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庆阳市宁县新庄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新庄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
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答案写在答题卡内负责成绩为0)
1.一支未使用过的2B铅笔的长度最接近于()
A.10cm B.20cm C.30cm D.40cm
2.游客坐在船中逆流而上,若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A.船舱 B.河水 C.迎面驶来的船 D.河岸上的树木
3.使用MP3时,调节音量按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4.下列各物质中,全部都是晶体的一组是()
A.石英、玻璃、金属 B.冰、食盐、金属
C.松香、水晶、金属 D.海波、金刚石、沥青
5.声音从水中传入空气中,它的传播速度的大小将()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如何变化不能确定
6.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
A.一定升高 B.一定降低
C.一定不变 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7.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升华
B.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液化
C.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凝固
D.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汽化
8.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A.运动员、汽车、羚羊B.汽车、羚羊、运动员
C.羚羊、汽车、运动员D.运动员、羚羊、汽车
9.如果你家附近建筑工地在施工,影响你的学习和休息,为了减小噪声的干扰,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关紧门窗
B.打开门窗,让空气加快流通
C.戴上耳罩
D.告知有关部门督促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10.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为4℃,在沸水中的示数为94℃.用这支温度计测得烧杯中水的温度是22℃,则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A.18℃ B.20℃ C.22℃ D.26℃
11.沈括纪念馆要浇铸沈括纪念铜像.在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铜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升华,后凝华B.先凝华,后升华
C.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
12.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
A.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到来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确诊
C.比赛场上发令员的枪声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3.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
14.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dB,为了保证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dB.
15.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
16.频率高于20000Hz声音叫,低于20Hz声音叫.这两种声音人耳都(填“能”或“不能”)听到.
17.体温计的量程是:分度值为:.它是根据液体原理制成的.
18.汽化有两种方式:和.
三.探究与实验题(每空2分,共34分)
19.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小明的实验记录表格如下:
时间(分)0 1 2 3 4 5 6 7 8
温度(℃)90℃92℃94℃96℃98℃99℃99℃96℃99℃(1)观察到当水沸腾时,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从实验可得出,沸腾是从液体和同时发生的剧烈的
现象.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热,但温度.
(2)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第分钟记录的数据是明显错误的.
(3)由表可知,加热了分钟水开始沸腾,水的沸点是℃.
(4)小丽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a)、(b)所示,则图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20.如图为海波熔化和凝固图象,试回答:
(1)海波从℃开始加热,最高温度达到℃.
(2)海波吸热过程经历时间min.
(3)海波熔化过程经历时间min,熔点℃,凝固
点℃.
(4)从图象中看出海波属于(填“晶体”或“非晶体”)因为:.
四.综合应用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21.在某次打雷时,看到闪电后经过8秒钟听到雷声,你能算出打雷的地方距你有多远吗?
22.一列火车长230m,通过长220m的铁桥用了15s,火车过桥时的速度是多少m/s?
23.喜羊羊发现后方100m处的灰太狼正以15m/s的速度向自己猛扑过来,此时喜羊羊与前方的羊村相距200m.
问:喜羊羊至少要用多大的速度才能安全跑进羊村?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新庄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答案写在答题卡内负责成绩为0)
1.一支未使用过的2B铅笔的长度最接近于()
A.10cm B.20cm C.30cm D.40cm
【考点】长度的估测.
【专题】估算法.
【分析】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解答】解:根据日常经验和观察可知,一支未使用过的2B铅笔的长度约为20cm,故选项B正确,选项A、C、D均不符合实际.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长度的估测的理解和掌握,学习中要主动对身边物体的长度进行估测练习,积累估测的经验,同时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
2.游客坐在船中逆流而上,若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A.船舱 B.河水 C.迎面驶来的船 D.河岸上的树木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专题】应用题.
【分析】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变时,物体是静止的.分析游客相当于船舱、河水、迎面驶来的船、河岸上的树木位置是否变化即可做出选择.
【解答】解:(1)游客坐在船中逆流而上时,游客相对于船舱位置不变,所以说游客相当于船舱是静止的.
(2)游客坐在船中逆流而上时,游客相当于河水、迎面驶来的船、河岸上的树木位置不断变化,所以以它们为参照物,游客是运动的.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参照物的选择,是一道基础题.应掌握并灵活运用参照物的选择方法解题.
3.使用MP3时,调节音量按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考点】响度.
【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解答】解:调节音量按钮会改变声音的强弱,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故选A.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响度定义进行分析解答,注意与其它声音特征的区分,属于易错题目.
4.下列各物质中,全部都是晶体的一组是()
A.石英、玻璃、金属 B.冰、食盐、金属
C.松香、水晶、金属 D.海波、金刚石、沥青
【考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以及常见的晶体和非晶态都有哪些.
【解答】解:海波、金刚石、食盐、以及所有金属都是常见的晶体.而玻璃、松香、石蜡、沥青等是常见的非晶体.
