单雌性突变型小麦(品系2),经基因检测发现是单基因突变引起的,位于M号染色体。
将品系1与品系2杂交,品系2果穗上所结的籽粒发育为Fi植株。
Fi植株分别自交后得到F2,发现有些F2植株果穗上籽粒约有:发育为品系2植株。
4
①上述实验所涉及的普通基因、突变基因为什么可用A、a表示? _____ o
②果穗上籽粒约有:发育为品系2的植株,在F2植株中所占比例约为_____ o
(2)科研人员将抗虫基因(B)插人到品系2染色体中,获得了具有抗虫性普通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