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简介

五代十国简介展开全文五代十国(907年~960年)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891年~979年)的合称,也指唐朝灭亡到北宋建立之间的历史时期。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
960年,赵匡胤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十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合称十国。
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了尚存的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政权,基本实现了全国的统一简介五代十国(公元907年-96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
本时期包括五代(公元907年-960年)与十国(公元891年-979年)等众多割据政权。
五代十国本质上是唐朝藩镇割据和唐朝后期政治的延续。
唐末黄巢起义后,藩镇割据形势更甚,部分实力雄厚的藩镇先后被封为王,所建立的封国实际上已是高度自主的王国。
唐朝灭亡后,各地藩镇纷纷自立,其中地处华北地区、军力强盛的政权控制中原形成五代,其中有些是沙陀族所建立的。
这五个依次更替的中原政权虽然实力强大,但无力控制整个国家,只是藩镇型的朝廷。
而其他割据一方的藩镇,有些自立为帝,有些奉五代为正朔(后梁时期的晋、岐、吴除外)而称王称藩,其中十个历时较长且称王或称帝的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为十国。
本时期时常发生地方实力派叛变夺位的情况,使得战乱不止,统治者多重武轻文。
中国的内乱,也带给契丹国南侵的机会,辽国得以建立。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其间定难军(后来的西夏)和静海军(交趾)逐渐独立,而静海军(后来的越南)自此永久脱离中国。
五代依次为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
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这是五代十国的开始。
五代十国的顺口溜

五代十国的顺口溜摘要:一、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二、五代十国的顺口溜介绍1.梁唐晋汉周2.前蜀后蜀南北汉3.南唐南平曾为伴4.吴越、吴、闽、楚十国三、五代十国的历史意义正文: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为混乱的时期,主要发生在公元907 年至979 年。
这一时期,中原地区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同时,在江南、岭南、河东等地,还存在着十个割据政权,被称为五代十国。
在这个时期,有一个广为流传的顺口溜,可以概括性地描述这一时期的历史变迁。
这个顺口溜是:“梁唐晋汉周,前边都带后。
前后蜀,南北汉,南唐、南平曾为伴,吴越、吴、闽、楚十国,割据混战中原乱。
”这个顺口溜中提到了五个朝代和十个割据政权。
其中,梁、唐、晋、汉、周这五个朝代是五代,而前蜀、后蜀、南北汉、南唐、南平、吴越、吴、闽、楚这十个政权则被称为十国。
在这五个朝代中,后梁是五代十国的开始,由朱全忠建立。
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分别由李嗣源、石敬瑭、刘知远和郭威建立。
这五个朝代更替频繁,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繁荣和活力。
在十个割据政权中,前蜀和后蜀分别由王建和王衍建立,南北汉则由刘隐、刘、刘玢、刘晟等刘氏家族成员先后统治。
南唐是由李昪建立的,南平则由高季兴建立。
吴越、吴、闽、楚则是由钱镠、杨渥、王审知、马殷等人割据的政权。
五代十国的历史意义在于,这一时期虽然战乱频繁,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地区间的交流和融合。
此外,这一时期的割据政权为后来的宋朝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五代十国是一个动荡但充满活力的时期。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
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891年~979年)的合称。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
960年,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了尚存的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政权,基本实现了南方的统一。
五代十国简介及历史概述

五代十国简介及历史概述一、五代十国的背景和起因1.1 唐朝的衰落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王朝,然而在唐朝晚期,政治腐败、军队割据和国力衰退等问题开始显现。
唐朝最后一个皇帝李德裕被朱温篡位,标志着唐朝的灭亡。
1.2 五代的划分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这五个朝代。
这些朝代之所以产生,是因为朱温、李克用、刘知远、刘知远、郭威等军阀相继建立了自己的政权,统治范围各不相同。
1.3 十国的形成十国是指在五代末年,各军阀以及其他的少数族裔在地方上建立的政权。
