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奉新县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不分版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奉新县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不分版本
江西省奉新县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一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
全卷总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思乡的根底是离乡,在乡的人不会思乡,“乡〞作为价值形态无疑只对无乡者或离乡者才有意义。
只有当一个人在实际的存在状态中陷入了无家可归或有家难归的困境,“乡〞才会作为一种补偿价值而成为流浪儿的精神支柱,成为思的对象。
这样,思乡就常常与作客相联系。
中国古代的大多数时期,知识分子的命运完全掌握在京城一批统治者(尤其是皇帝)的手中。
知识分子,尤其是中下层知识分子要想发挥自己的政治才能,就必须离乡漫游天下,尤其是游历京城。
在科举制度和异地为官制度的制约下,他们如果想要让统治者知道自己的才能,就必须离乡;而一旦做了官,或留在京城,或充任各地的地方官,又根本上很少能回到家乡做官。
然而,中小地主出身的士大夫都有浓厚的宗法乡土观念,不以他乡作故土,因而家乡总是为他们难以忘怀。
林语堂指出:“关于中国社会所宗奉的五大人伦,其中四伦是与‘家’有关的。
此五大人伦即君臣之关系,父子之关系,夫妇之关系,以及兄弟和朋友之关系。
其最后一伦朋友之关系可为之合并于家庭,因为朋友乃为那些可以包括进家的范围内的人——他们是家族间的朋友。
〞家的这种核心地位使士大夫知识分子在其仕进阶段总有一种流落他乡之感,时时体验到自己的作客身份和流浪状态。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作此诗时正当年少气盛,壮志满怀之时,本不应有思乡病。
但在王维的眼中,任何别的地方都是异己的,都无法取家乡而代之。
“异〞字突出说明了诗人所处的是一个陌生的、异己的世界。
对于客子而言,异乡与家乡是敌对的,因而是“异乡〞;而反过来,异乡中的游子,对于这个异乡而言,也是异己的、敌对的,因而是“异客〞。
两个“异〞字充分揭示了“异客〞与“异乡〞的敌对与距离,“异乡〞不认同“异客〞,“异客〞更不认同“异乡〞。
在异乡的人只能是客,永远是客,“客〞这个词在外表的尊敬后隐藏着内在的疏远和距离:客人不是自家人,更何况是“异客〞。
“客〞的身份永远是流浪者,是不能介入这个世界的“局外人〞,是飘泊天涯的游子。
〔摘编自陶东风《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中的异乡与异客》,有删改〕1.以下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为哪一项〔〕
A.第一段说明了离乡与思乡的联系以及故土的价值,从而引出了下面的论述。
B.第二段分别从客观和主观两个角度分析了知识分子产生作客之感的原因。
C.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引用都是为了证明对于客子而言,异乡与家乡是敌对的。
D.第三段中对“异〞字的分析推导出了“异乡〞与“异客〞互不认同的结论。
2.以下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
..的一项为哪一项〔〕
A.离乡是思乡的前提,因此只要一个人远离了家乡,他就必然会产生浓厚的思乡之情。
B.在中国古代,由于以皇帝为首的统治者都集中在京城,所以知识分子必须离乡进京。
C.科举制度和异地为官制度造成的“作客〞现象是士大夫知识分子思乡的主要原因。
D.漂泊的游子对其流浪者身份的认同让他们无法融入进异乡,永远是异乡的“局外人〞。
3.根据原文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为哪一项〔〕
A.对无家可归或有家难归的人而言,故土既是思念的对象,也是他们的精神支柱。
B.在林语堂看来,君臣、父子、兄弟、夫妇这几大人伦关系都是与“家〞有关的。
C.家在人伦关系中核心地位使士大夫知识分子在仕进阶段总有一种流落他乡之感。
D.在“客〞这个貌似尊敬的称呼背后,隐藏着异乡对外来游子内在的疏远和排斥。
(二)文学类义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裱画徐马犇bēn
①淮城的装裱市场比拟兴盛。
淮城南门大街东边的一条巷子里,有个徐姓的裱画师。
②徐家的裱画史不短。
他家祖上学裱画时,认识了淮城人边寿民,后也常给边氏裱画,与其交流,向其取经,渐渐地,他的祖上善裱、能画、工篆刻。
这几样,裱画徐全盘承继了。
③边寿民,工诗,善书画,与郑板桥、金农等人齐名,尤善画芦雁,人称“边芦雁〞。
裱画徐的祖上当时就给裱画铺起名为“念芦斋〞,以纪念徐家与边氏的友谊。
④常言道“三分书画七分裱〞,不难看出,装裱之于书画作品的意义。
徐家裱画有三规,不丢画,不作伪,按工艺收钱、不因作者上下调价。
⑤有些不太识货的人,巧得名画抑或祖上有旧藏,是最易受骗的群体。
有一回,南门靠西的一户人家,带着画作,慕名而来。
裱画徐仔细看了画,不动声色,又看了看来人,议好价钱,即送走来人。
⑥此画竟是徐渭的画,裱画徐亦善写意,尤以花卉见长。
他能模仿个九分像,不懂行的人根本看不出差异。
但裱画徐除了欣赏时间稍长一些,像裱普通的画作一样,平静地按工艺走。
裱完后,他在卷轴旁不起眼的地方钤印,此印极小,说明是裱画徐裱的,以防日后起争议纠纷。
在约定好的日子,画主交完钱取走了画。
此事成了行业里的段子,用来形容裱画的人老实。
⑦裱画有原裱和揭裱之分。
原裱是裱初次待裱的画;揭裱是重裱已经裱过的画,揭裱最难,很少有人敢接这个活。
但揭裱也给局部技艺高超却无良的人有了作伪的时机。
一张宣纸可揭出几层,裱画人如存贪念,就会将老旧的名画揭成几幅,这些作品的色彩较原作淡很多,裱画人就上手补救,然后再做旧。
一幅变多幅,倒卖给黑市。
⑧淮城藏家多,很多古画因年代久远,受潮被虫蛀在所难免,对于这些作品而言,每年的梅雨季节更是火上浇油。
淮城几乎所有的揭裱都会送到念芦斋,光揭裱一项,经裱画徐手的,少说也有千幅,但他没弄坏过一幅画,也从未借机作伪。
就是把顾恺之、展子虔的画送到念芦斋,画主也可安心回家,按日子去取。
不会出意外。
⑨可惜的是,裱画徐后继无人,孩子们都已迁居国外。
晚年,裱画徐单独生活,雇了个人做饭,他仍坚持对外裱画。
他不想在有生之年放下祖传的手艺。
⑩本想平静地过完一生,哪知晚年并不平静。
改革开放后,淮城有几个去南方下海的人,禁不起物质诱惑,垂涎于逐渐兴盛的书画市场,而且看中了倒卖赝品这行。
他们第一时间想起家乡的裱画徐,他们知道徐老爹裱画、绘画的技艺都很高超。
他们或者通过私密渠道搞来原作,请裱画徐借揭裱制假;或者直接报上画名,逼着裱画徐画。
⑪裱画徐不从,这些人就动粗,见裱画徐想寻死,这些人就留下狠话,“不老实做,我们迟早去海外找你孩子的麻烦。
〞
⑫与他们纠缠不起,裱画徐按照要求,完成了一批赝品。
这些人拿着这批赝品再次南下。
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多人知道了这件事,他们骂裱画徐早年清高不做假,晚年糊涂,晚节不保。
⑬不久,裱画徐生了场大病去世了。
不久,这几个倒卖赝品的人被抓获。