对照常见的晶体和非晶态可知:A中玻璃,C中松香,D中的沥青都是非晶体.而B中的冰、食盐、金属都是晶体.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见晶体和非晶态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5.声音从水中传入空气中,它的传播速度的大小将()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如何变化不能确定
【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专题】声现象.
【分析】声音的传播条件是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一般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解答】解: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它在水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即声音从水中传入空气中,它的传播速度将变小.
故选C.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的传播条件和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同时要牢固记忆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6.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
A.一定升高 B.一定降低
C.一定不变 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考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专题】应用题.
【分析】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和;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可能表现在物体的温度变化,也可能是状态的变化.
【解答】解:物体吸收了热量,可能用来加快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即表现在物体的温度的升高;也可能用来改变物体的状态;比如:晶体在熔化过程,吸热,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所以,物体吸收了热量,物体的温度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故选D.
【点评】本题需注意物体吸热或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但物体吸收了热量,不一定是用来升高温度.
7.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升华
B.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液化
C.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凝固
D.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汽化
【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应用题.
【分析】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固;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物体由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
根据我们对于各种物态变化的概念来分析,得出结论.
【解答】解:A、樟脑丸变小就是变为了气态,消散在空气,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所以A是正确的;
B、冰是固态的,是由池塘中的水形成的,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固,所以B是错误的;
C、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实际上就是变为了水蒸气,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所以C 是错误的;
D、冰箱冷冻室内的霜是固态的,是由冷冻室内的水蒸气形成的,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所以D是错误的.
故选A.
【点评】判断物态变化主要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什么状态,然后根据各种物态变化的概念得出结论;
物态变化知识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8.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A.运动员、汽车、羚羊B.汽车、羚羊、运动员
C.羚羊、汽车、运动员D.运动员、羚羊、汽车
【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由速度公式求出运动员的速度,根据速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统一各物体的速度单位,然后比较速度的大小.
【解答】解:运动员的速度v===10m/s;
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54×m/s=15m/s;
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
因此速度最小的是运动员,其次是汽车,最快的是羚羊.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大小的比较,求出物体的速度,统一各速度单位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9.如果你家附近建筑工地在施工,影响你的学习和休息,为了减小噪声的干扰,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关紧门窗
B.打开门窗,让空气加快流通
C.戴上耳罩
D.告知有关部门督促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声现象.
【分析】防治噪声的三条途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解答】解:A、关紧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打开门窗,让空气加速流通,是增强了噪声的传播;不正确、符合题意.
C、戴上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告知有关部门督促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是在声源处消除噪声;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防治噪声途径的了解和掌握,是中招的热点.
10.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为4℃,在沸水中的示数为94℃.用这支温度计测得烧杯中水的温度是22℃,则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A.18℃ B.20℃ C.22℃ D.26℃
【考点】摄氏温度及其计算.
【专题】热和能.
【分析】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100℃和0℃之间有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
(1)而题目中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体的温度是4℃,1标准大气压沸水的温度是94℃,中间是90个小格,首先求出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
(2)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22℃时,距离4℃有18个小格,求出18个小格表示的温度加上温度计显示为4℃时的实际温度0℃,就是液体的实际温度.
【解答】解:(1)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等于=℃;
(2)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22℃时,液体的实际温度℃×(22﹣4)+0℃=20℃.
故选B.
【点评】对于温度计不准的读数问题,我们要先求出温度计一小格表示的温度,然后乘以温度计的水银柱相对于0℃上升了多少格,求出物体的实际温度.
11.沈括纪念馆要浇铸沈括纪念铜像.在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铜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升华,后凝华B.先凝华,后升华
C.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分析】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熔化;
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解答】解: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应该是先将铜块化为铜水,这是熔化过程;
铜水凝结为铜像,这是凝固过程;
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是熔化和凝固.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熔化和凝固现象,我们需要根据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来分析.
12.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
A.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到来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确诊
C.比赛场上发令员的枪声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考点】声与信息;声与能量.
【专题】应用题.
【分析】掌握声音传递信息的实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和听诊器等都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
【解答】解:声音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隆隆的雷声、医用“B超”和听诊器以及比赛场上发令员的枪声等都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而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的认识与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及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答】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故本题答案为:振动,介质,真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以及传播条件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4.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为了保证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
【考点】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
【分析】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之间人们较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
【解答】解: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故答案为:90;7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属于识记内容,比较简单,是一道基础题.
15.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 ℃.
【考点】摄氏温度及其计算.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根据对摄氏温度的规定解答.
【解答】解:
摄氏温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
故答案为:100.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摄氏温度规定的掌握,属于识记性知识的考查,是一道基础题.
16.频率高于20000Hz声音叫超声,低于20Hz声音叫次声.这两种声音人耳都不能(填“能”或“不能”)听到.
【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分析】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在20Hz到20000Hz之间,超出这个范围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
【解答】解: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这两种声音人耳都无法听到.
故答案为:超声,次声,不能.