这些政权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战乱频繁。
二、五代十国的时期特点2.1 动荡的政治局势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替频繁,各地形成了多个割据政权。
这些政权往往以武力夺取政权,并且政权之间的争斗非常激烈,形成了割据混战的局面。
2.2 经济的发展与萧条交替五代十国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和战乱频繁,经济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有些地方的经济发展较好,贸易繁荣;而在一些战乱频繁的地区,经济几乎停滞不前。
2.3 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五代十国时期,由于政权更迭频繁,各地政权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导致人口流动增多,各地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加深。
这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4 文人墨客的辉煌时期五代十国时期,随着政权更迭频繁,许多文人墨客在政治动荡的时代里追求自身的文化修养,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如北方文化孕育了辛弃疾、杜牧等文人,南方文化孕育了陆游、杨亿等文人。
三、五代十国的历史事件3.1 朱温篡唐建立后梁朱温是五代时期有名的军阀,他篡夺了唐朝的政权,建立了后梁,成为五代十国时期的第一个朝代。
3.2 李克用建立后晋李克用是一个有野心的军阀,他在唐末时期崛起,最终建立了后晋,成为五代十国时期的第二个朝代。
3.3 刘知远建立后汉刘知远是一个出色的将领,他领导了一支军队,最终建立了后汉,成为五代十国时期的第三个朝代。
3.4 后周兴起后周是五代十国时期的最后一个朝代,它是由郭威和杨业等军阀共同建立的。
盘点中国历朝历代开国君主(五)——五代十国皇帝

盘点中国历朝历代开国君主(五)——五代十国皇帝寒冰读史发布时间: 2017-11-0111:15历史领域创作者十国(907年-979年)十国(891年--979年)是在唐朝之后,与五代几乎同时存在的十个相对较小的割据政权的统称。
其中南方有九个,即吴、南唐、吴越、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荆南)、闽,北方北汉。
吴国(902-937):杨行密杨行密(852年―905年),字化源,原名行愍,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长丰)人,唐末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奠基人。
天佑二年(905年),杨行密去世,谥号武忠。
南吴建立后,改谥孝武。
杨溥即位后,追尊其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全唐文》录其文一篇。
唐乾宁二年(895年),封弘农郡王。
天复二年(902年),进封吴王。
杨行密于江淮举起割据大旗,遏止朱温南进步伐,成功避免全国更大范围动乱。
其奠基之吴国,实现由藩镇向王国的转型,南方割据势力与北方中原政权并存的局面得以实现,为南唐奠定基础,开启唐宋之交政治整合和经济文化中心南渐先河,有"十国第一人"之誉。
南唐(937-975):李昪李昪(889年1月7日 -943年3月30日 ),字正伦,小字彭奴,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建立者。
李昪原名徐知诰,是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大将徐温养子,曾任升州刺史、润州团练使,后掌握南吴朝政,累加至太师、大元帅,封齐王。
937年(天祚三年),李昪称帝,国号齐。
939年(升元三年),又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
他在位期间,勤于政事,变更旧法,又与吴越和解,保境安民,与民休息。
943年(升元七年),李昪因丹药中毒导致背上生疮,在升元殿去世,是为南唐先主,庙号烈祖,谥号光文肃武孝高皇帝,葬于永陵。
前蜀(907-925):王建王建(847年-918年),字光图,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人,五代时期前蜀开国皇帝。
王建于唐末加入忠武军,成为忠武八都的都将之一。
因救护唐僖宗有功,成为神策军将领。
五代十国

五代·后梁时间:公元907年建立者:后梁太祖,名朱温(852年—912年),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县)人,汉族。
都城:汴州(今河南开封)灭亡:公元923年,末代皇帝—梁末帝朱友贞。
五代·后唐时间:公元923年建立者:后唐庄周,名李存勖(885年—926年),神武川之新城(今山西雁门)人,沙陀族。
都城:洛阳(今河南洛阳)灭亡:公元936年,末代皇帝—后唐末帝李从珂。
五代·后晋时间:公元936年建立者:后晋高祖,名石敬瑭(892年—942年),沙陀族,太原(今山西太原)人。
都城:汴州(今河南开封)灭亡:公元947年,末代皇帝—后晋少帝石重贵。
五代·后汉时间:公元947年建立者:后汉高祖,名刘知远(895年—948年),沙陀族,太原(今山西太原)人。
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灭亡:公元951年,末代皇帝—后汉隐帝刘承佑。
五代·后周时间:公元951年建立者:后周太祖,名郭威(904年—954年),邢州尧山(今河北隆尧县)人,汉族。
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灭亡:公元960年,末代皇帝—周恭帝柴宗训。
