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河北省保定市清苑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开学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高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河北省保定市清苑一中高三(上)开
学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1-30题每小题1分,31-40题每小题1分,共50分.把所选答案涂卡)1.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使用的研究方法配对正确的是( )
①1866年孟德尔根据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
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A.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
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类比推理
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假说﹣演绎法
D.①类比推理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
2.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遗传实验中F2的3:1性状分离比是基因自由组合的结果
B.非等位基因之间都可以自由组合,又存在相互作用
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能用于检测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D.纯合子与纯合子杂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3.孟德尔在豌豆杂交试验中,成功利用“假说一演绎法”发现了两个遗传定律.下列有关分离定律发现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F2出现了3:1的性状分离比
B.假设的核心是:F1产生了数量相等的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两种配子
C.根据假设设计了测交试验并推理出相应结果
D.做了多组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F2的性状分离比均接近3:1,以验证其假设
4.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及遗传定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采用正交、反交可以排除细胞质基因对后代性状的影响
B.因为F2代出现了性状分离,所以该实验能否定融合遗传
C.“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不同类型的配子”属于推理内容
D.自由组合定律的核心内容是“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5.某同学总结了四点有关减数分裂、染色体、DNA的知识点,其中错误的是( ) A.次级精母细胞中的DNA分子正好和正常体细胞的DNA分子数目相同
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C.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正好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D.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着丝点数目相同
6.某二倍体动物某细胞内含10条染色体,10个DNA分子,且细胞膜开始缢缩,则该细胞( )
A.处于有丝分裂中期B.正在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C.将形成配子D.正在发生DNA复制
7.果蝇是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生物.在基因型为AaX B Y果蝇产生的精子中,发现有基因组成为AaX B X B、AaX B、aX B X B的异常精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裂与精子的形成过程受基因的控制
B.AaX B X B精子的形成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C.AaX B精子的产生是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的结果
D.aX B X B精子的形成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导致的
8.甲至丁图是某二倍体生物生殖器官中的一些细胞分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遗传定律发生在甲、乙两图表示的细胞分裂时期
B.乙图所示时期,该细胞中有两个四分体和两个染色体组
C.甲、乙、丙、丁所示细胞可出现在卵原细胞分裂过程中
D.丁是由乙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卵细胞
9.某哺乳动物的基因型是AaBb,下图是其体内一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B.等位基因A与a的分离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C.减数第二次分裂中不可能出现基因型为AaBB的细胞
D.该细胞减数分裂后产生了2种不同基因型的细胞
10.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利用了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B.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C.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
D.基因突变不一定都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11.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仅由血浆、组织液、淋巴这三种细胞外液构成
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维持相对稳定
C.只要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正常,人体的内环境就可以保持稳态
D.血钠过低会引起组织水肿并影响兴奋的传导
12.下列关于稳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B.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C.稳态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它表现在生物个体、群体以及整个生物圈各个层次上D.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3.如图是正常人体肝组织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体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中含有胰岛素、血红蛋白、CO2等物质
B.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
C.③④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
D.肝糖原的分解在②中进行
14.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
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
B.浆细胞分裂并分泌抗体
C.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D.效应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15.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只有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三种
B.吞噬细胞仅在特异性免疫的抗原摄取、处理和呈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C.有过敏反应的人在初次接触过敏原时不会发生免疫反应
D.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可有吞噬细胞和T细胞的参与
16.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B.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导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前膜,使突触前膜产生兴奋或抑制
17.下列有关甲状腺激素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状腺激素和大脑的正常发育有关
B.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细胞内的产能代谢
C.甲状腺激素对成年人神经系统的功能没有影响
D.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遍布全身的器官
18.正常情况下,人从温暖的环境进入寒冷的环境后,短时间内发生的是( ) A.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B.细胞呼吸耗氧量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D.产热量和散热量均增加
19.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激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可以不同
B.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具有拮抗作用
C.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都促进细胞分裂
D.生长素的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20.下列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GA(赤霉素类)打破莴苣、马铃薯、人参种子的休眠
B.用NAA(生长素类似物)促进黄杨、葡萄枝条的生根