【点评】本题考查超声和次声的定义,需要熟练背诵.
17.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分度值为:0.1℃.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考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
【分析】①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先要弄清楚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末端所对刻度相垂直.
②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解答】解:体温计上面最小示数和最大示数分别为35℃、42℃,所以量程为35℃~42℃;在1℃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0.1℃,即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它是根据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故答案为:35~42℃;0.1℃;热胀冷缩.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温度计的制作原理和体温计的量程、分度值,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18.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专题】简答题.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解答】解: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汽化要吸热.
故答案为:蒸发、沸腾.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汽化的了解,是一道热学的基础题.
三.探究与实验题(每空2分,共34分)
19.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小明的实验记录表格如下:
时间(分)0 1 2 3 4 5 6 7 8
温度(℃)90℃92℃94℃96℃98℃99℃99℃96℃99℃(1)观察到当水沸腾时,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从实验可得出,沸腾是从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2)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第7 分钟记录的数据是明显错误的.
(3)由表可知,加热了 5 分钟水开始沸腾,水的沸点是99 ℃.
(4)小丽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a)、(b)所示,则图 b 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 a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液体蒸发是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液体的沸腾是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根据液体沸腾时温度应该一直是不变的可确定错误的记录.
(3)液体沸腾时,不变的温度就是这种液体的沸点.
(4)掌握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现象区别: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
【解答】解:(1)液体蒸发是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液体的沸腾是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在液体沸腾时温度应该一直是不变的,但第7分钟是96℃,所以第7分钟有错误.(3)由表可知,加热了5分钟水开始沸腾,在液体沸腾时温一直是不变的,不变的温度就是这种液体的沸点,沸点是99℃,
(4)a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b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
故答案为:(1)内部;表面;汽化;吸;不变;(2)7;(3)5;99;(4)b;a.
【点评】此题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考查了汽化的现象及加热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还涉及到了蒸发和沸腾的区别.
20.如图为海波熔化和凝固图象,试回答:
(1)海波从20 ℃开始加热,最高温度达到80 ℃.
(2)海波吸热过程经历时间12 min.
(3)海波熔化过程经历时间 4 min,熔点48 ℃,凝固点48 ℃.
(4)从图象中看出海波属于晶体(填“晶体”或“非晶体”)因为: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考点】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
【专题】简答题;图析法.
【分析】(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
(2)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等,不同晶体的熔点不同.
(3)晶体熔化特点: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晶体凝固的特点:晶体凝固过程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解:如图
(1)海波从20℃开始加热,加热4min,温度达到48℃时;
(2)海波吸收热量,从20℃到开始熔化,最后全部变成液态,经历了12min;
(3)海波继续吸收热量4min,温度达到80℃;
(4)海波停止吸收热量,温度高于周围空气的温度,向空气中放热4min,温度降低到48℃;(5)海波继续放热,海波开始凝固,凝固过程经历了4min,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6)海波凝固结束,继续放热,温度继续降低.
故答案为:20℃;80℃;12;4;48℃;48℃;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点评】(1)会看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等.
(2)掌握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3)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四.综合应用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21.在某次打雷时,看到闪电后经过8秒钟听到雷声,你能算出打雷的地方距你有多远吗?【考点】声速.
【专题】应用题;定量思想;顺推法;声现象.
【分析】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光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根据公式s=vt 可以计算出打雷的地方离自己的距离.
【解答】解:
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原因是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因为v=,所以打雷的地方离自己的距离为s=vt=340m/s×8s=2720m.
答:打雷的地方离自己的距离为2720m.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属于基础题,要求学生记住光速和声音的传播速度.会利用光速远远大于声速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如:运动场上的计时员要以看烟为准.
22.一列火车长230m,通过长220m的铁桥用了15s,火车过桥时的速度是多少m/s?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计算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求出火车完全通过桥的行程(桥长+火车长),利用速度公式求解.
【解答】解:
火车过桥时通过的路程:s=s桥+s车=220m+230m=450m,
火车过桥时的速度:
v===30m/s.
答:火车过桥时的速度是30m/s.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解决这类过桥问题关键是搞清火车通过的总路程=桥长+火车长.
23.喜羊羊发现后方100m处的灰太狼正以15m/s的速度向自己猛扑过来,此时喜羊羊与前方的羊村相距200m.
问:喜羊羊至少要用多大的速度才能安全跑进羊村?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计算题;
【分析】首先要根据灰太狼到羊村路程和跑的速度计算出灰太狼到达羊村用的时间t狼,然后根据喜羊羊到羊村的路程和安全跑进羊村的最大时间t狼即可求得喜羊羊至少用的速度.【解答】解:狼在羊的后方100m,羊距羊村200m,则狼距羊村为300m.
由v=得:
t狼===20s.
v羊===10m/s.
答:喜羊羊至少要用10m/s的速度才能安全跑进羊村.
【点评】此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运用,需要有一定的数学基础才能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