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1 城市化过程(同步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题时间:20分钟〕
读我国某市1982~2021年30年间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图,答复1~2题。
1. 1992年该市的城市化程度约为〔〕
A. 10%
B. 20%
C. 30%
D. 40%
2. 2021年以来该市农村人口减少的可能影响因素是〔〕
①农村生态环境改善②城乡经济收入差距加大③城市交通条件便利④城市就业时机
多⑤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④⑤
以下图为城市开展阶段及人口变化示意图。
读图答复3~4题。
*3. 如下图,城市的开展阶段一般为〔〕
A.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B. 再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城市化
C. 城市化—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再城市化
D. 郊区城市化—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4. 中心城市人口处在最低值的阶段是〔〕
A. 城市化
B. 郊区城市化
C. 逆城市化
D. 再城市化
以下图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
读图,完成5~6题。
**5. 国际上有两类城市化扩容形式:一类是“外延式〞,该形式建筑密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另一类是“内涵式〞,该形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假设图中的B-E阶段,“内涵式〞为其城市化扩容的主要形式,那么该国家可能是〔〕
A. 美国、日本、德国
B. 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
C. 日本、韩国、新加坡
D. 加拿大、俄罗斯、巴西
*6. 图中E-F阶段反映的是〔〕
A. 城市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
B. 城市化进程进入衰退阶段
C.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 城乡差距扩大
7. 城市首位度是指区域内人口最多的城市与第二多的城市的人口数量的比值,用以表征区域开展要素在首位城市的集聚程度。
下表是我国四大城市群两个年份城市首位度数值。
与2021年相比,2021年以下首位城市集聚效应弱化最明显的是〔〕
A. 北京
B. 上海
C. 广州
D. 沈阳
以下图为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间隔的关系变化曲线图。
读图,答复8~9题。
**8. 按照城市化开展进程,图中四条曲线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③—④—①—②
D. ④—③—②—①
**9. 该城市在图示阶段出现的现象是〔〕
A. 人口逐渐向市中心聚集,城市化程度进步
B. 城市中心区人口减少,工业在城市中心区日趋集中
C. 城市中心区经济萎缩,城市化程度降低
D. 郊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居民生活条件大幅度改善
10. 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分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这是城市化的一种新趋势。
阅读以下图文资料,答复以下问题。
1978年和2021年乐清市产业构造变化图
材料一乐清市地处浙江省东部沿海,2021年常住人口约138.9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约占82.6%。
据2021年统计,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为16.31万人,比2021年减少了约25%。
材料二2021年以来乐清市实现了、有线电视家家通;自来水受益村数到达858个,比重为94%;垃圾集中处理村数达811个,比重为89%;村级全民健身苑达715个,篮球场506个。
“十一五〞期间,该市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60周岁以上农村居民根底养老金享受率到达100%。
〔1〕归纳乐清市城市化过程中劳动人口构造、产业构造发生的变化。
〔2〕在城市化进程中,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方式起到了显著作用。
分析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
〔3〕乐清市农村就地式城市化进程对我国城市化开展有什么意义?
1. B 解析:城市化程度=城镇人口÷总人口,该题根据1992年的乡村和城镇人口数据可计算得到结果。
2. D 解析:城乡经济收入差距加大,城市更多的就业时机及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的转变,都会使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从而使农村人口数量减少。
3. A 解析:图中显示,第一阶段郊外人口减少、中心城市人口增加,那么为城市化阶段;第二阶段中心城市人口增加趋缓,同时郊外地区人口增加较多,那么是郊区城市化阶段;第三阶段中心城市人口持续减少、都市圈整体人口减少,那么为逆城市化阶段;最后,中心城市人口又逐渐增加,为再城市化阶段。
4. C 解析:图中中心城市曲线与时间坐标有两个交点,其中右侧一个交点是人口处在最低值的阶段,此时中心城市人口持续减少、整个都市圈人口还在减少,说明处于逆城市化阶段。
5. C 解析:B-E阶段,该国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假如此阶段该国城市化采取的是“内涵式〞扩容形式,那么该国一定是面积较小、人口较为稠密的国家,故可能是日本、韩国、新加坡。
6. C 解析:E-F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降低,说明这段时间有局部人口往小城镇和农村迁移,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7. C 解析:首先明确城市首位度与首位城市集聚效应的关系,城市首位度越小,首位城市的集聚效应越小;城市首位度越大,集聚效应越明显;然后通过计算可知珠三角地区城市群的城市首位度减小幅度最大,因此首位城市广州的集聚效应弱化最明显。
8. D 解析:随着城市化的开展,市中心人口会由多变少,而郊区人口那么会不断增多,故图中四条曲线按城市开展过程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④—③—②—①。
9. D 解析:在城市开展过程中,由于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人口和工业逐渐向郊区聚集,出现郊区城市化,郊区城市化使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是城市加速开展阶段;郊区人口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导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10.〔1〕从劳动人口构造变化看:从事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2021年比2021年减少了约
四分之一,说明农业劳动人口数量急剧下降。
从产业构造变化看:由以第一产业为主向以第二、三产业为主转变。
〔2〕建立现代化生活、文化娱乐和信息等根底设施;积极开展第二、三产业;加强环境建立,进步环境质量;建立社会公共效劳体系,使农民享受城市人口一样的教育和养老效劳,又保持乡村的特色生活方式。
〔任答三点即可〕
〔3〕为我国广阔农村城市化建立探究了一条新路;就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缩小城乡差异;可以防止城市过度膨胀所带来的“城市病〞〔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
〔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第〔1〕题,由材料一可知乐清市劳动人口构造的变化,由图可知产业构造发生的变化。
注意从时间角度去说明问题。
第〔2〕题,由图可知乐清市调整了产业构造,进步了第二、第三产业的比值;由材料二可知乐清市完善了根底设施建立、进步了环境质量、建立了社会主义效劳体系〔全民健身苑、篮球场、养老金等〕。
第〔3〕题,明确“就地式城市化〞的概念,与传统的城市化的弊端做比拟,可知就地式城市化是我国农村城市化建立的一条新路,劳动力就地转化,既加快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又防止了城市过度膨胀带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