C.用乙烯利促进香蕉、番茄的果实发育
D.施用矮壮素(生长延缓剂.)防止棉花徒长,促进结实
21.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进化必然伴随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种群密度总是随着种群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
C.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是动物分层分布的原因
D.火灾后森林中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22.下列有关生物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样方法适用于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
B.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所有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
C.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要随机取样,同时保证样本数量足够多
D.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
23.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正确叙述是( )
①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②凡是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
③植物都是生产者
④动物都是消费者
⑤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
A.②B.②③C.③④D.②⑤
2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B.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C.病毒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D.蚯蚓是需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25.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群落中流动.营养级升高,获得的总能量越少.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各营养级中总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B.各营养级中的能量一定有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C.生物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消耗一部分能量
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个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越少
26.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f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B.该图中有三条食物链
C.图中的a一定是自养生物,b、c、d、e一定是异养生物
D.碳以有机物的形式由a传到b
2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2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中,不正确是( )
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生物信息
B.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必须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C.生物的生存和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D.信息传递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29.一只蚜虫受到攻击时,就会放出一种起警告作用的化学物质,以便使邻近的蚜虫迅速逃避敌害,这种现象所反映的生物间关系及信息传递类型分别是( )
A.种内互助,化学信息B.种内互助,行为信息
C.种间互助,化学信息D.种内互助,物理信息
3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抵抗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
B.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C.适当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可有效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31.小军使用显微镜观察某动物细胞时,发现视野中布满16个细胞,且左上方的细胞中含有14条大小、形态各异的染色体.现欲将该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并将物镜由10倍转换为40
倍进行继续观察,则对装片的操作、转换物镜后的细胞数量、细胞所处的可能分裂时期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向右下方移动、4个、有丝分裂中期
B.向右下方移动、1个、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向左上方移动、4个、有丝分裂后期
D.向左上方移动、1个、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32.某家庭中有白化病和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如图是基因型为AaX B X b个体产生的一个卵细胞.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产生该卵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B.产生该卵细胞的异常过程是减数第二次分裂
C.该卵细胞中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
D.若该卵细胞与表现正常男子产生的精子受精,后代患两种病的概率为0
33.某研究小组从蛙的精巢中提取部分细胞,测定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无突变发生),将这些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图所示.由图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组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核DNA数目为2N
B.乙组细胞中可能有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
C.只有丙组细胞完成DNA的复制
D.孟德尔遗传定律发生在甲组细胞中
34.下列有关生物遗传与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裂间期基因突变发生的概率大于分裂期
B.杂合子AaBb自交会发生基因重组
C.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非姐妹单体的交叉互换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基因突变可以丰富种群的基因库
35.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见图).如果该植株自交,其后代的性状表现一般是( )
A.红色:白色=3:1 B.红色:白色=1:1
C.都是红色D.都是白色
36.一只突变型雌性果蝇与一只野生型雄性果蝇交配后,产生的F1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为2:1,且雌雄个体之比也为2:1.这个结果从遗传学角度作出的合理解释是( ) A.该突变基因为常染色体显性基因
B.该突变基因为X染色体隐性基因
C.该突变基因使得雌配子致死
D.该突变基因使得雄性个体致死
37.芦花鸡的羽毛(成羽)是一种黑白相间的斑纹状,但在雏鸡阶段的绒羽为黑色且头顶上有一个黄色斑点.控制芦花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芦花对非芦花是显性.养鸡场为了多养产蛋母鸡,要大量淘汰公鸡,你建议如何配种来达到这个目的( )
A.芦花母鸡×非芦花公鸡B.芦花公鸡×非芦花母鸡
C.芦花母鸡×芦花公鸡D.非芦花母鸡×非芦花公鸡
38.如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某哺乳动物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说法错误的是( )
A.Ⅰ过程中细胞内可能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B.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在Ⅰ、Ⅲ过程
C.一个A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C细胞有4种基因型
D.该过程发生在哺乳动物睾丸的曲细精管中
39.剪秋萝是一种雌雄异体的高等植物,有宽叶(B)和窄叶(b)两种类型,控制这两种性状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经研究发现,窄叶基因(b)可使花粉致死.现将杂合子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正确的是( )
A.宽叶雄株:宽叶雌株:窄叶雄株:窄叶雌株=1:1:0:0
B.宽叶雄株:宽叶雌株:窄叶雄株:窄叶雌株=1:0:0:1
C.宽叶雄株:宽叶雌株:窄叶雄株:窄叶雌株=1:0:1:0
D.宽叶雄株:宽叶雌株:窄叶雄株:窄叶雌株=1:1:1:1
40.已知某闭花受粉植物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红花对白花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高茎红花与矮茎白花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的F2植株都能成活,F2
植株开花时,拔掉所有的白花植株,假定剩余的每株F2自交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性符合遗传的基本定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白花植株的比例为( )
A.B.C.D.
