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知识之心理年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年龄
一概述
人的年龄分为生理年龄、智力年龄和心理年龄。
生理年龄有时间刻度;智力年龄有较完整的测量指标,心理年龄是指一个人在某一年龄阶段
所显示出来的心理状况或水平,可由于生命历程的不同而出现较大的
差异。
人的一生共经历8个心理时期,即胎儿期、乳儿期、幼儿期、学
龄期、青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每个心理年龄期都有不
同的心理特点。
心里年龄本身并不是一个病理名词,而只是一个心理
发展的时间参数。
心理年龄只不过是一种象征的说法,因为心理年龄
并不具备智力那样的稳定性,随着人的不断努力,它可以得到调整和
优化。
二分类
人的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应成大致对应的关系,心理年龄的高低各有
利弊,并不是绝对的好和坏可以区分的。
1.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一致
心理状况与实际年龄基本符合,即该年龄应当显示出如此的心理水平。
两者一致者,其心理健康水平一致。
2.心理年龄高于实际年龄
全世界极少有人的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是完全一致的,而心理年龄高
于生理年龄,常被称为“未老先衰”、“老气横秋”等,处于这种情
况的人,其心理健康水平较差。
但这也属于正常现象,即使相差很多,也并非病态。
3.心理年龄低于实际年龄
处于此种情况的人,其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但这种低的程度在一定范围内才是好的。
如果过低,并非是心理健康的表现。
三影响因素
心理年龄的高低,和一个人的遗传、性格、经历、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甚至受到近期的心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四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
1.青春期(12~20岁)
抽象思维越来越普遍,使用形式逻辑来考虑抽象问题。
语文、数学和空间技能有所提高。
发展出自我中心主义,寻求自主独立,对权威(如父母老师)充满了批评精神,很难接受批评,很容易指出别人行为中的错误。
2.成年早期(20~40岁)
随着生活经验的增加,熟练解决各种问题,思维变得更灵活和主观。
智力被应用在涉及事业、家庭和社交的长期目标上。
建立亲密关系,婚姻家庭带来发展的变化,并充满压力。
3.成年中期(40~60岁)
默写认知功能开始丧失,总的认知能力保持稳定,可以使用生活经验和有效的策略进行弥补。
回顾过去评价自己取得的成就,会遇到中年危机,但心情平静和满意,个体人格特质保持稳定。
把职业看做一种内在满意感。
4.成年晚期(65岁至死亡)
在80岁之前,认知能力下降是微小的,可通过训练和练习来保持。
退休时成年晚期的主要时间,导致个体对自我概念和自尊进行调整。
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仍然活跃在感兴趣的领域可以带来满意感。
五测量
心理年龄是按照记忆、理解、反应、对新鲜事物的敏感程度等计算的年龄。
与生理年龄相似,也要根据心理测验而取得不同年龄群体的心理常模,然后与某人的心理检测结果相对照,从而得出其心理年龄。
【注意事项】
大家在用药的时候,药物说明书里面有三种标识,一般要注意一下:
1.第一种就是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
2.第二种就是慎用,就是药物可以使用,但是要密切关注患者口服药以后的情况,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需要马上停止使用。
3.第三种就是忌用,就是说明药物在此类人群中有明确的不良反应,应该是由医生根据病情给出用药建议。
如果一定需要这种药物,就可以联合其他的能减轻不良反应的药物一起服用。
大家以后在服用药物的时候,多留意说明书,留意注意事项,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文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