十国·南吴时间:公元902年建立者:南吴太祖杨行密(852年—905年),庐州合肥(今安徽长丰县)人,汉族。
都城:广陵(今江苏扬州)灭亡:公元937年,末代皇帝—杨溥。
注释:因其建立者杨姓,故又称“杨吴”,亦称南吴,弘农,淮南。
时间:公元907年建立者:前蜀高祖,名王建(847—918),汉族,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县)人。
都城:成都(今四川成都)灭亡:公元925年,末代君主—前蜀后主王衍。
十国·南楚时间:公元907年建立者:武穆王马殷(852年—930年),许州鄢陵(今属河南鄢陵县)人,汉族。
都城:潭州(今湖南长沙)灭亡:公元951年,末代君主—马希崇。
注释:因其建立者马姓,故又称“马楚”,亦可称南楚。
十国·吴越时间:公元907年建立者:武肃王钱镠(852年—932年),汉族,浙江杭州市临安县人。
五代十国的顺口溜

五代十国的顺口溜摘要:1.五代十国简介2.五代十国顺口溜详解3.五代十国的历史意义正文:五代十国(907-9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分为五代和十国。
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而十国则包括北汉、前蜀、吴、闽、吴越、楚、南汉、南平、后蜀和南唐。
五代十国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百姓生活困苦。
顺口溜“前后蜀,南北汉,南唐、南平曾为伴,吴越、吴、闽、楚十国,割据混战中原乱。
”形象地概括了这一时期的历史现象。
“前后蜀”指的是前蜀和后蜀两个政权。
前蜀建立于907年,后蜀则在934年建立。
两个蜀地政权在五代十国中具有一定的地位,但由于战乱和内乱,最终都灭亡于宋朝。
“南北汉”是指南汉和北汉。
南汉建立于917年,定都广州;北汉则建立于951年,定都太原。
两个汉地政权在南方和北方各自割据一方,但最终都灭亡于宋朝。
“南唐、南平曾为伴”指的是南唐和南平两个政权。
南唐建立于937年,是五代十国中较为强大的一个政权,其疆域包括今江苏、安徽、江西、福建等地。
南平建立于924年,疆域较小,位于今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吴越、吴、闽、楚十国,割据混战中原乱。
”则描绘了南方四国的景象。
吴越建立于907年,疆域包括今浙江、福建等地;吴建立于902年,疆域包括今江苏、安徽等地;闽建立于909年,疆域包括今福建等地;楚建立于907年,疆域包括今湖南、广东等地。
这四个政权在南方各自割据,战乱不断。
五代十国的历史意义在于,它是唐朝灭亡后的一段历史过渡,最终导致了宋朝的建立。
虽然这一时期战乱频仍,但也为中国的历史发展打下了基础。
在这个时期,各地的政权互相竞争,也促进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最终,宋朝的统一和繁荣,离不开五代十国时期的积累和铺垫。
总的来说,五代十国是一个动荡不安、充满战乱的时期。
中国的五代十国时期

中国的五代十国时期中国的五代十国时期是指自907年到979年,相当于唐朝灭亡后至北宋建立之前的时间段。
在这段历史时期中,中国的政治格局动荡不安,形成了多个相对独立的政权。
本文将以时间顺序为基础,全面介绍五代十国时期的重要事件和政权,并尝试分析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一、后梁(907年-923年)五代十国时期的起点可追溯到907年,当时朱温在郑州建立了后梁政权。
后梁政权一度统一北方,但不久后由于内部纷争,逐渐走向衰落。
二、后唐(923年-936年)923年,李存勖推翻后梁政权,建立后唐政权。
后唐政权在中原地区实施一系列改革,如推行科举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然而,李存勖的继任者李昪才干不过人,政权开始出现动荡。
三、后晋(936年-946年)936年,石敬瑭建立了后晋政权。
后晋政权以其人文主义政策而闻名,石敬瑭亦提倡文化、教育以及农业。
然而,由于后唐政权及其支持者的威胁,后晋政权未能长时间维持。
四、后汉(947年-950年)947年,刘知远在后晋政权垮台后建立了后汉政权。
然而,他的政权短暂,并很快被后周政权所吞并。
五、后周(951年-960年)周世宗郭威在951年建立了后周政权,延续了五代十国时期政权的末尾。
后周政权在军事、政治和文化方面都保持了较高的稳定性,为随后的北宋政权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南唐(937年-975年)937年,李昪远征南方,建立了南唐政权。
南唐政权相对稳定,政治制度和文化发展得以长足发展。
然而,南唐政权在975年被北宋政权所灭。
七、南汉(917年-971年)917年,刘隐建立了南汉政权。
南汉政权位于现在的广东,其经济繁荣和对外贸易使其在五代十国时期扮演重要角色。
八、南宋(1127年-1279年)北宋政权建立于960年,这时五代十国时期已过去半个世纪。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五代十国时期所形成的政治分裂、地方割据的格局,给北宋政权建立带来了挑战。
综上所述,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对中国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史:五代十国

创建者
族属
创建者 王建 杨行密 钱鏐
国都 成都 广陵 杭州
灭于 后唐 南唐 北宋
梁
朱温
汉
开封
吴 吴越
唐 晋 汉
923— 936
李存勖
沙陀
洛阳
闽
楚 南汉
893— 945
896— 951 905— 971 907— 963 925— 965
王审知
马殷 刘隐 高季兴 孟知祥
福州
潭州 番禺 荆州 成都
南唐
南唐 北宋 北宋 北宋
柴荣(921——959),河 北人。
二、后周时期的改革
(三)周世宗柴荣改革 1、恢复生产,发展经济。
