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111)教材配套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4 空间关系
1. 拓扑关系是一种对空间结构关系进行明确定义的数学方 法。 是指图形在保持连续状态下变形, 但图形关系不变的 性质。 可以假设图形绘在一张高质量的橡皮平面上, 将橡 皮任意拉伸和压缩, 但不能扭转或折叠, 这时原来图形的 有些属性保留, 有些属性发生改变, 前者称为拓扑属性, 后者称为非拓扑属性或几何属性, 如表2-2所示。 这种变换 称为拓扑变换或橡皮变换。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2) 位置: 通常用坐标值的形式(或其他方式)给出实体 的空间位置。
(3) 类型: 指明该地理实体属于哪一种实体类型, 或由 哪些实体类型组成。
(4) 行为: (5) 属性: 指明该地理实体所对应的非空间信息, 如道 路的宽度、 路面质量、 车流量、 交通规则等。 (6) 说明: 用于说明实体数据的来源、 质量等相关的 信息。 (7) 关系: 与其他实体的关系信息。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图2-1 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由于空间实体具有上述特征, 所以在GIS中的表示是非 常复杂的。 目前的GIS还较少考虑到空间数据的时间特征, 只考虑其属性特征与空间特征的结合。 实际上, 由于空间 数据具有时间维, 过时的信息虽不具有现势性, 但却可以 作为历史性数据保存起来, 因而就会大大增加GIS表示和处 理数据的难度。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3. 空间数据可以按多种方式进行分类, 如表2-1所示。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1) 按照数据来源分类, GIS中的空间数据可以分为以下三
(1) 地图数据: 地图数据来源于各种类型的普通地图 和专题地图。 这些地图的内容丰富, 图上空间实体间的空 间关系直观, 实体的类别或属性清晰, 实测地形图还具有 很高的定位精度。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3) 包含关系: 面与其他拓扑元素之间的关系。 如果点、 线、 面在该面内, 则称为被该面包含。 如某省包含的湖泊、 河流等。
(4) 几何关系: 拓扑元素之间的距离关系。 如拓扑元素 之间距离不超过某一半径的关系。
(5) 层次关系: 相同拓扑元素之间的等级关系。 如国家 由省(自治区、 直辖市)组成, 省(自治区、 直辖市)由县组 成等。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2. 点(结点)、 线(链、 弧段、 边)、 面(多边形)三种要素是 拓扑元素。 它们之间最基本的拓扑关系是关联和邻接。 (1) 关联: 不同拓扑元素之间的关系。 如结点与链、 链与多边形等。 (2) 邻接: 相同拓扑元素之间的关系。 如结点与结点、 链与链、 面与面等。 邻接关系是借助于不同类型的拓扑元 素描述的, 如面通过链而邻接。 在GIS的分析和应用功能中, 还可能用到其他拓扑关系。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3. 现实世界的各种现象比较复杂, 往往由上述不同的空 间类型组合而成, 例如根据某些空间类型或几种空间类型 的组合将空间问题表达出来, 如图2-2所示, 复杂实体由简 单实体组合表达。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图2-2 不同空间类型组合表达复杂空间问题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关系数据是描述空间数据之间的空间关系的数据, 如 空间数据的相邻、 包含等, 主要是指拓扑关系。 拓扑关系 是一种对空间关系进行明确定义的数学方法。
元数据是描述数据的数据。 在地理空间数据中, 元数 据说明空间数据内容、 质量、 状况和其他有关特征的背景 信息, 便于数据生产者和用户之间的交流。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抽象是人们观察和分析复杂事物和现象的常用手段之一。 将地理系统中复杂的地理现象进行抽象得到的地理对象称为 地理实体或空间实体、 空间目标, 简称实体(Entity)。 实体 是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 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实体可以指个体, 也可以指总体, 即个体的集合。 抽 象的程度与研究区域的大小、 规模不同而有所不同, 如在 一张小比例尺的全国地图中, 西安市被抽象为一个点状实 体, 抽象程度很大; 而在较大比例尺的西安市地图上, 需 要将西安市的街道、 房屋详尽地表示出来, 西安市则被抽 象为一个由简单点、 线、 面实体组成的庞大复杂组合实体, 其抽象程度较前者而言较小。 所以说, 实体是一个具体有 概括性、 复杂性、 相对意义的概念。
