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章节练习试卷(含答案详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章节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
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①雾的形成②蜡烛滴“泪”
③冻衣服晾干④露珠的形成
A.①③B.③④C.②③D.①④
2、下列估测中正确的是()
A.水芯笔的长度约30cm
B.做完整套眼保健操用时约50s
C.某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约25m/s
D.淋浴用热水的温度约42℃
3、下列中华古诗中涉及到的有关物质,对它形成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的形成过程是凝华现象
B.“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露的形成过程是汽化现象
C.“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雨的形成过程是升华现象
D.“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雪的形成过程是凝固现象
4、如图所示,对下列物态变化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图—1,河水结冰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B.图—2,树叶上的露珠由高空中的冰晶熔化形成
C.图—3,樟脑丸变小是樟脑丸从固态直接升华成气态后跑到空气中
D.图—4,霜是空气中的小水滴凝固形成的
5、医生给病人检查口腔时,常将一把带的金属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然后再放入口腔,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
A.熔化B.液化C.凝固D.凝华
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读图填空:
(1)甲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_℃;
(2)乙图中,停表的读数为___________s;
(3)丙图中,长方形铁皮的长度是___________cm。

2、小天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的规律”,图乙是他绘制的温度和时间关系图像。

他观察发现,水沸腾后,气泡的体积在上升过程中变___________;分析图像可知,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___________。

3、君君中午一进家门就激动地喊道:“妈妈快看,太阳好漂亮!”妈妈到阳台往天空一看,原来达州上空出现了漂亮的日晕。

日晕,又叫圆虹,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

它形成的原因是:在高空中有卷层云时,高空中会飘浮着无数由水蒸气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成的冰晶,当光线射入卷层云中的冰晶后会发生反射和___________,太阳光被分解成红、黄、绿、紫等多种色光,这样太阳周围就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称为晕。

4、写出下图体温计的示数______℃。

5、制作冻豆腐时,将一块豆腐放入冰箱的________(填“冷冻”或“冷藏”)室内。

一两天后普通豆腐就变成冻豆腐了。

解冻后切开,发现冻豆腐内有很多小孔,这是因为豆腐内的水遇冷先________成冰,解冻后冰又________成水造成的。

三、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7分,共计35分)
1、在“新冠”疫情期间,口罩成为防疫“神器”,戴眼镜的人常常因为口罩佩戴不严实,出现眼镜“起雾”的情况,试着用物理知识解释眼镜起雾的原因。

2、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如果有一阵风吹过,还会冷的发抖。

请你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其原因。

3、冬天坐车时,汽车的前窗玻璃常常蒙上一层雾气,前方道路看不太清楚。

请你用物理知识解释雾气产生的原因。

4、冰雹和雪花同是固态的水,由于形成过程不相同,所以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请你简要说说它们形成过程有什么不相同?
5、北方寒冬的早晨,公交车的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为什么?
四、实验探究(3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
1、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1)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做是为了______。

第4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是______℃;
(2)根据表数据可知,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水的温度______;
(3)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______(选填“寻找普遍规律”或“减小实验误差”);
(4)实验过程中,小明发现在刚拿走酒精灯时,烧杯中的水依然在沸腾。

小明经过思考后觉得原因是此时铁圈b和石棉网的温度______水的沸点(选填“高于”或“低于”);
(5)实验中小明观察到水沸腾时水中产生气泡的现象应该是如图______所示(选填“乙”或“丙”);
(6)如图丁所示,小明根据自己的记录数据,画出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a,小华实验时,仅烧水质量比小明的少,则她画出的图像是______(填“a”、“b”或“c”)。

2、重庆一种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研究热学实验:
(1)第一小组的同学想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冰熔化的特点,这个装置是可行的。

原因是:在一般情况下,外界的空气温度___________冰的熔点(选填“高于”或“低于”)。

他们根据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___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C点时的内能___________其B点时的内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第二小组的同学想利用图丙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水沸腾的特点,他们测出的水温将___________(选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萍萍和小越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丁所示。

分析图象可知:
①萍萍和小越得到b、c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可能是水的_________不同;
②当地的气压可能_____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如图甲所示,小亮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小亮向烧杯中注入适量的_______水;
(2)水沸腾时停止加热,不能继续沸腾。

可见,沸腾过程需要_______;
(3)绘制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

根据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沸腾时,水的温度变化特点是_______;
(4)小明猜想沸腾的水也能将图丙试管中的水加热至沸腾。

实验时,用烧杯中沸水给试管的水加热。

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温度计示数上升到图丙所示的值后不再变化,其读数为_______℃,试管中的水_______(选填“沸腾”或“不沸腾”)。

温度不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试管中水温较高时,水的蒸发变_______(选填“快”或“慢”),相同时间试管中的水从沸水中吸收的热量几乎等于试管中水蒸发吸收的热量。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详解】
①雾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
②蜡烛滴“泪”,是熔化现象;
③冻衣服晾干,是升华现象;
④露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①④。

故选D。

2、D
【详解】
A.水芯笔的长度约15cm,故A错误;
B.做完整套眼保健操用时约5min,故B错误;
C.某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约5m/s,故C错误;
D.淋浴用热水略高于正常体温,约42℃,故D正确。