第一,大力召集流亡户。 第二,减轻赋税。免除农民所欠的夏、 秋两税,取消两税以外的苛捐杂税 和一些徭役。 第三,限制寺院经济。 第四,兴修水利,疏通漕运。
柴荣(921——959),河 北人。
二、后周时期的改革
二、后周时期的改革
(二)周太祖郭威改革 1、经济举措(税制) 牛租税(废除) 牛皮税(随田亩征纳) 2、政治举措 整顿吏治 整顿军纪
二、后周时期的改革
(三)周世宗柴荣改革 1、恢复生产,发展经济。 2、听言纳谏,整顿吏治。 3、严明军纪,整顿禁军。 4、统一战争。(后蜀 、南 唐、契丹)
钱大昕、钱其琛、钱正英、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钟书、钱复、钱穆
十国:北汉
1、北汉, 951——979, 刘崇(刘知远弟),太原。 2、侄皇帝与大汉神武皇帝 3、刘崇——刘均——刘继 恩——刘继元
刘崇(895——954),沙 陀族,山西人。
二、后周时期的改革
(一)面临的主要问题 1、政局不稳定。 第一,后梁基本统一北方,南方划地自守,各自为战。 第二,各政权存在时间较短,内部皇位争夺激烈,更迭频 繁。 2、对内统治,采取严刑峻法。(震慑/南唐、吴越、后周) 3、经济剥削严重。(官僚系统、军费、奢靡) 4、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重。(北:战/南:货币、度量 衡、市场)
历史五代十国知识点

历史五代十国知识点一、背景介绍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指的是从907年唐朝灭亡到960年宋朝建立期间,中国分裂成五个大国和十个小国的历史时期。
这个时期的政治动荡和战乱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也孕育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二、五代 1. 后梁(907-923年):后梁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第一个大国,由朱全忠建立,国号“梁”,后改为“后梁”。
朱全忠自称为“天下皇帝”,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如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军队等。
2.后唐(923-936年):后唐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第二个大国,由李存勖建立,国号“唐”,后改为“后唐”。
后唐在位期间对内实行了许多政治和军事改革,并对外扩张,将南方的吴越、南汉纳入统治。
3.后晋(936-946年):后晋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第三个大国,由石敬瑭建立,国号“晋”,后改为“后晋”。
后晋的建立标志着“五代十国”的形成,石敬瑭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和军事改革,使得国力得到提升。
4.后汉(947-951年):后汉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第四个大国,由刘知远建立,国号“汉”,后改为“后汉”。
后汉在位期间进行了一些政治和经济改革,但由于统治者的不作为,国势渐渐衰败。
5.后周(951-960年):后周是五代十国时期的最后一个大国,由赵匡胤建立,国号“周”,后改为“后周”。
后周在位期间通过一系列政治和军事手段,成功统一了中原地区,并于960年建立了宋朝。
三、十国 1. 后吴(907-937年):后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小国,由吴越国王钱镠所建立。
后吴在位期间继续了吴越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保持了相对的独立。
2.后越(907-978年):后越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小国,由吴越国内乱后的遗臣所建立。
后越在位期间经历了多次内乱和外患,但始终保持了相对的独立。
3.后吴(907-937年):后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小国,由吴越国王钱镠所建立。
后吴在位期间继续了吴越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保持了相对的独立。
初中资料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是什么意思

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是什么意思
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年-979年)等众多割据政权,一段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的分裂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
朝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统治集团政权为止。
五代十国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
五代十国简介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元朝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朱温
在中原地区建立后梁,定都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五代十国开始。