2.1.3
1. 空间有零维、 一维、 二维、 三维之分, 对应着不同的 空间特征类型: 点、 线、 面、 体。 在地图中实体维数的 表示可以改变。 如一条河流在小比例尺地图上是一条线 (单线河), 在大比例尺图上是一个面(双线河)。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2. (1) 点状实体: 点或节点、 点状实体。 点: 有特定 位置, 维数为0的物体。 (2) 线状实体: 具有相同属性的点的轨迹、 线或折线, 由一系列的有序坐标表示, 并具有长度、 弯曲度、 方向性 等特性, 线状实体包括线段、 边界、 链、 弧段、 网络等。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4) GIS中的数据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点: 点是对0维的空间实体的抽象数据, 如测量 用的三角点、 电视塔等。 (2) 线: 线是对1维线性的空间实体的抽象数据, 如 河流、 道路等。 (3) 面: 面是对2维线性的空间实体的抽象数据, 如 湖泊、 (4) 曲面: 曲面是对在地面上连续分布的空间实体的 抽象数据, 通常被称为2.5维数据, 如地形、 气温等。
(2) 影像数据: 影像数据主要来源于卫星遥感和航空 遥感, 包括多平台、 多层面、 多种传感器、 多时相、 多 光谱、 多角度和多种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 这也是GIS 最有效的数据来源之一。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3) 文本数据: 文本数据来源于各类调查报告、 实 测数据、 文献资料、 解译信息等。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2) 有助于空间要素的查询, 利用拓扑关系可以解决许 多实际问题。 如某县的邻接县, 即面面相邻问题。 又如供 水管网系统中某段水管破裂后, 找关闭它的阀门, 就需要 查询该线(管道)与哪些点(阀门)关联。
(3) 根据拓扑关系可重建地理实体, 如图2-3所示。 例 如根据弧段构建多边形, 实现面域的选取; 根据弧段与结 点的关联关系重建道路网络, 进行最佳路径选择等。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图2-3 拓扑关系的重建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2.2
2.2.1 栅格数据结构
1. 如图2-4所示, 在栅格结构中, 点用一个栅格单元表示; 线状地物用沿线走向的一组相邻栅格单元表示, 每个栅格 单元最多只有两个相邻单元在线上; 面或区域用记有区域 属性的相邻栅格单元的集合表示, 每个栅格单元可有多于 两个的相邻单元同属一个区域。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2.1.2 实体的描述和存储
1. 通常需要从如下方面对地理实体进行描述: (1) 编码: 用于区别不同的实体, 有时同一个实体在 不同的时间具有不同的编码, 如上行和下行的火车。 编码 通常包括分类码和识别码。 分类码标识实体所属的类别, 识别码对每个实体进行标识, 是唯一的, 用于区别不同的 实体。
Hale Waihona Puke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5) 按照数据发布形式不同, GIS中的空间数据可分为4D 数据: (1) 数字线画图(DLG)数据: DLG数据是现有地 形图要素的矢量数据, 保存各要素间的空间关系和相关的 属性信息, 全面地描述地表目标。 (2) 数字栅格图(DRG)数据: DRG数据是现有纸 质地图经计算机处理后得到的栅格数据文件。 每一幅地图 在扫描数字化后, 经几何纠正, 并进行内容更新和数据压 缩处理, 即可得到数字栅格图。