淮城人惊叹不已。
⑭警察通过地方报纸透露了案情。
原来,裱画徐临死前给公安局寄了封信,写明事情经过,并说他的仿作在画轴夹层里都盖了一长条印,“身不由己,赝品而已〞,还附上了那几个人的肖像,是裱画徐凭印象用毛笔勾画的。
4. 以下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
...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小说开篇通过交代淮城裱画市场的兴盛,小说的主人公裱画徐及徐家裱画的历史渊源
来交代小说的写作背景。
B.边寿民人称“边芦雁〞,与郑板桥齐名。
裱画徐常给他裱画,常与之交流,向其学习,
慢慢地他就善裱能画工篆刻了。
C.小说第⑦段自然段是补叙,补充介绍了一些裱画的专业知识,帮助读者对裱画徐标化技
术的认识。
D.裱画徐装裱徐渭的画和给犯罪分子做赝品这两个情节从不同的方面充分展现了裱画徐
的品格。
5.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裱画徐的形象特点。
〔5分〕
6.伏笔和照应使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有很强的可读性。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使用了哪些伏笔和照应?〔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
但令人为难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
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
时间流转,为难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
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
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到达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
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0.3——0.4毫米。
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
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
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
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那么显得格外关键。
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
〔来自光明网〕
材料二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
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
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
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拟急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40多岁,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
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比拟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
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
踏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骛、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
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
〔来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材料三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
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
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
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
有专家分析认为,企业创新能力缺乏,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
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供应缺乏,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
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应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
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
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仅是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的匠人。
但是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导致这局部人才严重缺失。
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应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基因入手。
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就动机。
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开展通道、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
〔来自新浪网〕
7.以下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材料一报道了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为难局面,同时指出这局面已改变,
这些企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