960年,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普遍存在过杨吴、桀燕等许
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南吴(杨吴)、南唐、吴越、闽国、
南楚(马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个割据势力被《新五
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北宋建立尚存而后先后统一了尚存的
南平、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平海军、吴越、北汉等地方割据政权,形成了与契丹(辽)对峙的局面。
五代十国分别是哪五代哪十国

五代⼗国分别是哪五代哪⼗国五代⼗国简介 五代⼗国(907年—9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段⼤分裂时期。
这⼀称谓出⾃《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国(902年—979年)的合称。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朱温在中原地区建⽴后梁,定都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五代⼗国开始。
960年,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篡后周建⽴北宋,五代结束。
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余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国。
北宋建⽴后先后统⼀了尚存的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政权,形成了与契丹(辽)对峙的局⾯。
五代⼗国是哪五代 五代依次为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即“朱李⽯刘郭,梁唐晋汉周”。
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
⼀、后梁 后梁(907年—923年),即梁朝,是五代的第⼀个朝代。
907年,梁王朱温篡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唐朝正式覆灭,中国历史进⼊五代⼗国时期。
后梁实⾏两京制,东都开封(今河南开封),西都洛阳(今河南洛阳)。
梁王朝⾃梁太祖朱温开国之前就长期与后唐前⾝即河东的晋国争霸直⾄亡国,共历三帝,前后17年。
因为皇帝姓朱,为与南北朝时的南梁相区别,故⼜称朱梁。
⼆、后唐 后唐(923年—936年)是五代⼗国时期由沙陀族建⽴的封建王朝,定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传⼆世四帝,历时⼀⼗四年。
后唐是五代⼗国时期统治疆域最⼴的朝代。
“五代领域,⽆盛于此者”。
“时梁晋吴蜀四分天下,后唐以⼀灭⼆,天下四分已得三分”。
891年河东节度使李克⽤被封晋王,建⽴前晋,从此割据河东。
907年朱全忠篡唐,建⽴后梁,晋国成为北⽅最⼤的割据势⼒,期间晋国视梁朝为闰朝,仍奉唐朝正朔。
909年李克⽤去世,⼦李存勖即晋王位。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907~960年),一般是指介于唐末宋初的这一段历史时期。
黄巢起义后,唐朝名存实亡,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960年,赵匡胤取代后周建立北宋;979年灭北汉,自此基本结束了自晚唐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
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中原政权;十国是指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几个割据政权,十国乃称其“大”者,实际上还有不少割据政权五代基本情况一览表序号朝代都城统治年代开国皇帝1 后梁汴州(今河南开封)907年——923年太祖朱温2 后唐洛阳(今河南洛阳)923年——936年庄宗李存勖3 后晋汴州936年——946年高祖石敬瑭4 后汉汴州947年——950年高祖刘知远5 后周汴州950年——960年太祖郭威2.十国基本情况一览表序号朝代/政权都城/首府统治年代开国君主1 吴国广陵(今江苏扬州)892年——937年太祖杨行密2 南唐金陵(金江苏南京)937年——975年烈祖李昪3 前蜀成都府(今四川成都)891年——925年高祖王建4 后蜀成都925年——965年高祖孟知祥5 闽国长乐府(今福建福州)893年——945年太祖王审知6 楚国(南楚)长沙府(今湖南长沙)896年——951年武穆王马殷(无庙号)7 南汉兴王府(今广东广州)905年——971年高祖刘䶮8 南平(荆南)江陵府(湖北荆州)907年——963年武信王高季兴(无庙号)9 吴越西府/杭州(今浙江杭州)893年——978年太祖钱镠10 北汉太原府(今山西太原)951年——979年世祖刘崇3.