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合作共赢有效途径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修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队伍建设促均衡
充分发挥昌平实验中学 北京市农村教师研修站功能
音乐
物理
经过培训,多名优 秀教师获北京市教师基 本功竞赛一等奖和全国 级优秀课评比一等奖
开展教师国际培训, 共选派10批近200名英 语教师赴加拿大培训学 习,选派8名教师参加 境外培训
以教育科研促均衡
通过科研攻关解决课程 教材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
理
搭建平台引导学校自主发展
办学 理念
学校全面育人,办有特色 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
一校一品、校校发展 校校精彩
发展 理念
搭建平台引导学校自主发展
自主发展
全面发展
展示平台
成熟一个、总结一个、表彰一个、推广一个
凝练特色
管理模式、课程建设 校园文化、课堂教学
开展活动
全面育人办有特色学校 走进特色学校
三、昌平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的亮点工作
学校从自发组成到行政推进的校际联 盟
阳坊中学
长陵学校 亭自庄学校 百善学校
办学思想相近 学校情况相似
内动力更强 资源共享更充分
沟通合作更有实效性和针对性
学校从自发组成到行政推进的校际联 盟
八年联盟的探索,使四所 学校得到了共同的发展
成为办学思路清晰、管理规范、 教育教学质量优秀 特色鲜明的 优质学校
学校从自发组成到行政推进的校际联 盟
长陵学校
构建生活、生命、生态的“三生”高效课堂,形 成高效课堂动态文化,以课改引领学校品质的提
升
整合社区资源,形成“开放式教育”办学模式 回龙观 中学
百善学校 开展科技类校本课程,智能机器人已经成 南口学校 为学校的特色项目
开展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探索,带动学校文化 兴寿学校
以队伍建设促均衡
“十一五”以来,共选派7名优秀干部到新加 坡、加拿大参加教育硕士培训,选派17名校长参 加境外培训,选派40余名优秀校长到教育改革先 进省市学习进修
以队伍建设促均衡
选派城镇地 区优秀教师 到山区支教
支教 制度
示范和带动山区 教师专业发展
2003年以来, 共有260余名优秀 教师到山区校支教
公办民办联盟
城南中心 汇蕾学校
回龙观中心 海清学校
实验二小 少林武校
围绕课程改革,高效课堂,队伍建设,资源整合等主题进行校际合作与共进
学校从自发组成到行政推进的校际联 盟
制定联盟工作方案 投入专项配套资金 配备专家团队指导
学校从自发组成到行政推进的校际联 盟
校际间的差距逐步缩小 有效地促进了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彰显了学校的特色
的整体提升
南邵中学
学校从自发组成到行政推进的校际联 盟
教师整体素质得到了提升 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探索校际合作途径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完善制度 整合资源 专业引领 加强评价
学前教育资源建设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高中教育名校推进 职业教育品牌塑造 成人教育普及提高 民办教育规范促进 高等教育示范带动
争
打 造 昌 平 教 育 品 牌
创 首 都 教 育 发 展 新 兴
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前锋学校改扩建奠基仪式
以加大投入促均衡
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 优化了学校育人环境
以课程建设促均衡
各中小学共计开发 527门校本课程。其中, 学科拓展类185项,科 普实践类50项,乡土 文化类63项。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 锻炼了教师队伍,提升了教师钻研教材、 把握教材、整体感知和把握课程的综合能 力,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促进了学校 教学品质的提升。
进修学校教研室 提供业务支撑,协 调区内外专家进行 指导,发挥专业引 领的作用
充分利用地域 优势及教师强 弱差异等资源 挖掘内潜,积 极开展形式多 样的教研活动
学校层面
充分利用区、 片所搭建的教 研平台,强化 教师队伍建设
以行政推动、按区域划分的联片教 研
打破 壁垒
弥补 不足
结合体
推动 发展
农村学校
积极探索合作共赢有效 途径促进义务教育优质
均衡发展(修
2021年8月29日星期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 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
《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
提出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北京 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 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 建立全市义务教育质量标准和监测制度
