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二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二节化学研究什么
1.化学研究的对象是、
2.物理变化:,例如:。
3.化学变化:,例如:。
4.物理性质:,主要有:。
5.化学性质:,主要有:。
6.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以 . . 等形式释放出能量,有些化学变化需要外界提供,如植物的事实表明,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或。
6.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世间万物仅仅由100多种组成。
化学变化中,常伴随一些现象,如、、、、等。
一、选择题(下列各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将它的代号填入括号中)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光合作用
B. 烧制瓷器
C. 汽油挥发
D. 氯化氢和氨气混合产生白烟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钢铁生锈B.二氧化硫气体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电灯发亮D.绿色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将水、二氧化碳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
2.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常常见到下列一些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衣橱中放置的卫生球逐渐变小,最后消失
B.菜刀生锈
C.食物腐败
D.天然气燃烧
3.下列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密度 B.状态 C.气味 D.可燃性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B.任何发光发热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C.衣服上的油斑直接用水难以洗净说明油不易溶于水
D.米饭烧焦变黑说明了米中含有碳元素
二、填空题
5.在常温的条件下,蔗糖是一种色的固体,它(填:易溶或难溶)溶于水。
蔗糖受热
变黑,发生了变化,因为该过程中生成。
6.物质的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着能量转化,这是因为不同的物质包含的
化学能不同,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具有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光能或电能等。
1)举出一个从环境中吸收热能的物理变的例子:。
2)蜡烛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能和能。
3)已知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变化放出热能。
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反应前氢气和氧气的混合
物所包含的化学能比反应后水包含的化学能(填“高”或“低”),理由
是。
7.在卖氮肥的商店或厕所里,人们常闻到一股呛鼻的气味,这是氮肥或人尿中分解出来的一种带有刺激
性气味的气体--氨气。
氨气无色,极易溶解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的水约溶解700体积的氨气。
氨气不能燃烧,但能在一定条件下被氧气氧化,因此它是工业上制硝酸的重要原料。
氨气还能与许多酸反应生成铵盐(常用做化肥),因此氨气在工农业生产上广泛应用。
请根据以上材料简要列出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8.根据生活经验回答:区别水和酒精方法利用的性质
区别铁和铜方法利用的性质。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加热碳酸氢铵
B、蜡烛燃烧
C、光合作用
D、水结成冰
2.下列变化中与其它三个有本质区别的是()
A.蜡烛遇热变软B.蜡烛燃烧C.点燃酒精灯D.火药爆炸
3.有关物质性质的下列叙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g•L-1
B.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碱式碳酸铜受热后,绿色粉末会变成黑色
D.液氧降温加压能变成淡蓝色雪花状的固态氧
4.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镁带能在氧气中燃烧,也能在空气中燃烧
B.加热碱式碳酸铜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来源:]
C.氧气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易溶于水
D.面粉在燃烧匙中点燃时也会燃烧
5.蜡烛燃烧之所以是化学变化,是由于蜡烛在燃烧时()
A.先熔化B.再发出黄光C.放出大量的热D.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6.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有新物质生成B.有气体生成C.有沉淀生成D.发光放热
7.6000多年前半坡氏族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中,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建屋造房B.磨制石器C.用麻织布D.烧制陶器
8.葡萄糖和面粉在燃烧匙中烧焦后都得到一种黑色的残渣——碳,由此说明()A.两者的组成有相似之处B.两者的物理性质完全相同
C.两者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D.两者的用途相同
9.在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取中,华人科学家的贡献功不可没。
曾因改变纯碱的生产工艺并无偿公之于众而举世闻名的化学家是()
A.杨振宁B.李政道C.侯德榜D.钱学森[来源:Z#xx#]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池可以将化学能和电能进行相互转化
B.酒精燃烧时释放出能量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吸收太阳光能
D.电灯通电是将电能转变成光能、热能的化学变化
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酒精可作燃料
B.铜丝可作导线
C、氢气用于充灌探空气球 D.蜡烛用于照明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察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就一定能判断有无化学变化发生
B.燃和加热是不一样的
C.国古代化学工艺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如制火药,烧瓷器
D.光.发热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2.判断镁带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A.放出大量的热 B生成白色固体物质 C发出耀眼的强光 D。
剧烈燃烧3.加热某固体产生了气体,对于这一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属化学变化
B.属物理变化
C.如果是化学变化,就不可能存在物理变化
D.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4.下列四种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的类型不相同这种变化是()
A.变形
B.蒸发
C.凝固
D.燃烧
5.做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需使用的仪器是()
A.铁架台和试管
B.试管夹和烧杯
C.铁夹和燃烧匙
D.石板网和坩埚钳6.下列物质的应用决定于它的物理性质的是()
①金属铝制导线②用天然气、液化气、煤气做民用燃料③从海水中可以制得食盐④用石灰石烧石灰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7.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钢材建筑房屋 B金刚石用来裁玻璃
C液氢作为火箭燃料 D石墨用作电极
8.镁带在燃烧前是色体。
镁条在燃烧时大量的热,发出
光,镁条燃烧后生成了色状的物质。
9.在火焰上灼烧的铜丝,片刻后取出变成色。
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现象是。
加热碳酸氢铵现象是、
鸡蛋放在白醋里的现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