B.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一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作比照,旨在说明中国
企业的员工在工匠精神方面尚有欠缺。
C.材料三引用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的问
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
D.综合三那么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开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还需解
决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践行工匠精神。
8.以下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
..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说我国制笔企业三千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尖,两相比
照,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为难。
B.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精度和材料
性能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
C.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在技术上,而是
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D.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如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专注仔细,耐心踏实,心无旁
骛;责任心强,而且能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
E.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努力贯
彻“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9.请结合三那么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此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密传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
父早亡,母何氏醮①。
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
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
刘氏有疾,那么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有暇那么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③,周门人方之游夏④。
少仕蜀,为郎。
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
蜀平,泰始
..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
乃上疏《陈情表.》。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
..,复以洗马征至洛。
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
〞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
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
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
官无中人,不如归田。
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
后卒于家。
或曰:自古忠孝难两全,百善孝为先。
人之常情,先孝后忠,此所以官吏有良知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注】①醮,jiào,古时称妇女出嫁。
②烝烝,zhēng,淳厚。
③谯周:人名。
④游夏:孔子学生子游、子夏。
10.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
..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11.以下对文中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服阕〞,按封建礼制,父母死后须穿丧服守丧三年。
三年后除去丧服,称“服阕〞。
B.原文“泰始初〞中的“泰始〞是年号。
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60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
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
C.古代任职授官很有讲究,用词不同,意义也可能不同。
如“封〞用于爵位,“徙、迁、调〞是一般的官职调动,“擢、右迁、升〞是升官,“黜、罢、左迁〞是降官。
D.《陈情表》中的“表〞是一种文体,是臣子向皇帝提建议并分析认证的,长于议论,如《出师表》。
“表〞、“章〞、“奏〞、“疏〞是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的四种不
同名称。
这四种文体是由“书〞开展而来的。
12.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周门人方之游夏〞“数使吴,有才辩〞“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等表现出李密有才干。
B.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说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
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
C.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真名士,并容许了他的请求。
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D.李密幼年丧父,母亲再嫁,年仅几岁的他热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致忧思成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华善之。
