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料边角料内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料边角料内销"为何意思??
这种情况,你们应该是用手册进口的材料,在手册核销的时候,将进口时的材料重量和相应材料制成的产品出口时的重量进行比对,材料重量大于产品重量的部分,就视为边角料,由于该边角料没有出口,所以视为内销,要补交进口增值税。

问:进料深加工结转和一般的进料加工有何区别,免税和退税如何操作?贸易码还是15进料加工吗?
答:在实务上一般是这样理解的:进料深加工结转是指上游企业将进口料件加工成品后不出口,而是作为中间产品转售给境内下游企业进一步加工,该结转环节称为深加工结转;一般的进料加工是指由一个企业加工成品后直接出口离境。

在海关处理上,进料深加工结转和一般的进料加工贸易码均是15,但是企业在退(免)税申报时,一般的进料加工贸易码录15,进料深加工结转贸易码录99。

3.企业收到贸易方式为料件放弃与进料边角料内销的进口货物报关单,做免抵退时要如何处理呢?谢谢!
该部分进料应冲减免税进口料件,转回两个抵减额(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抵抵退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操作流程
1.免抵退预申报
将所有当应申报的明细数据在第一步模块中录入(包括进料加工手册登记:根据海关合同备表录入;进口料件明细申报录入:根据当期进口报关单录入;出口货物明细申报录入:根据当期出口报关单录入(在单证不齐标志栏要录入B);生成出口货物冲减明细:指如上期出口有金额等录入错误的,在此项找到原数据冲销;收齐出口单证明细录入:根据已核销的报关单录入(点批量接单);进料加工手册核销录入:只要录入序号及手册号,其他数据自动产生,不可修改,与报关员提供的核销资料核对OK就可以了)
进料明细数据的录入应注意如下内容:
A.对“贸易方式”为“进料对口”、“进料非对口”、“进料深加工”、“进料余料结转”等进口报关单,应作为当期进料录入
B.对“贸易方式”为“进料成品退换”、“外资设备物资”、“一般贸易”、等进口报关单,不能作为当期进料录入
C.对“贸易方式”为“进料余料结转”、“进料料件退换”、“进料料件复出”、等出口报关单,必须冲减当月进料,即在取得出口报关单的当月按报关单上的金额录入负数记录
D.对发生“进料料件转内销”、“边角料转内销”的,企业必须按海关补征增值税的完税价格来冲减当月的进口料件金额,具体处理是:录入的进口报关单号为“海关代征增值税的完
税证”上的报关单号,数理不录入,录入的金额为海关低征增值税的完税价格的负数。

上述资料录入完毕后,进入第三步“免抵退预申报”窗口,做“数据一致性”检查,查看一致性检查的提示信息,若有错误提出示应查明原因,并作出调整,然后再做下一步“生成明细申报数据”,生成预申报数据放在D盘申报备份文件夹中,在每月增值税纳税申报前通过“无址办公“发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预审。

主管税务机关退税部门对数据预审后,将预审反馈信息发到无址办公,从无址办公将预审数据另存到我的电脑D盘中,原后打开生产企业退税系统,进入“税务机关反馈信息读入”窗口,从D盘文件夹中读入预申报反馈信息,撤消原申报明细数据,并作反馈信息处理,在“出口信息不齐情况查询”窗口中查询:
A,查询当月出口当月收齐/当期录入的收齐前期的单证是否有电子信息,无电子信息的单证,而且单证收齐没有超过90天的可将其抽出留下月再做,(如果单证收齐期限快到90天了这个月不做就要过期了的,就一定要查一下是什么原因,原后再重新预申报,)有电子信息的要装订成册。

B.在第四步读入预申报反馈信息后,并对反馈信息进行处理后,进入“预审核疑点反馈情况查询”窗口,查询当期申报的明细数据有哪些问题,并针对问题做出明细申报的细数据调整。

2.生成免抵退明细申报数据
所有需要申报的明细数据都调整正确后,就可以生成免抵退明细申报数据,在第五步中做数据一致性检查,再生成明细申报数据。

3在第六步中模拟出模当月的免税证明
4.进入“免抵退正式申报”
5.录入纳税申报表。

将当月申报的纳税申报表的有关数据在第八步“纳税申报表数据采集”窗口中录入,录入的数据必须与纳税申报表一致。

6.录入免抵退申报汇总表
进入第九步“免抵退申报汇总表数据采集”窗口,输入所属日期,即自动生成免抵退申报汇总表的各项数据,这些数据根据上期数据,当期明细申报数据和当期纳税申报数据形成,自动生成的汇总表各项数据一般不能做任何修改,查看汇总表免抵退税出口额和纳税早报表的差额)和(汇总表不予免征和抵减额与纳税申报表的差额)是否发生有发生额,有发生额的立即补充纳税申报并调整申报系统中有关数据。

