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复习:三农问题中国历代农业、土地、赋税制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专题复习:三农问题中国历代农业、土地、赋税制度
[背景材料]2月1日,新华社受权播发的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度锁定“三农”。

这份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1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首次连续6年发布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

文件指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

2009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极为艰巨的一年。

在农业连续5年增产的高基数上,保持粮食稳定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在国内外资源性产品价格普遍下行的态势中,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的难度更加凸显;在全社会高度关注食品质量安全的氛围里,保持农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和规避经营风险的要求更加迫切;在当前农民工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制约更加突出。

文件要求必须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充分估计困难,紧紧抓住机遇,果断采取措施,坚决防止粮食生产滑坡,坚决防止农民收入徘徊,确保农业稳定发展,确保农村社会安定。

[课标链接]
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2.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3.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4.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3)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知识链接]
1.中国古代的农业
(1)主要耕作方式: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

(2)主要土地制度:井田制、封建土地所有制。

(3)水利工程:都江堰、京杭运河等。

(4)农业技术、农学著作:《齐民要术》《农政全书》。

(5)农耕工具:曲辕犁等。

(6)明清时期农产品商品化。

2.中国近代农业
(1)传统农业的解体。

(2)太平天国与《天朝田亩制度》。

(3)孙中山与“平均地权"。

(4)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3.新中国的农业
(1)土地改革。

(2)农业合作社。

(3)人民公社化。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欧美国家的农业
(1)英国圈地运动。

(2)美国罗斯福新政对农业的调节。

5.苏联的农业政策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新经济政策。

(3)农业集体化。

(4)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农业改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