〔5分〕
(2)先孝后忠,此所以官吏有良知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此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苏武庙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③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
甲以居神,乙以自居〞。
②丁年:壮年。
③茂陵:汉武帝陵。
14.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
...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上句着笔就实写苏武突然见到汉使,得知可以回国时的冲动心情。
“魂销〞二字
笔墨精炼,真切传神,深刻地显示出苏武思国假设渴的爱国精神。
B.首联下句由古及今,由人到庙,描绘眼前苏武庙景物。
“古祠高树〞写出苏武庙苍古
肃穆,渲染出浓郁的历史气氛,透露出诗人崇敬追思之情。
C.颔联上句描绘了一幅望雁思归图。
画面借“雁〞“月〞等意象,形象地描绘出了苏武
在音讯隔绝的漫长岁月中对故国的深长思念和欲归不得的深切痛苦之情。
D.颔联下句描绘了一幅荒塞归牧图。
画面借“归羊〞“塞草〞等意象,形象地展示了苏
武牧羊绝塞的单调、孤寂、艰辛的生活,表现出他对被囚匈奴的怨恨。
E.颈联写苏武“回日〞所见所感。
出使和归国前后的人事变换,往日的楼台殿阁虽然依
旧,但当日的“甲帐〞却不复存在,流露出一种物是人非、恍如隔世的感慨。
15.本诗的尾联颇具特色,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以下句中空缺的局部。
〔5分〕
(1)苏轼诗文影响深远,明代杨慎《临江仙》开篇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句
就是明显地借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三句。
(2)苏轼“鲲鹏水击三千里。
组练长驱十万夫〞和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的诗句,共同化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以下各句中划横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
....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①广阔新闻工作者常年坚守岗位,夙兴夜寐,坚持用妙笔和镜头记录祖国开展的成就,讴
歌党员干部的优良作风。
②优秀的诗文作品清新自然,不落言筌,用朴实的语言、平常的事物创造出似浅而实深的
意境,使读者在平淡的语句中体味作者的深意。
③弘一法师皈依佛门后,深恐掉入名利陷阱,他律己极严,自书“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
众生得离苦〞的偈句,其光风霁月的怀抱历历可见。
④目前,许多工程建设问题频繁发生,甚至有的问题工程还获得了工程质量奖,这在很大
程度上是官商暗中结草衔环的结果。
⑤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肤
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
⑥金岳霖先生认为,学生论文出了问题,老师有重大责任,为人为学,必须战战兢兢,如
履薄冰。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18. 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句是〔〕
A. 中国能否在这次全球科技变革浪潮中成功实现逆袭,关键在于能否从现在开始加大
对根底科技研发的投入。
B. 在互联网时代,世界其他国家与非洲站同一起跑线上;在移动支付方面,非洲也并
不落后,甚至拥有更成熟的条件和更广阔的市场。
C. 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意外走红,不仅以超5亿元的高票房打破了印度电影在
中国内地的票房纪录,还连续多日牢牢占据单日票房榜首。
D. 对于中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规定,一些人借口拉动内需为名,认为适度
的浪费有利于刺激经济的增长。
19.以下各句中,表达得体
..的一句是〔3分〕
A.一位同学在班上的学习方法交流会上说:“我殷切期望方法不当的同学调整心态,改良方法,取得佳绩。
〞
B.张教授治学严谨,学养深厚,儒雅深沉,不随流俗,我们全班同学都十分赏识他。
C.几位著名艺术家下乡采风,举行笔会,我也有幸叨陪末座。
D.我校学生会主办的《青晨报》征稿启事中说:“由于我们的思想水平有限,本报难免有缺点和错误,恳切希望老师和同学们帮助我们,为办好《青晨报》尽绵薄之力。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绒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在各种气象灾害中,台风、洪水等因瞬闻破坏力巨大而更受关注,相比之下,①。
其实,由于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干旱在我国的气象灾害中是造成损失最重的。
旱灾主要由气象因素造成,②:比方温室气体排放、植被破坏、水源过度开发等都全增加旱灾发生的频度和灾害程度。
目前,人工影响天气效果有限,气候稳定几乎完全依赖地球环境在可调节范围内的自我修复,③,或将造成雪崩式的环境突变,后果不堪设想。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
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现在社会物质诱惑太多,只有通过有意义的文艺节目才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走红,使得中国诗词能够很好地被继承和开展下去。
中国诗词语言和意象的美感,不仅会让中国人怡养性情,也必将让外国人深深叹服。
①不是只有有意义的文艺节目才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②
③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最近,央视又推出力作《朗读者》,董卿为制作人和主持人,播出后获得广阔观众的
好评,随即“文化飨宴〞“综艺清流〞“唤醒文学〞等堪称殊荣的标签出现。
然而,也有人对此不看好,说“碎片化朗读〞“名人光环〞等,挽救不了国人甚少读书和不爱阅读的事实……
作为中学生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标题自拟,观点明确,结构完整,书面整洁。
2019届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1.C(第二段引用林语堂的话是为了论证家在五大伦理关系中的核心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