五代十国时期其余割据政权情况一览表序号政权名称都城/首府称号/地位姓名统治时间1 赵国镇州(今河北正定)赵王王镕883年-921年2 北平国定州(今河北定州东)北平王王处直907年—921年王都921年—929年3 晋国太原府(今山西太原)晋王李克用891年—908年李存勗908年—923年4 岐国凤翔府(今陕西凤翔)岐王李茂贞907年—923年5 定难夏州(今陕西靖边北)定难节度使、夏国公李思谏895年—908年李彝昌908年-909年定难节度使、朔方王李仁福909年-933年定难节度使、夏国公李彝超933年-935年李彝殷935年-967年李光睿967年-978年6 卢龙、燕国幽州(今北京)卢龙节度使、燕王、皇帝刘守光907年—913年7 殷国建州(今福建建瓯)皇帝王延政943年—945年8 武平(湖南)潭州(今湖南长沙)武平节度使刘言950年—953年王逵953年—956年周行逢956年—962年周保权962年—963年9 清源(泉漳)泉州(今福建泉州)泉漳都指挥使、清源节度使留从效945年—962年清源节度使、泉漳留守留绍镃962年—962年清源节度使张汉思962年—963年陈洪进963年—978年10 朔方(灵武)灵州(今宁夏灵武)朔方节度使、颍川郡王韩逊900年—914年朔方节度留后、灵武节度使韩洙914年—928年朔方节度留后韩澄928年—929年朔方节度使康福929年—932年朔方节度留后张希崇932年—939年陈留王、朔方节度使冯晖939年—952年灵州大都督府长史、朔方留后冯继业952年—?年西平王、灵州知州裴济?年—1002年国名首都年代开国者末任君主灭亡者仇池王国仇池296~371 杨茂搜杨纂前秦帝国丘汉帝国江夏303~304 丘沈丘沈晋帝国成汉帝国成都304~347 武帝李雄李势晋帝国汉赵帝国离石-黎亭-蒲子-平阳-长安-上邽304~329 光文帝刘渊摄政太子刘熙后赵帝国前燕帝国昌黎-棘城-龙城-蓟城-邺城308~370 武宣帝慕容嵬幽帝慕容暐前秦帝国芒荡汉帝国马兰山309~309 刘芒荡刘芒荡晋帝国略阳公国略阳310~319 蒲洪蒲洪晋帝国胡楚公国竟陵312~319 胡亢杜曾晋帝国虚除秦王国陇右316~320 虚除权渠虚除权渠汉赵帝国辽西公国令支318~338 段末秠段辽前燕帝国後赵帝国襄国-邺城319~351 明帝石勒石祇冉魏帝国前凉王国姑臧320~376 成王张茂张天锡前秦帝国句渠秦王国阴密320~320 句渠知句渠知汉赵帝国陈凉王国上邽322~323 陈安陈安汉赵帝国後辽东公国平郭333~336 慕容仁慕容仁前燕帝国侯子光帝国杜南山337~337 侯子光侯子光後赵帝国范贲帝国成都347~349 范贲范贲晋帝国黄韬帝国豫章348~348 黄韬黄韬晋帝国冉魏帝国邺城350~352 冉闵冉智前燕帝国段齐王国广固350~356 段龛段龛前燕帝国前秦帝国枋头-长安-晋阳-南安-湟中350~394 惠武帝符洪(蒲洪) 符崇西秦王国刘显帝国襄国351~352 刘显刘显冉魏帝国张秦王国宜秋352~352 张琚张琚前秦帝国段勤帝国绎幕352~352 段勤段勤前燕帝国安国王国鲁口352~354 王午吕护前燕帝国苏林帝国无极352~352 苏林苏林前燕帝国刘晋王国平阳353~353 刘康刘康前秦帝国北成都王国南郑365~366 司马勋司马勋晋帝国弘汉王国广汉370~370 李弘李弘晋帝国张蜀王国绵竹374~374 张育张育晋帝国後燕帝国中山384~409 武成帝慕容垂高云北燕帝国北燕帝国龙城409-431 冯跋昭成帝冯宏北魏帝国西燕帝国华阴-阿房-长安-闻喜-长子384~394 慕容泓慕容永後燕帝国後秦帝国北地-长安384~417 武昭帝姚苌姚泓晋帝国鲜于赵王国行唐385~385 鲜于乞翟成後燕帝国西秦王国勇士堡-金城-西城-苑川385~400 宣烈王乞伏国仁武元王乞伏乾归後秦帝国度支山-枹罕-南安400~431 武元王乞伏乾归乞伏暮末胡夏帝国後凉帝国姑臧386~403 懿武帝吕光吕隆後秦帝国後匈奴王国西平387~? 康宁? ?翟魏帝国黎阳-滑台388~392 翟辽翟钊後燕帝国刘黎帝国皇丘389~389 刘黎刘黎晋帝国魏揭飞王国杏城郊389~389 冲天王魏揭飞冲天王魏揭飞後秦帝国法长帝国白狼城390~390 法长法长後燕帝国窦秦王国野人堡393~393 窦冲窦冲後秦帝国南凉王国廉川-金城-乐都-西平-姑臧397~414 武王秃发乌孤景王秃发褥襢西秦王国北凉王国张掖-姑臧397~439 段业沮渠牧犍北魏帝国南燕帝国滑台-广固398~410 献武帝慕容德慕容超晋帝国南乌桓王国南皮398~399 张超张超北魏帝国广秦王国乞活堡399~399 符广符广南燕帝国西凉王国酒泉-敦煌400~421 武宣王李暠李恂北凉王国张翘王国行唐402~402 张翘张翘北魏帝国王始帝国泰山403~403 王始王始南燕帝国桓楚帝国建康-江陵-涢县403~405 武悼帝桓玄桓振晋帝国谯蜀王国成都405~413 谯纵谯纵晋帝国胡夏帝国统万-上邽-平凉407~431 烈武帝赫连勃勃赫连定吐谷浑汗国曹龙汗国蒲子413~413 曹龙曹龙北魏帝国北晋王国河西414~414 司马顺宰司马顺宰北魏帝国率善王国上党-河内415~416 白亚栗斯刘虎北魏帝国曹弘汗国平阳416~416 曹弘曹弘後秦帝国洮阳公国洮阳417~419 彭利和彭利和北凉王国。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存在于公元907年-公元960年期间。
五代有时也称为五代十国,一般认为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间,中原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同时,在这五朝之外,还相继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和北汉十个割据政权,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
五代的开国之君,都是前朝的方镇,靠军事割据发展起来的,故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是战争频仍,政权屡有更迭。
在五个朝代中,后梁维持的时间最长,也只有十七年,其次后唐十四年,后晋十一年,而后汉仅仅四年,后周九年,都不足十年。
其实,即使在一朝之内,其权位之争亦超乎寻常。
如后梁太祖朱温登上皇位才五年,就被其次子朱友硅所杀。
而朱友硅上台不久,又被其弟朱友贞所杀。
再如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儿子秦王李从荣,亦曾以兵夺权,未能成功,反丢了性命。
明宗去世之后,其弟五子李从厚继位,仅只一年,其位即被明宗的养子李从珂所夺。
频频的兵戎相见,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痛苦和灾难。
五代的第一个朝代是由朱全忠篡唐而建的朱梁王朝,改进了唐朝的一些政弊,后梁被世仇李存勗的后唐所灭。