7.在第十步中的“打印申报报表”将〈进料加工登记申报表〉、〈进料加工海关登记手册核销申请表〉、〈进料加工进口料件申报明细表〉、〈出口货物免、抵、退申报明细表(单期申报明细/前期单证收齐)〉〈进料加工免税证明〉、〈出口货物免、抵、退申报汇总表〉用B4纸打
印出来。

8.报表每月15日前,将申报的软盘和打印出的免抵退报表,送国税退税部门办理免抵退正式申报。

9.收到税局的终审反馈后,将数据按所属期导入第十一步的税务机关反馈信息读入
出口退(免)税业务指引
企业免抵退税会计处理与实践操作
按照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的会计核算主要涉及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和“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等科目。

其会计处理如下:
(1)货物出口并确认收入实现时的会计处理
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等)
(2)计算出“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时的会计处理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3)计算出“应退税额”时的会计处理
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4)计算出“免抵税额”时的会计处理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5)收到退税款时的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
对于按会计制度规定允许扣除的运费、保险费和佣金,在实际结算时与原预估入帐金额有差额的,可以在结算月份进行调整。

对于企业已经申报的数据发现错误的,不能够直接调整原申报数据,而应在以后月份通过红蓝字调整法进行调整。

对于出口退税申报与增值税纳税申报不一致,产生差额的,须在下期进行帐务调整,相应的应同时调整增值税纳税申报表。

由于以上原因需进行帐务调整的,其会计处理为:
(一)对本年度出口销售收入的调整
(1)对于前期多报或少报出口,或用错汇率,导致出口销售收入错误的,在本期发现时,须在本期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
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贷:主营业务收入(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2)对于按会计制度规定允许扣除的运费、保险费和佣金,与原预估入帐金额有差额的,须在本期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
借:其他应付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蓝字或红字)
贷:主营业务收入(蓝字或红字)
当上期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第2c栏“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额(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差额)”不等于0时,须在本期进行如下会计处理:根据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额(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差额):
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差额大于0时为蓝字,小于0时为红字)
贷:主营业务收入(差额大于0时为蓝字,小于0时为红字)
注意事项:
①出现上述情况进行帐务调整的同时,应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调整,调整的方法为在出口明细表中录入一条调整记录(正数或负数)。

②对于已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调整过的销售收入,由于申报系统在计算“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时已包含该调整数据,所以在帐务处理上可以不对该笔销售收入乘以征退税率之差单独调整“主营业务成本”,而是在月末将汇总计算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一次性结转至“主营业务成本”中。

(二)对本年度出口货物征税税率、退税率的调整
对于前期高报或低报征税税率、退税率,在本期发现的,应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通过红蓝字调整法进行调整,根据申报系统汇总计算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免抵退税额”、“应退税额”、“免抵税额”等在月末一次性入账,无须对调整数据进行单独的会计处理。

(三)对上年度出口销售收入的调整
(1)对于上年多报或少报出口,或用错汇率,导致出口销售收入错误的,在本期发现时,须在本期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
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乘以退税率: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2)对于按会计制度规定允许扣除的运费、保险费和佣金,与原预估入帐(上年度)金额有差额的,须在本期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
借:其他应付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蓝字或红字)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蓝字或红字)
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乘以退税率: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3)当上年度12月份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第2c栏“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额(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差额)”不等于0时,须在本年度1月份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根据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额(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差额):
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差额大于0时为蓝字,小于0时为红字)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差额大于0时为蓝字,小于0时为红字)
注意事项:
①出现上述情况时,只进行帐务调整,不对“出口退税申报系统”进行数据调整。

②注意在填报《增值税纳税人报表》(附表二)时,不要将上年调整的“进项税额转出”与本年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混在一起,应分别体现。

③在录入“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的〈增值税申报表项目录入〉中的“不得抵扣税额”时,只录入本年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不考虑上年调整的“进项税额转出”。

(四)对上年度出口货物征税税率、退税率的调整
对于上年度出口货物高报或低报征税税率、退税率,在本期发现的,须在本期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根据销售收入乘以征退税率之差的调整额: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蓝字或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蓝字或红字)
根据销售收入乘以退税率的调整额: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蓝字或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蓝字或红字)
注意事项:
①出现上述情况时,只进行帐务调整,不对“出口退税申报系统”进行数据调整。

②注意在填报《增值税纳税人报表》(附表二)时,不要将上年调整的“进项税额转出”与本年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混在一起,应分别体现。

③在录入“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的〈增值税申报表项目录入〉中的“不得抵扣税额”时,只录入本年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不考虑上年调整的“进项税额转出”。

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的生产型出口企业在货物报关出口后,发生退关退运的,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会计处理。