2) 数据结构即数据组织的形式, 是适合于计算机存储、 管理、 处理的数据逻辑结构。 换言之, 是指数据以什么形 式在计算机中存储和处理。 数据按一定的规律储存在计算 机中, 是计算机正确处理和用户正确理解的保证。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按照数据结构分类, GIS的空间数据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图2-4(a)表示了代码为5的点实体; 图2-4(b)表示 了一条代码为2的线实体; 而图2-4(c)则表示了三个面实体, 代码分别为4、 7和8。 由于栅格行列阵列易于被计算机存储、 操作和显示, 因此这种结构容易实现, 算法简单, 且易于 扩充、 修改, 也很直观, 给地理空间数据处理带来了极大 的方便。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3) 面状实体(多边形): 是对湖泊、 岛屿、 地块等 一类现象的描述, 在数据库中由一封闭曲线加内点来表示。 它具有面积、 范围、 周长等属性还具有其他地物相邻、 内 岛屿、 锯齿状外形等空间特征, 而且具有独立性、 重叠性 与非重叠性等特性。
(4) 体、 立体状实体: 用于描述三维空间中的现象与 物体, 它具有长度、 宽度及高度等属性, 立体状实体一般 具有体积、 每个二维平面的面积、 内岛、 断面图与剖面图 等空间特征。
(1) 矢量数据: 矢量数据是用欧氏空间的点、 线、 面等几何元素来表达空间实体的几何特征的数据。
(2) 栅格数据: 栅格数据是将空间分割成有规则的网 络, 在各个网格上给出相应的属性值来表示空间实体的一 种数据组织形式。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3) 按照数据特征分类, GIS中的空间数据可以分为以下两 种类型。 (1) 空间定位数据: 空间定位数据是表达空间实体在 地球上位置的坐标数据, 也称几何数据、 位置数据。 即说 明“在哪里”, 如用X、 Y坐标来表示。 (2) 非空间属性数据: 描述空间数据的属性特征的数 据, 也称非几何数据。 即说明“是什么”, 如类型、 等级、 名称、 状态等。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3. 目前的GIS中, 主要表示基本的拓扑关系, 而且表示 方法不尽相同。 在矢量数据中拓扑关系可以由表2-3来表示。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4. 空间数据的拓扑关系对于GIS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具有 重要的意义, 因为: (1) 拓扑关系能清楚地反映实体之间的逻辑结构关系, 它比几何关系具有更大的稳定性, 不随地图投影而变化。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图2-4 点、 线、 区域的格网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2. 栅格结构的显著特点是: 属性明显, 定位隐含, 即数 据直接记录属性的指针或属性本身, 而所在位置则根据行 列号转换为相应的坐标。 如图2-4(a)所示, 数据5表示属 性或编码为5的一个点, 其位置是由其所在的第5行、 第4列 交叉得到的。 由于栅格结构是按一定的规则排列的, 所表 示的实体的位置很容易隐含在格网文件的存储结构中。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第 2 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2.1 空间信息基础 2.2 空间数据结构类型 2.3 空间数据模型 复习与思考题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2.1 空间信息基础
2.1.1 地理系统和地理实体 地理信息来源于地理系统。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指出: 地理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所谓开放性是指地理 系统与其他系统有关联, 有物质和信息的交往, 不是一个 封闭系统; 复杂巨系统是指地理系统有成千上万的种类繁 多的子系统。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3) 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 DEM数据是以数 字形式表达的地形起伏数据。
(4) 数字正射影像(DOM)数据: DOM数据是对遥 感数字影像, 经逐像元进行投影差改正、 镶嵌, 按国家基 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幅范围剪裁生成的数字正射投影影像数据。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2. 空间数据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如图2-1所示。 (1) 属性特征——用以描述事物或现象的特性, 即用来 说明“是什么”, 如事物或现象的类别、 等级、 数量、 名 称等。 (2) 空间特征——用以描述事物或现象的地理位置, 又 称几何特征、 定位特征, 如界桩的经纬度等。 (3) 时间特征——用以描述事物或现象随时间的变化, 例如人口数的逐年变化。