二、非选择题(共50分.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41.(14分)图1中A表示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某雌性动物的体细胞,B、C分别表示该动物处于不同分裂状态的细胞图象;图2为该动物部分组织切片的显微图象.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数字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
(2)A细胞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C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
(3)通常情况下,该动物的基因A和a的分离发生在__________(用图中数字表示)分裂过程中.B图细胞最终分裂结束后,一般情况下,E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4)按分裂过程判断,图2中标号的先后顺序应该是__________,
(5)若图示的动物与基因型为aabb个体交配,后代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__.
42.狗的毛色深浅与黑色素合成有关,B基因控制真黑色素合成,b基因控制浅黑色素合成.基因型组成BB、Bb、bb的狗分别表现为黑色、棕色、黄色.同时狗的体色还受E、e基因的影响,当E存在时,真黑色素能够合成.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1)两只基因型均为EeBb的雌雄狗交配,理论上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2)若一只黑色狗与一只棕色狗杂交,子代中三种颜色的狗都有,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子代黄色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3)若上一问中两只狗再杂交一次,则生出一只黑色狗的概率是__________.
(4)欲鉴定一只黑色雄狗的基因型,选择多只eeBB基因型的雌狗与之交配,若子代
__________,则基因型为EEBB;若子代__________,则基因型为EeBB.
43.小鼠毛色的黄与灰、尾形的弯曲与正常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R、r和T、t控制.在毛色遗传中,具有某种纯合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育.从鼠群中选择多只基因型相同的雌鼠作母本,多只基因型相同的雄鼠作父本,杂交所得F1的表现型及比例如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1)控制毛色的基因在__________染色体上,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合子的基因型是
__________.
(2)父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母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3)让F1的全部黄毛正常尾雄鼠与黄毛弯曲尾雌鼠杂交,F2中灰毛弯曲尾雌鼠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
44.(14分)请回答下列与果蝇有关的问题:
(1)在雄果蝇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含有两条Y染色体的细胞叫做__________细胞.(2)有一个自然繁殖、表现型正常的果蝇种群,性别比例偏离较大.研究发现该种群的基因库中存在隐性致死突变基因a(胚胎致死).从该种群中选取一对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1中有202个雌性个体和98个雄性个体.分析可知,F1中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若让F1中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中雌雄比例是__________.
(3)果蝇中决定毛翅的基因A对正常翅a为显性,另一对基因R、r本身不控制具体性状,但rr会抑制A基因的表达.利用两个正常翅的纯种品系(甲、乙)及纯种毛翅果蝇进行多次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一:纯种毛翅果蝇×品系甲→F1全为毛翅→F1自交→F2中毛翅:正常翅=9:7
实验二:品系甲×品系乙→F1全为正常翅→F1自交→F2全为正常翅
①根据实验__________,可判断与毛翅、正常翅有关的两对基因(A/a和R/r)位于__________ 对同源染色体上.品系甲和品系乙两种果蝇的基因型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一F2中正常翅果蝇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这些果蝇中杂合个体的比例为
__________.
2015-2016学年河北省保定市清苑一中高三(上)开学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1-30题每小题1分,31-40题每小题1分,共50分.把所选答案涂卡)1.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使用的研究方法配对正确的是( )
①1866年孟德尔根据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
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A.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
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类比推理
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假说﹣演绎法
D.①类比推理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伴性遗传.