故选D。

3、A
【详解】
A.霜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A正确;
B.露的形成过程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雨的形成过程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
D.雪的形成过程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4、C
【详解】
A.河水结冰,是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而冰是晶体,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故A错误;
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B错误;
C.用久了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故C正确;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小冰晶,故D错误。

故选C。

5、B
【详解】
如果直接把小镜子放入口腔中,口腔中的水蒸气会在冷的镜面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镜面上,使镜面变模糊。

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
1、﹣13 337.5 2.80
【详解】
(1)[1]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向下温度增大,为零下,此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是-13℃。

(2)[2]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2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s,指针在3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即秒表的读数为
5min37.5s=337.5s
(3)[3]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铁皮左侧与5.50cm对齐,右侧与8.30cm对齐,所以铁皮的宽度为
L=8.30cm﹣5.50cm=2.80cm
2、大保持不变
【详解】
[1]水沸腾时,整个容器内水温相同,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变为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越来越大。

[2]由图乙中图像可知,第180s到360s,水的温度保持100℃不变,此时水已经沸腾,水沸腾后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3、凝华折射
【详解】
[1]水蒸气变成小冰晶,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华过程。

[2]太阳光被分解成红、黄、绿、紫等多种色光的现象是光的色散现象,光的色散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4、37.1
【详解】
如图所示的体温计,每大格为1℃,平均分成10小格,即分度值为0.1℃,故读数为37.1℃。

5、冷冻凝固熔化
【详解】
[1]水的凝固点是0℃,制作冻豆腐时,将一块豆腐要将豆腐放入冰箱的冷冻室。

[2][3]冻豆腐内有很多小孔,这是因为豆腐内的水遇冷凝固成冰,解冻后冰又熔化成水造成的。

三、简答题
1、见解析
【详解】
答:戴口罩时,呼出的热空气通过口罩与鼻梁之间的空隙,与冷的眼镜片接触,其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附在镜片上,,从而导致眼镜“起雾”。

2、见解析
【详解】
人上岸后,人体表面的水分开始蒸发,水蒸发需要从人体吸收热量,于是人会感觉冷。

有风吹来时,加快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加快蒸发,蒸发吸收更多的热量,觉得更冷。

3、见解析
【详解】
车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放热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在前窗玻璃上就形成了雾气。

4、见解析
【详解】
冰雹是随着云中水蒸气的聚集,会形成降雨,雨在下降的过程中遇到较强冷空气,就会由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雹;雪花是水蒸气遇到强冷空气直接从气态水凝华变成固态冰晶降到地面上。

5、见解析
【详解】
北方寒冬的早晨,公交车的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车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内表面,放出热量,凝华为小冰晶。

四、实验探究
1、缩短实验时间 97 保持不变寻找普遍规律高
于乙 b
【详解】
(1)[1]质量一定的水,当初温越高,达到沸腾时需要吸收的热量越小,需要加热的时间越短,故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做是为了缩短加热的时间。

[2]如图所示的温度计,每大格表示10℃,平均分成10小格,即分度值为1℃,故读数为97℃。

(2)[3]根据液体沸腾的特征及实验数据,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加热,但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3)[4]实验的目的是寻找水在沸腾时的特点,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的结论更具普遍性。

即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

(4)[5]水沸腾时需要吸热,拿走酒精灯后,水仍然可以沸腾一会儿,表明石棉网的温度仍高于水的沸点,水还可以从石棉网吸收热量。

(5)[6]水在沸腾时,烧杯中的温度相同,但上部水的压强较小,气泡在升过程中,还会有水蒸气不断汇入其中,气泡会由小变大,故沸腾时如图乙所示。

(6)[7]在同等加热条件下,两者初温相同,水的质量越大,加热时温度上升越慢,但不影响水的沸点,故b符合题意,则她画出的图像是b。

2、高于固液共存态大于偏高质量低于
【详解】
(1)[1]图甲装置可探究冰熔化的特点,是因为外界空气温度高于冰的熔点,冰能从外界空气中吸收热量而熔化。

[2]由图乙知,从第2min至33min,冰的温度保持不变,这是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所以第5min处于固液共存态。

[3]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需持续吸收热量,所以整个过程内能增大,那么C点的内能大于B点的内能。

(2)[4]图丙装置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烧杯底,这样测得的温度会比水的实际温度高。

①[5]由图丁知,b、c两种情况下,水的初温相同,而加热至沸腾的时间不同,可能是水的质量不同。

②[6]由图丁知,水的温度在98摄氏度时保持不变,此时已沸腾,所以此时水的沸点为98摄氏度,低于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100摄氏度,所以当地大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热吸热 99 温度不变 97 不沸
腾快
【详解】
(1)[1]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小亮向烧杯中注入适量的热水,可以提高水的初温,使水尽快沸腾。

(2)[2]停止加热,水就不能继续吸热,水就不能继续沸腾了,说明水沸腾时要吸热。

(3)[3][4]根据水沸腾的特点知,水在沸腾时温度不变,持续吸热,故由图乙可知,沸点为99℃。

(4)[5]如图丙中,温度计分度值为1℃,读数是97℃。

[6]试管中的水没有达到沸点,不沸腾。

[7]试管中的水温度不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试管中水温较高时,水的蒸发变快,相同时间试管中的水从沸水中吸收的热量几乎等于试管中水蒸发吸收的热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