1. 拓扑关系是一种对空间结构关系进行明确定义的数学方 法。 是指图形在保持连续状态下变形, 但图形关系不变的 性质。 可以假设图形绘在一张高质量的橡皮平面上, 将橡 皮任意拉伸和压缩, 但不能扭转或折叠, 这时原来图形的 有些属性保留, 有些属性发生改变, 前者称为拓扑属性, 后者称为非拓扑属性或几何属性, 如表2-2所示。 这种变换 称为拓扑变换或橡皮变换。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2) 位置: 通常用坐标值的形式(或其他方式)给出实体 的空间位置。
(3) 类型: 指明该地理实体属于哪一种实体类型, 或由 哪些实体类型组成。
(4) 行为: (5) 属性: 指明该地理实体所对应的非空间信息, 如道 路的宽度、 路面质量、 车流量、 交通规则等。 (6) 说明: 用于说明实体数据的来源、 质量等相关的 信息。 (7) 关系: 与其他实体的关系信息。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图2-1 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由于空间实体具有上述特征, 所以在GIS中的表示是非 常复杂的。 目前的GIS还较少考虑到空间数据的时间特征, 只考虑其属性特征与空间特征的结合。 实际上, 由于空间 数据具有时间维, 过时的信息虽不具有现势性, 但却可以 作为历史性数据保存起来, 因而就会大大增加GIS表示和处 理数据的难度。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3. 空间数据可以按多种方式进行分类, 如表2-1所示。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1) 按照数据来源分类, GIS中的空间数据可以分为以下三
(1) 地图数据: 地图数据来源于各种类型的普通地图 和专题地图。 这些地图的内容丰富, 图上空间实体间的空 间关系直观, 实体的类别或属性清晰, 实测地形图还具有 很高的定位精度。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3) 包含关系: 面与其他拓扑元素之间的关系。 如果点、 线、 面在该面内, 则称为被该面包含。 如某省包含的湖泊、 河流等。
(4) 几何关系: 拓扑元素之间的距离关系。 如拓扑元素 之间距离不超过某一半径的关系。
(5) 层次关系: 相同拓扑元素之间的等级关系。 如国家 由省(自治区、 直辖市)组成, 省(自治区、 直辖市)由县组 成等。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2. 点(结点)、 线(链、 弧段、 边)、 面(多边形)三种要素是 拓扑元素。 它们之间最基本的拓扑关系是关联和邻接。 (1) 关联: 不同拓扑元素之间的关系。 如结点与链、 链与多边形等。 (2) 邻接: 相同拓扑元素之间的关系。 如结点与结点、 链与链、 面与面等。 邻接关系是借助于不同类型的拓扑元 素描述的, 如面通过链而邻接。 在GIS的分析和应用功能中, 还可能用到其他拓扑关系。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3. 现实世界的各种现象比较复杂, 往往由上述不同的空 间类型组合而成, 例如根据某些空间类型或几种空间类型 的组合将空间问题表达出来, 如图2-2所示, 复杂实体由简 单实体组合表达。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图2-2 不同空间类型组合表达复杂空间问题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关系数据是描述空间数据之间的空间关系的数据, 如 空间数据的相邻、 包含等, 主要是指拓扑关系。 拓扑关系 是一种对空间关系进行明确定义的数学方法。
元数据是描述数据的数据。 在地理空间数据中, 元数 据说明空间数据内容、 质量、 状况和其他有关特征的背景 信息, 便于数据生产者和用户之间的交流。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抽象是人们观察和分析复杂事物和现象的常用手段之一。 将地理系统中复杂的地理现象进行抽象得到的地理对象称为 地理实体或空间实体、 空间目标, 简称实体(Entity)。 实体 是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 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实体可以指个体, 也可以指总体, 即个体的集合。 抽 象的程度与研究区域的大小、 规模不同而有所不同, 如在 一张小比例尺的全国地图中, 西安市被抽象为一个点状实 体, 抽象程度很大; 而在较大比例尺的西安市地图上, 需 要将西安市的街道、 房屋详尽地表示出来, 西安市则被抽 象为一个由简单点、 线、 面实体组成的庞大复杂组合实体, 其抽象程度较前者而言较小。 所以说, 实体是一个具体有 概括性、 复杂性、 相对意义的概念。
