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三学案:第3章 第3节 金属晶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金属晶体
目标与素养:1.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电子气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了解金属晶体的4种堆积模型。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3.了解混合晶体石墨的结构与性质。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一、金属键与金属晶体的性质
1.金属键
(1)概念:金属原子脱落下来的价电子形成遍布整块晶体的“电子气”,被所有原子所共用,从而把所有的金属原子维系在一起。
(2)成键粒子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
(3)金属键的强弱和对金属性质的影响
①金属键的强弱主要决定于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和价电子数。
原子半径越大、价电子数越少,金属键越弱;反之,金属键越强。
②金属键越强,金属的熔、沸点越高,硬度越大。
2.金属晶体的性质
(1)在金属晶体中,原子间以金属键相结合。
(2)金属晶体的性质: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3)用电子气理论解释金属的性质
微点拨:①温度越高,金属的导电能力越弱。
②合金的熔、沸点比其各成分
金属的熔、沸点低。
二、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
1.二维平面放置
金属原子在二维平面里放置得到两种方式,配位数分别为4和6,可分别称为非密置层和密置层。
2.三维空间模型
(1)简单立方堆积:按非密置层(填“密置层”或“非密置层”)方式堆积而成,相邻非密置层原子的原子核在同一直线上的堆积,如图。
(2)体心立方堆积:按非密置层(填“密置层”或“非密置层”)方式堆积而成。
将上层金属原子填入下层的金属原子形成的凹穴中,并使非密置层的原子稍稍分离,每层均照此堆积,如图。
(3)六方最密堆积和面心立方最密堆积:六方最密堆积和面心立方最密堆积是按照密置层(填“密置层”或“非密置层”)的堆积方式堆积而成,配位数均为12,空间利用率均为74%。
六方最密堆积面心立方最密堆积
按ABABABAB……的方式堆积按ABCABCABC……的方式堆积
1.结构特点——层状结构
(1)同层内,碳原子采用sp2杂化,以共价键相结合形成平面六元并环结构。
所有碳原子p轨道平行且相互重叠,p轨道中的电子可在整个碳原子平面中运动。
(2)层与层之间以范德华力相结合。
2.晶体类型:石墨晶体中,既有共价键,又有金属键和范德华力,属于混合晶体。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常温下,金属单质都以金属晶体的形式存在()
(2)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作用,在一定外力作用下,不因形变而消失()
(3)简单立方堆积的原子配位数为8()
(4)金属晶体的构成粒子为金属原子()
[答案](1)×(2)√(3)×(4)×
2.金属键的实质是()
A.自由电子与金属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B.金属原子与金属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C.金属阳离子与阴离子的吸引力
D.自由电子与金属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答案] A
3.金属晶体熔、沸点的高低和硬度大小一般取决于金属键的强弱,而金属键与金属阳离子所带电荷的多少及半径大小有关。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镁的熔点大于金属铝
B.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从Li到Cs是逐渐增大的
C.金属铝的硬度大于金属钠
D.金属镁的硬度小于金属钙
[答案] C
金属晶体的四种堆积模型
1.四种堆积模型比较
堆积模型采纳这种堆积
的典型代表
空间利用
率
配位数晶胞
简单立方
堆积
Po(钋) 52% 6
体心立方
堆积(bcp)
Na、K、Fe 68% 8
六方最密
堆积(hcp)
Mg、Zn、Ti 74% 12
面心立方
最密堆积
(ccp)
Cu、Ag、Au 74% 12
2.金属晶体中空间利用率的一般计算(a为晶胞边长,r为原子半径)
(1)简单立方堆积:空间利用率=
4
3
πr3
a3×100%(a=2r)。
(2)体心立方堆积:空间利用率=
4
3
πr3×2
a3×100%(3a=4r)。
(3)面心立方堆积:空间利用率=
4
3
πr3×4
a3×100%(2a=4r)。
1.下列关于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原子在二维平面里放置有非密置层和密置层两种方式,配位数分别是4和6
B.金属原子在三维空间里有4种堆积方式,其中简单立方堆积方式被大多数金属所采取
