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医院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应急
预案
一、总则
为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配合建立“统一指挥、上下联动、反应迅速、处置果断”的医疗救援、应急指挥体系,及时有效的组织现场医疗救援,最大程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公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
统一调度,资源共享;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依法处置、科学规范;反应迅速、措施得当;服从大局、加强协作;明确职责、共同参与;平战结合、常备不懈。

三、医疗救援事件分级
根据《山东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的规定,医疗救援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级。

(一)特别重大事件 (Ⅰ级 )
一次事件伤亡 100人以上,且危重人员多,或者核事故和突发放射事件、化学品泄漏事故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省政府或有关部门请求国家在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上给予支持的
突发公共事件;
涉及我县且跨省的、有特别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
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特别重大的突发公共事件。

(二)重大事件 (Ⅱ级 )
一次事件伤亡 50人以上、99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5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涉及我县且跨市的有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
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三)较大事件 (Ⅲ级 )
一次事件伤亡 30人以上、49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3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较大突发公共事件。

(四)一般事件 (Ⅳ级 )
一次事件伤亡 10人以上、29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l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一般突发公共事件。

四、医疗救援
报告管理。

凡接到一次事件伤亡 5人以上,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 1例的突发事件救援报告或通知的科室和个人,应立即通报医院“120”调度办公室,“120”调度办公室及时向医务科、医院总值班和医院分管领导报告;一次伤亡10人以上,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 1例的突发事件,同时须向“120”紧急救援指挥中心报告。

紧急医疗救治。

医院分管领导或经授权的主管科室负责人在接到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治的通报后,要立即召集相关专家、业务骨干组成抢救小组,及时赶赴现场,并根据现场情况全力开展医疗救援工作。

医务人员在实施医疗救援的过程中,要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处置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高度负责,认真履行职责,既要积极开展救治,又要注重自我防护,确保人身安全。

现场处理:到达现场的医疗救援应急队,要迅速将伤员转送出危险区,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工作,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对伤病员进行检伤分类,分别用蓝、黄、红、黑四种颜色,对轻、重、危重伤病员和死亡人员做出标记,分类标记用专用腕带扣系在伤病员或死亡人员的手腕、脚踝或其他明显部位,以便后续救治辨认或采取相应的措施。

转送伤员:当现场环境处于危险或伤病员情况允许时,要尽快将伤病员转送并做好以下工作:
(1)对已经检伤分类的伤病员进行复检。

对有活动性大出血或转运途中有生命危险的急危重症者,应就地先于抢救、治疗,作必要的处理后再进行监护下转运。

(2)认真填写转运卡提交接纳医院,并报现场医疗救援领导小组。

(3)在转运中,医护人员必须密切观察伤病员病情变化,并确保治疗持续进行。

(4)在转运过程中要科学搬运,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5)合理分流伤病员或按现场医疗救援指挥部、市“120”指定的地点转运。

(6)接受救治任务的各专业科室,要做好医疗救治的准备工作,保证医疗救治的及时有效,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诊、拒收伤病员。

信息报告:医院抢救小组在迅速开展应急医疗救援的同时,应及时将人员伤亡、抢救等情况报告医院分管领导和现场医疗救援领导小组或市“120”紧急救援指挥中心。

在接到反馈指令后,紧急救援任务转向伤病员的后续治疗及善后处理工作。

五、保障措施
信息通畅。

医院“120”调度办公室要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并借助市“120”紧急救援指挥中心的信息平台,及时传达信息。

医院应急救治队伍成员要时刻保持通讯通畅,
做好随时应急调度准备。

技术保障。

医务科、护理部、急诊科要加强医疗救治工作的技术培训和演练,不断提高医疗救治水平和现场应急处置能力,要结合不同的岗位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医疗救治、专业队伍的相关急诊急救技能和个人防护专业培训,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治处置能力。

物资保障。

设备科、急诊科要做好救援应急药品、医疗器械、设备、卫生防护永平的储备。

保持急救车辆、急救设备功能良好,确保应急救援工作顺利实施。

六、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工作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对在应对突发事件医疗救援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失职、渎职、处置不当、不服从应急调度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据有关规定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