2.1.3
1. 空间有零维、 一维、 二维、 三维之分, 对应着不同的 空间特征类型: 点、 线、 面、 体。 在地图中实体维数的 表示可以改变。 如一条河流在小比例尺地图上是一条线 (单线河), 在大比例尺图上是一个面(双线河)。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2. (1) 点状实体: 点或节点、 点状实体。 点: 有特定 位置, 维数为0的物体。 (2) 线状实体: 具有相同属性的点的轨迹、 线或折线, 由一系列的有序坐标表示, 并具有长度、 弯曲度、 方向性 等特性, 线状实体包括线段、 边界、 链、 弧段、 网络等。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4) GIS中的数据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点: 点是对0维的空间实体的抽象数据, 如测量 用的三角点、 电视塔等。 (2) 线: 线是对1维线性的空间实体的抽象数据, 如 河流、 道路等。 (3) 面: 面是对2维线性的空间实体的抽象数据, 如 湖泊、 (4) 曲面: 曲面是对在地面上连续分布的空间实体的 抽象数据, 通常被称为2.5维数据, 如地形、 气温等。
(2) 影像数据: 影像数据主要来源于卫星遥感和航空 遥感, 包括多平台、 多层面、 多种传感器、 多时相、 多 光谱、 多角度和多种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 这也是GIS 最有效的数据来源之一。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3) 文本数据: 文本数据来源于各类调查报告、 实 测数据、 文献资料、 解译信息等。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2) 有助于空间要素的查询, 利用拓扑关系可以解决许 多实际问题。 如某县的邻接县, 即面面相邻问题。 又如供 水管网系统中某段水管破裂后, 找关闭它的阀门, 就需要 查询该线(管道)与哪些点(阀门)关联。
(3) 根据拓扑关系可重建地理实体, 如图2-3所示。 例 如根据弧段构建多边形, 实现面域的选取; 根据弧段与结 点的关联关系重建道路网络, 进行最佳路径选择等。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图2-3 拓扑关系的重建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2.2
2.2.1 栅格数据结构
1. 如图2-4所示, 在栅格结构中, 点用一个栅格单元表示; 线状地物用沿线走向的一组相邻栅格单元表示, 每个栅格 单元最多只有两个相邻单元在线上; 面或区域用记有区域 属性的相邻栅格单元的集合表示, 每个栅格单元可有多于 两个的相邻单元同属一个区域。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2.1.2 实体的描述和存储
1. 通常需要从如下方面对地理实体进行描述: (1) 编码: 用于区别不同的实体, 有时同一个实体在 不同的时间具有不同的编码, 如上行和下行的火车。 编码 通常包括分类码和识别码。 分类码标识实体所属的类别, 识别码对每个实体进行标识, 是唯一的, 用于区别不同的 实体。
Hale Waihona Puke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5) 按照数据发布形式不同, GIS中的空间数据可分为4D 数据: (1) 数字线画图(DLG)数据: DLG数据是现有地 形图要素的矢量数据, 保存各要素间的空间关系和相关的 属性信息, 全面地描述地表目标。 (2) 数字栅格图(DRG)数据: DRG数据是现有纸 质地图经计算机处理后得到的栅格数据文件。 每一幅地图 在扫描数字化后, 经几何纠正, 并进行内容更新和数据压 缩处理, 即可得到数字栅格图。
2) 数据结构即数据组织的形式, 是适合于计算机存储、 管理、 处理的数据逻辑结构。 换言之, 是指数据以什么形 式在计算机中存储和处理。 数据按一定的规律储存在计算 机中, 是计算机正确处理和用户正确理解的保证。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按照数据结构分类, GIS的空间数据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图2-4(a)表示了代码为5的点实体; 图2-4(b)表示 了一条代码为2的线实体; 而图2-4(c)则表示了三个面实体, 代码分别为4、 7和8。 由于栅格行列阵列易于被计算机存储、 操作和显示, 因此这种结构容易实现, 算法简单, 且易于 扩充、 修改, 也很直观, 给地理空间数据处理带来了极大 的方便。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3) 面状实体(多边形): 是对湖泊、 岛屿、 地块等 一类现象的描述, 在数据库中由一封闭曲线加内点来表示。 它具有面积、 范围、 周长等属性还具有其他地物相邻、 内 岛屿、 锯齿状外形等空间特征, 而且具有独立性、 重叠性 与非重叠性等特性。