随着本地出生人口的下降,我区农村、山区学 校的生源也出现了持续减少的现象。38所初中校中 有农村、山区校26所,占学校总数的68.4%,而其 学生数仅占全区的44%,生源数量不足200人的学校 达15所
学校办学规模小 资源无法整合利用 无法形成有效的校本教研
以行政推动、按区域划分的联片教 研
❖昌平区教委借助教育部基教司“创建以校为本 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实验,实施了区域联 片教研制度,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活动。
以行政推动、按区域划分的联片教 研
❖ 引导各片以教师 专业化发展为中 心
❖ 以新课程实施为 抓手
❖ 以区教研室为专 业引领而形成的 一个以强带弱、 中心校辐射周边 校的教研模式
地理 位置
师资 强弱
教研 能力
教学 质量
管理 水平
以行政推动、按区域划分的联片教 研
区级层面
片级层面
区教委给予政策 支持和经费保障, 制定职责与要求
昌平教育发展环境
办学条件 标准化
基础教育 质量提高
未成年人思 想道德建设
六项 工程
终身教育 体系构建
人才强教
对外交流 合作
发展目标:
•校际差距和城乡差距不断缩小 •两支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 •内涵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学校特色建设异彩纷呈 •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求进
一、昌平区基本情况
一、昌平区基本情况
现有公办中小学72所,民办及自办学校22所。义务教育在校生共5万多人。
公办中小学分布图
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工作举措
以规划布局促均 衡
➢ 学校布局原则:一个乡镇 建设一所中心小学、一所中学, 人口密集区予以特殊考虑 ➢ 先后撤并中小学32所,新 建和改扩建农村中小学16所, 建成山区寄宿制学校6所、九 年一贯制学校7所,改造基础 薄弱校14所。
以机制创新促均衡
创新领导统筹机制
成立领导小组 成立工作小组 区政府统筹领导 各部门、各镇街 积极配合 区教委具体落实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构建区、片、校 三级人才培养网络 干训、师训、教 研、科研四方联动 区级以上骨干教 师人数由1338人增长 到1524人,占专任教 师总数的30%
创新监督评价机制
建立区、校两级教 育质量监控与评价领 导小组 制定质量监控与评 价工作方案、评价指 标、评价方法 全程、全员实施监 控与评价
以队伍建设促均衡
教育教学指导 干部教师进修培训
干部配备方面
向基础薄弱校倾斜 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从骨干校长培训班和后备 干部培训班中选拔优秀干 部到山区校和农村校任职
从城镇优质校选派优秀干 部到农村校任职或挂职锻 炼,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昌平区是首都北京的城市发展新区,区域面积 1343.5平方公里,辖15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 和北企公司,常住人口约173.8万人
一、昌平区基本情况
❖区内科教资源聚集,生态环境良好,人文景观 荟萃,区位优势明显,有未来科技城、中关村 科技园区昌平园等6个国家级和4个市级产业园 区.入驻大专院校37所、科研机构106家,汇聚 了15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和近2万名科技工作 人员
以教育科研促均衡
北京市 “十一五” 教育科学规 划重大课题
北京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以扶持民办校和自办校促均衡
❖ 平均每年为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免书费、杂费1800 万元
❖ 把已批自办校纳入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和教研活动范畴 ❖ 开展公办校和民办校手拉手活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 为已批自办学校建立CMIS学籍管理系统,规范办学管
拓宽学校 交流渠道
开阔 办学思路
有利于调动 学校干部、 教师工作的
积极性
促进学校 共同发展
学校从自发组成到行政推进的校际联 盟
六校联盟
五校联盟
三校联盟
南邵中学 兴寿学校 满井中学 流村中学 崔村中学 十三陵中学
中滩中学 上苑中学 大东流中学 北七家中学 平西府中学
昌平四中 昌平五中 前锋学校
➢获得区优秀教研组的比 例呈逐年上升趋势 ➢骨干教师比例逐年增长 ➢教师参加各种比赛的获 奖成绩逐年提高
以行政推动、按区域划分的联片教 研
课题 研究
实践 反思
同伴 互助
专家 引领
以行政推动、按区域划分的联片教 研
组织召开全国级、 市级校本教研年会及 现场会近10次
多所学校都承担过 市、区级校本教研现 场会及展示交流活动
学校从自发组成到行政推进的校际联盟
时实、敬竞、合和 共同文化
百善学校 体育、科 技、心理 健康特色
亭自庄学校
幸福校园
阳坊中学
三雅文化
长陵学校 动态文化
学校从自发组成到行政推进的校际联 盟
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提升 校
际
联
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盟
学校从自发组成到行政推进的校际联 盟
联盟的八年探索,提供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