C.金属原子在三维空间里非密置层堆积有两种方式:简单立方堆积和体心立方堆积
D.金属原子在三维空间里密置层堆积有两种方式:六方最密堆积和面心立
方最密堆积,六方最密堆积按ABABABAB……的方式堆积,面心立方最密堆积按ABCABCABC……的方式堆积
B[简单立方堆积方式的空间利用率太低,只有金属钋(Po)采取这种方式,B项错误;A、C、D项均正确。
]
2.有四种不同堆积方式的金属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为简单立方堆积,②为六方最密堆积,③为体心立方堆积,④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
B.每个晶胞含有的原子数分别为①1,②2,③2,④4
C.晶胞中原子的配位数分别为①6,②8,③8,④12
D.空间利用率的大小关系为①<②<③<④
B[②为体心立方堆积,③为六方最密堆积,②与③判断有误,A项错误;
每个晶胞含有的原子数分别为①8×1
8=1,②8×1
8
+1=2,③8×1
8
+1=2,④8×1
8
+6×1
2
=4,B项正确;晶胞③中原子的配位数应为12,其他判断正确,C项错误;四种晶体的空间利用率分别为52%、68%、74%、74%,应为④=③>②>①,D项错误。
]
3.金属钠晶体为体心立方晶胞(),晶胞的边长为a。
假定金属钠原子为等径的刚性球,且晶胞中处于体对角线上的三个球相切。
则钠原子的半径r 为()
A.a
B.3a
C.3a D .2a
B [如果沿着某一面的对角线对晶胞作横切面,可得如图所
示的结构,其中AB 为晶胞的边长,BC 为晶胞的面对角线,AC
为晶胞的体对角线。
根据立方体的特点可知:BC =2a ,结合
AB 2+BC 2=AC 2得:r =
3a 4。
]
1.下列有关金属键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金属键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B .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存在的强烈的静 电吸引作用
C .金属键中的电子属于整块金属
D .金属的性质和金属固体的形成都与金属键有关
B [金属原子脱落下来的价电子形成遍布整块晶体的“电子气”,被所有原子所共用,从而把所有的金属原子维系在一起,故金属键无饱和性和方向性;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作用,既包括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静电吸引作用,也存在金属阳离子之间及自由电子之间的静电排斥作用;金属键中的电子属于整块金属;金属的性质及固体的形成都与金属键的强弱有关。
]
2.在金属晶体中,根据影响金属键的因素判断下列各组金属熔沸点高低顺序,其中正确的是( )
A .Mg >Al >Ca
B .Al >Na >Mg
C .Al >Mg >Ca
D .Mg >Ba >Al
C [构成金属晶体的金属键越强,金属晶体的熔沸点越高。
金属键强弱与金属阳离子半径和所带电荷有关系,离子半径越小,电荷数越多,金属键越强,熔沸点越高。
则A 项应该是A l>Mg >C a ,错误,C 正确;B 项应该是A l>Mg >Na ,
错误;D项应该是A l>Mg>B a,错误。
]
3.金刚石、石墨、C60和石墨烯的结构示意图分别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烯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不同
B.金刚石、石墨、C60和石墨烯的关系:互为同素异形体
C.这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D.石墨与C60的晶体类型相同
D[金刚石中碳原子为s p3杂化,石墨烯中碳原子为s p2杂化,A项正确;金刚石、石墨、C60和石墨烯都是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它们互为同素异形体,B项正确;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完全燃烧的产物都是CO2,C项正确;C60是分子晶体,石墨是混合晶体,D项错误。
]
4.(1)图甲为二维平面晶体示意图,所表示的化学式为AX3的是________。
甲
(2)图乙为一个金属铜的晶胞,请完成以下各题。
乙
①该晶胞称为________(填序号)。
A.六方晶胞B.体心立方晶胞
C.面心立方晶胞
②此晶胞立方体的边长为a cm,Cu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金属铜的密度为ρ g·cm-3,则阿伏加德罗常数为________(用a、ρ表示)。
③金属铜的空间利用率为________(写出计算式和结果)。
[解析] (1)由图甲中直接相邻的原子数可以求得a 、b 中两类原子数之比分别为1∶2、1∶3,求出化学式分别为AX 2、AX 3,故答案为b 。
(2)①面心立方晶胞;②64·4
N A =ρ·a 3,N A =256
ρ·a 3。
③空间利用率=43
πr 3×4a 3=43
πr 3×4⎝ ⎛⎭⎪⎫
4r 23
≈74%。
[答案] (1)b (2)①C ②256ρ·a 3 ③43πr 3
×4⎝ ⎛⎭⎪⎫
4r 23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