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问题学生形成的家庭因素及转化方法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问题学生形成的家庭因素及转化方
法研究
摘要:小学是人生发展奠基的最重要阶段,也是一个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
活习惯最容易养成的阶段。
可以说,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培养的重要阶段,对一
个人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然而,小学生的思想和思维还不够成熟,在学
习和生活中受家庭因素的影响很大。
目前,学校里问题学生呈上升趋势,他们有
的学习有困难,有的有不良习惯及畸形的性格和阴暗的心理。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
因很多,究其根本是家庭原因,教育的因在家庭,教育的根在父母。
转化问题学
生的根本在于改变家长,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因素。
关键词:问题学生;家庭因素;小学
引言
根据国际形势和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显示,科技人才决定着一个国家综合国
力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这一背景下,各国都十分
重视对本国公民的教育。
而一个人的身心健康直接决定了他的个人素养。
为了更
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该做出不懈的努力。
尤其是对于学
生的成长,家庭教育起着很大的作用。
小学生独立生活和思考的能力较差,他们
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大多来源于家庭的影响,这种影响还会持续到学校,将来
会归于社会。
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学校部分小学生普遍存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爱说话等问题,甚至有的学生还在课堂上当众顶撞老师等。
这些长
期的不良行为会导致学生成绩的下降,形成不健全的心理。
小学是学生学习阶段
的起点,如果这个阶段学生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初中和高中将会造成比较严
重的问题。
一、小学问题学生形成的家庭因素
1.家庭环境
据学者研究,那些家庭贫困,父母文化水平低的家庭,父母与子女缺乏沟通,对子女不够重视很容易教育出问题学生。
这类学生大多数学习成绩不好,智商普
遍低于平均水平。
不仅仅如此,家庭收入也会影响孩子的语言能力。
有良好家庭
环境的孩子能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而且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强。
这种差异不
仅表现在语言和行为上,还表现在学生的内心感受上。
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会比较多,父母对孩子的关注也比较多,孩子的心理会更
积极阳光。
2.家庭关系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另外,孩子非常敏感,情绪容易受到家庭的影响,对
父母关系和家庭氛围有非常敏感的观察能力。
家庭中不良家庭关系有几种表现:
一是孩子的父母经常在家里当着孩子的面制造矛盾,言语冲突也比较激烈。
有的
家长甚至当着孩子的面打架,这样一来,孩子就会变得很内向,长时间不喜欢和
别人交流,亲子关系也会越来越僵持,这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习都是非常有害的。
孩子在家里得不到正常的照顾,更容易受到父母的伤害。
父母关系的冷淡会影响
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会变得越来越抑郁,非常渴望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
第二,父母经常在家庭中实施冷对抗。
在冷战的过程中,父母之间虽然没有正面的言语
冲突,但父母的对立状态也会影响到孩子。
三是父母离异。
父母离婚会给孩子造
成很大的心理创伤和打击。
离异家庭的孩子会变得孤僻,自卑,对生活和社会充
满敌意。
另外,父母之间的关系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
当孩子需要
陪伴时,家长不尽职责,很容易养成孩子懒惰的不良的性格[1]。
3.家庭教育方式
作者对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进行了系统地研究,通过研究,我们知道有四种
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
目前,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民主的、溺爱的、放任的、专
制的。
这四种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有天壤之别。
据长期的教育观察和积累的案例
研究,许多问题学生是因为家庭的教育方式而造就的。
但是,由于现代社会快节
奏的发展和社会压力,还有很多的家长过分溺爱孩子,或经常采取错误的教育方
式,其中打骂、体罚、挖苦或无意义的表扬还是最常见的教育方式。
这样的教育
久而久之,让孩子很难找到正确的成长方向,而且容易形成畸形的人格。
目前,成年人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成人生活的圈子也越来越大,他们教育
陪伴孩子的时间却越来越少。
可是孩子们的生活空间相对在缩小,他们出了学校
就是家。
家长把孩子交到学校就放任不管;在家手机、电视是孩子的玩伴。
以至
于孩子的视力会越来越差,思想越来越不集中,习惯越来越差,无法实现更好的
发展。
因为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没有信心,不会根据孩
子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二、小学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
1.满足其情感与归属的需求
调查显示,离异再婚问题学生比例高于对照组,与老人同住的学生比例高于
对照组。
他们很少感受到父母的爱,缺乏安全感和关怀。
正是这种缺失让他们想
吸引周围人的注意,尤其是他们的父母。
他们的性格往往更加暴躁易怒。
当他们
遇到同学之间的小冲突和摩擦时,他们更愿意通过言语和身体攻击来刷新自己的
存在感,而不是通过正常的沟通渠道解决。
针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应该感受到一
个温暖的家,特别是来自父母的关爱,这样才能正确看待父母的离婚和家庭重组,知道父母永远爱他,满足他们的情感和归属需要[2]。
2.开展活动,引导其融入集体生活
孩子一定要有自己的朋友和交流氛围,要有良好的成长环境。
这样,孩子们
就可以在集体生活中更好地与他人接触。
让孩子们相互合作、交流,增强集体意识。
比如节日的时候,大家互相送自制的小礼物;开展“1+1”互助小组,让爱
心传递;举行拔河比赛,让他们感受集体的力量。
教师多关注问题学生,针对他
们的特长积极为问题学生创造表演机会,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促进问题学生尽
快融入集体。
3.尊重问题学生的人格与自尊心
家长在与孩子接触时,可以把孩子当作朋友来联系。
让孩子把自己当成朋友,这样他们就可以摆脱长辈和孩子之间的代沟,通过交流可以更好地教育孩子。
传
统的棍棒教育已不能适应当前教育的需要,也不能促进儿童的成长。
在教育过程中,要采取更加民主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更好地接受正确的思想,给他们一定
的选择。
培养学生的能力,这对问题学生尤为重要。
不要让孩子长大后觉得父母
只会用权力来欺负他们。
当家里有大事要做决定时,让孩子参与其中,表达自己
的观点,从中体会父母的难处,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尊重[3]。
4.满足孩子自我实现的需要
许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将来成为有用的人。
但最重要
的是如何让孩子变成龙或凤。
这就需要家长真正了解孩子,不要因为自己的要求
而给孩子太大的压力。
针对问题学生的实际情况,家长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应多立
足现状。
他们应该更多地听取老师和孩子的意见,以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
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5、家校合作提升家长素养
注重发挥家校合力,注意对家长的教育和引导,开辟家长学校,聘请专家理
论指导,每周利用“三宽教育”对家长进行培训,每学期两次家长会等,用这些
途径提升家长素养,教会家长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让家长在教育上少走弯路,
减少问题学生的出现,及时和家长沟通,让家长更多的参与进学校的管理,更好
地配合学校教育,以达到更好的育人目的。
三、结束语
许多学生的问题从家庭开始,然后逐渐加深。
在小学阶段,问题学生受到家
庭因素的影响。
小学阶段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也是他们成长的关键阶段。
因此,有必要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利用家校合力,对问题学生进行转化,这对教学、
学生发展乃至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这不仅对学生本身,而且对家庭和社会
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系“2020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通过家庭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策略研究》”。
课题编号:JCJYC20260211。
作者简介:潘利民男汉族,籍贯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中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致力于研究家校合作的方式方法,注重学生旳德育研究。
现任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育英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