后唐有比较开明的皇帝唐明宗李嗣源实施了不少利国利民的政策,使社会出现小康的局面,但他的后继者却被他的女婿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向北方的契丹人借兵所灭。
石敬瑭认比他年纪小的契丹帝为父,被契丹帝册封为大晋皇帝,定都开封。
但源源不绝的财富却流入契丹人的国库,以至石敬瑭的养子石重贵不甘如此,在大臣景延广的建议下以向契丹称"孙"不称臣的借口,企图改变对契丹的依付关系,但契丹人用挥兵南下灭后晋,虏石重贵来作为答案,并在开封建立大辽,耶律德光自立为帝。
后晋灭,但辽政权无力在中原立足,撤回北方,立李从益为中原之主,太原刘知远杀死李从益,夺取中原,自立为帝,建立大汉帝国。
他的儿子刘承佑因杀大将郭威不成却被郭威所代为大周,郭威和他的养子柴荣后周是五代中的明君,在他们的经营下,后周渐强,并逐步统一中国,但柴荣的继承者是七岁的小孩,无力掌管天下,终大将赵匡胤在陈桥被手下黄袍加身,代周立宋。
五代十国 口诀

五代十国口诀
【最新版】
目录
1.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
2.五代十国的概念与口诀
3.五代十国的历史意义
正文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大约跨越了公元 907 年到 979 年。
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其间历经了五个朝代的更迭和十个独立政权的建立。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重塑,这也为后来的北宋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五代十国的概念与口诀是,五代指的是公元 907 年到 960 年间的五个朝代,分别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
而十国则指的是这个时期同时存在的十个独立政权,包括前蜀、后蜀、吴、南吴、南唐、吴越、闽、南汉、荆南和北汉。
这个口诀是中国历史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它帮助我们记忆和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
五代十国的历史意义深远。
首先,这个时期是唐朝和宋朝之间的过渡时期,它为后来的北宋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其次,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动荡时期,其间历经了战乱、政权更迭和社会变革。
然而,这个时期的历史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教训,比如政权的稳定和民众的支持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是多么的重要。
第1页共1页。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891年~979年)的合称,也指唐朝灭亡到宋朝建立之间的历史时期。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
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五代十国本质上是唐朝藩镇割据和唐朝后期政治的延续。
本时期时常发生地方实力派叛变夺位的情况,使得战乱不止。
中国的内乱,也带给契丹南侵的机会,辽朝得以建立。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其间定难军(后来的西夏)和静海军(交趾)逐渐独立,而静海军(后来的越南)自此永久脱离中国。
公元937年晋军与契丹军大举南下,杨光远、赵德钧等诸镇陆续投降。
晋军独自攻入洛阳,后唐末帝自焚而死,后唐灭亡。
后晋高祖定都汴州,依约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此后契丹国对五代的影响力达到最大。
赵匡胤出身军人家庭。
后汉初年,赵匡胤到处游历而没有遇到住的地方,便在襄阳一座寺庙里住下。
有一个老和尚善于看相,看到他之后说:“我把我所有的全部资助给你,你往北去会有奇遇。
”赵匡胤往北去以后,于公元948年(乾祐元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帐下,屡立战功。
公元951年(广顺元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重用赵匡胤。
公元954年(显德元年),柴荣即位后,赵匡胤执掌禁军。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后周世宗柴荣于北征回京后不久驾崩。
次年(960年)元月初一,北汉及契丹联兵犯边,赵匡胤受命往御。
初三夜晚,大军于京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今河南省封丘县陈桥镇)发生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史称“陈桥兵变”。
大军随即回师京城,后周恭帝柴宗训禅位,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北宋”。
唐朝灭亡后出现的“五代十国”分别是什么?

唐朝灭亡后出现的“五代⼗国”分别是什么?五代⼗国,即: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国:吴、前蜀、吴越、闽、南汉、荆南、楚、后蜀、南唐、北汉。
五代⼗国的历史应该从安史之乱说起。
安史之乱之后,唐朝⼤伤元⽓,外有藩镇割据,内有党争和宦官,⽽且经济也受到重创。
⽽之后的黄巢起义更是给满⽬疮痍的⼤唐雪上加霜。