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2、“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发现历程:萨顿通过类比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之后,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解答:解:①1866年孟德尔提出遗传定律时采用了假说﹣演绎法;
②1903年萨顿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③1910年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故选:C.
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探索历程,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及采用的方法;识记“基因在染色体”的探索历程,明确萨顿采用的是类比推理法,摩尔根采用的是假说﹣演绎法.
2.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遗传实验中F2的3:1性状分离比是基因自由组合的结果
B.非等位基因之间都可以自由组合,又存在相互作用
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能用于检测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D.纯合子与纯合子杂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测交方法检验F1的基因型.
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在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测交是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能验证杂(纯)合子和测定基因型.孟德尔遗传实验需要满足的条件有:①子一代个体形成的配子数相等且生活力相同;②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③子二代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同;④遗传因子间的显隐性关系为完全.
解答:解:A、孟德尔遗传实验中F2的3:1性状分离比是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A错误;
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可以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B错误;
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能用于检测配子的种类和比例,C正确;
D、纯合子与纯合子杂交,后代是纯合子或杂合子,如AA×aa→Aa,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孟德尔在豌豆杂交试验中,成功利用“假说一演绎法”发现了两个遗传定律.下列有关分离定律发现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F2出现了3:1的性状分离比
B.假设的核心是:F1产生了数量相等的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两种配子
C.根据假设设计了测交试验并推理出相应结果
D.做了多组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F2的性状分离比均接近3:1,以验证其假设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孟德尔假说演绎法的推理过程应该是:1发现问题(为什么F2出现了3:1的性状分离比):→2作出假设,孟德尔共做了四个假设,(其中假设的核心是分离规律的实质)→3演绎推理(遗传图谱来推理)→4实验测交验证,然后得出结论.
解答:解:A、孟德尔在豌豆杂交试验中,利用多对相对性状进行杂交,都发现F2出现了3:1的性状分离比,这是他进行假说演绎提出的问题,A正确;
B、F1产生了数量相等的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两种配子,也就是等位基因要分开,进入不同的配子,两种雄配子数量相等,两种雌配子也相等,(而不是雌雄配子的数量相等),这正分离规律的实质,是假说的核心内容,B正确;
C、测交实验是假说推理的验证,测交后代表型的比是1:1,因为双隐个体只产生一种配子,所以F1产生了两种配子比例也是1:1,证明了假说是正确的,C正确;
D、做了多组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F2的性状分离比均接近3:1,这属于确定提出的问题的真实性和广泛性,与假说演绎无关,D错误.
故选:D.
点评:考查孟德尔假说演绎法的假设内容和推理以及验证等过程.
4.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及遗传定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采用正交、反交可以排除细胞质基因对后代性状的影响
B.因为F2代出现了性状分离,所以该实验能否定融合遗传
C.“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不同类型的配子”属于推理内容
D.自由组合定律的核心内容是“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
分析:细胞质基因是指线粒体、叶绿体中的基因,细胞质遗传子代只表现母系的性状,杂交后代不出现一定比例的分离;细胞核遗传时正交、反交相同,子一代均表现显性亲本的性状.解答:解:A、采用正反交可以判定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如果正反交结果一样是细胞核遗传,如果正反交结果不同是细胞质遗传,A正确;
B、出现了性状分离肯定否定了融合遗传,B正确;
C、推理内容是F1产生数量相等的2种配子,C正确;
D、自由组合定律的核心内容是:在F1产生配子时,不同对的遗传因子是自由组合的,D
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孟德尔杂交实验相关知识,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识记掌握程度.
5.某同学总结了四点有关减数分裂、染色体、DNA的知识点,其中错误的是( ) A.次级精母细胞中的DNA分子正好和正常体细胞的DNA分子数目相同
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C.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正好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D.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着丝点数目相同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