(4) 体、 立体状实体: 用于描述三维空间中的现象与 物体, 它具有长度、 宽度及高度等属性, 立体状实体一般 具有体积、 每个二维平面的面积、 内岛、 断面图与剖面图 等空间特征。
(1) 矢量数据: 矢量数据是用欧氏空间的点、 线、 面等几何元素来表达空间实体的几何特征的数据。
(2) 栅格数据: 栅格数据是将空间分割成有规则的网 络, 在各个网格上给出相应的属性值来表示空间实体的一 种数据组织形式。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3) 按照数据特征分类, GIS中的空间数据可以分为以下两 种类型。 (1) 空间定位数据: 空间定位数据是表达空间实体在 地球上位置的坐标数据, 也称几何数据、 位置数据。 即说 明“在哪里”, 如用X、 Y坐标来表示。 (2) 非空间属性数据: 描述空间数据的属性特征的数 据, 也称非几何数据。 即说明“是什么”, 如类型、 等级、 名称、 状态等。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3. 目前的GIS中, 主要表示基本的拓扑关系, 而且表示 方法不尽相同。 在矢量数据中拓扑关系可以由表2-3来表示。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4. 空间数据的拓扑关系对于GIS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具有 重要的意义, 因为: (1) 拓扑关系能清楚地反映实体之间的逻辑结构关系, 它比几何关系具有更大的稳定性, 不随地图投影而变化。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图2-4 点、 线、 区域的格网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2. 栅格结构的显著特点是: 属性明显, 定位隐含, 即数 据直接记录属性的指针或属性本身, 而所在位置则根据行 列号转换为相应的坐标。 如图2-4(a)所示, 数据5表示属 性或编码为5的一个点, 其位置是由其所在的第5行、 第4列 交叉得到的。 由于栅格结构是按一定的规则排列的, 所表 示的实体的位置很容易隐含在格网文件的存储结构中。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第 2 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2.1 空间信息基础 2.2 空间数据结构类型 2.3 空间数据模型 复习与思考题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2.1 空间信息基础
2.1.1 地理系统和地理实体 地理信息来源于地理系统。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指出: 地理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所谓开放性是指地理 系统与其他系统有关联, 有物质和信息的交往, 不是一个 封闭系统; 复杂巨系统是指地理系统有成千上万的种类繁 多的子系统。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3) 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 DEM数据是以数 字形式表达的地形起伏数据。
(4) 数字正射影像(DOM)数据: DOM数据是对遥 感数字影像, 经逐像元进行投影差改正、 镶嵌, 按国家基 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幅范围剪裁生成的数字正射投影影像数据。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2. 空间数据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如图2-1所示。 (1) 属性特征——用以描述事物或现象的特性, 即用来 说明“是什么”, 如事物或现象的类别、 等级、 数量、 名 称等。 (2) 空间特征——用以描述事物或现象的地理位置, 又 称几何特征、 定位特征, 如界桩的经纬度等。 (3) 时间特征——用以描述事物或现象随时间的变化, 例如人口数的逐年变化。