前蜀888年,唐昭宗继位,为了维护皇权,唐昭宗组建了⼀⽀兵⼒10万⼈的中央军,讨伐割据西川的⼀个藩镇,与此同时,他⼜另派朱温组建联军,讨伐盘踞河东的李克⽤。
讨伐西川的军队被王建夺权。
王建夺权后杀死主帅,并在891年切断西川与中央联系,⾃⽴门户,这就是第⼀个国,后来这个政权改成蜀,史称前蜀。
吴国黄巢残部在秦宗权的带领下计划攻打淮南,这时,杨兴密开始在淮南崭露头⾓,并逐渐控制淮南。
秦宗权旧部孙儒叛逃投靠朱温。
孙儒被命为淮南节度使。
杨兴密不⽢⼼到⼿的淮南被他⼈夺⾛,于是杀死孙儒,892年中央被迫任命杨兴密为淮南节度使,后封其为吴王,于是第⼆国建⽴。
闽国893年,割据福建的王潮被唐昭宗任命为福建观察使,后来其弟王审知被封为闽王。
这就是第三国。
吴越国因在当初黄巢之乱中战功显赫的钱鏐,⼀路⾼升,逐渐控制浙西。
同年,中央任命钱鏐为镇海军节度使,后⼜封为吴越王,第四国建⽴。
楚国孙儒被杨⾏密击败,残部转战湖南,后来,马殷成为新的主事⼈,逐渐占据了湖南全境。
3年之后,也就是896年,割据湖南的马殷被朝廷任命为潭州刺史。
马殷后来被封为楚王,所以这个政权被称为楚国。
这是第五国。
南汉九年后,⼀直在岭南苦⼼经营的刘⽒家族的刘隐被朝廷任命为清海节度使,这个政权的当权者后来称帝,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
这是第六国。
在南⽅⾃⽴为王的阶段内,中国北⽅晋王李克⽤、梁王朱温、⽼牌军阀岐王李茂贞、在李克⽤和朱温辗转腾挪的燕王刘仁恭逐渐成势。
后梁907年,朱温篡唐,强迫唐朝末代皇帝禅位,改国号为梁,史称后梁,第⼀代政权建⽴。
荆南朱温称帝同年,任命部将⾼季兴出任荆南节度使。
五代十国简介

五代十国简介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891年~979年)的合称,也指唐朝灭亡到宋朝建立之间的历史时期。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
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了尚存的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政权,基本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代十国(907年-9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统一中国本土为止。
本时期分成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7年-979年)。
五代十国本质上是唐朝藩镇割据和晚唐政治的延续。
唐朝灭亡后各地藩镇纷纷自立为国。
其中位在华北地区,军力强盛的藩镇国家即五代,其中有些是沙陀族所建立的。
这五国虽然实力强大并且继承自唐朝,但无力控制整个中国本土,只是藩镇型的朝廷。
而其他割据一方的藩镇,有些自立为帝,有些奉五代为宗主国,其中十个国龄较长、国力较强的被统称为十国。
本时期时常发生地方实力派叛变夺位,使得战乱不堪,统治者多重武轻文。
由于中国本土的内乱,也带给契丹国南侵的机会,最后建国辽朝[参 1]。
五代十国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河西和交趾地区逐渐离心,而交趾(越南)最终脱离中国独立。
五代共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等五个朝代。
907年汴州朱温篡唐建立后梁,开启五代十国。
然而后梁被政敌太原李克用之子李存勖所灭,建国后唐。
而后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孙与部属。
后唐历经后唐明宗的扩张与整顿后国力强盛。
但在内乱后,被石敬瑭引契丹军攻灭,建国后晋。
不久在契晋关系恶化,契丹军南下灭后晋,建国辽朝。
此时刘知远在太原建国后汉,并且收复中原。
郭威篡位建后周后,在后周世宗的经营下,隐隐有一统天下的希望,但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时不幸病亡。
后周随后被赵匡胤所篡,五代结束。
十国方面,江南以吴国最强,而后被李昪篡位,建国南唐,其次有吴越与闽国等。
湖广是荆南、楚国与南汉等。
南唐国力最强,先后攻灭闽国、楚国,但多次用兵使得国力衰退,最后败于后周。
蜀地有前蜀、后蜀,国家富强,是仅次于南唐的强国。
然而过于安稳,最后亡于中原。
北汉是惟一在北方的十国,是后汉刘氏后裔所建。
赵匡胤建立宋朝(史称北宋)后,与其弟宋太宗相继扫荡群雄,最后于979年统一中国本土地区,十国结束[参 1]。
五代十国大体上延续唐朝晚唐的政治体制,但是以“使”名官者很多。
其中五代的变化很多,官职时常废置不常。
主要设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财政的三司与主管军事的枢密院,这个制度后由宋朝所继承。
而十国虽然臣服于五代,但是其政治架构大致上仍等同五代[参 2]。
由于地方节度使不受管制,时常背叛中央,所以朝廷纷纷加强禁军军力以压制地方实力派。
为了抵制武人干政,到宋朝演变成强干弱枝政策[参 3]。
外交方面,唐朝时胡汉融合,外族陆续入住中国四周。
在唐朝崩溃进入五代十国后,出现一些外族国家:例如沙陀建立五代的后唐、后晋与后汉等;而契丹先建立契丹国,南下灭后晋后建国辽朝;其他还有党项。
这些都为宋朝的国际局势带来很深远的影响[参 4]。
由于北方内乱、外族入侵与天灾不断,在人口、经济、文化与科技方面南方十国皆胜于北方五代。
这也是华南经济再度胜过华北的时刻,此后再也没有逆转的时候[参 5]。
十国为了扩展经济,重视兴修水利与经济作物,盛行贸易业、茶叶、纺织,钱塘江石塘也是在这个时期兴建的。
由于关中经济崩溃,五代大多定都在隋唐大运河的枢纽开封上,这件事件与燕云十六州的沦陷影响了宋朝的军事与经济[参 5]。
文化方面,本时期是词发展的关键时期,禅宗也是在本时期进入全兴期。
由于五代推行雕版印刷《九经》而保存许多儒学经典。
绘画方面,不论南方北方都有独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