(一)本年度出口货物发生退关退运时
根据退关退运货物的原出口销售额冲减当期出口销售收入:
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红字)
贷:主营业务收入(红字)
根据退关退运货物调整已结转的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红字)
贷:库存商品(红字)
注意事项:
①当出口货物发生部分退运时,冲减的销售收入应按照该部分退运货物的原始出口销
售额确定。

②对于货物出口时与退运时汇率发生变化的,应以货物出口时的汇率为准。

③发生退关退运业务,在帐务上冲减出口销售收入的同时,应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负数申报,冲减出口销售收入。

④对于退关退运货物已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负数申报的,由于申报系统在计算“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时已包含退关退运货物,所以在帐务处理上可以不对退关退运货物销售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单独冲减“主营业务成本”,而是在月末将汇总计算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一次性结转至“主营业务成本”中。

(二)以前年度出口货物在当年发生退关退运时
根据退关退运货物的原出口销售额记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应付账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
调整已结转的退关退运货物销售成本:
借:库存商品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根据退关退运货物的原出口销售额乘原出口退税率计算补交免抵退税款: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贷:银行存款
注意事项:
①当出口货物发生部分退运时,应按照该部分退运货物的原始出口销售额计算补税。

②对于货物出口时与退运时汇率发生变化的,应以货物出口时的汇率为准。

③据以计算补税的税率,应以货物出口时的出口退税率为准。

④与本年度出口货物发生退关退运不同,对于以前年度出口货物在当年发生退关退运时,不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冲减。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逾期没有收齐相关单证的,须视同内销征税。

具体会计处理如下:
(一)本年出口货物单证不齐,在本年视同内销征税。

冲减出口销售收入,增加内销销售收入。

借:主营业务收入——出口收入
贷:主营业务收入——内销收入
按照单证不齐出口销售额乘以征税税率计提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注意事项:
①对于单证不齐视同内销征税的出口货物,在帐务上冲减出口销售收入的同时,应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负数申报,冲减出口销售收入。

②对于单证不齐视同内销征税的出口货物已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负数申报的,由于申报系统在计算“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时已包含该货物,所以在帐务处理上可以不对该货物销售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单独冲减“主营业务成本”,而是在月末将汇总计算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一次性结转至“主营业务成本”中。

(二)上年出口货物单证不齐,在本年视同内销征税。

按照单证不齐出口销售额乘以征税税率计提销项税额。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按照单证不齐出口销售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冲减进项税额转出。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红字)
按照单证不齐出口销售额乘以退税率冲减免抵税额。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红字)
注意事项:
①对于上年出口货物单证不齐,在本年视同内销征税的出口货物,在帐务上不进行收入的调整,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也不进行调整。

②注意在填报《增值税纳税人报表》(附表二)时,不要将上年单证不齐出口货物应冲减的“进项税额转出”与本年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混在一起,应分别体现。

③在录入“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的〈增值税申报表项目录入〉中的“不得抵扣税额”时,只录入本年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不考虑上年单证不齐出口货物应冲减的“进项税额转出”。

1、出口CIF价成交的应如何记账?
假设报关单CIF价为120元,杂费、保费为20元,出口退税的帐务处理应为:
借:应收帐款120
贷:出口销售收入100
营业费用20
出口发票必须注明运保费。

2、企业核销手册时,如果海关对边角料补税大幅提高征税金额,使边角料补税金额增大,企业怎样操作?
首先,企业用要核销的手册进料汇总金额除以进料汇总数量,求出平均单价,用平均单价乘海关核实征税的数量,得出实际的边角料补税金额,另附一份情况说明。

3、关于进料成品退换贸易方式出口的问题请教:海关对以“进料成品退换”贸易方式复出口的货物,不核发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企业凭什么资料办理申报出口退(免)税?
根据粤国税函〔2005〕134号:对以“进料成品退换”贸易方式复出口的货物,出口企业可凭贸易方式为“进料成品退换”的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原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复印件、退运货物的进口货物报关单复印件、原出口收汇核销单复印件以及其他规定的退税凭证,办理出口退(免)税申报。

退税部门在严格审核,确保企业出口收汇总额无误的前提下,给予办理出口退(免)税。

4、进料加工企业的手册核销问题:有一户进料加工生产企业,手册到期核销,该企业有剩余的进口料件和进料边角料内销及余料结转到其他手册,海关已补征内销的关税和增值税,补征内销进料边角料的增值税(免征关税),那么企业在申报免抵退进料明细表那里应该如何处理?
企业在录入生产企业进料加工海关登记手册核销登记表时,剩余边角余料栏录入以“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的计税金额为准;而结转到其他手册料件以有海关盖章的“加工贸易合同核销申请表”为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